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来技术(688129)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东来技术东来技术(SH:688129)2022-04-28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营业收入4.94亿元同比增长21.01%[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92.62万元同比增长19.88%[20] - 扣非净利润7297.68万元同比微增3.33%[2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4.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01%[30] - 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9392.62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88%[30] - 公司营业收入493.70百万元,同比增长21.01%[99][10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3.93百万元,同比增长19.88%[9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98百万元,同比增长3.33%[99] - 主营业务收入490.11百万元,同比增长21.34%[103] - 3C消费电子领域涂料收入26.42百万元,同比增长65.23%[105] - 西南地区收入50.01百万元,同比增长56.74%[105] - 汽车售后修补涂料产销量分别增长18.14%和24.68%至3,735.58吨和3,663.51吨[108] - 3C消费电子涂料产销量分别增长29.25%和20.81%至384.03吨和357.96吨[108] - 涂料业务营业收入为4.901亿元,同比增长21.34%[131] - 直销渠道收入为3.994亿元,同比增长23.18%[134] - 经销渠道收入为9072万元,同比增长13.84%[134] - 控股子公司东涂技服营业收入为8285万元,净利润为56万元[135] - 控股子公司东涂销售营业收入为64万元,净利润为22万元[13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284.97百万元,同比增长27.86%[101] - 主营业务成本281.61百万元,同比增长28.18%[103] - 毛利率42.54%,同比下降3.07个百分点[103] - 公司总成本同比增长28.18%至2.82亿元,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占比69.05%[110] - 3C涂料直接材料成本同比大幅增长65.94%,制造费用下降22.68%[110]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0.81%至5,969万元,管理费用增长7.87%[117] - 涂料业务营业成本为2.816亿元,同比增长28.18%[131] - 涂料业务毛利率为42.54%,同比下降3.07个百分点[131] - 直接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70%左右[91] - 树脂采购价格同比上涨25.23%,采购量2,504.02吨[129] - 溶剂采购价格同比上涨51.38%,采购量3,567.14吨[129] 各业务线表现 - 汽车售后修补涂料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60%以上[95] - 汽车售后修补涂料直销收入基本来自汽车主机厂和汽车授权4S店,仅有少量销售给汽车连锁快修店和修理厂[48] - 汽车新车内外饰件、车身涂料业务及3C消费电子领域涂料业务全部采用直销模式[49] - 其他业务收入包括原材料销售收入和集采服务收入,整体金额较小[50] - 汽车新车内外饰件涂料库存量同比大幅增长30.48%至278.40吨[108] - 油性涂料产能利用率66.42%,设计产能10,000吨/年[128] - 水性涂料产能利用率10.38%,设计产能2,000吨/年[128] 各地区表现 - 西南地区收入50.01百万元,同比增长56.74%[105] - 直销网络共有9个分公司及办事处覆盖重点区域市场[86]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35%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2642.6万元人民币,占收入比例5.35%[31] - 研发投入总额为2642.6万元,同比增长3.48%[7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5%,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71] - 公司新增发明专利8项,累计发明专利达50项[68] - 发明专利累计申请数160项,本年新增申请8项[68] - 实用新型专利累计17项,本年无新增[68] - 软件著作权累计1项,本年无新增[68] - 新增发明专利8项,累计拥有发明专利50项[31]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50项,核心技术27项,在研项目15项[90] - 研发人员共78人,累计拥有发明专利50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软件著作权1项[125]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78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1.43%[80]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869.04万元,人均薪酬11.14万元[80] - 公司研发费用为2642.60万元,占营业收入5.35%[87] 核心技术项目 - 公司拥有5项核心技术专利,包括环保水性双组分汽车修补漆中涂底漆制备技术等[63] - 核心技术包括安全性水性双组份环氧底漆制备方法,具有打磨性好、干燥速度快和硬度高等特点,适用于汽车修补漆行业[64] - 水性双组份环保中涂底漆制备技术提供低温易成膜、干燥速度快和涂膜喷厚不易起痱子等特性,保持溶剂型优异性能[64] - 快干型汽车修补漆高光清漆在常温25℃条件下25分钟即可打磨抛光,使用特殊改性丙烯酸树脂和催化剂[64] - 安全型水性双组份高光面漆具有较高硬度、光泽和良好附着力,施工通用性强且对环境要求低[64] - 随角异色明显的纳米钛白涂料具有正黄侧蓝效果,优化颜色配方并降低调色成本[64] - 高固体份单涂层高光泽黑色塑料漆制备技术VOC含量低,比传统产品更环保,成本低且工序简单[64] - 单组分汽车安全气囊盖漆制备技术附着力优异、不需打底漆、不添加固化剂,节省成本和工序[65] - 