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呈和科技(688625) - 2021 Q4 - 年度财报
呈和科技呈和科技(SH:688625)2022-04-26 16:00

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5.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9%[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75%[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84%[20]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576,216,800元同比增长25.19%[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027,000元同比增长34.75%[32] - 营业收入576216798.96元,同比增长25.19%[103] - 主营业务收入574325000元,同比增长25.15%[105]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57432.50万元,同比增长25.15%[108] - 成核剂产品收入30583.59万元,同比增长22.89%[108] - 合成水滑石产品收入11104.90万元,同比增长28.62%[108] - NDO复合助剂收入6882.21万元,同比增长34.73%[108] -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营业收入57432.50万元同比增长25.15%[144]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321403646.00元,同比增长24.81%[103] - 主营业务成本320855000元,同比增长24.96%[105] - 主营业务成本32085.50万元,同比增长24.96%[108] -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成本32085.50万元同比增长24.96%[144]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68%[20]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8,085,387.74元为全年最高[25] - 第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2,999,197.95元[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9919347.54元,同比大幅增长235.68%[103] 盈利能力指标 - 基本每股收益1.35元/股,同比增长15.38%[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5.68%,同比下降17.68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09%,同比增加0.21个百分点[22] - 成核剂产品毛利率57.04%,同比增加1.58个百分点[107] -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毛利率44.13%同比增加0.08个百分点[144] -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44.22%[92] 资产和负债变动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9.0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46%[20]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及经营利润增加导致总资产大幅增长[23] - 货币资金30694.81万元,较上期增长614.24%[122] - 预付账款同比增长69.84%至1402.46万元,主要因产量增加导致原材料采购量上升[123] - 存货同比增长44.45%至5009.92万元,因销售收入增长及为应对供应风险增加产成品库存[123] - 其他流动资产同比下降58.78%至397.50万元,主因公司完成科创板IPO后结转上市发行支出[123] - 债权投资新增1.61亿元,主要为银行大额存单及定期存单形式存款[123] - 在建工程同比大幅增长1279.09%至2891.45万元,系募投项目广州科呈高分子材料建设项目投入增加[123]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97.14%至133.75万元,主要因偿还银行借款[123] - 资本公积激增5071.96%至4.59亿元,主因科创板IPO完成[124]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63.47%至2.64亿元,系经营利润增加所致[124] - 境外资产规模达2390.9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06%[125] - 受限资产总额1.04亿元,含1.04亿元票据质押及500元保证金[126]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2.3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增长20907万元,增幅950.3%[147]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6149.47万元人民币,较期初下降683.92万元,降幅10.0%[147] - 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11726.4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0.35%[93] - 应收票据及已背书转让未终止确认票据合计6149.47万元[95] 业务分产品表现 - 公司主营产品包括成核剂、合成水滑石和复合助剂三大类型高分子材料助剂[35] - 成核剂生产量4620.51吨,同比增长50.73%[110] - 合成水滑石库存量844.01吨,同比增长113.98%[110] - 成核剂及合成水滑石单剂设计产能9200吨产能利用率100%[139] - 复合助剂设计产能7800吨产能利用率90%[139] - 在建成核剂及合成水滑石单剂产能16600吨预计2023年完工[139] - 在建复合助剂产能20000吨预计2023年完工[139] - 广州南沙厂区一期在建产能36600吨已投资额2663.88万元预计2023年完工[140] - 公司具备超过200种不同型号成核剂、合成水滑石及复合助剂规模化生产能力[80] 业务分地区表现 - 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8422.0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4.66%[94] - 