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营业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3.66%[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23.77%[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6.98%[25] - 营业总收入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6%[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77%[3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8%[34] - 不考虑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42%[35] - 2021年营业总收入43004.45万元,同比增长13.66%[1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781.19万元,同比增长23.77%[1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014.40万元,同比增长16.98%[100] - 公司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为4.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3%[106] - 基本每股收益2.6016元/股,同比增长5.72%[26]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23.84万元,为全年最高单季贡献[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4.77%,同比增加5.71个百分点[26] - 研发投入6351.9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26%[36] - 研发费用6351.95万元,同比增长85.26%[101] - 财务费用为负1657.35万元,同比增长177.92%,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101]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5.26%至6351.95万元[119] - 研发投入总额为6352万元,同比增长85.26%[7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4.77%,同比上升5.71个百分点[73] - 研发费用为6,351.95万元,同比增长85.26%[89] - 主营业务成本合计为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64%[110] - 磁刺激类产品成本合计为3144.3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59%[110] - 间接费用总额为604.75万元人民币,占主营业务成本5.59%[110][112]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产生股份支付费用税后影响金额1816.5万元[2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磁刺激产品收入1.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67.59%[38] - 电刺激类产品收入12808.62万元,同比下降17.56%[104] - 磁刺激类产品收入16917.72万元,同比增长67.59%[104] - 医疗器械业务毛利率75.54%,同比增加2.25个百分点[104] - 主营业务毛利率74.78%,同比增加1.21个百分点[102] - 磁刺激类产品收入为1.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59%[106] - 电生理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0.14%[106] - 电刺激产品收入同比下降17.56%[106] - 经销模式收入占比超99%,收入为4.2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74.73%,同比增加1.15个百分点[105][106] - 磁刺激产品生产量同比增长104.52%,销售量同比增长104.08%[107] - 电刺激产品生产量同比下降24.90%,销售量同比下降19.07%[107] - 电刺激类康复医疗器械包括主设备电刺激仪及配套电极耗材[14] - 磁刺激类康复医疗器械包括主设备磁刺激仪及配套刺激线圈[14] - 盆底及产后康复针对尿失禁、盆底痛、子宫脱垂等产后症状[14] -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14] - 经颅磁刺激(TMS)为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技术[15] - MyOnyx和MyoTrac系列产品正式注册名称为生物刺激反馈仪[15] - 外骨骼机器人X-walk系列覆盖脑卒中及脊髓损伤病人全周期康复训练[40] - X-locom系列三个产品进入产品注册阶段[40] - 能量源设备产品矩阵覆盖妇产科、皮肤科、医疗美容等多应用场景并进入注册阶段[40] - 康复机器人产品线于2021年正式上市形成覆盖上下肢的全周期康复训练产品[46] - X-walk100、X-walk200/300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完成批量生产[46] - X-locom系列及X-walk400已进入注册阶段[46] - 公司以磁刺激产品为主体,康复机器人和医美能量源产品为两翼,构建全面领先的产品格局[133] - 公司目标在5年内成为中国医美能量源市场的一线品牌[133] - 公司康复机器人X-locom系列三个产品进入上市准备阶段[135] - 公司全面布局皮秒激光、射频以及塑形磁等能量源设备[135]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人员总数161人,同比增长28.8%[36] - 研发人员数量为161人,较上期125人增长28.8%[86]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37,093,037.04元,同比增长57.5%[86]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241,911.11元,同比增长7.8%[86] - 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25.5%(41人)[86]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58.4%(94人)[86] - 核心技术人员共5人,包括董事长及首席技术官等[90]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105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70] - 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58项[70]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70][71] - 