单组份尼龙塑料导电底漆适应机械喷涂施工,不堵塞管道,附着力良好且导电性良好[65] - 尼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双组份底漆在玻纤含量30-40%的复合材料上具有良好附着力和遮盖力[65] - 具有镜面效果的水性漆制备技术利用水性仿电镀银效果颜料,提供较高镜面效果和水性稳定性[65] - 环保型UV双固化高光黑漆技术实现低VOC排放,减少环境污染[66] - PP材保险杠导电底漆干膜电阻值≤0.5MΩ/cm²,附着力达0级[66] - 高固含清漆技术通过聚脲树脂提升耐候性并保持低VOC特性[67] - 零VOC水性色漆清洗剂具备安全环保和低成本特性[67] - 彩云智能颜色系统实现颜色配方自由分享和海量计算[83] - 公司开发彩云智能颜色系统,实现颜色配方共享及算法推荐服务[140] 在研项目进展 - 紫外光吸收剂及功能化涂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500万元,本期投入170.42万元,累计投入485.12万元,已申请四项发明专利[73] - 水性聚氨酯涂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350万元,本期投入188.26万元,累计投入415.18万元,已申请两项发明专利[73] - 环保清漆清洗剂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35万元,本期投入152.77万元,累计投入152.77万元,已申请一项发明专利[74] - 电动车轮毂盖饰件涂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50万元,本期投入195.53万元,累计投入195.53万元,已申请一项发明专利[74] - 高耐磨汽车内饰件涂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200万元,本期投入196.35万元,累计投入196.35万元,已申请一项发明专利[74] - 自清洁汽车涂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30万元,本期投入155.53万元,累计投入155.53万元,已申请一项发明专利[74] - 耐热贴膜水性涂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60万元,本期投入219.66万元,累计投入219.66万元,计划申请发明专利[74] - 汽车外饰高亮黑涂料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70万元,本期投入171.99万元,累计投入171.99万元,已申请一项发明专利[74] - 研发项目总投资额2810万元,实际投入2642.6万元,累计投入3184.22万元[76] - 高膜厚电镀银汽车内饰涂料研发投入160万元,累计投入177.92万元[75] - 防护面罩UV防雾涂料研发投入130万元,累计投入156.82万元[75] - 双固化皮革触感UV涂料研发投入135万元,累计投入154.88万元[75] - 热红外隐身水性涂料研发投入150万元,累计投入166.96万元[75] - 返工性能优异底漆涂料研发投入145万元,累计投入161.24万元[75] - 耐手汗水性高光黑漆研发投入145万元,累计投入170.2万元[76] - 耐刮伤水性哑黑皮纹内饰漆研发投入150万元,累计投入204.07万元[76]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19年全球汽车涂料市场规模为180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约为45亿美元,占全球比例25%[51] - 2019年中国汽车涂料消费量约为110万吨[51] - 预计未来5年中国汽车涂料产量年均增速达4.9%,2025年市场规模可达56亿美元[51] - 汽车售后修补涂料行业主要竞争者包括庞贝捷、巴斯夫、艾仕得、阿克苏诺贝尔等国际大型跨国公司[54] - 汽车售后修补涂料行业存在高技术壁垒,需具备快速匹配超10万种汽车颜色的能力[55] - 公司是"5+3+2+1"市场格局中唯一的中国品牌,与5家欧美品牌、3家日本品牌、2家韩国品牌共同主导市场[57][58] -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增长均达160%[61] - 新国标GB23309-2020和GB/T38597-2020实施,对VOC含量提出更高限制要求[60] - 汽车涂料新技术发展聚焦全水性系列技术、高固含涂料技术、自动驾驶雷达涂料和低碳涂料[59] - 纯电动车钣喷服务在售后维修中产值比重明显提升[61] - 公司核心技术通过使用去离子水作为稀释剂,减少VOC排放[63] - 行业需要构建覆盖范围广阔的分支机构及服务网点,新入行者难以短期建立完善网络[56] - 中国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对汽车涂料行业产生深远影响[60] 客户与供应商关系 - 获得广汽丰田、东风本田、宝马中国售后系统供应商资格[32] - 通过丰田汽车、福特汽车、上汽大众等主机厂质量认证[32] -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25.98%,其中新客户贡献2.73%销售额[115] -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22.86%,两家新供应商进入前五[116] 销售模式与渠道 - 公司销售模式总体为直销为主、经销为辅,汽车售后修补涂料业务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47] - 汽车新车内外饰件、车身涂料业务及3C消费电子领域涂料业务全部采用直销模式[49] - 公司向经销商销售产品为款到发货,由经销商自提[49] - 授权经销商覆盖目标为所有地级三线市场的75%和部分四线发达县级城市的50%[146] 产能与投资计划 - 万吨水性环保汽车涂料项目总投资额4亿元人民币[33] - 公司计划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建设新厂房及生产线技改,形成水性环保汽车涂料万吨年生产能力[141] - 公司重点开拓汽车原厂车身面漆水性涂装市场和清洗剂等辅料市场[145] 资产与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6778.85万元同比下降27.34%[20] - 总资产9.98亿元同比增长12.63%[20] - 总资产达9.9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2.63%[30]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4855.32万元人民币[28]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4783.4万元人民币,当期增加298.88万元[2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7.79百万元,同比下降27.34%[102] - 