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4.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5%[22] - 2021年营业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22.25%[33]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7,598.20万元,同比增长22.25%[80] - 公司营业收入47598.2万元同比增长22.25%[90][92][9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20.29万元人民币,由盈转亏[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865.33万元人民币,由盈转亏[2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820.29万元,同比下降151.83%[3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865.33万元,同比下降303.92%[33]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820.29万元,同比下降151.83%[8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6,865.33万元,同比下降303.92%[80]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3820.29万元同比下降151.83%[90] - 基本每股收益为-0.514元/股,同比下降145.33%[23] - 稀释每股收益为-0.514元/股,同比下降145.33%[2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为-0.924元/股,同比下降278.38%[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8.49%下降至-3.17%,减少11.66个百分点[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3.88%下降至-5.69%,减少9.57个百分点[24]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1.46亿元,为各季度最高[26]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22.27万元,为各季度最低[26] 财务业绩: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30998.01万元同比增长34.78%[92][93] - 销售费用8348.82万元同比增长59.7%[92] - 管理费用5192.06万元同比增长66.7%[9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59.70%至8348.82万元[108]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66.70%至5192.06万元[108] - TMT行业数据采购成本同比增长38.65%至1.06亿元,占总成本比例34.29%[98] - 快速消费品数据采购成本同比大幅增长86.63%至5107.43万元[98] - 政府及公共服务数据分析成本同比激增209.45%至276.70万元[98] - 数据产品采集成本同比上升109.66%至1178.61万元[99] 业务表现:行业和客户 - 公司服务客户包括华为、长安汽车、联合利华等国际企业及中国移动、中国烟草等大型国企[38] - 公司已为汽车、快消、TMT、医疗、政府、农业等多个行业提供服务,客户主要为世界500强和大型国资企业[47]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世界500强、大型国企和政府类机构[76]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26.71%,总额1.27亿元[101][10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5033.1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15.67%[104][106] - TMT行业毛利率29.9%同比下降7.21个百分点[95] - 快速消费品收入10583.85万元同比增长48%[95] - 直销模式毛利率34.88%同比下降6.05个百分点[95] 业务表现:地区和模式 - 华东地区收入20312.75万元同比增长63.43%[95] - 采用直销模式通过竞标和供应商名册获取业务合同[4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从8.50%上升至10.86%,增加2.36个百分点[24]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投入5167.0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0.86%[35] - 研发投入总额为5167.04万元,同比增长56.08%[60]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3784.53万元,同比增长14.32%[60]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1382.51万元,占研发投入比重26.76%[61][62]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0.86%,同比上升2.36个百分点[60] - 研发人员数量185人,同比增长58.12%,占总员工比例24.9%[73] - 研发人员薪酬支出4,032.99万元,人均薪酬23.72万元[73] 产品和技术创新 - 农业数字化SaaS产品于2021年7月正式发布[36][37] - 推出客户体验管理数字化SAAS产品"XMfactory体验工厂"[35][37] - 研发投入覆盖商业消费体验、CRM及医疗烟草等专业性行业[35] - 数字化产品应用于旅游管理领域(全域旅游管控、民宿与乡村文旅分析)[35] - 生态环保领域推出环安大数据侦查分析产品及水务数字化运营平台[35] - 公司推出XMfactory体验工厂、DMengine数字营销引擎及农业数字化SaaS产品[77]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97项[59] - 2021年新增软件著作权51项,累计软件著作权达197项[59] - 2021年新增发明专利4项,累计发明专利达11项[59] - 2021年新增知识产权获得数55项,累计获得数达209项[59] - 公司4项核心技术包含21项核心技术子项,覆盖商业消费、个性化用户分析、业务运营及生态环保领域[57][58] - 公司核心技术子项中的消费行为大数据画像技术具备较强独创性[57] - 基于物联网的节能降耗分析优化技术具备行业领先性[58] -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支撑复杂数据结构分析[48] 资产、现金流和投资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55.82万元人民币,由正转负[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55.82万元[9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转负为-1855.82万元[10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778.08万元,较上年同期收窄92.27%[1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1.