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威尔(688551) - 2021 Q4 - 年度财报
科威尔科威尔(SH:688551)2022-05-10 16: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1年营业收入为2.475亿元,同比增长52.34%[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91.61万元,同比增长5.33%[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104.74万元,同比下降23.44%[2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47.5224百万元同比增长52.34%[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9161百万元同比增长5.33%[38]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7560.96万元,为全年最高季度[29]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73.28万元,为全年最低季度[29] - 营业收入为2.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34%[116] - 公司主营业务总收入24,650.42万元,同比增长53.19%[119][120]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1.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20%[117] - 研发费用为4694.0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13%[105][117] - 主营业务总成本11,992.08万元,同比增长86.18%[119][120][125] - 研发费用4694.03万元,同比增长149.13%[133]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测试电源产品线收入170.2131百万元同比增长48.53%[39][40] - 燃料电池测试装备产品线收入59.8336百万元同比增长41.08%[39][41] - 功率半导体测试及智能制造装备产品线收入16.4575百万元同比增长321.41%[39][42] - 测试电源产品线占营业收入主导地位占比68.8%[38][39][40] - 新能源发电行业收入7,605.09万元,同比增长89.14%[119] - 功率半导体测试业务收入1,645.75万元,同比增长321.41%[119][120] 各业务线成本表现 - 功率半导体测试业务成本1,044.15万元,同比增长605.41%[119][120] - 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最高,达70,268,922.88元(测试电源)[124]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96%,同比增加7.36个百分点[25] - 研发投入总额为46,940,262.75元,同比增长149.13%[7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96%,同比增加7.36个百分点[79] - 研发费用为4694.0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8.96%,同比增长149.13%[45] - 研发费用在电源、燃料电池、功率半导体三大事业部及研究院的占比分别为46.11%、21.50%、13.56%及18.83%[45]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97.94万元,同比下降73.75%[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197.9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3.75%[117]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1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120.62%[11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96.52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3.11%[1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97.94万元,同比下降73.75%[135] 资产和负债变动 - 2021年末总资产为11.478亿元,同比增长12.91%[24]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9.682亿元,同比增长5.11%[24]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78亿元,较上期增长37.53%[137]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06亿元,较上期增长39.08%[138] - 存货期末余额9321.83万元,较上期增长114.10%[138]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3036.93万元,较上期增长2287.10%[138] - 预付款项期末余额939.67万元,较上期增长322.82%[138]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3135.93万元,较上期增长113.79%[138]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金额为1096.44万元,为主要非经常性损益项目[3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利润影响-0.574537百万元[34]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5.86876487百万元[32] 产品与产能 - 测试电源产量1,342台,同比增长104.26%[121] - 燃料电池测试装备产量41套,同比增长583.33%[121] 地区和市场表现 - 国内业务收入23,421.08万元,同比增长56.51%[120] - 直销模式收入22,792.97万元,同比增长54.88%[120]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4379.46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7.69%[126]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4877.4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29.16%[128] 研发项目与进展 - 碳化硅模块动态参数测试系统研发投入678万元,进度42.73%[19] - IGBT封装自动化产线研发投入816.1万元,进度36.55%[20] - 大功率DC/DC技术平台研发投入407万元,进度9.48%[22] - 电动汽车交直流充电模块测试系统研发投入257.7万元,进度32.54%[24] - 大功率电堆诊断装置研发投入329万元,进度38.38%[25] - 大功率电解槽测试系统研发投入419万元,进度22.05%[27] - 全自动超声粗铝丝键合机研发投入474万元,进度28.24%[28] - 