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方邦股份(688020) - 2021 Q4 - 年度财报
方邦股份方邦股份(SH:688020)2022-02-16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2.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76%[21] - 公司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为286,350,922.64元,同比下降0.76%[2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783.3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8.27%[2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37,833,130.09元,同比下降68.27%[30] - 公司2021年度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782.85万元(根据1500万元现金红利占39.65%推算得出)[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959.2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7.23%[2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7元/股,同比下降68.46%[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4%,同比下降5.31个百分点[2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1%,同比下降4.31个百分点[22]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87,082.53元[24] - 铜箔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1,996,452.23元[29] - 珠海铜箔项目实现销售收入4199.65万元[32] - 电磁屏蔽膜销售收入237,284,553.55元同比下降约0.45亿元[91][93] - 铜箔业务销售收入41,996,452.23元但毛利处于亏损状态[91][92]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7,833,130.09元同比下降68.27%[92] - 电磁屏蔽膜收入237,284,553.55元,毛利率63.99%,收入同比下降15.94%[97][101] - 铜箔业务收入41,996,452.23元,营业成本51,084,318.64元,毛利率-21.64%[97][101] - 境内收入251,518,300元,同比增长9.13%,毛利率49.63%[101] - 境外收入33,942,100元,同比下降41.55%,毛利率61.79%[101] - 全资子公司惠州力邦电子实现营业收入1282.69万元,净利润2563.59万元,净利润率为199.8%[119] - 全资子公司珠海达创电子营业收入4996.06万元,净亏损2878.79万元,亏损率为57.6%[119] - 控股子公司惟实电子(持股70%)实现营业收入6055.51万元,净利润1863.04万元,净利润率为30.8%[12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139,658,082.96元同比上升44.03%[93] - 研发费用71,167,956.22元同比上升56.45%[93] - 管理费用38,835,272.59元同比上升30.34%[93] - 股份支付费用约1798万元同比增加约1005万元[92] - 营业成本为139,658,082.96元,同比增长44.03%,主要因铜箔业务成本增加[98] - 综合毛利率为51.23%,同比下降15.17个百分点,因铜箔业务亏损拖累[98] - 直接材料成本80,690,800元,同比增长66.82%,因铜箔材料占比高[103] - 制造费用42,160,700元,同比增长34.62%,因铜箔业务新增水电折旧[103] - 研发投入71,167,956.22元,同比增长56.45%[31]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85%,同比增加9.08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总额为7116.8万元,同比增长56.45%[68][6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85%,同比增加9.08个百分点[68] - 研发费用增长主要由于增加研发人员、设备及确认股权激励费用[69] - 报告期内确认股份支付费用总额为17,982,142.26元[173]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磁屏蔽膜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锂电铜箔及标准电子铜箔产品亦实现部分收入[34] - 公司电磁屏蔽膜产品应用于华为、小米、OPPO、VIVO、三星等知名终端品牌[35] - 超薄铜箔厚度最薄可至1.5μm,包括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锂电铜箔及标准电子铜箔[37] - 锂电铜箔主流厚度为6μm并逐步向4.0μm发展,公司产品可满足需求[37] - 公司电磁屏蔽膜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25%,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50] - 电磁屏蔽膜产品性能要求屏蔽效能≥60dB,接地电阻≤200mΩ[49] - 极薄挠性覆铜板铜层厚度1.5-9μm,剥离强度≥10N/cm,尺寸稳定性≤±0.08%[49] - 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铜层厚度1.5-6微米,粗糙度0.5-2.0微米,剥离强度≥6N/cm[49] - 锂电铜箔厚度4.5-8.0μm可定制,粗糙度≤2.0μm,拉伸强度≥300N/mm²[49] - 公司直接客户包括鹏鼎、MFLEX、弘信、景旺、BHflex,终端客户涵盖华为、小米、OPPO、VIVO、三星[52] - 公司聚酰亚胺表面改性技术将剥离强度提高至1.0kg/cm以上,显著高于行业标准的0.7kg/cm[63] - 极薄挠性覆铜板市场主要被日本住友金属和东丽占据,公司产品性能已达日本同类水平[57] - 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必须满足厚度≤3μm、表面轮廓Rz≤1.5μm的技术要求[60] - 全球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市场被日本三井铜箔垄断,供应链本土化需求迫切[62] - 锂电铜箔厚度已发展至4微米,追求更薄厚度以提升能量密度[62] - 公司是国内少数掌握极薄挠性覆铜板生产工艺的厂商之一[57] - 聚酰亚胺表面改性技术耐受极限340摄氏度20秒,高温下剥离强度保持1.0kg/cm以上[63] - 精密涂布技术使产品品质良率高达99%以上[65] - 涂布厚度精度控制在目标厚度±0.4微米[65] - 耐高温胶粘剂可耐受340摄氏度20秒不分层不起泡[65] - 