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阳科技(68829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长阳科技长阳科技(SH:688299)2022-04-25 16:00

2021年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增长24.08%,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5.54%,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23.20%[4] - 2021年营业收入12.97亿元,同比增长24.08%,2020年为10.45亿元,2019年为9.10亿元[2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5.54%,2020年为1.77亿元,2019年为1.43亿元[27] - 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11亿元,同比下降20.65%,2020年为2.66亿元,2019年为1.31亿元[27]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9.88亿元,同比增长13.61%,2020年末为17.50亿元,2019年末为16.12亿元[27] - 2021年末总资产24.87亿元,同比增长13.97%,2020年末为21.82亿元,2019年末为20.56亿元[27]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0.66元/股,同比增长4.76%,2020年为0.63元/股,2019年为0.64元/股[28] - 2021年公司整体营业收入129,668.81万元,同比增长24.08%;净利润18,678.66万元,同比增长5.54%;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净利润为21,803.6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20%[40] - 2021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2,716,706.48元,2020年为19,901,038.75元,2019年为14,287,678.59元[34] - 2021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1,629,571.26元,2020年为21,072,338.38元,2019年为17,044,466.45元[33] - 2021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投资收益为4,223,114.14元[34] - 2021年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2,824,228.69元[34]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668.8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08%,实现净利润18,678.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4%[120] - 营业收入本期数为1,296,688,065.65元,上年同期数为1,045,044,542.99元,变动比例24.08%,主要系反射膜和光学基膜销售收入增加,其中反射膜增长24.31%,光学基膜增长7.31%[121][122] - 营业成本本期数为895,249,038.11元,上年同期数为672,896,782.54元,变动比例33.04%,主要系营业收入增长及运输费用重分类所致[121][123] - 销售费用本期数为51,071,105.71元,上年同期数为57,768,019.93元,变动比例 - 11.59%,主要系运输费用重分类所致[121][124] - 管理费用本期数为64,729,953.02元,上年同期数为54,618,007.12元,变动比例18.51%,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增加所致[121][124] - 财务费用本期数为2,448,427.19元,上年同期数为3,957,216.08元,变动比例 - 38.13%,主要系利息费用和汇兑损失减少所致[121][125] - 研发费用本期数为78,471,687.56元,上年同期数为52,764,740.64元,变动比例48.72%,主要系研发人员增多导致职工薪酬增加等所致[121][12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为210,982,053.69元,上年同期数为265,886,171.38元,变动比例 - 20.65%,主要系购买商品等现金增加所致[122][125] -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1,232,495,278.30元,同比增长20.31%,主营业务成本834,408,334.34元,同比增长27.65%,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2.30%,同比下降3.89个百分点[127] - 销售费用本期数51,071,105.71元,上年同期数57,768,019.93元,同比下降11.59% [146] - 管理费用本期数64,729,953.02元,上年同期数54,618,007.12元,同比增加18.51% [146] - 研发费用本期数78,471,687.56元,上年同期数52,764,740.64元,同比增加48.72% [146] - 财务费用本期数2,448,427.19元,上年同期数3,957,216.08元,同比下降38.13% [14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本期数210,982,053.69元,上年同期数265,886,171.38元,同比下降20.65% [148]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518,442,654.73元,占总资产比例20.85%,较上期期末增加57.09% [153] - 存货本期期末数168,206,097.77元,占总资产比例6.76%,较上期期末增加91.76% [153] - 境外资产96,901,372.70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3.90% [154] 2021年公司各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反射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31%,光学基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31%[28] - 反射膜毛利率下降3.81个百分点,光学基膜毛利率下降8.91个百分点[127] - 反射膜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4.31%,毛利率下降3.8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重分类致毛利率下降1.18个百分点,Mini LED反射膜销售收入1.11亿元[130][131] - 光学基膜销售收入同比仅增长7.31%,毛利率下降8.91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重分类致毛利率下降3.39个百分点[130][131] - 海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78%,对韩国三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1.12%[131] - 反射膜生产量24,161,855.87kg,同比增长13.09%;销售量22,842,500.35kg,同比增长2.53%;库存量2,006,841.77kg,同比增长191.91%[132] - 光学基膜生产量14,506,337.00kg,同比下降13.56%;销售量14,909,740.58kg,同比下降9.23%;库存量159,560.14kg,同比下降71.66%[132] - 功能膜片材生产量41,084,767.00片,同比增长31.82%;销售量40,951,821.00片,同比增长33.79%;库存量915,912.00片,同比增长16.98%[132] - 特种功能膜成本本期金额834,408,334.3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65%[135] 公司分红与股本情况 - 