多功能半自动楔焊键合机研发投入205万元,进度22.66%[29] - C3000高频直流电源系列化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44万元,本期投入141.33万元,累计投入141.33万元[82] - 高压级联型模拟电网电源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75万元,本期投入93.62万元,累计投入294.07万元[82] - 高精度直流电子负载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95万元,本期投入239.42万元,累计投入272.19万元[82] - KAP-320自动化数据处理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86万元,本期投入214.33万元,累计投入284.58万元[83] - 高精度可编程双向交流电源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09万元,本期投入212.17万元,累计投入314.23万元[83] - 大功率可回馈式交流电子负载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733万元,本期投入125.92万元,累计投入125.92万元[83] - 控制系统2.0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50万元,本期投入86.67万元,累计投入86.67万元[83] - 高精度可编程双向源载电源的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998万元,本期投入484.77万元,累计投入822.59万元[83] - 大功率双向直流电源与负载技术平台优化项目预算投入758.07万元,实际投入1,023.62万元,完成样机调试阶段,电压电流精度达0.5%FS[84] - 大功率双向直流电源2.0项目预算投入158.75万元,实际投入158.75万元,处于设计开发阶段,兼容1.5代和2.0代产品[84] - 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开发项目预算投入151.22万元,实际投入210.28万元,已进入小批量试产调试验证阶段[84] - 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预算投入316.58万元,实际投入409.38万元,150KW/200KW机型已实现销售[84] - 小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测试系统预算投入225.46万元,实际投入243.42万元,500W/10KW机型已实现销售[85] - 第二代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系统预算投入366.08万元,实际投入366.08万元,处于试产阶段,动态温度控制指标达标[85] - IGBT动态测试系统预算投入214.34万元,实际投入454.48万元,已实现销售并持续优化性能[85] - IGBT静态测试系统预算投入212.94万元,实际投入303.02万元,已实现销售并持续优化性能[85] 技术与知识产权 - 公司拥有17项核心技术,其中12项处于批量生产阶段(如高动态性多BUCK变换技术),3项在研(如高压级联多电平变换技术)[70] - 高动态性多BUCK变换技术可实现兆瓦级以上功率,最高电压达4500V,电压型产品响应时间≤1-3ms,电流型≤1ms[70] - 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37个,软件著作权27个[77]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72个,其中发明专利7个[77] - 超低感测试仓回路寄生电感控制在15nH左右[76] - 并网电流THD≤3%,并网功率因数PF≥0.99[71] - 交流输出电压THD≤0.5%,动态电压响应1ms以内[71] - 电压精度≤0.05%FS,电流精度≤0.05%FS[73] - 单个功率模盒最大输出200kW[72] - 通讯速度最大可达300Mb/s以上,支持64台以上串并联[71] 人力资源与激励 - 公司研发人员224人,同比增长133.33%[48]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224人,占总员工比例46%[93]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3019.45万元,平均薪酬18.3万元[93] - 研发人员总数224人,同比增长133.33%[98] - 研发人员较上期增加128人,同比增长133.33%[94] - 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增加19人,增幅85.71%[94]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博士1人、硕士39人、本科157人、专科25人、高中及以下2人[94]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95人、30-40岁112人、40-50岁15人、50-60岁2人[94] -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覆盖91人,其中研发人员激励占比超50%[98] - 股权激励计划中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占比达到50%以上[48]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642.46万元[181][182]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259.98万元[182] - 公司员工总数487人其中母公司467人主要子公司20人[193]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技术人员255人占比52.4%生产人员100人占比20.5%[193] - 公司员工教育程度本科276人占比56.7%本科以下159人占比32.6%硕士研究生及以上52人占比10.7%[193] 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且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报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的情况[4][9] - 公司董事会设9名董事其中4名为独立董事占全体董事三分之一[162] - 公司2021年共召开三次股东大会,均无否决议案[167] - 公司通过现场及网络投票方式保障股东权利,并对中小投资者表决单独计票[167] - 公司严格执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报告期内无信息披露违规事项[165] - 公司通过多种渠道开展投资者交流活动,保护投资者权益[166] - 公司2021年共召开董事会会议11次[185] - 董事会会议中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11次[185] - 董事会会议中通讯方式召开1次[185] - 所有董事均亲自出席11次董事会会议无缺席[185] - 审计委员会成员为文冬梅、马志保、吴志刚[186]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为马志保、蒋佳平、文冬梅[187] - 公司报告期内审计委员会召开4次会议审议多项财务及内控议案包括2020年年度报告和2021年财务预算等[188] - 公司报告期内战略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议案[188] - 公司报告期内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2021年度高管及董事薪酬标准议案[189] - 