报告期内新增软件著作权7项[70][71] - 公司拥有国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项,报告期内新增4项[70][72] - 公司拥有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备案凭证4项,报告期内新增2项[70][72] - 公司脑卒中康复机器人系统集成与应用项目已完成验收[72] - 公司外骨骼机器人样机及辅具的产业化试制项目已完成验收[72] - 磁刺激类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275万元,本期投入1845.83万元,累计投入3390.71万元[76] - 磁刺激类项目已完成下一代经颅磁设备2轮工程样机开发,实现多通道线圈快速切换及智能减重算法优化[76] - 磁刺激类项目自动跟踪定位帽技术属同行业首创[76] - 康复机器人类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009万元,本期投入2782.61万元,累计投入5522.73万元[78] - 康复机器人类项目2021年取得X-walk100、X-walk200、300注册证及移位机备案证并实现量产[78] - 康复机器人类项目X-walk200创新推出下肢外骨骼镜像训练模式[78] - 康复机器人类项目X-locom100在业界首推基于3D互动场景的iCIMT训练方案[78] - 能量源类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20万元,本期投入443.05万元,累计投入443.05万元[78] - 能量源类项目完成射频项目两轮工程样机研发设计及送检样机生产测试[78] - 能量源类项目采用高精度阻抗检测与自动阻抗匹配技术[78] - 激光项目已完成两轮样机开发和测试,即将送检,预计2023年取得注册证[80] - 下一代生物反馈仪产品预计2022年年中正式上市,工作量减少20%以上,效率提升40%以上[82] - 人脸识别综合识别准确率大于90%,工作效率提升40%以上[82] - 电刺激类产品实现中低频多刺激波形输出,提升患者体验和临床适用范围[80] - 耗材类产品通过新工艺新材料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82] - 盆底疾病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已完成课题验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82] - 智能平衡训练系统预计2022年年中上市,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82] - 脑电电极镍包碳电极新材料开发及阴道电极导电涂层基材研究推进中[82] - 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软件II代和伟思云产品完成院外平台大客户定制需求[82] - 公司研发投入总额为9,29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3,787.92万元[83] - 公司研发磁聚焦技术、自动控制跟踪技术及影像导航定位技术[66] - 公司磁刺激产品满足连续100Hz高脉冲频率和6Tesla高磁场强度输出要求[66] - 公司康复机器人产品包括X-walk系列和X-locom系列将于2022年完成上市[67] - 公司拥有40余项授权受理的康复机器人发明专利[67] - 公司2022年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34] - 研发中心以项目为核心组建BU团队同步推进新产品研发及老产品迭代[43] 销售与市场表现 - 营销体系新增运动康复和医美两个事业部[43] - 公司采用以经销为主的销售模式对经销商采取买断式销售[52] - 产品终端覆盖全国31个省级区域,终端医疗机构超10,000家[92] - 年度培训医护人员超10,000人次[91] - 公司产品已覆盖国内上万家医疗及专业机构[6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为5115.73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1.89%[113][11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为3534.48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9.76%[116][118] - 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全国销售网络布局,扩大销售范围并拓展销售深度[135] - 公司将持续提升在售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质量[13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制订股权激励计划建立对核心员工的激励体系[41] - 公司计划通过兼并、收购、控股、参股等方式整合全球行业前沿技术[136] - 公司计划建立有效、持续的股权激励措施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137] -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为全球第二大市场[53] - 电刺激康复器械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55] - 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2016年后逐步规模化推广[55] - 磁刺激盆底应用输出功率高达50Hz高频脉冲磁场[56] - 经颅磁刺激高频通常仅用到10Hz[56] - 电生理类医疗器械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时期[56] - 康复机器人市场大部分机构主要提供下肢康复产品[58] - 康复机器人技术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59] - 康复机器人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58] - 康复医疗器械需求将持续增长受人口老龄化推动[54] - 中老年女性盆底疾病患病率为65.24%[62] - 盆底及产后康复市场呈现从三级医院向二级医院及社区医院下沉趋势[63] - 磁电联合技术可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效率和患者依从性[63] - 康复机器人市场存在脑卒中致残率增长带来的刚性需求缺口[65] - 国民收入增长带动康复医疗行业发展和医疗卫生支出持续增长[65] - 中国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014年0.4亿元增长至2018年2.