公司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扣除回购专户中的股份余额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截至2022年3月31日,应分配股份数为284,662,911股,拟派发现金红利28,466,291.10元(含税),占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5.24%[1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285,177,557股,扣除回购专户的股份余额514,646股[10] 公司业务布局与项目进展 - 2021年公司落户合肥,面向光学基膜产品中高端应用,布局8万吨产能[4] - 2021年公司搭建团队,进军动力电池隔膜,布局包括动力电池等成长性确定的领域[4] - 2021年5月,公司募投项目“年产9,000万平方米BOPET高端反射型功能膜项目”正式投产[44] - 公司拟在合肥新建“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扩充光学基膜产能[51] - 公司拟在合肥投资建设“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布局锂离子电池隔膜[52] - 公司“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正在建设中,力争2022年实现小批量生产[60] - 2021年3月设立全资子公司上海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9月设立全资子公司合肥长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和合肥长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38] - 2021年3月公司设立上海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9月设立合肥长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5000万元;9月设立合肥长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174] - 2021年10月公司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肥新材料投资122448万元建设“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通过全资子公司合肥新能源投资59136万元建设“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175] - 公司将推进合肥“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和“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建设,力争2022年实现锂离子电池隔膜小批量生产[184][185] - 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8万吨光学级聚酯基膜项目”和“年产5.6亿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191] 公司研发情况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8.72%[4] - 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05%,同比增加1个百分点,2020年为5.05%,2019年为4.19%[28] - 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7,847.17万元,同比增加2,570.69万元,同比增长48.72%[40] - 本年新增发明专利申请32个、获得11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1个、获得2个,累计发明专利申请282个、获得118个,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1个、获得30个(有效获得数为2项)[88][90] - 本年度费用化研发投入78471687.56元,上年度为52764740.64元,变化幅度48.72%;研发投入合计78471687.56元,上年度为52764740.64元,变化幅度48.72%;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本年度为6.05%,上年度为5.05%,增加1个百分点[92][93] - 本期研发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570.69万元,同比增长48.72%,原因是研发人员增多致职工薪酬增加、新产品开发研发试验投入多以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94] - 呋喃二甲酸基聚酯生产示范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5000万元,本期投入533.89万元,累计投入1769.93万元,处于量产阶段[96] - 功能膜高价值组合专利培育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370万元,本期投入127.28万元,累计投入442.04万元,处于运行阶段[96] - 公司研发人员本期数量为144人,上期为109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本期为17.84%,上期为15.29%;研发人员薪酬合计本期为1827.75万元,上期为1605.96万元;研发人员平均薪酬本期为12.69万元,上期为14.73万元[100] - 公司研发人员学历结构中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34人、本科64人、专科23人、高中及以下15人[100] - 公司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中30岁以下(不含30岁)60人、30 - 40岁(含30岁,不含40岁)58人、40 - 50岁(含40岁,不含50岁)18人、50 - 60岁(含50岁,不含60岁)8人、60岁及以上0人[100] - 公司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形式,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62] - 公司采取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研发形式[105] - 公司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京化工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106]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公司在液晶显示领域已成功研发并可量产的反射膜产品型号达30多种[57] - 公司反射膜核心指标反射率提升到97%以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2] - 公司是全球少数拥有完整反射膜产品组合和技术储备的企业之一,实现液晶显示全尺寸应用领域覆盖[72] - 公司反射膜出货面积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是全球光学反射膜细分行业龙头[72] - 2018年底公司进军光学基膜领域,在高洁净、高透光率等核心技术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国外巨头技术差距逐步缩小[73] - 公司光学基膜所应用的核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同行业有较强市场竞争力[73] - 报告期内公司背板基膜业务收入占比较小,关键性能指标与主要竞争对手相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74] - 公司率先研发并量产高反射型背板基膜,可提升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获下游厂商认可[75] - 公司反射膜部分核心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光学基膜和背板基膜核心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和专利包[75] - 公司反射膜产品成为韩国LG、京东方、群创光电等供应商,还是韩国三星电子光学膜片全球供应商[72] - 公司反射膜产品先后获“宁波市名牌产品”“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及工信部单项冠军产品荣誉称号,2019年获“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链发展卓越贡献奖”[72] - 公司自主设计并建设生产线,委托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