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增长24.08%[4] - 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5.54%[4]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23.20%[4]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2.9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08%[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4%[27]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24.08%[40] - 2021年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增长5.54%[40] -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净利润为2.18亿元,同比增长23.20%[40]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3.44亿元人民币[31]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69.82万元人民币[31]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24.08%[121] - 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增长5.54%[1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8.72%[4]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3.04%至8.95亿元[12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8.72%至7847.17万元[122] - 主营业务毛利率下降3.89个百分点至32.30%[128] - 反射膜毛利率下降3.81个百分点[129] - 光学基膜毛利率下降8.91个百分点[129]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48.72%至7847万元[148] - 销售费用下降11.59%至5107万元,主要因运输费重分类至营业成本[148] - 管理费用增长18.51%至6473万元,主要因股份支付费用增加[148] - 财务费用下降38.13%至245万元,主要因利息费用及汇兑损失减少[148] - 研发投入总额为78,471,687.56元,同比增长48.72%[92][9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05%,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9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反射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31%[28] - 光学基膜销售收入同比仅增长7.31%[28] - 反射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31%[122] - 光学基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1%[122] - 特种功能膜营业收入12.32亿元,同比增长20.31%[131] - 反射膜产品营业收入10.32亿元,同比增长24.31%[131] - 光学基膜毛利率11.28%,同比下降8.91个百分点[131] - 外销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47.78%[131] - 反射膜生产量2416.19万公斤,同比增长13.09%[134] - 光学基膜销售量1490.97万公斤,同比下降9.23%[134] - 对韩国三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1.12%[133] - Mini LED反射膜销售收入1.11亿元[132] - 反射膜总成本同比增长32.25%至6.54亿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增长37.88%至4.65亿元(占总成本71.01%)[138] - 光学基膜总成本增长19.29%至1.35亿元,直接人工成本大幅增长34.72%[138] 各地区表现 - 外销收入5.48亿元,同比增长47.78%[131] - 对韩国三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1.12%[133] - 境外资产规模9690万元,占总资产比例3.90%[155] - 控股公司香港长阳总资产9,690.14万元,营业收入23,506.73万元,净利润701.89万元[17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布局合肥8万吨光学基膜产能[4] - 进军动力电池隔膜领域[4] - 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力争2022年实现小批量生产[60] - 公司力争2022年实现锂离子电池隔膜的小批量生产[186] - 公司聚焦新型显示、半导体、5G、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四大应用场景开发进口替代功能膜产品[183] - 公司以"十年十膜"为目标打造十张市场占有率数一数二的功能膜产品[183] - 公司计划建设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185] - 公司计划建设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185] 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8.72%[4]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05%,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28] - 研发投入总额为78,471,687.56元,同比增长48.72%[92][9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6.05%,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93]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144人,同比增长32.11%,占总员工比例17.84%[100]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827.75万元,平均薪酬12.69万元[100] - 本年新增发明专利32个,累计发明专利总数282个[88] - 在研项目总投资规模16,979万元,本期投入6,844.31万元[96][97] - 无色透明PI膜项目累计投入1,417.38万元,处于客户验证阶段[96] - 呋喃二甲酸基聚酯项目累计投入1,769.93万元,已实现量产[96] - 5G手机天线用LCP膜项目投入347.23万元,处于小试阶段[96] - 公司拥有自主的核心知识产权和专利包[75] - 公司自主设计生产线降低设备成本30%以上[81] - 公司反射膜产品通过配方设计提升反射率并提高生产稳定性[81] - 公司光学设计技术应用于反射膜/光学基膜/扩散膜/增亮膜/复合膜等产品[81] - 公司核心技术实现大规应用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81] - 精密涂布技术使涂布产品产能提升20%[83] - 反射膜生产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提升反射率[82] - 光学基膜生产工艺将薄膜热收缩控制在极低程度[82] - 高分子改性工艺技术实现聚酯薄膜抗静电、抗紫外等特定性能[82] - 多层高分子薄膜/金属复合技术开发出低气味、高剥离力Mini LED背胶反射膜[83] - 高反射率型抗UV背板基膜在保持性能同时提高薄膜反射率[82] - 特种聚烯烃多层流延技术制备的薄膜晶点、划伤缺陷少且厚度均一[83] - 高精度多孔式裁切技术满足客户端裁切形状需求[83] - 高精度荧光油膜印刷技术通过特殊油墨印制满足客户品味及画面需求[83] - 公司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形式,设立多个技术开发中心[105] - 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106] 产品与市场竞争力 - 反射膜产品型号达30多种[57] - 光学基膜关键指标透光率和雾度持续改善[58] - 背板基膜包含四个系列产品[59] - TPX离型膜两大系列产品已实现量产[60] - 客户认证周期国内需3-6个月国外需6-12个月[65] - 主要客户包括韩国三星、韩国LG、京东方等知名企业[65] - 公司反射膜核心指标反射率提升至97%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2] - 公司反射膜出货面积位居全球第一,报告期内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72] - 公司光学基膜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与国外巨头技术差距逐步缩小[73] - 公司背板基膜关键性能指标(PCT48小时后断裂伸长率、热收缩率、平整度)已达国内领先水平[74] - 公司率先研发并量产高反射型背板基膜,可有效提升光伏组件发电效率[75] - 公司反射膜产品实现液晶显示全尺寸应用领域覆盖[72] - 公司成为韩国三星电子光学膜片全球供应商[72] - 公司光学基膜在透光性和雾度等关键指标持续改善[73] - 公司光学反射膜产品通过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复核[83] - Mini LED反射膜产品已实现批量供货三星、LG等客户[85] - 反射膜反射率达到97%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102] - 