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中文名称为西安瑞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瑞联新材[16]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刘晓春,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西安市高新区锦业二路副71号[16] - 公司股票为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简称瑞联新材,代码688550[19]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有《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登载半年度报告的网站地址为http://www.sse.com.cn/[18] 报告期信息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12] - 本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利润分配与预案 - 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资金与担保情况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前瞻性描述说明 - 本半年度报告中所涉及的未来计划、发展战略等前瞻性描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5] 财务数据 - 本报告期(1 - 6月)营业收入616,020,141.35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34%,主要因显示材料行业下游终端消费电子需求冷淡,显示材料板块销量下降[22][23]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291,664.80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3.83%;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1,701,030.07元,较上年同期下降66.19%,主要因营收下降致使规模效应减弱、单位生产费用上升导致毛利率下降[22][23]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1,372,137.7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2.43%,主要是消化库存策略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大幅下降所致[22][23]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902,927,529.62元,较上年度末下降1.78%;总资产3,351,031,893.48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32%[22] - 本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0.42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74.55%;稀释每股收益0.42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74.3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38元/股,较上年同期下降75.64%[23] - 本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6%,较上年同期减少3.59个百分点;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74%,较上年同期减少3.52个百分点[23] - 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9.17%,较上年同期增加3.38个百分点[23] - 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590,634.73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4,630,156.94元,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取得的投资收益3,247,657.18元,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损益397,372.19元等[2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下降31%,净利润5829万元,同比下降64%,扣非净利润5170万元,同比下滑66%,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81亿元,同比增长222%,资产总额33.51亿元,较期初增长0.32%,净资产29.03亿元,较期初下降1.78%[6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3%,较2022年上半年下降4个百分点[67] - 显示材料板块202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5.11亿元,占营收83%,同比减少2.96亿元,降幅37%[68] - 医药CDMO板块202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7682万元,占营收12%,同比增长939万元,增幅14%,截至2023年中共有医药管线168个,较2022年底净增28个[70] - 电子化学品及其他新材料板块2023年上半年销售收入2827万元,占营收5%,较2022年上半年增加514万元,同比增长22%[72]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收入61602万元,同比下降31%[96] - 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29万元,同比下降64%[96] - 报告期内扣非后净利润5170万元,同比下降66%[96] - 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16亿元,同比下降31.34%,主要受显示材料行业下游终端消费电子需求冷淡影响[99] - 营业成本4.15亿元,同比下降26.28%,因营业收入下降成本随之下降[9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1亿元,同比增长222.43%,得益于消化库存策略下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大幅下降[99] - 短期借款期末数1.00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900.05%,主要是报告期新增保证借款所致[10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数2.35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67.71%,因报告期新增结构性存款[102] - 应收票据期末数5390.44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533.44%,因已背书且在资产负债表日尚未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增加[102] - 境外资产145.23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0.04%[103] - 截至报告期末,受限货币资金包括定期存款本金3.11亿元及利息729.84万元、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1500万元、ETC账户保证金1.3万元[104] - 报告期投资额1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变动幅度为100%[106] - 证券投资期末数为278,266,341.69元,其中其他类别期末数为235,396,541.69元,股权期末数为32,869,800元[110] 行业市场情况 - 显示面板行业自2021年下半年进入下行周期,2023年浮现复苏态势,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242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1439亿美元,增长15.9%,公司显示材料业务收入自2023年一季度起呈逐季环比上升趋势[31][32] - 2023年第一季度TFT投入总量为6900万平方米,预计第二季度为7890万平方米,环比增长14%[33] - 