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268,317,661.23元,同比增长28.0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421,553.07元,同比增长8.79%[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432,765.14元,上年同期为负18,817,515.51元[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70,734,557.68元,较上年度末减少1.00%[20] - 总资产1,300,442,056.69元,较上年度末减少5.16%[20] - 基本每股收益0.38元/股,同比下降19.15%[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股,同比下降7.89%[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09%,同比减少3.68个百分点[2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92%,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21] - 公司营业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28.00%[69] - 归母净利润3642.16万元,同比增长8.79%[69] - 扣非归母净利润3278.51万元,同比增长21.67%[69] - 资产总额13.0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71亿元[69] - 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68亿元,同比增长28%[71] - 营业收入26831.77万元,同比增长28%[82][84][85]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42.16万元,同比增长8.79%[8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78.51万元,同比增长21.67%[82] 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17883.97万元,同比增长27.73%[84][85] - 管理费用1979.62万元,同比增长62.69%[84][85] - 研发费用1587.97万元,同比增长25.86%[85]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588万元,同比增长25.86%[51] - 研发投入总额为1588万元,同比增长25.86%[51] 业务线表现 - 公司重金属废水处理业务涉及污酸、危废等专业领域[11][12] - 公司提供O&M(委托运营)服务模式[12] - 公司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已应用于全国上百家采选冶大中型企业[28] - 公司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28] - 污酸资源化处理新技术药剂消耗量较小可实现铼铜等元素高效富集[30] - 污酸资源化处理技术综合运行成本低无中和渣产生可避免二次污染[30] - 砷渣矿化解毒新技术使砷浸出毒性达到GB18598-2019标准满足无害化处置要求[31] - 标准化系统化环保装备可有效缩短生产周期并取得良好治理效果[31] - 运营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用于远程监视调度管理智能决策[32] - 资源再生利用模式可减少含金属混合物残渣量降低危险废物产生量[32] - 业务涵盖含重金属污酸废水废渣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环境修复药剂与设备生产销售等领域[34] - 公司获取10家企业定制化生产一体化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订单[43] - 订单中包含出口至非洲的2套设备[43] - 一体化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累计订单金额超过3000万元[43] - 公司主营业务为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解决方案、产品销售、运营服务[35] - 公司经营策略为以核心技术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经营体系[35] - 药剂产品包含生物制剂系列药剂、高分子吸附剂、稳定剂、氧化剂、矿化剂及土壤修复剂[37][38][41] - 一体化设备产品包含可移动模块式成套装备、高效反应澄清智能一体化设备及智能一体化膜集成处理系统[43] - 综合解决方案应用于含重金属污酸资源化治理、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含砷危废处置及污染环境修复等领域[36] - 运营服务属于国家大力推广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35] - 生物制剂可同步深度处理多种重金属离子且具有成本优势[37][39] - 公司运营服务模式包括污酸项目O&M模式,实现污酸污水零排放,服务稳定良好[44] - 公司2017年以BT模式承建含砷危废处理项目并接手运营,处理后中和渣满足《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45] - 公司2019年实施高盐废水零排放项目O&M模式,处理工艺包括预处理+膜浓缩+电渗析系统+蒸发结晶系统,服务良好[45] - 污酸资源化治理系列技术使危废渣量减少约90%,实现污酸资源化回收利用和零排放[47] - 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系列技术可将废水回用率提升至90%以上[47] - 含砷危废矿化解毒系列技术处理后砷浸出毒性从原渣10000mg/L以上稳定低于1.2mg/L[48] - 重金属污染环境修复系列技术处理后土壤重金属浸出浓度可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标准[48] - 一体化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签单金额超3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70] - 一体化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订单数量达到10个[70] - 公司完成澳大利亚高盐矿井水回用项目验收[72] - 矿山酸性废水处理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54] - 公司通过磁选及热处理技术实现铜渣中铁、铜、锌资源化回收[54] - 高盐难降解选矿废水处理技术实现COD稳定达标,处理成本降低35%以上[55] - 新能源行业废水处理技术开发吸附/萃取组合工艺及高效脱钙镁药剂[55] - 重金属污染农田修复技术开发微生物菌种活化培养及协同修复工艺[55] - 新型高效重金属废水处理设备开发一体化深度处理装置,可减少反应时间并降低能耗[55] - 一体化重金属废水处理系统完成标准化定型,申请发明专利和外观专利各一项[56] - 多形式搅拌系统开发两种新式搅拌桨设计方案,提高污水处理效率[56] - 一体化高效澄清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远程监控及出水水质监测[56] - 新型药剂生产设备开发20m³/批生物制剂生产系统[56] - 矿山酸性废水中铜资源回收率达到98%以上,成本降低30%[54] - 矿山酸性废水深度除锰技术使锰回收率达到95%以上[54] - 铜钼分选废水中硫化物回收率达到55%以上[54]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92%,同比减少0.1个百分点[21] - 