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研粉材(68845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有研粉材有研粉材(SH:688456)2022-04-21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16%至27.81亿元[18]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60%[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8.54%至8123万元[1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123万元同比下降39%[31]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8123.01万元[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同比增长48.01%至5508万元[18]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53.07%至0.84元/股[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下降10.69个百分点至8.25%[19] - 主营业务总收入27.74亿元,总成本25.38亿元,毛利率8.52%[90][91] - 营业收入为27.8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0.16%[8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营业成本为25.4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2.97%[86]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0.16%,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2.97%[88] - 销售费用为1618.15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78%[86] - 财务费用为136.9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32%[86] - 管理费用为5297.5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6%[86] - 研发费用为1.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81%[86] - 销售费用为161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78%[106] - 研发费用为1.01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81%[106] - 财务费用为13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32%[106] - 管理费用为529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6%[106] - 公司总主营业务成本为25.3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24%[96] - 粉末冶金零部件主营业务成本为7.032亿元人民币,占总成本27.71%,同比增长52.00%[95] - 微电子封装主营业务成本为7.706亿元人民币,占总成本30.37%,同比增长74.11%[95] - 超硬工具主营业务成本为5.277亿元人民币,占总成本20.80%,同比增长55.17%[9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96.06%至-3568万元[1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67.66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96.06%[8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7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084.59%[8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82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5.02%[8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为-3567.66万元,同比下降596.06%,主要因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及产能扩大导致资金占用增加[107]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7亿元,同比下降1084.59%,主要因募集资金项目投入及购买结构性存款[10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08亿元,同比上升745.02%,主要因科创板IPO募集资金到位[10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同比增长42.97%至14.21亿元[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同比增长46.29%至10.92亿元[21]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57,029,133.10元较期初增加156,523,924.07元[28] - 货币资金达1.81亿元,占总资产12.73%,同比增长72.09%,主要因IPO募集资金增加[109] - 交易性金融资产达1.57亿元,占总资产11.05%,同比激增30982.01%,主要因购买结构性存款[109] - 应收账款达1.88亿元,占总资产13.21%,同比增长46.11%,主要因销量增加及销售价格上涨[109] - 存货达2.02亿元,占总资产14.20%,同比增长46.78%,主要因原材料涨价及产能扩大[109] - 短期借款达6949.76万元,占总资产4.89%,同比增长94.84%,为满足日常资金需求[11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铜基粉体材料销量2.8万吨增长22%[34] - 水雾化产品销量近2000吨增长33%[34] - 锡基互连材料海外市场销量282吨同比翻倍[35] - 锡粉销量突破3000吨同比增长23%[35] - 微细锡粉销量占比19.8%加工费占比40.3%[35] - 焊料锡膏销量146吨近三年年均增速30%以上[35] - 铜基金属粉体材料产量26,411.39吨,销量25,004.74吨,同比增长14.41%和16.56%[93] - 微电子锡基焊粉材料销量3,147.87吨,同比增长23.69%[93] - 3D打印粉体材料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136.22%和159.73%[93] - 高铁动车组及航空闸片收入9614万元,同比增长137.05%[90] - 有研重冶铜基金属粉体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为61,504万元,净利润为4,195万元[119] - 