2023年上半年全球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出货1.164亿片,同比下降8.6%,出货面积8030万平方米,同比微降0.6%[34] - 2023年第二季度显示器面板出货量预计达3670万台,环比增长15.1%[34] - 2022 - 2027年全球OLED面板市场规模预计从433亿美元增至577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5.9%[34] - 2023年预计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减少至10.8亿部,同比下降约6.4%[36] - 2023年一季度全球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1.36亿片,同比下滑约4.4%,其中柔性出货约1.04亿片,同比增长约20.8%[36] - 预计202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达17188亿美元,2030年达2114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5.2%和4.2%[38] - 2017 - 2021年全球CDMO市场规模从394亿美元增至63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5%,预计2025年达1243亿美元,2030年达2310亿美元[39] - 2023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达5150亿美元,较2022年下降10.3%,2024年预计以11.8%的速度恢复增长[42] - 光刻胶市场预计2024年反弹,同比增长7%,市场规模达25.7亿美元,2022 - 2027年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1%[42] - 2023年全球显示用光刻胶市场规模约为14.01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15.7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4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业务涵盖显示材料、医药产品、电子化学品等新材料,是国内极少数同时具备规模化研发生产OLED材料和液晶材料的企业之一,在全球显示材料供应体系中竞争力较强[29][30] - 公司核心技术相关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00%[44] - 公司新型催化偶联反应技术可实现反应高转化率(>98%)及宽底物适用性[45] - 公司可将显示材料中的卤素杂质控制在PPb级别[46] - 公司可将单一手性异构体杂质控制在PPm级别,最多实现21步反应、7种手性异构体杂质的控制与纯化[46] - 公司产业化金属离子杂质控制达到PPb级别[46] - 公司痕量杂质准确监测精度达到PPm级别[46] - 公司建立近两百种稳定的氢同位素取代率分析技术,可精准把控产品制备全过程中氢同位素取代率[47] - 公司建立高效工业化生产体系,能实现产品从克级放量至公斤级或吨级,减少副反应[47] - 公司通过对送样产品处理和调整分析检测仪器,提升高聚物分析检测可靠性,调整纯化技术和工艺提升产品质量[47] 研发情况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0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本报告期新申请专利8项,累计待审核授权专利46项;2023年上半年完成新品研发等项目293个[48]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46032272.24元,较上年同期51978931.57元下降11.44%;资本化研发投入10457188.53元;研发投入合计56489460.77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68%;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9.17%,较上年增加3.38个百分点;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18.51% [51] - 本期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大幅提升是因在研原料药项目进入中试阶段[52] - 电致变色涂膜聚合物液晶单体系列研发预计总投资规模1059.83万元,本期投入309.92万元,累计投入525.55万元,已合成数个单体,部分样品通过客户评价,目标是合成5 - 7个单体并测试性能[53] - LC显示光刻胶树脂及单体开发预计总投资规模833.05万元,本期投入69.33万元,累计投入274.91万元,部分专用树脂完成中试放大并发样给客户验证,目标是完成中试放大验证实现工业化生产[53] - 2023年上半年研发投入5648.95万元,同比增加8.68%[61] - 公司研发人员353人,占总人数比例21.54%,上年同期分别为361人和20.17%[5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3077.46万元,平均薪酬8.72万元,上年同期分别为3020.34万元和8.37万元[57]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0项,上半年新增申请专利8项,待审核授权专利46项[59] - 吡啶系列医药中间体项目部分产品送样,完成中试放大[54] - 呋喃系列OLED有机发光材料完成样品制备并送样,客户测试筛选[54] - 二氢吲哚并咔唑类OLED材料完成样品制备并送样,客户测试筛选[54] - 氨基酸类医药中间体项目累计完成10余项研发,保持不少于5项在研[54] - 正性面板光刻胶用丙烯酸树脂光刻胶配方验证,产品研发中[54] - 半导体光刻胶材料系列部分产品验证和研发中,开拓新业务板块[55] 公司运营与管理 - 公司拥有超100人的中试团队,中试完结项目成功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62] - 公司与海内外众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在客户供应链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63] - 2023年上半年固定资产类资本性支出1.26亿元,募投项目支出5391万元,OLED及其他功能材料生产项目已达预定可使用状态[74] - 公司依托技术和生产经验优化工艺、控制成本,构建全面成本管理体系[64][65] - 公司以西安总部为行政研发中心,形成“一中心多基地”架构体系[7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投资1000万元于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增资后持有1.67%股权[75] 公司风险 - 公司面临显示技术升级切换、显示材料及医药CDMO业务研发、研发人员流失、核心技术泄密等技术风险[76][77][78][79][80] - 公司面临客户相对集中、原材料价格波动、医药中间体毛利率下滑等经营风险[81][82][83] - 公司面临存货减值、新增固定资产折旧规模较大、税收优惠变化等财务风险[88][89][90] - 公司面临知识产权保护法律风险[92] - 公司面临显示行业市场波动的行业风险[93] - 公司面临贸易政策变动、汇率波动等宏观环境风险[94][95] 子公司情况 - 渭南海泰注册资本10000万元,持股100%,总资产47943.25万元,净资产18222.04万元,营业收入19527.87万元,净利润 - 258.37万元[111] - 蒲城海泰注册资本3000万元,持股100%,总资产134559.42万元,净资产34132万元,营业收入36828.44万元,净利润1836.57万元[111] - 瑞联制药注册资本3300万元,持股100%,总资产22306.11万元,净资产 - 70.19万元,营业收入0万元,净利润 - 884.82万元[111] - 大荔瑞联(生产销售)注册资本1000万元,持股100%,总资产2099.84万元,净资产1094.84万元,营业收入0万元,净利润94.76万元[111] - 大荔海泰(生产销售)注册资本1000万元,持股100%,总资产1.593.11万元,净资产962.02万元,营业收入0万元,净利润 - 13.12万元[111] - 日本瑞联注册资本5000万日元,持股100%,总资产145.23万元,净资产126.84万元,营业收入0万元,净利润 - 83.92万元[111] 人事变动 - 2023年1月5日公司选举左荣为职工代表监事,王公民离任[117][118] - 2023年2月4日副总经理张波离任[117][118] - 2023年2月9日公司聘任王银彬、钱晓波、胡湛、周全、胡宗学为副总经理[117][119] 环保情况 - 子公司蒲城海泰、渭南海泰被纳入2023年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涉及废水、废气、固废、噪音排放,均取得排污许可证且排放
瑞联新材(688550)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