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7.789.271.52元,同比下降53.28%[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111.148.08元,同比下降537.35%[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2.198.853.34元,同比下降2,366.43%[21] - 2023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9.613.000元,环比增长55.91%[21] - 2023年第二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101.620元,业绩环比趋于好转[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9元/股,同比下降529.48%[21] - 稀释每股收益同比下降536.60%[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2,325.65%[22] - 2023年二季度营业收入96,129,990.57元,环比一季度增长55.91%[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二季度为-21,016,228.38元,一季度为-48,954,819.46元[23] - 公司2023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1.184亿元,较2022年半年度2.503亿元下降52.7%[184] - 营业利润由2022年半年度2601万元转为2023年半年度亏损4229万元,下降幅度达262.5%[185] - 净利润从2022年半年度2482万元转为2023年半年度亏损4209万元,下降269.6%[185]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11万元,较2022年半年度1603万元下降537.3%[181] - 基本每股收益从2022年半年度0.11元/股下降至2023年半年度-0.49元/股[182] - 综合收益总额为-6995万元,较2022年半年度1607万元下降535.2%[18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产品毛利率同比下降约13.79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6.75%,同比增加29.29个百分点[21] - 研发投入同比下降3.44%[22] - 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31.7%至2.4109亿元[180]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4%至8954.36万元[180] - 研发费用为4130万元,较2022年半年度4326万元下降4.5%[184] - 销售费用为1,401万元,同比下降40.16%[79] - 管理费用为2654.2万元,同比下降41.81%,剔除股份支付后同口径增长0.77%[80] - 研发费用为8954.36万元,同比下降3.44%,剔除股份支付后同口径增长33.91%[80] - 研发投入总额为8954.3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6.75%,较上年同期上升29.29个百分点[49] - 研发投入同比下降3.44%,但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同比增长33.91%[50] - 研发人员薪酬费用增加约1880万元,增幅达41%[50][55]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8.18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后为18.84万元,同比增长11.01%[55] 业务线表现:汽车电子 - 高可靠性工业级传感器调理芯片开始批量出货,应用于工业和汽车场景的电池检测、压力测量、气体浓度和流量测量、温度测量、电压测量、电流测量[33] - 新一代车规级高速高精度SAR ADC进入内部测试阶段,即将导入头部客户验证[33] - 车规级高精度Sigma-Delta ADC已经流片,年内将导入客户验证[33] - 多款车规级MCU芯片在多家汽车客户获得认可并开始量产[34] - 公司通过ISO 26262功能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满足ISO26262 ASIL-D功能安全等级的车规MCU产品开发进展顺利[34] - 车规级MCU设计技术实现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等级,可靠性达到AEC-Q100 Grade0/1[43] - 在汽车电子领域持续高投入,多款车规级MCU开始客户端导入[58][65] 业务线表现:消费电子与物联网 - 首款支持UCFS融合协议的MCU芯片开始大规模出货[33] - 应用于PC领域的EC产品和PD产品迅速上量,第二代EC产品预计年内导入国内龙头企业验证[33] - 累计完成15个品类、72个SKU产品接入鸿蒙生态,在个人护理、运动健康、小家电等领域持续突破[35] - BLE和WIFI芯片、模组通过开源原子基金会OpenHarmony XTS认证[35] - BLE模组在智能仪表领域持续大规模出货[35] - 体脂测量精度达±0.5%,与TI AFE4300同级但成本显著降低[39] - 多频多电极测量技术使高端8电极人体成分分析仪与DEXA标准相关系数高达0.97[39] - 支持0.1ohm高精度动态人体阻抗测量,实现家用体脂秤双脚心率/HRV测量功能[39] - 压力传感器信号测量分辨率达微伏(μV)级别,满足高速低功耗需求[40] - 压力触控AFE技术已应用于vivo、小米、魅族等主流手机厂商[40] - 蓝牙体脂秤方案开发周期缩短至7-15天,加速行业智能化转型[40] - 惠斯通电桥压力检测技术通过分时控制参考电压实现功耗优化[40] - 电池电量监测芯片精度高、集成度高、工作电压宽、适应环境温度广,价格较国外产品有较大优势[41] - 电池电量监测芯片在VBAT模式下功耗低于6uA,超过国外竞品水平[42] - 笔记本用嵌入式控制器最高频率60MHz,DMIPS/MHz为1.05,Cormark/MHz为2.24,超越竞争对手[42] - 公司成为华为鸿蒙战略合作伙伴及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成员[59] 研发与技术创新 - 新申请发明专利74项,获得批准16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674项,累计获得批准191项[46][47] - 新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6项,获得批准11项;累计申请271项,累计获得219项[46][47] - 新申请软件著作权9项,获得批准17项;累计申请和获得均为200项[46][47] - 