公司常规型背板基膜的PCT48小时后断裂伸长率优于竞争对手同类别产品[102] - 公司拥有有效专利120项,其中发明专利118项,包含3项国际发明专利[104] - 申请并已受理专利313项,其中发明专利282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104] - 公司及核心技术人员主导起草1项高性能功能膜国家标准计划,参与1项行业标准,主导1项浙江省团体标准[104] - 公司通过了ISO9001:2015、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QC080000:2017有害物质管理体系认证[108] 行业与市场环境 - 原材料聚酯切片大幅上涨[4] -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4] - 特种功能聚酯薄膜行业存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67] - 液晶显示LCD占据平板显示领域90%以上市场份额[76] - 2021年全球TV市场出货数量2.32亿台[78] - 2021年OLED电视全球出货量660万台占TV市场极小份额[78] - 2021年全球Mini LED背光智能终端产品出货规模约392万台[79] - 预计2025年Mini LED背光产品出货量达1600万台[79] - Mini LED背光产品年复合增长率约42.1%[79] - 全球LCD电视出货量2.32亿台,OLED电视出货量660万台[160] - 中国锂电池出货量327GWh,同比增长130%[172] 产能与投资项目 - 反射膜募投项目新增年产能9000万平方米[44] - 合肥光学基膜项目拟新建年产8万吨产能[51] - 合肥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拟新建年产5.6亿平方米产能[52] - 设立合肥子公司负责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建设[175] - 设立新能源子公司负责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建设[175] - 公司计划投资122,448万元建设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176] - 公司计划投资59,136万元建设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176] 资产与负债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65%[2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9.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61%[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20.65%至2.11亿元[122] - 货币资金增长57.09%至5.1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0.85%[15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49.91%至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06%[154] - 存货增长91.76%至1.6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6.76%[154] - 在建工程增长68.08%至1.4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5.78%[154] - 受限资产总额2.24亿元,其中货币资金2715万元为保证金,固定资产1.97亿元为抵押借款[157] -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200,363,550元[17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应收款项融资为54,177,818.98元[177] - 控股公司长隆新材料总资产1,277.66万元,营业收入1,032.79万元,净利润38.94万元[178] - 控股公司合肥新材料总资产5,034.91万元,净利润-72.59万元[179] - 控股公司合肥新能源总资产3,379.15万元,净利润-28.95万元[179]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计入非经常性损益1162.96万元[3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422.31万元[34] - 单独减值测试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282.42万元[34] - 交易性金融资产对当期利润影响金额为1269.34万元[36]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1271.67万元[34] 供应链与客户集中度 - 原材料采购主要来自中国石化和恒力石化等供应商[63] - 直接材料成本5.94亿元,占特种功能膜成本比例71.16%[137]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40.05%,达5.19亿元,其中第一名客户占比24.17%[143]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75.94%,达4.55亿元,第一名供应商占比28.30%[146] - 第五名供应商为报告期内新增供应商,采购额1531万元占比2.56%[146][14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拟派发现金红利28,466,291.10元,占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24%[10] - 2021年公司总股本285,177,557股[10]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10%,同比减少0.47个百分点[28] - 公司核心团队多数具有世界500强企业或外资企业任职经历[107] - 公司创始人金亚东博士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7] - 董事长金亚东持有公司股份45,543,922股,年度内通过股权激励增加165,000股[195] - 董事兼副总经理刘斌持有公司股份99,000股,年度内通过股权激励增加99,000股[195] - 董事兼副总经理李辰持有公司股份82,500股,年度内通过股权激励增加82,500股[195] - 董事兼副总经理杨衷核持有公司股份99,000股,年度内通过股权激励增加99,000股[195] - 公司2021年召开董事会11次、监事会10次、股东大会3次[189] - 公司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4月29日召开[189] - 公司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10月8日召开[192]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合计持股变动增加590,700股[196] - 股权激励计划下杨承翰获归属66,000股[196] - 股权激励计划下周玉波获归属79,200股[196]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持股总数达45,969,622股[196] - 监事会主席谈敏芝持股15.90万股[196] - 监事王云持股16.90万股[196] - 副总经理杨承翰持股45.50万股[196] - 副总经理周玉波持股46.01万股[196]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持股总市值约412.71万元[196] - 原董事白骅、原监事付灵燕在任期内持股数为0[196] - 金亚东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长阳永汇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17.71%[199] - 刘斌通过长阳永汇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26.67%[199] - 杨衷核通过长阳永汇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26.67%[199] - 李辰通过长阳永汇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13.33%[199] - 谈敏芝通过长阳永汇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0.62%[199] - 杨承翰通过长阳永汇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1.83%[199] - 周玉波通过长阳永汇间接持有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1.63%[199] - 公司于2021年4月26日召开第二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0] - 董事会审议通过聘任周玉波为副总经理议案[200] - 公司于2021年5月26日召开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200] -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补选第二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议案[200] - 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补选第二届监事会非职工代表监事议案[200] - 董事白骅辞去公司董事职务[200] - 董事会推荐杨衷核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200] - 监事付灵燕辞去公司监事职务[200] - 监事会推荐王云为非职工代表监事候选人[200]
长阳科技(688299)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