电磁屏蔽膜生产量469.84万平米,销售量432.50万平米,同比分别下降3.82%和6.73%[102] - 公司战略聚焦电磁屏蔽膜、挠性覆铜板和超薄铜箔三大核心产品,构建"3+N"产品矩阵[123] - 2022年经营目标包括提升铜箔产品产能及良率,并加快募投项目市场推广实现规模收入[125] - 公司通过ISO9001:2015和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 - 电磁屏蔽膜产品符合REACH/RoHS2.0/Halogen Free等多项认证标准[200] 各地区表现 - 境内收入251,518,300元,同比增长9.13%,毛利率49.63%[101] - 境外收入33,942,100元,同比下降41.55%,毛利率61.79%[101] 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4.85%,同比增加9.08个百分点[22] - 研发投入71,167,956.22元,同比增长56.45%[31] - 研发投入总额为7116.8万元,同比增长56.45%[68][6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4.85%,同比增加9.08个百分点[68] - 新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5项,国外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36项,总计87项[66] - 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28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76项[66] - 获得美国发明专利5项,日本发明专利3项,韩国发明专利6项[66]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导产品为电磁屏蔽膜[65] - 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扩大至2.55亿元人民币[75][76] - 高强度电磁屏蔽膜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约1885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62.8%[74] - 高频信号传输用极薄柔性基板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约1949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48.7%[74] - 高频极低插入损耗电磁屏蔽膜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约2106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70.2%[74] - 可反复拆卸高可靠性柔性连接器项目总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约1061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26.5%[74] - 高性能锂电铜箔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约1929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64.3%[74] - FPC板用高导通性自由接地膜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约1284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64.2%[74] - 埋入式电阻薄膜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约1338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44.6%[75] - 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约899万元人民币,占总投资25.7%[75] - 研发人员数量138人,同比增长60.5%,占公司总人数比例27.94%[7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负责人苏陟、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胡根生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冯冰花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6] - 公司战略聚焦电磁屏蔽膜、挠性覆铜板和超薄铜箔三大核心产品,构建"3+N"产品矩阵[123] - 2022年经营目标包括提升铜箔产品产能及良率,并加快募投项目市场推广实现规模收入[125] - 报告期内公司召开3次股东大会及6次董事会,审议通过股权激励及A股发行方案等事项[128] - 公司董事长自2010年12月创办公司并担任董事长、总经理至今[138] - 胡云连自2010年12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138] - 李冬梅自2011年10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2013年12月至今担任公司副总经理[138] - 高强自2014年11月至今担任公司首席技术官,2015年12月至今任公司董事[138] - 王靖国自2014年8月至今任公司董事[138] - 钟敏自2016年8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138] - 张政军自2022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138] - 崔小乐自2022年1月至今任公司独立董事[138] - 喻建国自2014年12月至今在公司任工程师,2015年12月至今担任公司监事[138] - 苏陟自2008年12月至今担任股东单位广州力加电子有限公司执行董事[142] - 夏登峰自2008年12月至今担任股东单位广州力加电子有限公司监事[142] - 佘伟宏于2015年6月至2020年10月担任公司财务总监[140] - 佘伟宏自2015年12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140] - 胡根生于2020年10月至今担任公司财务总监[140] - 刘西山于2011年10月至2015.12月担任公司监事[140] - 刘西山于2015年12月至2022年1月担任公司董事[140] - 金鹏于2015年12月至2022年1月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40] - 田民波于2015年12月至2022年1月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40] - 夏登峰于2015年12月至2022年1月担任公司监事会主席[140] - 公司董事刘西山因届满离任[148] - 公司独立董事田民波因届满离任[148] - 公司独立董事金鹏因届满离任[148] - 公司监事会主席夏登峰因届满离任[148] - 公司监事赵亚萍因届满离任[148] - 公司选举叶勇为第三届董事[148] - 公司选举张政军为第三届独立董事[148] - 