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方邦股份(68802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方邦股份方邦股份(SH:688020)2022-12-01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286190511.09元,同比下降0.76%[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69982.58元,同比下降70.50%[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6829331.15元,同比下降80.36%[22] - 公司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为286,190,511.09元,同比下降0.76%[3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5,069,982.57元,同比下降70.50%[31] - 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101,267,770.43元,环比增长62.3%[25]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450,230.04元[25] - 归母净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83] - 公司营业收入286,190,511.09元,同比下降0.76%[94]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5,069,982.57元,同比下降70.50%[9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143,564,825.45元,同比上升47.35%[94][10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2.32%,同比增加7.37个百分点[23] - 研发投入达63,866,702.81元,同比增长48.14%[32] - 股份支付费用约1798万元,同比增加约1005万元[31] - 研发费用63,866,702.81元,同比上升48.14%[94] - 管理费用40,991,291.80元,同比上升30.97%[94] - 研发投入总额6386.67万元,同比增长48.14%[6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2.32%,同比增加7.37个百分点[69] - 股份支付费用约1798万元,同比增加约1005万元[93] - 直接材料成本8.3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87%,占总成本比例57.85%[105] - 制造费用成本4.28亿元,同比增长36.03%,主要因铜箔业务新增水电及折旧费用[105] - 电磁屏蔽膜直接材料成本4.29亿元,同比下降8.62%,占总成本29.85%[10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磁屏蔽膜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13] - 全年电磁屏蔽膜销售收入为237,124,142.00元,铜箔销售收入为41,996,452.23元[30] - 珠海铜箔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199.65万元[33] - 电磁屏蔽膜是公司2021年主要收入来源,锂电铜箔及标准电子铜箔产品亦实现部分收入[35] - 公司电磁屏蔽膜产品填补我国高端电磁屏蔽膜领域空白,应用于华为、小米、OPPO、VIVO、三星等终端品牌[36] - 公司超薄铜箔厚度最薄可至1.5μm,锂电铜箔可满足市场主流6μm及4.0μm需求[38] - 公司挠性覆铜板产品关键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包括铜层厚度、剥离强度及电性能等[37] - 电磁屏蔽膜分为HSF6000和HSF-USB3两大系列,其中HSF-USB3系列具备独特微针型结构[36] - 电磁屏蔽膜销售收入237,124,142.00元,同比下降约0.45亿元[92][94] - 铜箔业务收入41,996,452.23元,但营业成本54,287,218.73元,毛利率为-29.27%[99][102] - 电磁屏蔽膜生产量469.84万平米,同比下降3.82%,销售量431.92万平米,同比下降6.83%[103] - 铜箔产品生产量535.62吨,销售量524.17吨[103] - 新产品包括挠性覆铜板、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电阻薄膜[89] - 铜箔业务产能利用率和良率处于爬坡阶段导致毛利亏损[83] - 珠海超薄铜箔项目锂电铜箔、标准电子铜箔产品已实现小规模出货[87] 研发投入和技术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22.32%,同比增加7.37个百分点[23] - 研发投入达63,866,702.81元,同比增长48.14%[32] - 研发投入总额6386.67万元,同比增长48.14%[69]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22.32%,同比增加7.37个百分点[69] - 新申请专利87项,其中发明专利35项,国外发明16项,实用新型36项[67] - 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51项,包括国内发明专利28项及美日韩等国专利14项[67] - 精密涂布技术使产品良率高达99%以上[65] - 涂布精度控制在目标厚度±0.4微米[65] - 耐高温胶粘剂可耐受340摄氏度20秒不分层[65] - 公司2019年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电磁屏蔽膜产品)[66] - 研发费用增长主因包括增加研发人员设备及确认股权激励费用[70] - 资本化研发投入占比为0%[69] - 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扩大至2.55亿元人民币[74]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累计达1.245亿元人民币[74] - 研发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4.7%至110人[78]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同比增长8.0%至16.84万元/年[78] - 电磁屏蔽膜项目屏蔽效能达70dB以上[73] - 极薄柔性基板项目实现高频信号传输损耗≤2dB/10cm[73] - 高能量密度电池用电铜箔抗拉强度>38kg/mm²[73] - 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项目拉伸强度≥400N/mm²[74] - 埋入式电阻薄膜方阻均匀性控制在10%以内[74] - 公司持有国内外发明专利28项,申请中发明专利221项[80] - 公司研发采用定制式与主动式相结合模式,根据终端厂商需求进行产品开发[42] - 公司表面改性技术耐受极限340摄氏度20秒,高温下剥离强度保持1.0kg/cm以上[64] - 公司聚酰亚胺表面改性技术将剥离强度提高至1.0kg/cm以上,显著高于行业标准的0.7kg/cm[64] 市场趋势和行业地位 - 2020年全球PCB产值达652.2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提升至863.3亿美元[45] - 中国大陆PCB产值2020年为350.5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460.4亿美元[46] - 全球FPC产值预计2024年达143.85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3.4%[47] - 全球HDI产值预计2024年达119.71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5.9%[47] - 全球封装基板产值预计2024年达111.46亿美元,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6.5%[47] -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352.1万辆,占汽车总销量13.40%[48] - 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1401万辆,较2019年200万辆增长6倍[48] - 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886GWh,较2019年92GWh增长近9倍[48] - 