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洁特生物(688026)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洁特生物洁特生物(SH:688026)2022-04-29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8.556亿元,同比增长69.80%[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2亿元,同比增长43.38%[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730亿元,同比增长57.89%[1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80%[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3.38%[1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增长57.89%[17] - 基本每股收益1.71元/股,同比增长40.16%[17]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565.82万元,同比增长69.80%[3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利润21091.36万元,同比增长42.34%[30]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7115.80万元,同比增长43.38%[30]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80%至8.56亿元人民币[85]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85,556.82万元,同比增长69.80%[87] - 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15.80万元,母公司净利润为21,786.46万元[15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3.72%至4.97亿元人民币[85] - 管理费用同比大幅增长138.37%至3531.34万元人民币[85]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9.72%至2437.55万元人民币[85] - 营业成本为49,701.92万元,同比增长83.72%[87] - 研发费用为43,840,335.07元,同比增长83.46%[86]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138.37%至3531.34万元[104]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3.46%至4384.03万元[104] - 液体处理类产品成本同比增长225.31%至3.89亿元[96] - 生物培养类产品成本同比增长120.76%至7613.23万元[96] - 仪器设备及其他类产品成本同比增长170.87%至2629.39万元[96] - 防护类营业成本同比下降98.96%至108.17万元[96] - 直接人工成本在液体处理类产品中同比增长329.19%至4470.53万元[95]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防护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减少18993.52万元[30] - 液体处理类产品营业收入66,432.84万元,同比增长198.99%[89] - 生物培养类产品营业收入15,324.93万元,同比增长124.23%[89] - 液体处理类产品生产量达323,006.21万支/个,同比增长246.37%[92] - 防护用品类产品销售量1,463.37万件/个,同比下降71.58%[92] - 耗材类产品毛利率41.75%,同比下降4.36个百分点[89] - 医用防护口罩项目投入140万元,实现营收134.94万元[66] - 一次性医用防护服项目投入160万元,实现营收158.10万元[66] - 负压隔离系统项目投入120万元,实现营收132.15万元[67] - 柱式核酸提取与纯化装置研发投入319万元,实现收入317.29万元,成本170.53万元[59] - 一次性病毒采样管研发投入390万元,实现收入196.24万元,成本196.24万元[59] - 深孔板研发投入125万元,实现收入130.09万元,成本130.09万元[59] - 三角瓶培养瓶研发投入160万元,实现收入157.53万元,成本157.53万元[61] - PCR板系列产品研发投入318万元,实现收入159.7万元,成本159.7万元[61] - 自动化移液吸头研发投入1018万元,实现收入1012.67万元,成本1012.67万元[61] 各地区表现 - 公司产品进入VWR、Thermo Fisher、GE Healthcare等国际知名生物实验室用品综合服务商的全球供应链体系[74] - 公司产品销往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长期合作的国外ODM客户和经销商[74] - 公司在国内市场拥有七大办事处和约几十家经销商形成覆盖海内外的销售网络[74] - 外销收入占比较大但面临汇率波动风险[83] - 中国生物实验室一次性塑料耗材市场95%依赖进口[118] - 国内生物实验室耗材市场主要被进口品牌占据[7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致力于提升产品在国内客户的国产化渗透率[122] - 公司未来将择机启动境外自有品牌营销渠道建设[122] - 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中心投入围绕细胞治疗生物医药等领域布局新品[121] - 公司计划研发产品包括超滤包大容量细胞培养系列正压防护服负压隔离担架等[121] - 公司计划通过募投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和扩充产能[121] - 公司将建立自有的消毒灭菌中心和智能仓储中心[121] - 公司已立项在研IVF专用细胞培养皿及临床细胞治疗专用细胞培养设备及医疗耗材项目[117][119] - 公司医疗器械用耐伽玛高抗冲聚丙烯专用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已完成验收[117][119]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12%,同比增加0.38个百分点[17] - 研发投入总额为4384.03万元,同比增长83.46%[5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12%,较上年提升0.38个百分点[51] - 报告期内申请专利28件,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17件[48]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41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实用新型78件[48]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增至150人,同比增长74.42%[69] - 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例10.48%,较上年6.87%提升3.61个百分点[69]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2174.35万元,同比增长98.85%[69]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28%(42人/150人)[69] - 