研发团队规模为122人,拥有2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和5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46] - 公司201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治理关键技术)[49] - 公司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9] - 公司累计拥有专利77个,其中发明专利45个[50] - 报告期内新增专利申请2个,专利获得4个,累计专利申请116个,专利获得91个[50]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588万元,同比增长25.86%[51] - 研发投入总额为1588万元,同比增长25.86%[51] - 表面处理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及工程化应用项目总投资331万元,本期投入108.87万元,累计投入294.93万元[52] - 复杂废水中铊锑砷及氟深度脱除新工艺及药剂研究项目总投资283万元,本期投入48.25万元,累计投入48.25万元[52] - 高效萃取技术在污酸及砷烟灰资源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项目总投资132万元,本期投入50.26万元,累计投入50.26万元[52] - 高盐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总投资98万元,本期投入81.76万元,累计投入81.76万元[53] - 铜钼分选废水治理项目投入资金449万元,累计投入386.66万元[54] - 矿山酸性废水铜资源化技术研究投入93万元[54] - 矿山酸性废水深度除锰技术投入230万元[54] - 铜冶炼渣资源化新技术研究投入152万元[54] - 新型选矿药剂开发项目投入254万元,累计投入184.91万元[54] - 研发投入总额为5,027.28万元,其中本期投入1,588.00万元,累计投入3,159.45万元[56] - 研发人员数量为12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15.82%[5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826.11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6.77万元[59] - 研发团队总人数122人,占员工总数比例15.82%[66] - 本科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90人占比73.77%,其中研究生及以上28人占比22.95%[66] - 研发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者52人占比42.62%,含高级工程师18人[66]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45人占比36.88%,30-40岁61人占比50%[59] - 研发人员专科及以下学历占比26.23%,其中专科27人高中及以下5人[59] - 研发费投入总额达到1587.97万元[71] - 研发人员达到122名,新增在研项目13项[71] - 公司已累计拥有发明专利45个,实用新型专利32个[71] - 公司新增发明专利1个,新申请发明专利2项[71] 地区表现 - 华中地区收入为12506.18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46.71%[76] - 公司筹备设立赛恩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及赛恩斯环保科技(珀斯)有限公司[73] - 塞尔维亚子公司Scie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o.o. Bor截至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为1049.59万塞尔维亚第纳尔,净资产为856.42万塞尔维亚第纳尔,净利润为229.49万塞尔维亚第纳尔[101] - 公司拟在香港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不超过590万港元,持股比例100%[102] - 公司拟在澳大利亚设立全资子公司,注册资本不超过100万澳元,由香港子公司100%持股[102] - 塞尔维亚子公司注册资本1180万塞尔维亚第纳尔,公司持股100%[10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5] - 公司董事会决议通过的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6] - 报告包含前瞻性陈述风险声明[6] - 报告期指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11] - 公司常用货币单位为人民币元及人民币万元[11]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3,573,249.67元[25] - 公司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多项荣誉[29] - 公司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使用超募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及年度关联交易预计议案[109] - 2023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修订公司章程及多项治理制度[109] - 公司2023年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115][116] - 公司2022年度利润分配议案已获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11] - 公司及子公司申请综合授信额度并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议案已获通过[111] - 公司完成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 王朝晖当选董事 高亮云离任董事[113] - 公司认定高伟荣 蒋国民 闫虎祥 刘永丰 孟云为核心技术人员[114] - 公司2023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相关考核管理办法[110] - 公司2022年度财务决算报告和2023年度财务预算报告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111] - 公司修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12项内部管理制度议案获审议通过[110] - 公司2022年度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方案议案获通过[111] - 公司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限制性股票总计185.35万股,占公司股本总额1.95%[117]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168.50万股,占股本总额1.78%,占授予总额90.91%[117] - 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16.85万股,占股本总额0.18%,占授予总额9.09%[117] - 首次授予激励对象人数从122人调整为121人[118] - 首次授予数量从168.50万股调整为167.50万股[118] - 授予价格为13.93元/股[118] - 