Workflow
呈和科技(688625) - 2022 Q2 - 季度财报
呈和科技呈和科技(SH:688625)2022-08-1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3.19亿元,同比增长15.28%[3][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100万元,同比增长12.45%[3][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500万元,同比增长10.39%[3][1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67元/股,同比增长11.67%[3][10] - 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25.67%[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836万元,同比增长30.65%[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8597.76万元,同比增长20.11%[19] - 基本每股收益0.74元/股,与上年同期持平[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64元/股,同比下降8.57%[20] - 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25.67%[56] - 营业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32.33%[56]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9836.01万元,同比增长30.65%[56] - 公司营业收入为3.304亿元,同比增长25.67%[7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4959.72万元,总额达9.58亿元[196] - 综合收益总额9932.46万元,其中未分配利润贡献9836.01万元[196] - 公司营业收入从2021年半年度262,930,893.49元增长至2022年半年度330,438,210.99元,增长25.7%[183] - 公司净利润从2021年半年度75,287,262.15元增长至2022年半年度98,360,059.35元,增长30.6%[184] - 公司营业利润从2021年半年度87,080,597.00元增长至2022年半年度115,230,877.60元,增长32.3%[184]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2%至2.90亿元(2021年半年度:2.30亿元)[187] - 净利润同比增长34.4%至9520万元(2021年半年度:7086万元)[188]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75,086,622.53元[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1,800万元,同比增长20.00%,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64%[3][1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24%,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20] - 研发投入1399.67万元,同比增长26.16%[57] - 营业成本为1.856亿元,同比增长32.83%[75] - 研发费用1399.67万元,同比增长26.16%[75][76] - 研发费用增加主要由于公司加大研发直接投入和研发人员薪酬增长[78]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1399.67万元,较上年同期1109.45万元增长26.16%[4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24%,较上年同期4.22%增加0.02个百分点[43]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399.67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43] - 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与上年同期持平[43] - 研发费用从2021年半年度11,094,548.46元增长至2022年半年度13,996,723.05元,增长26.2%[18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6.0%至1405万元(2021年半年度:1115万元)[187]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加445.3%至266万元(2021年半年度:49万元)[187] - 支付职工现金1802.98万元,同比下降3.8%(上年同期1901.56万元)[194]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4.40亿元,同比增长158.9%(上年同期1.70亿元)[194]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00万元,同比下降18.42%[3][1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6亿元,同比增长63.22%[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58亿元,同比增长63.22%[75][7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主要因营业收入增加带动销售商品现金流入及应付票据支付采购货款减少现金流出[7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因公司购买大额存单和定期存单增加[7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2.6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2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19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总额达12.78亿元,同比增长160.4%(上年同期4.91亿元)[19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12.55亿元,主要由于投资支付现金12.44亿元[19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5.28亿元,其中吸收投资收到现金5.07亿元[19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4.66亿元,较期初增长1308.9%(上年同期0.33亿元)[19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3.3%至1.06亿元(2021年半年度:6483万元)[19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19.57亿元(2021年半年度:1.52亿元)[19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70.27亿元(2021年半年度:52.83亿元)[19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106.2%至8.97亿元(2021年半年度:5.20亿元)[19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56.0%至2.47亿元(2021年半年度:5.62亿元)[191]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期末总资产为15.2亿元,较期初增长8.57%[3][10] - 