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3.1%[128] - 预计中国磁刺激康复医疗器械市场将以52.0%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17.8亿元[129] - 中国康复机器人市场规模2018年达2.1亿元,预计以57.5%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3年20.4亿元[130]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21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01元(含税),总股本68,346,667股,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88,905,942.78元[6] - 公司2021年现金分红比例为50%[6] - 公司总股本为68,346,667股[6] - 公司中文名称为南京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为伟思医疗[17] - 公司外文名称为Nanjing Vishe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外文缩写为VISHEE[17]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志愚[17] - 公司总资产为16.39亿元人民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5.33亿元人民币[34]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5.33亿元,同比增长9.04%[25] - 2021年末总资产16.39亿元,同比增长6.38%[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7亿元,同比增长30.31%[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736.70万元,同比增长30.31%[10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247.89%至-7678.90万元[120]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88.46%至2430.78万元[122] - 其他应收款同比增长1729.55%至1061.32万元[122] - 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比增长506.08%至1273.98万元[122]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48.44%至3173.02万元[123] - 其他非流动资产同比增长37371.82%至7188.22万元[122] - 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收益为2055.55万元人民币[32] - 政府补助中的个税手续费返还23.29万元人民币[32] - 好翼电子公司总资产为4081.05万元,营业收入为6290.21万元,净亏损为298.21万元[125] - 好乐医疗公司总资产为1192.00万元,营业收入为305.79万元,净亏损为18.38万元[125] - 中科伟思机器人项目净利润为186.02万元,总资产为2432.64万元[125] - 长沙瑞行机器人项目净亏损为29.79万元,总资产为23.52万元[125] - 公司控股参股公司中科伟思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持股比例100%[125] - 伟思研创工程项目总资产为4975.69万元,净利润为0.19万元[125] - 长沙瑞行机器人项目净资产为20.21万元,注册资本为50万元[125] - 公司报告期内共召开3次股东大会和8次董事会会议[139] - 公司2021年共召开8次监事会会议[141] - 公司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月23日召开并通过3项限制性股票激励相关议案[142] - 公司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4月28日召开并通过11项议案包括财务决算预算报告和利润分配预案[142] - 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11月12日召开并通过修订公司章程及董事会换届选举等议案[142] - 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志愚持股26,961,547股年薪172.45万元[148] - 董事黎晓明持股172,990股在关联方获取报酬[148] - 董事兼副总经理许金国年薪67.32万元[148] - 董事兼财务总监陈莉莉年薪64.39万元[148] - 独立董事肖俊方年薪0.75万元[148] - 所有股东大会议案均获通过无否决议案[147] - 监事会主席胡平持有公司股份11,227,132股[150] - 离任董事连庆明减持股份60,000股,期末持股降至391,993股[151]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38,753,662股,较期初减少60,000股[151] - 副总经理伍夏年薪为72.32万元[150] - 董事会秘书兼副总经理钟益群年薪为68.99万元[150] - 首席运营官张辉年薪为66.77万元[150] - 首席技术官黄河年薪为90.81万元[150] - 高级研发总监仇凯年薪为59.52万元[150] - 产品部总经理高飞年薪为51.96万元[150] - 产品部总经理刘文龙年薪为46.23万元[150] - 王志愚自2001年1月起担任伟思有限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现任伟思医疗董事长兼总经理[153] - 黎晓明自2021年11月起担任公司董事[153] - 许金国自2001年起历任公司市场专员、销售员、大区经理、销售总监、副总经理,现任公司董事[153] - 陈莉莉自2009年9月起历任公司成本主管、预算部经理、财务部经理,现任公司财务总监、董事[153] - 陈莉莉于2021年4月至2021年8月担任南京伟思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监事[153] - 肖俊方自2011年9月起担任南京爱格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53] - 何益民自2017年6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53] - 蔡卫华自2019年8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53] - 肖俊方自2019年9月起担任南京市九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53] - 肖俊方自2021年1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53] - 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披露了高级管理团队及监事履历信息[154] - 公司披露了多位高管的任职时间及关联企业信息[154] - 公司披露了首席运营官张辉2018年1月至今的任职信息[154] - 公司披露了首席轮值技术官黄河2016年8月至今的任职信息[154] - 公司披露了高级研发总监仇凯2008年7月至今的任职信息[154] - 公司披露了研发部经理高飞2010年12月至今的任职信息[154] - 公司披露了产品部总监刘文龙2014年7月至今的任职信息[154] - 公司披露了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钟益群2006年4月至今的任职信息[154] - 公司披露了副总经理伍夏2008年1月至今的任职信息[154] - 公司披露了监事会主席2015年11月至今的任职信息[154]
伟思医疗(688580)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