有研合肥铜基金属粉体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为94,888万元,净利润为8,475万元[119] - 英国Makin铜基金属粉体材料业务营业收入为36,501万元,净利润为3,057万元[119] 各地区表现 - 境外地区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100.56%[91] - 产品销往欧洲北美拉美中东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71] - 境外资产规模1.3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9.56%[111] 研发与技术成果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1,303,646.94元,同比增长56.81%[6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3.64%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64%,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61] - 新增申请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59] - 新增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3项(含国外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58][59] - 累计拥有授权专利142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18项,国外发明专利1项[58] - 新增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技术成果鉴定3项,其中2项达国际先进水平,1项达国际领先水平[55][56] - 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5项(本年度新增3项),省部级项目25项(本年度新增2项)[58] - 获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58] - 新增申请专利24项新增授权专利17项包括国外发明专利1项和国内发明专利13项[73] - 新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73] - 研发投入总额为8,594.10万元,其中资本化研发投入为2,453.67万元,费用化研发投入为7,047.33万元[66] - 研发人员数量为63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为11%[68]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130.93万元,平均薪酬为17.95万元[68] 研发项目进展 - 在研项目"超细、窄粒度锡基钎料粉末制备技术"累计投入1,066.24万元,已形成28件专利[63] - 高速列车刹车片用高品质电解铜粉开发与产业化项目预算916万元,实际投入603.03万元,完成度约65.8%[3] - 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材料和模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项目预算100万元,实际投入43.95万元,完成度43.95%[4] - 车载电子用高可靠互连材料关键制备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预算1,350万元,实际投入695.59万元,完成度约51.5%[5] - 军用飞行器热端零部件超高温高熵合金复合粉末研制及转化应用项目预算1,280万元,实际投入175.1万元,完成度约13.7%[6] - 高效铜基复合催化剂项目预算1,300万元,实际投入97.22万元,完成度约7.5%[7] - 高速列车刹车片用电解铜粉项目申请发明专利3项[3] - 功率半导体器件封装材料项目开发出3种新型有机载体并实现低温快速烧结[4] - 车载电子互连材料项目完成高可靠焊料生产线1条,申请专利5项[5] - 超高温高熵合金项目制备出两种复合粉末并申请专利3项[6] - 高效铜基复合催化剂项目研制出催化剂材料中试生产线[7] - 功率半导体封装材料研发项目投入1,500万元,实际投入460.21万元[11] - 发动机轻量化零部件材料项目投入600万元,实际投入198.84万元[8] - 汽车用粉末冶金组合烧结项目投入150万元,实际投入105.50万元[12] - 电子器件用Al-Si合金板带项目投入20万元,实际投入7.34万元[13] - 微电脑窄间距焊锡丝项目投入23.50万元,实际投入3.89万元[10] - 防雷击搭铁线材料项目投入73.20万元,实际投入1.15万元[9] 技术突破与创新 - 锡基粉体材料产能增加34%综合成本降低4%合格率提升至99.58%[37] - 公司开发了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高温合金等3D打印粉体材料,产品种类较为齐全[45] - 公司高品质电解铜粉绿色制备技术实现了低松比、超低松比铜粉的工业化生产,填补国内规格空缺[47] - 传统焊粉颗粒跨度T4为18μm T3为20μm T2为30μm 而新产品T5和T6焊粉跨度窄至10μm[48] - 超细焊粉材料技术取得突破 粒度细至25μm以下 如T5(15-25μm)和T6(5-15μm)[48] - 扩散铜基金属粉体材料性能提升 生坯强度和烧结强度等指标提升明显[48] - 超细金属粉体自动化制备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 粒径范围0.05~10μm[49] - 纳米级铜基粉体材料可制备出10-200nm 超细铜钴铁预合金粉产品粒径小于10μm[50] - 包覆粉末产品如铜包石墨复合粉在均匀性、松比、流动性及氧含量等指标稳定性良好[50] - 3D打印粉末制备技术显著提高成品粉末收得率 开发出铝合金材料具有流动性好、球形度高、松装密度高等特点[51] - 公司研发超低松比电解铜粉、无铅微电子焊粉材料、3D打印粉体材料等多种产品 多项技术达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52] - 公司自主研发高效雾化、智能测控等多种智能化生产工艺与设备 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52] - 公司掌握高性能粉末冶金中空凸轮轴制备技术 实现高性能预合金粉末成分设计与制备等核心突破[51] - 电解铜粉自动化生产工艺优化升级生产效率稳步提高[72] - 增材制造高流动性铝合金粉末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交通等领域获得批量应用[72] - 电解铜粉绿色自动化产业技术和高性能铜粉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4] - 含B无铅焊料微合金化核心技术具有显著的创新性特征[74] - 细粉收得率、气液比等重要技术指标居国际领先[74] - 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新型低温无铅焊料[74] - 采用扩散法制备新型含Ti铜基金刚石胎体复合材料并实现产业化[74] - 自主设计制造国内首套200公斤金属粉体高效气雾化成套生产技术装备[75] - 