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方邦股份(688020) - 2021 Q2 - 季度财报
方邦股份方邦股份(SH:688020)2021-07-29 16: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1.22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12%[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27.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3.35%[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83.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2.86%[21] - 基本每股收益0.47元/股,同比下降42.68%[23] - 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6.1%至1.225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1.460亿元人民币)[146] - 净利润同比下降41.2%至3990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6785万元人民币)[147]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9%至1.188亿元(2020年半年度:1.429亿元)[150] - 净利润同比下降43.1%至3452.56万元(2020年半年度:6072.91万元)[151] - 基本每股收益0.47元/股同比下降42.7%(2020年同期:0.82元/股)[1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8.50%,同比增加5.80个百分点[23] - 研发投入总额为2266.66万元,同比增长22.21%[51][5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50%,较上年同期增加5.80个百分点[53] - 销售费用7488882.96元同比增长43.05%[75] - 管理费用14040581.86元同比增长46.34%[75] - 营业成本44452149.46元同比下降13.44%[7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2.2%至2267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1855万元人民币)[146]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7.2%至1448.41万元(2020年半年度:1561.33万元)[150] - 销售费用同比上升43.1%至748.89万元(2020年半年度:523.51万元)[15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量(同比)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106.1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86%[21]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31060655.50元同比减少48.86%[65][72][7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01318719.42元同比增长37.60%[75]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8.9%至3106.07万元(2020年半年度:6073.88万元)[15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上升37.6%至1.013亿元(2020年半年度:7363.12万元)[15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至44.02万元,同比减少98.3%[15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8亿元,同比上升16.6%[156] - 购建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达1.5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3.2%[156]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同比/环比) - 总资产17.5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1.76%[2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4.2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3.99%,同比下降43.40%[76] - 在建工程增加至4.9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8.26%,同比增长79.45%[76] - 存货增加至4604.7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2.63%,同比增长80.16%[76] - 预付款项增加至622.68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36%,同比增长128.65%[76] - 其他应收款增加至178.31万元,占总资产比例0.10%,同比增长196.92%[76] - 短期借款减少至2337.4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33%,同比下降50.01%[76] - 货币资金从4.17亿元增长至4.64亿元,增幅11.1%[138]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7.42亿元减少至4.20亿元,降幅43.4%[138] - 应收账款从1.13亿元减少至0.99亿元,降幅12.4%[138] - 在建工程从2.76亿元增长至4.95亿元,增幅79.4%[138] - 短期借款从0.47亿元减少至0.23亿元,降幅50.0%[139] - 应付账款从0.51亿元减少至0.43亿元,降幅15.7%[139] - 未分配利润从4.19亿元略降至4.16亿元,降幅0.7%[140] - 母公司其他应收款从0.96亿元增长至1.66亿元,增幅73.5%[142] - 母公司存货从0.28亿元减少至0.24亿元,降幅14.1%[142]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4.15亿元增长至4.59亿元,增幅10.6%[142] - 在建工程大幅增长124.7%至2.760亿元人民币(期初余额:1.229亿元人民币)[143] - 短期借款同比下降50.0%至2337万元人民币(期初余额:4676万元人民币)[143] - 固定资产同比下降6.3%至2749万元人民币(期初余额:2932万元人民币)[143] - 资产总额同比下降2.1%至16.64亿元人民币(期初余额:17.01亿元人民币)[14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上升25.9%至4.609亿元(2020年半年度:3.662亿元)[154]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同比上升145.6%至2.289亿元(2020年半年度:9320.99万元)[15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4.55亿元,较期初增长14.5%[157] 