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为成都圣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报告期为2023年半年度[1] -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相关人员保证半年度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承担法律责任[2] - 公司全体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3] -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4] - 公司中文名称为成都圣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圣诺生物[11] - 公司外文名称为ChengDu Sheng Nuo BiotecCo.,Ltd.,外文缩写为SNSW[11][12]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文永均[12] - 公司注册地址为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晋原镇工业大道一段(工业集中发展区内)[12] - 报告期为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报告期末为2023年6月30日[11] 利润分配与风险提示 - 本报告期无利润分配预案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报告中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实质承诺,投资者需注意风险[5] 合规情况说明 - 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6] - 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半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1 - 6月营业收入173,833,824.96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8%[13] - 2023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148,134.88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9%[13] - 2023年1 - 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57,911.37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8.18%[13] - 2023年1 - 6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716,048.80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4.10%[14] - 2023年半年度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826,950,045.68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03%[14] - 2023年半年度末总资产1,259,266,931.09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3.65%[14] - 2023年1 - 6月基本每股收益0.18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5.88%[14] - 2023年1 - 6月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08元/股,较上年同期减少38.46%[14] - 2023年1 - 6月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97%,较上年同期减少1.40个百分点[14]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890,223.51元[18] - 报告期内,费用化研发投入13,178,506.38元,较上年同期 - 17.69%[41] - 报告期内,资本化研发投入2,417,551.75元,较上年同期 + 77.78%[41]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合计15,596,058.13元,较上年同期 - 10.22%[41]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8.97%,较上年减少1.40个百分点[41]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资本化的比重15.50%,较上年增加7.67个百分点[41]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83.38万元,同比增加3.78%;净利润2014.81万元,同比增加8.09%;扣非净利润925.79万元,同比减少38.18%[69][73]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1559.6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97%,较上年同期减少10.22%[69] - 营业成本61072942.70元,同比增加2.29%,主要系CDMO服务增加所致[74] - 销售费用48772002.90元,同比减少4.27%,主要系制剂销售减少,市场商务费减少所致[74][75] - 管理费用30712443.22元,同比增加45.14%,主要系咨询费、环保处置费、应付职工薪酬增加所致[74][76] - 财务费用2005898.37元,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系本期贷款增加,利息支出所致[74][77] - 研发费用13178506.38元,同比减少17.69%,主要系左西孟旦注射液进入一致性评价审评阶段,研发投入减少所致[74][78]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716048.80元,同比减少44.10%,主要系收到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减少1018.37万元及员工增加、职工薪酬增加所致[74][7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174541966.68元,同比减少419.42%[7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1168368.78元,较去年同期变动不适用,主要系本期贷款增加[74] - 投资活动现金净额大幅减少,因募集资金理财减少和工程投入大幅增加[8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因今年新增贷款[81][82] - 存货期末数179,739,498.03元,占总资产14.27%,较上年期末增长32.71%,因原材料增加[83] - 合同资产期末数13,048,018.99元,占总资产1.04%,较上年期末增长75.03%,因按履约确认收入[83] - 在建工程期末数127,274,191.91元,占总资产10.11%,较上年期末增长52.16%,因募投项目进展加快[83] - 报告期投资额26,000,000.00元,上年同期投资额42,700,000.00元,变动幅度 - 39.11%[85] - 2023年6月30日货币资金为345,552,434.59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372,122,126.73元减少[196] - 2023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为50,000,000.00元[196] - 2023年6月30日应收票据为1,419,147.30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522,933.78元减少[196] - 