车规级高性能MCU项目本期投入2321.75万元,累计投入5503.33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2亿元[52] - 锂电池管理系统(BMS)系列芯片项目本期投入361.86万元,累计投入4752.22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5000万元[52] - 工业级高可靠性MCU项目本期投入1731.22万元,预计总投资规模5000万元[52]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56人,占员工总数70.08%[63]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投入8,954.36万元,占营业收入56.75%[63] - 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674项,获得批准191项(含美国专利2项)[59] - 2023年上半年新申请发明专利74项,获得批准16项[64] - 员工学历构成中硕士研究生占比最高达64.33%(229人)[56] - 员工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占比53.65%(191人)[56] - 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及中国专利优秀奖[59][64]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362.135.52元[2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507万元,上年同期为-7,756万元[79]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9亿元,同比下降327.23%[7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4.3%,从2022年上半年的2.7437亿元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2.077亿元[18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46.8%,从-3453.5万元收窄至-1836.2万元[188]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7755.7万元转为正6507.2万元[18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恶化,从正6117.5万元转为负1.3901亿元[188]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28.4%,从8000.8万元增至1.02697亿元[187]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5.445亿元,较期初的6.368亿元减少14.5%[189]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4066.7万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90]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从-6422.9万元转为正9015.8万元[191] - 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恶化,从正6237.3万元转为负1.3645亿元[191] - 收到的税费返还同比下降57.4%,从1445.1万元降至615.1万元[187]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27.619.246.95元,同比下降6.33%[21] - 货币资金为5.445亿元,较期初6.368亿元下降14.5%[172]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9416万元降至0元,降幅100%[172] - 应收账款为2.199亿元,较期初2.555亿元下降13.9%[172] - 存货为2.219亿元,较期初2.062亿元增长7.6%[172] - 短期借款从1.304亿元降至0元,降幅100%[172] - 应付债券为3.475亿元,较期初3.397亿元增长2.3%[172] - 总资产为14.97亿元,较期初17.01亿元下降12.0%[172] - 货币资金较年初减少14.0%至5.3356亿元[176] - 存货较年初增长13.1%至1.6575亿元[176] - 应收账款较年初减少12.9%至1.5072亿元[176] - 短期借款从1.3036亿元降至0元[17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同比下降6.3%至10.2762亿元[174] - 负债合计同比下降22.3%至4.6926亿元[174] - 未分配利润同比下降35.6%至9855.51万元[178]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金额276.35万元,较上年末增长264.33%,占总资产比例0.18%[81] - 在建工程期末金额2110.6万元,较上年末增长383.46%,占总资产比例1.41%[81] - 短期借款期末清零,较上年末下降100%,上年末金额为1.3亿元[81] - 合同负债期末金额158.96万元,较上年末增长551.9%,占总资产比例0.11%[81] - 未分配利润期末金额1.27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5.62%,占总资产比例8.46%[81] - 交易性金融资产赎回金额9416.12万元,导致期末清零[83] - 境外资产规模25.72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002%[83] 子公司与投资 - 公司拥有多家全资子公司包括合肥芯海、上海心海、成都芯海、香港芯海等[11] - 合肥芯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30,225.92万元,净资产25,516.06万元,净利润425.83万元[92] - 西安芯海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700.85万元,净资产-2,922万元,净利润1,392.78万元[92] - 深圳康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304.36万元,净资产83.29万元,净利润82.47万元[92] - 深圳市芯海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4,523.93万元,净资产-626.46万元,净利润-73.93万元[92] - 深圳市芯崛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6,255.23万元,净资产-856.46万元,净利润-102.59万元[92] - 