核心业务表现 - 电磁屏蔽膜是公司核心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11] - 电磁屏蔽膜销售单价下降及销量小幅下降导致收入减少[23] - 全球电磁屏蔽膜市场占有率超过25%,位居国内第一和全球第二[40] - 电磁屏蔽膜业务规模位居全球第二,打破日本企业长期垄断[109] - 电磁屏蔽膜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最大[69] 研发与技术进展 - 研发投入总额为2266.66万元,同比增长22.21%[51][5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50%,较上年同期增加5.80个百分点[53] - 新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合计33项[51] - 获得国内实用新型专利授权9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51] - 聚酰亚胺表面改性技术使剥离强度达1.0kg/cm以上,优于行业标准0.7kg/cm[49] - 精密涂布技术使产品良率高达99%以上,涂布精度控制在目标厚度±0.4微米[49] - 胶粘剂合成技术可耐受340摄氏度高温20秒不分层不起泡[50] - 累计发明专利申请数达200项,获得授权25项[51] - 累计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数达179项,获得授权146项[51] - 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资本化比例为0%[53]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21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为27.50%[59]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860.05万元,平均薪酬为7.11万元[59] - 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合计为1.2555亿元,累计投入金额为6964.1万元,完成比例约为55.5%[55][56] - 高强度电磁屏蔽膜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070.8万元,超出预计总投资规模70.8万元[55] - 高频信号传输用极薄柔性基板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917.8万元,占预计总投资规模25.0百万元的36.7%[55] - 高频、极低插入损耗电磁屏蔽膜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306.9万元,占预计总投资规模20.0百万元的65.3%[55] - 可反复拆卸高可靠性柔性连接器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912.5万元,占预计总投资规模40.0百万元的22.8%[55] - 高性能锂电铜箔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1358.0万元,超出预计总投资规模158.0万元[55] - FPC板用高导通性自由接地膜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497.5万元,占预计总投资规模8.5百万元的58.5%[55] - 埋入式电阻(电阻薄膜)项目累计投入金额为900.6万元,占预计总投资规模10.05百万元的89.6%[56] 产品与市场定位 - 超薄铜箔产品厚度定义为9μm以下[11] - 锂电铜箔厚度最薄可至1.5μm,主流厚度为6μm并逐步向4.0μm发展[33] - 极薄挠性覆铜板铜层厚度1.5-9μm,剥离强度≥10N/cm,尺寸稳定性≤±0.08%[39] - 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铜层厚度1.5-6μm,粗糙度0.5-2.0μm,剥离强度≥6N/cm[39] - 锂电铜箔拉伸强度≥300N/mm²,延伸率≥8%,M面粗糙度≤2.0μm[39] - 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厚度需≤3μm且表面轮廓Rz≤1.5μm[46] - 公司极薄挠性覆铜板性能已达日本同类产品水平[44] 行业趋势与市场前景 - 2020年全球PCB产值超600亿美元,高性能电路板需求持续放量[36] - 预计2025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达1401万辆,较2019年200万辆增长6倍[37] - 2025年动力电池需求预计达886GWh,较2019年92GWh增长近9倍[37] - 2020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90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4.6%[37] -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目标占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左右[37] - 全球FPC产值预计2022年达到149亿美元[43] - 全球FPC近10年复合增长率约3.3%[43] - 电磁屏蔽膜需求因5G和汽车电子增长而提升[42] - 新能源汽车普及推动锂电铜箔厚度降至4微米[47] - IC载板及类载板布线最小线宽线距已细至10/10μm[45] - 极薄挠性覆铜板市场主要被日本住友和东丽占据[44] - 锂电铜箔追求更薄厚度以提升能量密度[47] - 带载体可剥离超薄铜箔全球市场被日本三井垄断[47] 子公司表现 - 控股子公司惟实电子实现净利润876.23万元,总资产7753.79万元[82] - 全资子公司达创电子净亏损448.00万元,总资产2.94亿元[81]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总额为97,903.96万元人民币,本年度投入10,033.35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29,492.41万元人民币[113] - 挠性覆铜板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55,194.63万元,实际投入10,904.3万元,进度19.76%[113] - 屏蔽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承诺投资20,206.0万元,实际投入6,026.36万元,进度29.82%[113]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13,251.28万元,实际投入3,248.46万元,进度24.51%[113]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承诺投资9,252.05万元,实际投入9,313.29万元,超额完成100.66%[113]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累计投资70,000万元,获取收益526.34万元[114] - 期末理财产品余额为39,000万元[114] 股东与股权结构 - 股份总数保持稳定为80,000,000股,有限售条件股份占比54.17% (43,337,482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比45.83% (36,662,518股)[118] - 