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0%[22] - 总资产为14.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22] - 衍生金融资产减少67,000元,降幅100.00%,主要因收购信唐普华产生的或有对价所致[111] - 预付款项增至1,596,676.53元,增幅30.36%,占总资产比例从0.09%升至0.11%[111] - 存货增至39,166,547.67元,增幅69.00%,占总资产比例从1.62%升至2.70%[111] - 合同资产增至3,023,841.79元,增幅83.86%,占总资产比例从0.12%升至0.21%[111] - 长期股权投资增至19,457,182.71元,增幅536.32%,占总资产比例从0.21%升至1.34%[111] - 固定资产增至6,037,742.99元,增幅211.34%,占总资产比例从0.14%升至0.42%[111]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至16,127,277.88元,增幅603.51%,占总资产比例从0.16%升至1.11%[111] - 境外资产规模为16,400,238.13元,占总资产比例1.13%[113]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483,110,632.20元,其中结构性存款461,869,902.78元,衍生金融工具21,240,729.42元[120] - 公司已计提5,189万元资产减值准备[8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27,512.08万元,占资产比例18.97%[84] - 公司于2020年收购信唐普华22%股权形成大额商誉[84] 子公司和投资 - 公司设立控股子公司上海慧之辰数字科技,认缴出资3,500万元人民币,持股70%[116] - 武汉慧辰总资产为3179.33万元,净资产为2158.46万元,营业收入为2447.33万元,净利润为830.27万元[122] - 武汉慧辰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公司持股比例为51%[122] - 信唐普华总资产为8764.27万元,净资产为6844.76万元,营业收入为3027.23万元,净亏损为1454.67万元[123] - 信唐普华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公司持股比例为70%[123]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不进行利润分配,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或其他形式的分配[5] -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8]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5] - 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174] - 公司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5月21日召开并通过全部议案[134] - 报告期内董事会共召开6次会议[157] - 董事会会议中通讯方式召开4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2次,无纯现场会议[157]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4次会议[159][160] - 公司继续聘请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160] - 提名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查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资格[161][162] - 战略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讨论公司核心发展战略及业务发展回顾[16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并通过2021年度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164] - 公司使用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155]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动情况不适用[155] 管理层讨论和战略指引 - 公司已披露经营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及应对措施[4] - 公司未来计划及发展战略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6] - 公司定位为基于数据分析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主要服务企业和政府机构[124] - 公司战略聚焦"一云两数",重点发展分析云框架和数字化产品运营及行业解决方案[127][128] - 公司计划增加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性,并推进全国化业务布局[127] - 在商业领域将加强数字营销全链路解决方案,包括SaaS产品和数据驱动内容服务[129] - 公司积极拓展数字化营销前中链路服务,从后链路向全链路延伸[129] - 公司持续探索数字农业、智慧旅游、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128] - 公司从2012年开始推进专业分析模型与数据科学技术综合驱动的数据业务服务模式[76] 行业背景和市场趋势 - 公司属于互联网数据服务行业(I64)和数据分析行业,主要服务商业客户和政府机构[43] - 2020年4月数据被确认为中国国民经济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43][46] - 数据分析行业可服务任何具有数据与量化分析需求的行业,并深入具体业务的深层场景[43] - 2021年3月Gartner发布数据与分析的未来技术趋势,预示数据分析将成为重要应用服务场景[44] - 农业数字化在《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中被要求加快渗透,智能分析成为核心数字化技术[50] - 政府与公共管理服务领域通过数据分析提升招商引资、产业经济能力和本地经济运营管理[49] - 中小企业数据分析需求增加,标准化/产品化分析服务模式市场空间将迅速增长[49] - 数据分析行业技术门槛包括数据分析算法模型和高效能技术体系,需结合业务认知与数据科学技术[45] - 工信部规划到2025年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3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5%左右[56] - 