境内业务收入49010.48万元,同比增长35.99%[108] - 境外业务收入8422.02万元,同比下降14.52%[108] - 汇兑损益为104.04万元[9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09%,同比增加0.21个百分点[22] - 全年研发投入23,548,300元同比增长31.96%[33] - 研发投入总额为2354.8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96%[7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9%,较上年增加0.21个百分点[71] - 公司拥有现行有效境内外发明专利36项[67]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授权7项(中国2项、美国2项、欧盟1项、俄罗斯1项、马来西亚1项)[67] - 新增境内授权发明专利1项(增刚增韧成核剂生产技术)[65] - 新增境内授权发明专利2项(高纯度颗粒状成核剂生产技术)[65] - 新增境外授权发明专利3项(透明成核剂生产技术)[65] - 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完成科研项目11项[67] - 累计专利申请数52项[69] - 被认定为2021年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 - 研发项目总投入规模为31000万元,累计投入30731.8万元[75] - 研发人员数量为21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1.73%[7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511.74万元,平均薪酬为24.37万元[78] - 研发人员中本科学历14人,占比66.7%[78] - 农膜用水滑石研发项目投入120.14万元,累计投入369.25万元[74] - 电线电缆用水滑石研发项目投入158.97万元,累计投入364.04万元[74] - 聚丙烯膜料吸酸剂研发项目投入133.58万元,累计投入316.46万元[74] - 薄壁注塑功能性助剂研发项目投入285.33万元,累计投入366.62万元[74] - 水热法合成高热稳定性水滑石研发项目投入375.4万元,累计投入375.4万元[74] - 高熔指无规共聚透明料专用复合助剂研发项目投入198.86万元,累计投入198.86万元[74] - 研发技术产业化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建立了研-产-销一体化销售模式[81] - 核心技术对应产品收入占比为84.57%[88] - 公司共拥有36项授权发明专利[87] - 公司新取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82] 技术与产品优势 - 透明成核剂可降低雾度60%以上并提升弯曲模量10%至15%[35] - 增刚成核剂可提高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20%以上并提升热变形温度15°C至25°C[35] - β晶型增韧成核剂可实现β晶型转化率80%以上并提升抗冲击强度3倍以上[35] - 合成水滑石作为卤素吸收剂吸酸能力是传统硬脂酸钙的4至6倍[36] - 高透明合成水滑石相比通用型提升透明度30%至50%[36] - 合成水滑石作为无铅热稳定剂应用于婴幼儿用品及医疗用品领域[36] - 复合助剂由多种单一助剂按特定配方物理混合制成[36] - 公司是成核剂领域国内规模最大企业,合成水滑石和复合助剂技术国际领先[60] - 公司合成水滑石产品吸酸能力是传统硬脂酸钙的4-6倍,是中国石化唯一指定国产产品[61] - 公司为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在内的能源化工企业提供超过100种复合助剂产品[61] - 2021年公司成核剂产品构成国产成核剂主要市场份额,进口替代率持续提升[60] - 公司发明通过成核剂提升沥青高温性能和抗老化性能的技术,并取得国内授权发明专利[62] - 公司通过美国FDA食品接触物质审批且为通过该项审批最多的中国企业[84] - 公司取得土耳其KKDIK产品准入认证[85] - 公司经广州海关认证为AEO高级认证企业[85] - 公司核心产品取得全球聚丙烯主流工艺装置Novolen及Unipol技术准入资格[84] 市场趋势与行业环境 - 中国塑料改性化率从2011年16.09%升至2019年20.42%预计2024年达30%[48] - 合成水滑石行业市场规模年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52] - 成核剂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但供不应求进口依赖性强[51] - 高性能聚丙烯热变形温度高于110℃可替代传统透明材料[56] - 汽车轻型化和家电轻量化推动以塑代钢趋势[53] - 国家政策鼓励钙基锌基复合热稳定剂替代铅盐稳定剂[55] - 聚氯乙烯广泛应用于管道型材板材等化学建材领域[52] - 高性能树脂供不应求,健康防护领域需求激增,熔喷布用聚丙烯树脂需提高结晶度以提升口罩过滤率[57] - 锂电池隔膜进口替代加速,高端聚烯烃隔膜需求增长,国产厂商技术水平提升[58] - 聚烯烃微孔膜是高端锂电池隔膜重要原材料,添加成核剂可优化孔隙结构和性能[59] - 国家政策推动高性能树脂与改性塑料产业发展,鼓励进口替代和环保型助剂应用[64] - 环保趋势加强,PVC制品需采用无毒环保稳定剂,绿色助剂需求增长带来发展机会[63] 销售与客户结构 -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包括终端客户销售和贸易商销售两种类型[41] - 公司贸易业务分为自主贸易和代理贸易两种模式[4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2703.6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39.41%[115] - 公司客户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国内大型能源化工企业[157] - 公司已进入北欧化工、韩华道达尔等国外大型能源化工供应商网络[157] - 公司计划在俄罗斯、印度、南美、中东、北非等地区优化并建立销售渠道[159] 采购与供应链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采模式制定采购计划[45] - 芳香醛采购价格同比下降9.62%采购量1101.40吨[140] - 抗氧剂采购价格同比上涨11.72%采购量2495.90吨[140] 生产与运营 - 公司生产模式采用以销定产订单驱动合理库存方式[46] - 应付票据支付采购货款增加导致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减少[23] 子公司与投资活动 - 广州科呈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07亿元人民币[150] - 香港呈和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2390.90万元人民币[150] - 