上市后三年内每年现金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可供股东分配利润的10%[136] - 上市后三年内累计现金分红总额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36] - 公司净利润持续增长情况下每年现金分红金额将合理增长[136] - 利润分配方案需经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后报股东大会批准[136][138] - 股东大会审议利润分配方案时需提供网络投票方式[138] - 未作出现金分配预案时需在定期报告中披露原因及资金用途[139] - 公司至少每三年重新审阅一次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35] - 承诺人将协助公司严格执行利润分配政策和分红回报规划[139] -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将优化业务结构并提升盈利能力[177] - 公司股权激励行权条件将与填补摊薄即期回报措施执行情况挂钩[179] - 公司确认招股说明书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180] - 公司历史沿革中不存在股权代持、委托持股及股权纠纷情形[182] - 公司承诺开设专项账户确保募集资金专款专用[176]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4.5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净额为3.99亿元[197]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2.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197.67万元,投入进度仅为0.79%[197] - 本年度投入募集金额为97.69万元,占承诺投资总额的比例为0.39%[197] - 研发中心扩建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7085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6.53万元,投入进度仅为0.52%[198] - 长沙赛恩斯环保工程技改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1.05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61.13万元,投入进度仅为1.54%[198] - 研发中心扩建项目预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4年10月7日[198] - 长沙赛恩斯环保工程技改项目预计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为2024年2月29日[198] - 两个募投项目均未使用超募资金,且项目可行性未发生重大变化[198] - 两个募投项目的投入进度均符合计划进度,但投入进度未达计划的具体原因未披露[198] - 两个募投项目在报告期内均未实现效益,也未产生研发成果[198] 公司治理与合规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7]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8]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8]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高伟荣、高亮云、高时会履行解决同业竞争承诺[128]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履行股份限售承诺 承诺类型包括注四、注五、注六等[128] - 股东紫峰投资(持股5%以上)及谭晓林履行股份限售承诺[128]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共10人履行分红承诺[128] - 核心技术人员闫虎祥、刘永丰履行股份限售承诺[128]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承诺避免与公司发生非公允关联交易[133] - 控股股东承诺不利用控股地位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权益[133] - 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份[141] - 锁定期满后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141][146] - 首发前股份限售期满后四年内每年转让不超过上市时持有首发前股份总数的25%[141][146] - 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首发前股份[141][146]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42][146] - 两年锁定期满后减持价格不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142][146] - 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142][146] - 通过集中竞价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142][147] - 上市后三年内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将增持股份[144][148] - 减持时避免将股份转让给从事相同或类似业务的第三方[143][147] - 高级管理人员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直接或间接持有总数的25%[150][153][154] - 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150][154] - 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50][154] - 两年期限届满后减持价格不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每股净资产[150][154] - 上市后六个月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六个月[150][154] - 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披露减持计划[151][155] - 上市后三年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每股净资产时将增持股份[152][156] - 持有5%以上股份时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158] - 非二级市场减持不转让给竞争对手[151][155][158] - 减持方式包括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和协议转让[151][154][155][158] - 公司上市后三年内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将启动股份回购计划[171] - 控股股东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管理直接或间接持有股份[159] - 监事承诺锁定期满后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股总数25%[162] - 特定股东锁定期满后四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
赛恩斯(688480)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