国家信创产业战略在十四五期间预计达到万亿级市场规模[52] - 数据分析服务模式从人工分析转向基于数据科学模型的自动化分析,并采用云端SAAS模式[55] 研发项目投入 - 行业数据智能分析产品研发二期项目投入1377.59万元,占本期总投入26.67%[65] - 农业数字化智能技术产品投入454.52万元,累计投入570.59万元[65] - 基于物联网的生态环保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二期投入310.04万元,累计投入396.06万元[65] - 智慧旅游大数据产品研发二期投入576.93万元,累计投入773.66万元[67] - 物流供应链大数据分析技术系统研发投入301.31万元,累计投入742.64万元[65] - 新能源车物联网服务大数据分析技术研发二期投入172.66万元,累计投入273.35万元[65] - 研发投入总额为2.2956亿元人民币,其中已投入5,167.04万元,累计投入6,503.67万元[69] - 金融多维数据分析平台研发投入225万元,实际支出144.35万元,完成率64.16%[68] - 领域知识图谱技术研发预算6,000万元,实际投入182.4万元[68] - 行业数据应用管理平台研发预算4,000万元,实际投入378.42万元[68] - 数字政府及数字乡村项目投入400万元,实际支出289.5万元,超额完成至400.44万元[68] - 烟草行业大数据分析项目投入200万元,实际支出122.65万元,累计投入148.3万元[69] - CRM大数据营销技术二期研发预算900万元,实际投入395.39万元[69] - 获得软件著作权累计22项,软件产品证书7项,发明专利2项进入申请阶段[68][69] 人力资源和薪酬 - 公司新增员工200余人并新设武汉研发中心以支持战略发展[34]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300人[166] - 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443人[166]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743人[166] - 研发人员数量185人占总员工数24.9%[166] - 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134人占总员工数18.0%[166] - 本科学历员工441人占总员工数59.4%[166]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龙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99.70万元[142] - 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刘晓葵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42.48万元[142] - 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何伟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69.71万元[142] - 公司核心技术董事马亮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76.12万元[142] - 公司独立董事江一、马少平、洪金明2021年税前报酬均为8.00万元[142] - 公司监事会主席张海平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41.36万元[142] - 公司职工监事武云川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20.20万元[142] - 公司监事何晓曼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23.93万元[142]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839.56万元[154]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132.25万元[154] - 董事马亮亦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其报酬未重复计算[154]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管报酬决策程序依据2019年4月董事会通过的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议事规则[152] - 高管报酬确定依据具体任职岗位领取报酬,独立董事享有固定津贴[153] - 所有报酬数据以人民币万元为单位计算[152] 股权结构和承诺履行 - 公司所有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持股数量均为0股且无变动[142] - 公司关键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合计直接持股971.81万股[143] - 副总经理余秉轶直接持股132.91万股[143] - 财务负责人兼董事会秘书徐景武直接持股83.84万股[143] - 副总经理何侃臣直接持股125.31万股[143] - 核心技术人员韩丁直接持股91.14万股[143] - 核心技术人员王驰直接持股41.11万股[143] - 员工持股人数为47人,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为6.33%[185] - 员工持股数量为121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6.40%[185] - 公司通过新疆良知正德等7家平台实施员工间接持股[185]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及股东共履行12项与首次公开发行相关的承诺事项[194] - 所有承诺事项均得到及时严格履行[194] - 控股股东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所持股份[195] - 控股股东承诺若股价触发条件锁定期将自动延长6个月[196] - 控股股东减持慧辰资讯首发前股份需明确并披露控制权安排[197] - 控股股东违反减持承诺则违规减持所得归慧辰资讯所有[197] - 控股股东违规减持后剩余股份锁定期自动延长六个月[197] - 实际控制人赵龙间接持股锁定期为上市后三十六个月[199] - 赵龙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99] - 赵龙承诺每年减持不超过慧辰资讯股份总数的10%[200] - 赵龙减持价格不低于慧辰资讯股票的发行价[200] - 赵龙任董事及高管期间每年减持不超过其持股总数的25%[200] - 赵龙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慧辰资讯股份[200] - 赵龙减持首发前股份需明确并披露控制权安排[200] 高管和核心团队背景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分别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系[75] - 董事长兼总经理赵龙于2009年1月加入公司[144] -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刘晓葵
*ST慧辰(688500)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