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53.33%(80人/150人)[69] -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高分子材料改性技术和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两大体系[43] - 公司掌握高精密注塑工艺、高精密挤出成型技术、塑料制品自动装配技术等加工核心技术[43] - 公司研发方向涵盖材料迭代、产品装置迭代和加工技术迭代三个方面[41][42] - 公司细胞培养装置3D打印技术实现直径150-500µm、孔径300µm的纤维丝结构[44] - 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技术使接触角达30°-40°且亲水保质期达3年[44] - 超疏水改性技术使材料接触角达150°以上且微量移液精确度低于2.2‰[44] - 温敏改性技术实现细胞脱落率达90%以上[44] - 高精密注塑工艺使离心管壁厚公差控制在±0.05mm且耐受力达40,000g[44] - 挤出成型技术将移液管壁厚公差控制在±0.02mm且不良率控制在5‰[44] - 移液管自动化生产线效率提升1.5倍[44] - 熔喷布技术对油性/盐性颗粒过滤效率均大于95%,细菌过滤效率>98%[44][45] - 报告期内投产深孔板系列(2.2ml无盖)、超滤浓缩管系列(5ml)等新产品[46] - 移液管/离心管/培养板等10类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46] - 温敏细胞培养表面制备项目累计投入206.19万元,超原计划投资规模200万元[55] - IVF专用细胞培养皿项目累计投入192.12万元,接近200万元投资规模[55] - 临床细胞治疗专用细胞培养设备及培养耗材项目预算200.00万元,实际投入206.89万元,处于验证阶段[56] - 细胞培养瓶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预算300.00万元,实际投入265.27万元,已结题[56] - 吸头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预算300.00万元,实际投入300.72万元,已结题[58] - 细胞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建设项目预算265.00万元,实际投入263.27万元,已结题[58] - 新一代超滤浓缩器项目预算375.00万元,实际投入372.72万元,已结题[58] - 具有透气结构的产品项目预算415.00万元,实际投入410.15万元,已结题[58] - 大容量培养摇瓶容量达5升,与传统3升摇瓶相比细胞及其分泌物产量增长200%以上[63] - 多码合一冻存管项目投资额350万元,研发投入176.94万元[63] - 细胞冻存液系列开发项目投资额558万元,研发投入273.88万元[63] - 核酸提取试剂盒系列开发项目投资额200万元,研发投入83.79万元[65] - 核酸提取操作过程仅需1小时可获得高纯度基因组DNA[65] - 超低吸附细胞培养表面项目投资额85万元,研发投入77.21万元[65] - 切向流过滤膜包项目投资额418万元,研发投入291.38万元[65] - 切向流过滤膜包截留分子量为300kDa,具有高流量高选择性特点[65] - 大容量培养摇瓶项目投资额590万元,研发投入284.88万元[63] - 多码合一冻存管采用双色管体一体注塑成型,底部激光蚀刻国际标准二维码[63] - 正压送风式生物防护服项目投入300万元,研发进度98.51%[66] - 负压隔离仓(担架)项目投入220万元,研发进度52.18%[67] - 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分子材料表面亲水改性技术显著提高细胞成活率和扩增能力满足细胞培养产业化需求[71] - 公司掌握热流道技术等8项关键生产工艺技术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71]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的情况为否[3]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广州拜费尔空气净化材料有限公司、广州洁特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8] - 公司参股公司包括广州蓝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玻思韬控释药业有限公司等[8] - 公司控股孙公司为安徽洁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8] - 公司股东包括广州海汇财富创业投资企业(有限合伙)、JET (H.K.) BIOSCIENCE CO.,LIMITED等[8] - 公司已注销全资子公司广州洁特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并转让参股公司广州黄埔区湾区创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8] - 董事长袁建华持股31004617股报告期内无变动税前报酬总额140万元[129] - 董事兼总经理Yuan Ye James税前报酬总额189.17万元[129] - 董事Dannie Yuan税前报酬总额28.47万元[129] - 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及财务总监陈长溪持股296853股报告期内无变动税前报酬总额69.82万元[129] - 独立董事文生平刘志春洪炜税前报酬总额均为3.8万元[129] - 监事会主席顾颖诗税前报酬总额24.05万元[129] - 胡翠枝副总经理于2021年7月25日离任[131]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有股份31,301,470股[131]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合计持股价值约为763.17万元[131] - 袁建华自2014年11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131] - Yuan Ye自2014年11月起担任公司总经理兼董事[131] - Dannie Yuan自2020年9月起担任公司董事[131] - 陈长溪自2020年9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及董事会秘书[131] - 文生平自2017年9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31] - 刘志春自2019年1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31] - 洪炜自2020年9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31] -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实际获得报酬总额为713.65万元人民币[137][138]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2021年实际获得报酬总额为467.19万元人民币[138] - 副总经理胡翠枝于2021年7月26日因个人原因辞职[133] - 副总经理胡翠枝因个人原因离任[139] - 