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营业收入391,250,695.88元,同比下降14.78%[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323,599.36元,同比下降41.77%[23] - 基本每股收益0.24元,同比下降50%[2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39,125.07万元,同比下降14.78%[3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32.36万元,同比下降41.77%[36] - 公司营业收入为3.91亿元,同比下降14.78%[116][1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32.36万元,同比下降41.77%[116] 财务表现: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期间费用比上年增加2,027.5万元[25] - 营业成本为2.34亿元,同比下降19.87%[117][119] - 研发费用为4236.58万元,同比增长19.28%[117] - 销售费用为3898.55万元,同比增长6.46%[117] - 管理费用为3816.42万元,同比增长14.31%[117] - 公司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19.99%至23,322.92万元[130] 现金流和资产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996,999.75元,同比增长85.03%[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782,521,363.73元,同比增长42.33%[24] - 总资产1,130,810,318.78元,同比增长27.8%[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799.70万元,同比增长85.03%[117] 业务线表现:智能电力产品 - 智能电力产品收入未达预期,主要受上游芯片供应紧张影响[25] - 智能电力产品收入25,603.08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37] - 智能电力产品营业收入25,603.08万元同比增长1.53%,毛利率39.17%同比增加2.05个百分点[121] - 智能电力产品生产量125.82万台同比下降19.64%,销售量127.08万台同比下降16.48%[123] - 智能电力产品间接费用同比大幅上升73.49%至1,301.74万元,主因运费重分类及折旧费增加[128] 业务线表现:智能巡检业务 - 智能巡检业务2021年收入5836.5万元,同比增长60.88%[38] - 智能巡检业务营业收入5,836.5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0.88%,但毛利率44.84%同比下降11.70个百分点[121][122] - 智能巡检业务直接材料成本同比激增268.40%至190.83万元,系收入增加所致[128] - 智能巡检业务覆盖15个省份[103][107] - 智能巡检业务已覆盖超过15个省份[38] 业务线表现:电能信息采集与计量业务 - 电能信息采集与计量业务收入2649.62万元,同比下降28.88%[39] - 电能信息采集与计量装置面临行业投资周期性风险[5] 业务线表现:信息技术服务 -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同比下降40.24%[25] - 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4,371.93万元同比下降40.24%,毛利率35.00%同比下降2.74个百分点[121] - 信息技术服务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增长100.62%至59.15万元,因配套服务器采购增加[130]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0.83%,同比增加3.09个百分点[25] - 研发投入4236.58万元,占营业收入10.83%,同比增长19.28%[43] - 研发投入总额4236.58万元,较上年3551.72万元增长19.28%[84][8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0.83%,较上年7.74%增加3.09个百分点[85] - 研发投入4236.58万元同比增长19.28%[105]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2020年7.74%提升至2021年10.83%[105] 知识产权与研发成果 - 公司共有知识产权244项,包括授权专利77项和软件著作权167项[44] - 2021年申请知识产权48项,含专利申请31项和软件著作权17项[44] - 报告期内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7项[81] -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47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67项[82] - 知识产权总数244项含授权专利77项(发明专利25项)及软件著作权167项[105] 芯片供应与采购 - 智能电力产品所需芯片在第四季度供应短缺现象有所改观[6] - 芯片供应量正在缓慢回升但无法满足全部生产和客户需求[6] - 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最高的智能电力产品面临芯片供应短缺[6] - 预付款项激增370.22%至1984.82万元人民币,主要因预付芯片采购款[138] - 芯片采购合同总额2,908.85万元,待履行金额1,971.30万元[127] 订单与客户集中度 - 公司在手订单约4.7亿元,同比增加约47%[36] - 国家电网统招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项目招标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49.41%,公司中标额较上年同期增长52.05%[37] - 南方电网统招电能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项目招标总额较上年同期增加26.49%,公司中标额较上年同期增长50.43%[37] - 对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销售占比达90%以上[11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54.34%,总额21,263.15万元且无关联交易[131][134] 季度业绩表现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4,371.32万元,第二季度6,750.73万元,第三季度6,882.38万元,第四季度21,120.64万元[27] - 第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0.10万元,第二季度-528.84万元,第三季度-120.21万元,第四季度4,041.31万元[27] 地区表现 - 华东地区营业收入15,975.27万元同比下降8.91%,占主营业务收入40.91%[121][122] - 西南地区毛利率42.91%同比大幅增加20.47个百分点,但营业收入下降36.37%[121] 毛利率变化 - 毛利率为40.23%,同比上升3.8个百分点[119] - 仪器仪表制造业营业收入39,048.55万元,同比下降14.83%,毛利率40.27%同比增加3.85个百分点[121] - 智能电力产品营业收入25,603.08万元同比增长1.53%,毛利率39.17%同比增加2.05个百分点[121] - 智能巡检业务营业收入5,836.5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0.88%,但毛利率44.84%同比下降11.70个百分点[121][122] - 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4,371.93万元同比下降40.24%,毛利率35.00%同比下降2.74个百分点[121] 资产与负债变化 - 货币资金增加22.98%至3.22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28.46%,主要因科创板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13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0元增至1.69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14.96%,因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138] - 应收票据减少39.65%至640.98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从1.20%降至0.57%[138] - 应收账款减少11.41%至2.05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从26.21%降至18.17%[138] - 合同负债下降49.98%至1952.22万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从4.41%降至1.73%[138]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38.89%至1299.92万元人民币,因未达经营预期计提奖金减少[138] 