应收账款余额为11225.68万元,占总资产11.25%[92] - 存货净额为7649.07万元,占期末资产7.66%[9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下降27.34%至6,779万元[118] - 应收账款同比增长54.30%至1.12亿元,主要因营业收入增加[119] - 递延所得税资产同比增长35.39%至557.2万元[120] - 应付账款同比增长54.61%至6,096.09万元,主要因营业收入增加导致原材料需求上升[120] - 应交税费同比增长174.07%至1,253.47万元,主要因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增长导致增值税和所得税预缴增加[120] - 其他应付款同比增长53.39%至1,194.97万元,主要因营业收入增加导致经销商返利预提上升[120] - 其他流动负债同比增长71.11%至1,348.86万元,主要因未终止确认应收票据及合同负债对应的增值税部分增加[120] 股东回报与分红政策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392.62万元[5]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4元(含税),总派现2880万元[5]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0.66%[5] - 公司总股本为1.2亿股[5] - 现金分红政策要求:每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可分配利润的10%[154] - 现金分红政策要求:三年累计现金分红不少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54] - 现金分红比例要求:成熟期无重大支出时现金分红占比最低80%[155] - 现金分红比例要求:成熟期有重大支出时现金分红占比最低40%[155] - 现金分红比例要求:成长期有重大支出时现金分红占比最低20%[155] - 重大现金支出标准:对外投资累计支出超净资产50%且超5000万元[153] - 重大现金支出标准:对外投资累计支出超总资产30%[153] - 股票股利发放条件:未分配利润为正且当期可分配利润为正[156] - 公司2021年度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4元(含税)[15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120,000,000股[157] - 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28,800,000元(含税)[157] - 现金分红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比例为30.66%[157] - 公司现金分红政策优先采用现金分红方式[190] - 公司当年盈利且无重大投资计划时必须进行现金分红[191]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392.62万元[197] - 2021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总额为2880万元,占净利润的30.66%[197] - 公司总股本为1.2亿股,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4元[197] - 公司规定每年现金分红不得少于该年可分配利润的10%[192] - 公司规定连续三年现金分红累计不少于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192] - 重大投资支出标准为达到最近一期审计净资产50%且超5000万元,或达到总资产30%[192] 管理层与治理结构 - 公司法定代表人朱忠敏[13] - 审计机构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 - 审计意见类型为标准无保留意见[4] - 公司未出现盈利障碍(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选"否")[4] - 董事长朱忠敏持股20,718,000股且年度内无变动[161] - 董事长朱忠敏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税前报酬总额79.51万元[161] - 副总经理李白获得税前报酬总额31.77万元[161] - 董事会秘书邹金彤获得税前报酬总额34.24万元[161] - 监事会主席叶小明获得税前报酬总额30.04万元[161] - 副总经理林在强获得税前报酬总额49.03万元[161]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忠敏通过东来科技间接持有公司53,352,000股,通过悦顺投资间接持有公司4,500,000股[164] - 公司现任及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公司股份20,718,000股[162] - 公司现任及离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合计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55.79万元[162] - 副总经理、财务总监余东文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为24.18万元[162] - 副总经理、财务总监(离任)苏爽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为33.29万元[162] - 独立董事(离任)李宁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为3.50万元[162] - 监事会主席(离任)卫亚囡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为0元[162] - 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行政人事部经理李白自2005年至今在公司任职[162]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邹金彤自2016年至今在公司任职[162] - 公司副总经理、研发总监林在强自2006年至今在公司任职[164]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355.79万元[170]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的报酬合计为221.15万元[170] - 苏爽于2021年7月离任董事、董事会秘书、副总经理、财务总监职务[171][168] - 卫亚囡于2021年11月离任监事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