2023年6月30日应收账款为89,082,722.74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00,566,171.44元减少[196] - 2023年6月30日存货为179,739,498.03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5,434,477.07元增加[196]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计12.59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1.08亿元增长13.65%[197,198] - 202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合计4.3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2.81亿元增长53.71%[197,198] - 2023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1.74亿元,较2022年半年度的1.68亿元增长3.77%[200] - 2023年半年度营业总成本1.58亿元,较2022年半年度的1.49亿元增长5.88%[200] - 2023年6月30日母公司资产总计7.25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6.43亿元增长12.77%[199,200] - 2023年6月30日母公司负债合计2.21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1.39亿元增长59.41%[199,200] - 2023年半年度营业收入1.74亿元,较2022年半年度的1.68亿元增长3.77%[200] - 2023年半年度营业成本6107.29万元,较2022年半年度的5970.75万元增长2.29%[200] - 2023年半年度销售费用4877.20万元,较2022年半年度的5094.68万元下降4.27%[200] - 2023年半年度研发费用1317.85万元,较2022年半年度的1601.18万元下降17.69%[200] 业务线产品研发情况 - 公司已拥有16个自主研发的多肽类原料药品种,国内取得11个品种生产批件或激活备案,国外利拉鲁肽等9个品种获美国DMF备案,其中8个处于激活状态[22] - 恩夫韦肽、卡贝缩宫素为国内首仿品种,艾替班特为首家提交美国DMF备案的仿制原料药,并被纳入《第一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建议清单》[22] - 比伐芦定国外客户成为美国第二家获批的仿制药制剂生产商[22] - 注射用艾博韦泰获批上市,用于抗艾滋病治疗[21] - 巴替非班注射液申报生产,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21] - 聚乙二醇化艾塞那肽注射液处于临床Ⅲ期,用于糖尿病治疗[21] - 抗菌肽PL - 5喷雾处于临床Ⅲ期,用于抗菌治疗[21] - 注射用吗利福肽处于临床Ⅱ期,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21] - 注射用HYD - PEP06处于临床Ⅱ期,用于抗肿瘤治疗[21] - EK1雾化剂处于临床Ⅱ期,用于抗病毒治疗[21] - 公司为40余个项目提供药学研究服务,1个品种获批上市,18个多肽创新药进入临床试验阶段[36] - 公司掌握16个品种原料药规模化生产技术,11个国内获批,8个获美国DMF备案[37] - 公司延伸开发的9个多肽制剂品种在国内取得13个生产批件[37] - 利拉鲁肽原料药及注射剂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本期投入64.55万元,累计投入1,802.84万元,处于临床试验中[43] - 胸腺法新注射液获批,价格480.00,一致性评价通过,用于免疫调节等[44] - 卡贝缩宫素注射液申报,价格600.00,一致性评价通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等[45] - 注射用生长抑素获批,价格850.00,一致性评价通过,用于治疗静脉曲张出血[46] - 艾替班特原料及注射液获生产批件并上市,价格800.00,向FDA申报,用于治疗遗传性血管水肿[47] - 泊沙康唑原料及注射液获生产批件并上市,价格1000.00,用于抗真菌治疗[47] - 特立帕肽原料及注射液获生产批件并上市,价格800.00,用于治疗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48] - 加尼瑞克原料及注射液国内获批并上市,价格500.00,向FDA申报,用于辅助生殖[49] - 利那洛肽原料及胶囊获生产批件并上市,价格780.00,向FDA申报,用于治疗便秘[50] - 地加瑞克原料及注射液获生产批件并上市,价格2000.00,用于晚期前列腺癌[51][52] - 司美格鲁肽原料及注射液获生产批件并上市,价格800.00,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53] -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有11个研发产品已申报注册批件,中长期在研储备项目19项[66] - 公司为40余个项目提供药学研究及定制生产服务,其中1个多肽创新药获批上市,18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67] 业务线产品销售情况 - 公司原料药产品销往欧美、韩国等,与费森尤斯等众多国内外知名药企建立合作关系[31] - 公司多肽制剂产品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销售,均使用自产原料药生产[32] - 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规格为5ml:37.5mg、0.9ml:6.75mg,取得国内批件、新药证书,属国家医保乙类[32] - 注射用恩夫韦肽规格为108mg,取得国内批件、新药证书,2022年1月1日调出医保目录[32] - 卡贝缩宫素注射液规格为1ml:100μg,取得国内批件,属国家医保乙类[32] - 醋酸奥曲肽注射液规格为1ml:0.1mg、1ml:0.3mg,取得国内批件,属国家医保乙类[32] - 注射用生长抑素规格为0.25mg、0.75mg、3mg,取得国内批件,属国家医保乙类[32] - 注射用胸腺法新规格为1.6mg,取得国内批件,属国家医保乙类(限工伤)[32] - 卡贝缩宫素取得国内首仿批件,用于产科剖腹产术后预防子宫收缩乏力和产后出血[24] - 醋酸奥曲肽自有制剂国内上市、取得国内批件,客户制剂美国申报DMF备案[25] - 注射用胸腺五肽、依替巴肽注射液、艾替班特注射液均取得国内批件,后两者为国家医保乙类[33] 市场规模与公司业务模式 - 全球肽类药物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568亿美元升至2020年的628亿美元,年复合增速2.6%,预计2025年达960亿美元,2020 - 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8.8%[34] - 中国肽类药物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63亿美元升至2020年的8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8%,预计2025年达18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6.3%,2030年达328亿美元,2025 - 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12.5%[34][35] - 中国已上市多肽药物40余种,免疫药物占国内市场50%以上,消化道和抗肿瘤领域各占20%左右,骨科、产科、糖尿病、心血管市场合计占7%[35] - 全球多肽市场85%集中在肿瘤、糖尿病等慢病治疗领域,急救和手术辅助用药占15%左右[35] - 中国多肽市场中肿瘤、骨科、糖尿病等慢病治疗只占市场份额的26%[35] - 公司以自主研发为主,部分合作研发,布局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疾病、抗肿瘤、糖尿病及产科等领域[34] - 公司采购集中统一管理,严格审查筛选供应商,日常采购包括原材料、原料辅料及包装材料[34] - 公司生产以自主生产为主,“以销定产”,按GMP和法规监督管理[34] - 公司销售有直销、代理销售、推广商三种模式[34] 研发人员情况 - 公司研发
圣诺生物(688117)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