公司电磁屏蔽膜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5%,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52] - 全球FPC产值预计2024年达到143.85亿美元,近10年复合增长率约3.3%[57] - 动力电池领域FPC替代铜线线束趋势明确,目前国内主流厂商已在Pack环节批量应用[58] - 公司极薄挠性覆铜板性能已达日本同类产品水平,是国内少数掌握该生产工艺的厂商之一[59] - 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需满足厚度≤3μm、表面轮廓Rz≤1.5μm等关键技术指标[62] - 全球极薄挠性覆铜板市场主要被日本住友金属和东丽株式会社占据[59] - 锂电铜箔厚度已降至4微米,预计将向更薄发展以提升能量密度[63] - 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全球市场被日本三井铜箔垄断,存在卡脖子问题[63] - FPC厂商通过向CCS产品布局提升单车价值和盈利空间[58] - 公司产品属于电子专用材料制造行业,被国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44][45] - 电磁屏蔽膜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全球第二[82] - 公司主营产品电磁屏蔽膜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19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需求预测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核心生产环节均自主完成无外协加工[40] - 智能手机行业终端出货量增长钝化[86] - 2021年综合毛利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86] - 电磁屏蔽膜毛利率受降价影响呈逐年下滑趋势[86] - 广州募投项目产品客户认证周期3-12个月不等[87] - 铜箔产品产能实现大幅增长[128] - 力争铜箔产品实现一定程度盈利[128] - 保持电磁屏蔽膜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收入稳定并力争增长[128] - 加快募投项目建设力争实现规模收入[128] - 推进电阻薄膜研发测试认证力争实现销售收入[128] 现金流和资产变化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5105966.90元,同比下降75.80%[2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第四季度为-23,236,812.63元[2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5,105,966.90元,同比下降75.80%[94] - 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573,055.79元[2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为2.15亿元,较上年同期7.42亿元下降71.02%[116][121] - 其他流动资产大幅增至2.29亿元,较上年同期2114万元增长982.04%[116] - 固定资产增至4.69亿元,较上年同期7029万元增长567.71%[116] - 存货增至5100万元,较上年同期2561万元增长99.13%[116] - 应收票据增至5414万元,较上年同期1942万元增长178.79%[116] - 短期借款增至8183万元,较上年同期4676万元增长75.03%[116] - 珠海达创子公司铜箔项目总资产4.81亿元,报告期内净亏损3209万元[122] - 惠州力邦电子子公司实现净利润2564万元,总资产2476万元[122] - 惟实电子控股子公司实现净利润1863万元,总资产5523万元[123] - 受限资产包括280万元货币资金保证金及4.02万元质押专利[117]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75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500万元[7] - 现金分红总额占2021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42.77%[7] - 公司上市时未盈利且尚未实现盈利状态为"否"[4] - 审计机构大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6] - 公司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不存在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情况[9]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10] - 报告期指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13] - 公司采用人民币元及万元作为财务报告计量单位[13] - 利润分配方案尚需提交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7] - 董事叶勇减持130.1万股股份因自身资金需求[137]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告期内持股变动合计减少697,625股[138] - 监事会主席夏登峰减持股份298,625股,减持比例33.31%[138] - 监事赵亚萍增持股份902,000股[138] - 2020年度现金分红总额4000万元占净利润33.65%[169] - 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标的股票数量为99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1.25%[172] - 激励对象人数为38人,占2020年12月31日公司总人数336人的11.31%[172][173] - 因5名激励对象离职,作废限制性股票18,000股,首次授予数量由999,000股调整为981,000股[175] - 第一个归属期未达业绩考核目标,作废限制性股票245,250股[175] - 报告期内合计作废失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63,250股[175] - 本期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合计17,982,142.26元[176] - 公司建立了宽带薪酬体系+管理技术双通道晋升+股权激励的激励机制[183][199] 高管薪酬和人员结构 - 董事长苏陟年度税前报酬总额94.44万元[137] - 董事李冬梅年度税前报酬总额78.73万元[137] - 董事高强年度税前报酬总额75.55万元[137] - 监事喻建国年度税前报酬总额51.16万元[137] - 离任独立董事田民波、金鹏各领取津贴7.2万元[138] - 董事会秘书佘伟宏报告期末持股76.17万股[138] - 财务总监胡根生报告期末持股62.80万股[138] - 职工代表监事张美娟报告期内领取薪资34.71万元[138]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493.76万元[150] - 报告期末核心技术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169.99万元[150]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决策程序由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研究审查,董事会批准执行[149] - 独立董事享有固定数额津贴,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由基本薪酬和年终奖金构成[149]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494人(母公司222人+子公司272人)[166] - 生产人员占比56.3%(278人)技术人员占比27.9%(138人)[166] 环保和社会责任 - 子公司珠海达创环保设备投入2,947.66万元[181] - 报告期内组织环保培训参训人数累计300余人[181] - 发布环保文件10余则,处理环保隐患10余项[181] - 公司报告期内消耗电能约2909.92万千瓦时,折合排放温室气体2.28万吨[188][192] - 公司每万元产值排放温室气体0.80吨[188][192] - 公司每万元产值耗电1016.21千瓦时[189] - 公司报告期内耗水总量约224443.0立方米,每万元产值耗水约7.84立方米[189] - 子公司珠海达创环保投入2947.66万元[194] - 公司废气处理率99%以上[186][190] - 公司对外捐赠资金10万元[196] - 公司发布环保文件10余则,初步形成环保管理制度体系[19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