公司报告期内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聘任副总经理议案[190] - 公司监事会报告期内对监督事项无异议[192] - 董事长傅仕涛持股22,437,272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72.72万元[169] - 总经理蒋佳平持股11,659,091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66.34万元[169] - 副董事长邰坤持股2,565,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38.83万元[169] - 副总经理唐德平持股4,197,273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56.02万元[169] - 副总经理叶江德持股2,565,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48.32万元[170]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52,284,545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799.52万元[170] - 董事长傅仕涛通过合涂投资间接持股116,073股,占比0.1451%[174] - 董事长傅仕涛通过京坤投资间接持股576,177股,占比0.7202%[174] - 董事总经理蒋佳平通过京坤投资间接持股292,773股,占比0.3660%[174] - 董事任毅通过京坤投资间接持股158,045股,占比0.1976%[174] - 副董事长邰坤通过京坤投资间接持股310,909股,占比0.3886%[174] - 副总经理刘俊通过合涂投资间接持股298,991股,占比0.3737%[174] - 副总经理唐德平通过京坤投资间接持股105,191股,占比0.1315%[174] - 董事会秘书葛彭胜通过京坤投资间接持股89,645股,占比0.1121%[174] - 核心技术人员彭凯通过合涂投资间接持股179,291股,占比0.2241%[175] - 核心技术人员谢鹏飞通过合涂投资间接持股84,982股,占比0.1062%[175] -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唐德平同时担任核心技术人员[182] - 职工监事周玉柱同时担任核心技术人员[182] 管理层与组织架构 - 傅仕涛自2020年9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171] - 蒋佳平自2020年9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兼总经理[171] - 蒋佳平自2021年11月起兼任控股子公司安徽汉先智能科技董事长[171] - 任毅自2021年1月起担任公司董事[171] - 任毅曾于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担任科威尔有限总经理[171] - 邰坤曾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担任北京寰宇科威尔科技执行董事兼经理[171] - 邰坤曾于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担任科威尔有限相关职务[171] - 傅仕涛曾于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担任科威尔有限总经理[171] - 蒋佳平曾于2011年6月至2019年6月担任科威尔有限副总经理[171] - 任毅曾于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担任科威尔有限副总经理[171] - 公司副董事长自2019年6月起任职,董事任期至2022年6月[172] - 全资子公司科威尔(北京)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自2021年8月起任职[172] - 独立董事姚良忠任期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172] - 独立董事代新社任期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172] - 独立董事马志保任期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172] - 独立董事文冬梅任期自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172] - 监事会主席夏亚平任期自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172] - 公司监事吴志刚自2018年12月起任职[172] - 公司副总经理夏亚平任职期为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172] - 生产部及行政部经理夏亚平任职期为2012年3月至2019年6月[172] - 公司监事任期自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173] - 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徽汉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11月成立[173] - 公司电源事业部副总经理于2021年5月任命[173] - 公司职工监事及副总工程师任期自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173] - 公司副总经理任期自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173] - 公司研究院院长及技术委员会主任于2021年2月任命[173] - 公司燃料电池事业部总经理于2021年2月任命[173] - 公司功率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于2021年2月任命[173] - 公司副总经理及电源事业部总经理任期自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173] - 公司管理者代表于2020年11月任命[173] - 傅仕涛自2021年12月起担任上海科氢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78] - 邰坤自2021年8月起担任科威尔(北京)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经理[178] - 蒋佳平自2021年7月起担任合肥科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178] - 夏亚平自2018年10月起担任合肥市天使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董事[178] - 夏亚平自2019年8月起担任合肥市科创投资基金有限公司董事[178] - 夏亚平自2014年7月起担任合肥波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监事[178] - 夏亚平自2016年6月起担任安徽诚瑞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178] - 夏亚平自2019年9月起担任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监事[178] - 夏亚平自2015年7月起担任合肥万豪能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董事[178] - 夏亚平自2022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