投资与公允价值变动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69,206,045.73元,当期变动169,206,045.73元,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1,206,045.73元[3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利润120.60万元人民币[143] - 对思极位置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期末公允价值增至6020.79万元人民币[142][143] 子公司与主要经营单位 - 主要子公司煜邦电力智能装备(嘉兴)实现净利润1764.70万元人民币[144] - 子公司煜邦数字科技(广东)增强南方电网市场竞争力[107] - 子公司生产制造基地被评定为海盐县第一批数字工厂样板工厂[59] 人员构成与薪酬 - 公司研发技术人员达305人,占员工总数52.5%[58] - 研发人员数量为305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2.50%[9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5370.29万元,平均薪酬为17.61万元[98]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本科146人,硕士研究生46人,博士研究生1人[99]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157人,30-40岁107人[99]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415人[200] - 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66人[200]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合计581人[200] - 生产人员数量为68人,占总员工数11.7%[200] - 销售人员数量为114人,占总员工数19.6%[200] - 技术人员数量为305人,占总员工数52.5%[200] - 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59人,占总员工数10.2%[200] - 本科学历员工233人,占总员工数40.1%[200] - 大专学历员工195人,占总员工数33.6%[200] - 大专及以下学历员工94人,占总员工数16.2%[200] 管理层与治理 - 公司2021年召开1次年度股东大会和1次临时股东大会[168] - 公司董事会设董事9名其中独立董事3名[168] - 公司监事会设监事3名其中职工监事1名[168]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11次董事会会议[168]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6次监事会会议[168] - 董事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次数分别为8、8、11、11、11、11、11、4、11次,无委托出席情况[191] - 董事出席股东大会次数分别为1、1、2、2、2、2、2、1、2次[191] -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成员为寇日明、金元、计松涛[192] - 董事会下设提名委员会成员为寇日明、金元、黄朝华[193] 高管薪酬与持股 - 董事长兼总裁周德勤持股986,547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77.90万元[173] - 董事杨晓琰持股2,681,614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0.00万元[173] - 副总裁黄朝华持股因财产分割减少448,430股至448,431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0.34万元[173] - 独立董事金元年薪7.33万元,寇日明年薪5.25万元,杨之曙年薪5.25万元[173] - 副总裁于海群年薪57.62万元,销售总监张志嵩年薪56.02万元[173] - 运营总监汪三洋年薪48.09万元,财务总监何龙军年薪16.11万元[175] - 监事会主席陈默年薪44.34万元,监事林楠年薪30.27万元[175] - 核心技术人谭弘武年薪82.81万元,丁未龙年薪56.64万元,杨凤欣年薪39.29万元[175][177]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总数从6,358,744股减少至5,910,314股,净减少448,430股[177] - 全体披露人员年度税前报酬总额合计856.51万元[177]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596.27万元[187]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206.51万元[187] 股东回报 - 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62元(含税)[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176,472,980股[8]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0,941,324.76元(含税)[8]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2020年全国发电量77,79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7%[73] - 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0%[73] - 预计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7-8.8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73] - 2020年电网投资达4,699亿元2001-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9.25%[73] - 国家电网规划2025年接入终端设备超10亿只2030年超20亿只[75] - 激光雷达扫描业务年市场容量达18.56亿元[76] - 南方电网十四五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配网投资占48%达3,200亿元[76] - 国家电网2022年计划投资额达到5012亿元,较2021年规划额增长6%[79] - 2016-2020年城镇非私营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复合增速达8.62%[80] - 2016-2020年城镇私营单位同行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复合增速达8.89%[80] - 中国智能制造业产值规模预计2024年将超过4.5万亿元[147] - 国家电网未来五年计划投入3500亿美元(约2.23万亿元人民币)推进电网升级[149] - 国家电网研发投入90亿美元用于突破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149] - 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较十三五4433亿元增长51%[151] - 南方电网配电网侧投资3200亿元占总投资的48%[151] - 国家电网2022年计划电网投资5012亿元同比增长8.84%[151] - 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规划投资累计超2.9万亿元[151] - 十三五期间全国电网总投资2.57万亿元十二五期间为2万亿元[151] - 南方电网"十四五"期间规划电网投资6700亿元[163] - 能源燃烧占中国全部二氧化碳排放的88%[162] - 电力行业排放约占能源行业排放的41%[162] 公司战略与未来展望 - 公司业务与电力物联网和数字南网建设高度相关[4] - 公司加大科研投入推进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巡检解决方案[4] - 公司通过自研无人机搭配智能无人机巢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巡检解决方案[66] - 公司发展智能巡检一体多翼布局包括光伏/河道/地下空间巡检[163] - 公司2022年将加大智能无人机巢和激光雷达产品研发投入[164] - 公司持续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应对疫情和全球芯片短缺风险[165] - 公司积极拓宽采购渠道保障原材料采购稳定和成本可控[165] - 公司重点在新能源领域智慧用电微电网配用电精品台区等领域发力[165] - 公司2021年10月成立云碳公司切入双碳业务链条[162] - 公司聚焦无人机智能巡检业务和三维数字化系统研发应用[155] - 公司推进新一代智能电表及智能采集终端技术开发[158] - 公司致力于打造电力行业软硬件一体化智能服务平台[158][159] - 公司业务布局从电力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企业转变[155]
煜邦电力(688597)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