华泰联合证券通过转融通出借限售股51,100股,截至2021年6月30日余额为748,900股[119]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423户,无优先股及特别表决权股东[121] - 第一大股东胡云连持股14,555,802股(占比18.19%),均为限售股[123] - 第二大股东广州力加电子持股14,086,260股(占比17.61%),均为限售股[123] - 股东易红琼减持735,000股,期末持股6,179,672股(占比7.72%),全部为无限售流通股[123] - 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持股2,000,000股(占比2.5%),均为限售股[124] - 中国银行宝盈基础产业基金增持1,383,376股,期末持股1,383,376股(占比1.73%)[124] - 前十名无限售股东中易红琼持股量最高(6,179,672股),其次为宝盈基础产业基金(1,383,376股)[124] - 公司控股股东胡云连、广州力加电子、广州美智电子及李冬梅合计持有公司47.73%股份[125][128] - 胡云连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4,555,802股,占总表决权比例18.19%[126][129] - 广州力加电子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4,086,260股,占总表决权比例17.61%[126][129] - 广州美智电子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7,200,000股,占总表决权比例9.00%[126][129] - 李冬梅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2,347,710股,占总表决权比例2.93%[126][129] - 湖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2,000,000股,占总表决权比例2.50%[126][129] - 上海斐君投资(广州黄埔)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200,000股,占总表决权比例1.50%[126][129] - 上海斐君投资(嘉兴永彦)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1,147,710股,占总表决权比例1.43%[126][129] - 华泰创新投资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800,000股,限售期为上市之日起24个月[126] - 前十名有限售条件股东合计持有股份51,288,873股[130] - 公司股本为80,000,000元人民币[172][174] - 公司资本公积为1,063,049,828.53元人民币[172][173] - 公司注册资本8,000万元对应股份总数8,000万股[174] - 公司有限售条件流通A股43,337,482股[174] - 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A股36,662,518股[174] - 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共3家[176] 股东承诺与股份锁定 - 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苏陟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发行前股份[96] - 苏陟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股份不超过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25%[96] - 苏陟作为核心技术人员承诺自限售期满之日起4年内每年转让的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所持总数的25%[96] - 公司承诺减持股份前3个交易日予以公告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持有股份低于5%除外)[96]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李冬梅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发行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97] - 李冬梅承诺若公司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或6个月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限自动延长6个月[97] - 李冬梅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持有公司股份的25%[97] - 李冬梅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除权除息后相应调整)[97] - 李冬梅承诺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股份[97] - 李冬梅承诺减持前3个交易日公告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持股低于5%时除外)[97]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胡云连承诺内容与李冬梅完全一致[97] - 所有承诺均标注履行状态为"是",且承诺不因职务变更或离职而拒绝履行[97] - 公司控股股东承诺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发行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份[99] - 控股股东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日低于发行价则锁定期自动延长6个月[99] - 控股股东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持有股份总数的25%[99] - 控股股东减持价格承诺不低于发行价(除权除息后调整)[99] - 股东易红琼承诺自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转让发行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股份[99] - 股东易红琼锁定期满后两年内每年最多可减持持有股份的100%[99] - 董事夏登峰承诺任期内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99] - 董事夏登峰承诺离职后半年内不转让所持公司股份[99] - 所有股东减持前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持股低于5%除外)[99] - 股东叶勇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12个月内不减持所持股份[101] - 股东黄埔斐君、嘉兴永彦、小米基金承诺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减持所持股份[101] - 公司间接股东、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自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