报告期内共召开10次董事会会议,其中现场会议1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会议9次[142] - 审计委员会召开5次会议,审议内容包括年度财务报表、资产减值准备、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等[144][145]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2次会议,审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及董事、高管薪酬方案[146] - 战略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审议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议案[147] - 所有董事均出席全部10次董事会会议,无缺席情况[142] - 董事会通过决议包括:授予限制性股票、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增资子公司等[140] - 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刘志春、文生平、袁建华[143]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洪炜、文生平、袁建华[143]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包括文生平、刘志春、袁建华[143] - 母公司员工数量为1,382人,主要子公司员工数量为44人,员工总数合计1,431人[150] - 生产人员占比80.92%(1,158人),技术人员占比10.48%(150人),销售人员占比4.40%(63人)[150] - 大专及以下学历员工占比93.29%(1,335人),本科学历员工占比5.31%(76人),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1.40%(20人)[150] - 公司于2020年1月22日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500万股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25]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4月12日召开审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等议案[125] - 2020年度股东大会于2021年6月7日召开审议2020年度报告及利润分配等议案[125] - 202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1年9月6日召开审议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等议案[125] - 控股股东袁建华及Yuan Ye James承诺自公司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首发前股份[199] - 控股股东袁建华及Yuan Ye James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99] - 实际控制人亲属王婧承诺在袁建华任职期间及离任后6个月内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25%[199] - 离任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等6人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200] - 离任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200] - 核心技术人员袁建华等5人承诺自上市起12个月及离职后6个月内不转让首发前股份[200] - 核心技术人员承诺限售期满后4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200] - 香港洁特及麦金顿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所持首发前股份[200]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2021年度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0,000,000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5.06%[4] - 公司2021年度拟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4股[4] - 母公司累计可供股东分配利润为40,109.29万元,资本公积余额为45,228.96万元[156]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6.0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6,000万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5.06%[156] - 拟每10股资本公积金转增4股,不送红股[156] - 现金分红政策要求分配比例不低于当年可分配利润的10%,并根据发展阶段设置差异化比例(20%-80%)[155] 股权激励 - 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1,000,000股,占标的股票总数1%,授予价格29.88元/股[160] - 股权激励对象人数95人,占员工总数比例6.57%[160] - 公司于2021年4月12日向93名激励对象授予97.4167万股限制性股票[163][166] - 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由30元/股调整为29.88元/股[163][166] - 2022年4月11日向5名激励对象授予2.5833万股预留限制性股票[164][166] - 预留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29.88元/股[164][166] - 报告期内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合计14,373,605元[165]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占授予总量97.4167万股[163][166] - 预留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占授予总量2.5833万股[164][166] - 授予价格调整幅度为0.4%(30元/股至29.88元/股)[163][166] - 总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00万股(97.4167+2.5833)[163][164][166] - 激励对象总人数为98人(93+5)[163][164][166] - 公司授予董事长袁建华限制性股票18.60万股,授予价格29.88元/股[169] - 公司授予董事兼总经理Yuan Ye限制性股票6.00万股,授予价格29.88元/股[169] - 公司授予董事Dannie Yuan限制性股票5.00万股,授予价格29.88元/股[169] - 公司授予财务总监兼董秘陈长溪限制性股票1.60万股,授予价格29.88元/股[169] - 公司授予副总经理何静限制性股票2.55万股,授予价格29.88元/股[169] - 公司授予副总经理吴志义限制性股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