公司选举崔小乐为第三届独立董事[148] - 年内召开董事会会议次数为6次,其中现场会议1次,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会议5次[152]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5次会议,审议了包括年度财务决算、利润分配、续聘审计机构等多项议案[155][156] - 提名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1次会议,审议了其2020年度履职情况报告[157] - 所有董事本年应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6次,亲自出席次数均为6次,无缺席情况[151] - 独立董事田民波、钟敏、金鹏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次数均为5次[151] - 董事高强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次数为2次[151] - 非独立董事苏陟、李冬梅以通讯方式参加董事会次数为0次[151] - 审计委员会成员包括田民波、苏陟、钟敏[154] - 提名委员会成员包括金鹏、胡云连、钟敏[154]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包括田民波、苏陟、钟敏[154] - 战略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3次会议[158]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2次会议[160] - 监事会对报告期内监督事项无异议[162]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10.6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75.80%[21]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236,812.63元[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5,105,966.90元同比下降75.80%[93] 资产和负债变动 - 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7,573,055.79元[27] - 政府补助贡献非经常性损益4,063,968.79元[2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71.02%,从742,000,000.00元降至215,000,000.00元[112] - 应收票据增加178.79%,从19,420,851.90元增至54,142,977.29元[112] - 存货增加104.51%,从25,559,560.09元增至52,272,189.45元[112] - 固定资产增加568.40%,从70,293,106.68元增至469,841,538.62元[112] - 其他流动资产增加982.04%,从21,143,397.56元增至228,779,044.06元[112] - 短期借款增加75.03%,从46,755,195.20元增至81,833,335.12元[112] - 应付账款增加175.12%,从51,273,097.68元增至141,061,564.48元[112] - 总资产为19.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2%[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8%[21] - 惠州力邦电子总资产2476.10万元,净资产303.40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844.8%[119] - 珠海达创电子总资产4.84亿元,净资产6944.29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1.5%[119] - 惟实电子总资产5522.76万元,净资产4290.96万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3.4%[120] 股东分红和利润分配 - 公司2021年度拟派发现金红利1500万元,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的39.65%[6] - 公司拟以权益分配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875元(含税)[6]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不送红股[6] - 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166] - 现金分红总额为40,000,000元,占2020年度归母净利润的33.55%[166] - 公司通过《未来三年(2021-2023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167] 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 - 股份支付费用约1798万元同比增加约1005万元[92] - 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标的股票数量为99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25%[169] - 激励对象人数为38人,占2020年12月31日公司总人数336人的11.31%[169][170] - 因5名激励对象离职作废限制性股票18,000股,首次授予数量由999,000股调整为981,000股[172] - 第一个归属期因未达业绩目标作废限制性股票245,250股[172] - 报告期内合计作废失效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63,250股[172] - 员工持股人数为31人,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为9.23%[198] - 员工持股数量为65.7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82%[198] - 公司2020年12月31日员工总数为336人[198] - 2020年股权激励计划初始授予38名对象99.90万股股份[198] - 因离职及考核未达标导致激励对象减少至31名,股份减少至65.70万股[198] - 剩余2个归属期仍存在考核未达标导致股份继续减少的可能性[198]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不存在被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9] - 公司不存在半数以上董事无法保证年度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情况[9] - 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为公司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上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