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8亿元,较期初增长5.88%[3][10] - 应收账款为1.5亿元,较期初增长25.00%[3][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5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46%[19] - 总资产19.0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63.85%[19] - 总资产从期初116.06亿元增长至期末190.17亿元,增幅63.9%[175][17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69亿元,较期初3.07亿元减少12.4%[17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76亿元,较期初2.31亿元减少23.9%[17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43亿元,较期初1.11亿元增长28.7%[174] - 短期借款大幅增加至4.96亿元,较期初134万元激增369倍[175] -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3.51亿元,较期初1.64亿元增长114%[175]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5676万元,较期初2891万元增长96.4%[174] - 债权投资期末余额7.77亿元,较期初1.61亿元增长383%[174]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3.12亿元,较期初2.64亿元增长18.3%[176] - 母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47亿元,较期初2.11亿元增长16.7%[179] - 公司总资产从2021年半年度1,039,589,679.47元增长至2022年半年度1,468,756,749.58元,增长41.3%[180][181] - 公司应付票据从2021年半年度60,350,000.00元大幅增长至2022年半年度281,551,000.00元,增长366.5%[180] - 公司其他应付款从2021年半年度10,412,931.25元大幅增长至2022年半年度171,184,386.26元,增长1,544.1%[180] - 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保持稳定,2022年半年度为280,841,716.72元[180] - 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1年半年度889,467,392.57元增长至2022年半年度934,942,187.21元,增长5.1%[181] - 实收资本(或股本)从1亿元增至1.33亿元,增幅33.33%[199][200] - 资本公积从887.16万元增至4.59亿元,增幅5,070.5%[199][200] - 未分配利润从3,149.31万元增至4,615.51万元,增幅46.6%[199] - 盈余公积从474.24万元增至643.81万元,增幅35.7%[199] - 应收票据减少87.45%至91.2万元,主要因商业承兑汇票持有量减少[81] - 应收款项融资增长80.70%至1.11亿元,主要因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81] - 预付款项大幅增长302.33%至5642万元,主要因产量增加导致原材料采购量上升[81] - 债权投资激增384.03%至7.77亿元,主要配置于银行大额存单和定期存单[81] - 短期借款暴增37,010.40%至4.96亿元,主要因不符合终止确认条件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81] - 应付票据增长113.82%至3.51亿元,主要因银行承兑汇票使用增加[81] 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投入1,800万元,同比增长20.00%,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64%[3][1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24%,同比增加0.02个百分点[20]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1399.67万元,较上年同期1109.45万元增长26.16%[43]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24%,较上年同期4.22%增加0.02个百分点[43]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399.67万元,资本化研发投入为0元[43] - 公司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0%,与上年同期持平[43] - 公司研发项目总投入规模为33.55亿元人民币,累计投入金额为23.54亿元人民币,本期投入金额为13.9967亿元人民币[47] - 水热法合成高热稳定性水滑石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42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425.22万元人民币,超出预算1.24%,项目已完成验收[46] - 颗粒状β-成核剂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3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358.71万元人民币,超出预算8.7%,项目已完成验收[46] - 抗冲均聚聚丙烯吸酸剂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7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312.12万元人民币,完成进度84.36%,项目准备验收[46] - 汽车改性料复合助剂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04.13万元人民币,超出预算4.13%,项目已完成验收[46] - 薄壁注塑复合增刚剂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2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48.01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48.01万元人民币,项目进入中试阶段[46] - 成核剂废水化学耗氧量治理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3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37.9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37.9万元人民币,项目进入中试阶段[46] - 