上海呈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人民币,净利润1175.53万元人民币[150] - 公司正投资建设科呈新材料新建高分子材料助剂建设项目以扩大产能[156]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5] - 董事及高管直接持股合计46,050,000股[174] - 间接持股明细:赵文林5,375,000股/仝佳奇19,871,500股/唐为丰280,000股/何洁冰210,000股/陈映红213,000股/陈淑娴210,000股/魏永强60,000股/张学翔15,000股[174] - 财务总监陈映红直接持股34.76万股[174] - 核心技术魏永权直接持股19.95万股[174] - 离任董事林哲莹直接持股7.5万股[174] - 赵文林(创始人)自2002年1月起任公司董事长兼总工程师[174] - 总经理仝佳奇自2008年1月起任职并持有科汇投资执行董事身份[174] - 赵文声自2021年9月起任公司职务并兼任多家广东公路工程企业高管[174] - 赵文林自2015年9月至今担任广州众呈投资合伙企业执行事务合伙人之委派代表[180] - 仝佳奇自2007年6月至今担任上海科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法定代表人[180]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实际获得报酬合计838.49万元[185]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报告期内实际获得报酬合计255.11万元[185] - 董事林哲莹因个人原因离任[186] - 监事魏永权因个人原因离任[186] - 赵文声经股东大会选举担任董事[186] - 关方文经股东大会选举担任监事[186] - 赵文林担任广州呈和塑料新材料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经理[181] - 赵文林担任上海呈和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81] - 叶罗沅担任广东锦石私募证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监事、合规负责人[182] - 杨燕芳曾任广东雄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至2021年9月[182] - 公司2021年共召开9次董事会会议,其中现场会议4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会议5次[189] - 董事赵文林应参加董事会9次,亲自出席9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89] - 董事仝佳奇应参加董事会9次,亲自出席9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89] - 董事赵文声应参加董事会3次,亲自出席1次,通讯方式参加2次,出席股东大会1次[189] - 董事赵文浩应参加董事会9次,亲自出席6次,通讯方式参加3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89] - 独立董事叶罗沅应参加董事会9次,亲自出席9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89] - 独立董事燕学善应参加董事会9次,亲自出席9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89] - 独立董事苗月新应参加董事会9次,亲自出席4次,通讯方式参加5次,出席股东大会5次[189] - 离任董事林哲莹应参加董事会5次,亲自出席4次,通讯方式参加1次,出席股东大会3次[189] - 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叶罗沅、燕学善和赵文浩[191]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192]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2次会议[19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195] 高管薪酬 - 董事长赵文林持股46,05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68.36万元[170] - 董事兼总经理仝佳奇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67.86万元[170] - 董事赵文声年度税前报酬总额2.5万元[170] - 董事赵文浩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0万元[170] - 独立董事叶罗沅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0万元[170] - 独立董事燕学善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0万元[172] - 独立董事苗月新年税前报酬总额10万元[172] - 监事会主席何洁冰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5.88万元[172] - 监事关方文年度税前报酬总额8.41万元[172] - 监事陈淑娴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1.6万元[172] 员工结构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178人,其中母公司162人,主要子公司16人[197] - 员工专业构成:生产人员74人,销售人员22人,技术人员28人,财务人员9人,行政人员45人[199] - 员工教育程度: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58人,专科32人,高中及以下85人[199] - 公司无劳务外包情况[200] 利润分配与股东回报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75元(含税),共计拟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50,000,025.00元(含税)[5] - 现金分红占2021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例为31.84%[5]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尚待股东大会批准[5] - 2021年度现金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元(含税)[200] - 现金分红总额为40,000,020元(含税)[200] - 分红以总股本133,333,400股为基数实施[200] 审计与合规 -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