研制的"Cu-2Zn-2Fe"渗铜剂粉末熔渗效率高、无侵蚀、无/低残留[75] - 自主研制成功谐振频率为25kz和35kz微细粉体超声-旋振筛分设备[75] - 铜铁复合粉生产工艺技术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75] - 超声雾化法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明显优于国外技术[75]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专注于先进有色金属粉体材料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铜基金属粉体材料、微电子锡基电子互连材料和3D打印粉体材料[39] - 公司是国内铜基金属粉体材料和锡基焊粉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39] - 铜基金属粉体材料和微电子锡基焊粉材料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70] - 公司盈利主要来自有色金属粉体材料的销售收入与原材料采购成本及相关费用之间的差额[41] - 公司采用"以产定购"采购模式,主要原材料为铜、锡、银、镍[42] - 公司生产智能化、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生产人员数量平稳下降[42] - 公司采用"原材料价格+加工费"定价模式,原材料价格参考上海有色金属网等交易平台价格确定[43] - 公司产品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的"3新材料产业"之"3.2先进有色金属材料"[44] - 先进铜基金属粉体材料入选工信部第六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73] - 铜粉绿色自动化制备技术及产业化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3] - 新型微电子互连用高可靠无铅焊料的研发及应用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73]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0年)和单项冠军产品企业(2021年)[57] - 公司拥有工信部金属粉体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国家创新平台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2年生产经营目标为利润总额突破1亿元,销量目标3.5万吨[123] - 铜基粉体材料2022年产销目标为3.1万吨[123] - 锡基互连材料中锡粉2022年目标销量为3,300吨[123] - 浆料(锡膏等)2022年目标销量突破200吨,增长率超过30%[123] - 增材制造用金属粉体材料2022年利润目标不低于1,000万元,销量目标超800吨[124] - 重庆新基地计划于2022年底前正式投产[123] - 泰国基地计划于2022年底前完成基本建设[123]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公司2021年度现金分红比例为30.63%,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元(含税)[5] - 公司母公司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人民币9723.20万元[5] - 公司总股本为10366.00万股,合计分配现金2487.84万元(含税)[5] - 公司2021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2487.84万元,占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0.63%[163] - 公司总股本为10366万股,拟每10股派发现金分红2.4元(含税)[163] - 现金分红政策符合公司章程规定,分红标准明确且决策程序完备[165] - 公司上市时已实现盈利(否选项)[4] - 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5] 重要人员与薪酬 - 董事长汪礼敏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95.52万元[134] - 总经理贺会军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63.96万元[134] - 财务总监薛玉檩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57.38万元[134] - 副总经理胡强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52.29万元[134] - 副总经理李占荣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46.7万元[134] - 核心技术人员王林山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41.67万元[134] - 核心技术人员刘祥庆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40.35万元[134] - 核心技术人员付东兴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31.31万元[134] - 独立董事赵贺春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6万元[134] - 独立董事郭华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6万元[134]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378.62万元人民币[147]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416.89万元人民币[147] - 核心技术人员报酬中包括核心技术人员205.12万元和董事高管兼核心技术人员211.77万元[147] - 独立董事每年从公司领取6万元津贴[147] - 公司拥有4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15名正高级工程师[77] 股权与持股情况 - 核心技术人员张敬国、赵新民、朱学新分别持有公司股份25.66万股、34.88万股、31.25万股[136] - 职工监事周慧渊(离任)持有公司股份34.79万股并于2021年11月18日离职[136] - 核心技术人员及离任职工监事合计持股数量为583.74万股[136] - 董事长汪礼敏通过共青城恒瑞合创间接持有公司股份0.282%(计算:10.8968% × 2.82%)[140] - 董事兼总经理贺会军通过共青城微纳互连间接持有公司股份0.163%(计算:7.9159% × 2.06%)[140] - 董事兼财务总监薛玉檩通过共青城恒瑞合创间接持有公司股份0.196%(计算:6.9335% × 2.82%)[140] - 副总经理胡强通过共青城微纳互连间接持有公司股份0.163%(计算:7.9159% × 2.06%)[140] - 副总经理李占荣通过共青城恒瑞盛创间接持有公司股份0.139%(计算:3.9844% × 3.49%)[140] - 核心技术人员付东兴通过共青城恒瑞合创间接持有公司股份0.136%(计算:4.8215% ×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