二氧化碳工艺合成水滑石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35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94.69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94.69万元人民币,项目完成小试并准备中试[47] - 羧酸钙盐增刚成核剂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4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93.51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93.51万元人民币,项目完成小试并准备中试[47] - 透明成核剂废水回收3.4-二甲基苯甲醛技术研究项目预计总投资85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95.91万元人民币,超出预算12.84%,项目准备验收[47] - 研发人员数量24人,较上年同期的20人增长20%[4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403.22万元,同比增长47.5%[49]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16.8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3.67万元增长22.9%[49]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62.5%,其中硕士研究生占比4.17%[49]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29.17%,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29.17%[49] 产品与技术 - 透明成核剂使树脂雾度降低60%以上,弯曲模量提升10%至15%[35] - 增刚成核剂使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提高20%以上,热变形温度提高15至25℃[35] - β晶型增韧成核剂使β晶型转化率达80%以上,抗冲击强度提升幅度达3倍以上[35] - 合成水滑石吸酸能力是传统吸酸剂硬脂酸钙的4至6倍[37] - 高透明合成水滑石透明度比通用合成水滑石提升30%至50%[37] - 合成水滑石应用于高端农业设施领域如长效地膜和大棚膜[34] - 合成水滑石作为无铅热稳定剂用于婴幼儿用品和食品包装[36] - 复合助剂由成核剂、合成水滑石、抗氧剂等多种单一助剂物理混合制成[37] - 公司开发未添加自产单一助剂的NDO复合助剂产品[38] - 主营产品应用于食品包装、医疗器械、汽车部件及锂电池材料等领域[38] - 具备超过200种不同型号助剂的规模化生产能力[51] 知识产权与资质 - 公司报告期内新增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3项,其中中国1项、欧洲9项、沙特阿拉伯2项、巴西1项[41] - 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累计拥有境内外发明专利49项[41] - 公司新增境外授权发明专利1项用于高纯度颗粒状成核剂生产技术[39] - 公司新增境内授权发明专利1项及境外授权发明专利11项用于透明成核剂生产技术[39]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度)[40] - 报告期内有4个科研项目已完成验收结题[41] - 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7] 市场与行业 - 2022年改性塑料市场规模预计达人民币4152亿元[28] - 2018至2021年改性塑料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4.21%[28] 非经常性损益 -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总额为人民币12,382,446.39元[24]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为人民币10,100,421.90元[23] - 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为人民币4,202,535.12元[23]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人民币921,389.46元[23] - 所得税影响额为人民币2,742,119.73元[24]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人民币1,347.73元[23]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负人民币101,128.09元[24] 境外业务 - 境外主营业务收入6019.81万元,占比18.22%[66] - 汇兑损失134.28万元[66] - 境外资产规模3742.35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97%[84] 环保与安全 - 废水化学需氧量排放浓度56mg/L,远低于60mg/L的排放标准限值[100] - 废水氯化物排放浓度220mg/L,显著低于800mg/L的排放标准限值[100] - 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最低1.0mg/m³,最高1.7mg/m³,均低于10mg/m³的排放标准限值[100] - 废气总VOCs排放浓度0.39mg/m³,远低于30mg/m³的排放标准限值[100] - 废气氮氧化物排放浓度43mg/m³,显著低于150mg/m³的排放标准限值[100] - 子公司广州呈和废气氮氧化物排放浓度87mg/m³,低于200mg/m³的排放标准限值[101] - 子公司广州呈和废气颗粒物排放浓度10.1mg/m³,符合20mg/m³的排放标准限值[101] - 所有监测污染物(pH值、化学需氧量、氯化物、颗粒物、VOCs、氮氧化物)均达标排放[100][101] - 危险废弃物委托肇庆市新荣昌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处置,一般废弃物委托广州壬森工业废物回收有限公司处置[101] - 污染防治设施(冷凝+活性炭吸附、除尘器、反渗透+蒸发系统)均正常运行且处理效果达标[104] - 公司取得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至2023年8月4日[105] - 公司于2022年6月9日获得技术改造项目环评批复(穗环管影(云)【2022】56号)[105] - 子公司呈和塑料取得排污许可证有效期至2023年8月4日[105] - 子公司呈和塑料于2022年6月9日获得改扩建项目环评批复(穗环管影(云)【2022】57号)[105] - 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在生态环境局备案[106] - 公司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106] - 公司实施废气废水噪声定期监测[107] - 公司报告期内未因环境问题受行政处罚[108] - 公司通过工艺改进实现生产漂洗用水循环使用[109] - 公司采用余热利用技术降低天然气能耗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10] 股东与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股份锁定期为上市后36个月[116][117] - 其他股东(企业)股份锁定期为上市后12个月[118] - 董事/监事/高管股份锁定期为上市后12个月,且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