成都芯海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6,678.01万元,净资产3,390.19万元,净利润-820.42万元[92] - 上海芯海创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541万元,净资产-2,493.13万元,净利润-909.41万元[92] - 公司通过西安芯联海智间接持有西安芯海25%股权,合并持有比例达100%[92] - 海南火眼曦和股权投资基金已投资10个项目,合计投资金额12,339.0121万元,占基金规模比例71.04%[90] 募集资金与项目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为4.944亿元,累计投入4.389亿元,投入进度88.77%[133] - 可转换债券募集资金净额为4.019亿元,累计投入1.759亿元,投入进度43.78%[133] - 本年度可转换债券投入金额为7126.94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比例19.73%[133] - 高性能32位MCU芯片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61,845,145元,投入进度85.66%[134] - 压力触控芯片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31,698,628元,投入进度87.61%[134] - 智慧健康SoC芯片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45,976,206元,投入进度93.69%[134] - 汽车MCU芯片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68,037,461元,投入进度23.14%[136]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07,956,792元,投入进度100%[136]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总额19,000万元[139] - 现金管理产品包括杭州银行大额存单3,000万元年化收益率3.70%[139] - 兴业银行大额存单3,000万元年化收益率3.55%[139] - 兴业银行可转债配套大额存单13,000万元年化收益率3.20%[139] - 所有募投项目均未发生重大变化且未产生结余资金[134][136] - 募集资金计划投资于高性能32位系列MCU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压力触控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智慧健康SoC芯片升级及产业化项目[118] - 在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将利用自有资金先行投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117] 股权与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3]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4]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6] - 公司董事会秘书黄昌福于2023年6月20日离任[97] - 作废2020年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限制性股票206.808万股[99] - 作废2021年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限制性股票102.48万股[99] - 2020年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向42名激励对象归属29.40万股,授予价格46.07元/股[99] - 2021年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向5名激励对象归属4.41万股,授予价格35.36元/股[99]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完成第一个归属期股份登记[145] - 公司授予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期末已获授总量为3,203,480股,其中卢国建持有2,151,800股[156] - 公司作废2020年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限制性股票2,068,080股[157] - 公司作废2021年激励计划第二个归属期限制性股票1,024,800股[157] - 公司作废2021年第二期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限制性股票854,000股[15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110户[146] - 第一大股东卢国建持股40,054,455股,占总股本28.13%[149] - 第二大股东深圳市海联智合咨询顾问合伙企业持股23,151,555股,占总股本16.26%[149] - 员工战略配售资管计划报告期内减持424,221股,期末持股1,953,159股[149] - 董事长卢国建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39,214,455股,限售期至2023年9月28日[152] - 股东深圳市海联智合咨询顾问合伙企业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23,151,555股,限售期至2023年9月28日[152] - 股东青岛大有天璇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744,345股,限售期至2023年9月28日[152] - 副总经理杨丽宁报告期内减持股份30,000股,期末持股数为96,000股[154] - 可转换公司债券芯海转债总金额4.1亿元,共计4,100,000张[162] - 报告期末芯海转债持有人数为14,523人[163] - 前十名可转债持有人合计持有比例为31.18%,最高持债比例为6.80%[164] - 可转换公司债券累计转股17股,占转股前总股本142,381,046股的0.000012%[145] - 尚未转股的可转债金额为4.09999亿元,占发行总量4.1亿元的99.9998%[145] - 报告期转股额仅1000元,未转股余额为4.1亿元,占发行总量99.9998%[167] - 最新转股价格调整为55.68元/股[169] - 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071,844股,占回购期限届满时总股本139,846,434股的0.77%[150] - 公司
芯海科技(688595)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