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8.995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20%[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68.67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03%[1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374.09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40%[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2元/股,同比下降33.33%[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31%,同比下降3.19个百分点[18] - 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86%,同比下降3.35个百分点[19] - 公司营业收入89957.59万元同比减少5.20%[30]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868.67万元同比减少34.03%[30] - 扣非净利润5374.09万元同比减少37.40%[30]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20%至8.996亿元[33] - 净利润同比下降35.3%至5760.23万元,较上年同期8891.53万元减少3131.3万元[96] - 基本每股收益0.32元/股,较上年同期0.48元/股下降33.3%[97]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至1.71亿元人民币[99] - 净利润同比下降22.6%至929.13万元人民币[1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0.27%至7.346亿元[33]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84%至4,189万元[34]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1.8%至4189.06万元,较上年同期4267.61万元减少78.55万元[95]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2.5%至1.61亿元人民币[99]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45.8%至63.46万元人民币[99] - 所得税费用同比减少133.3%至-34.66万元人民币[100]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51.21万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9.30%[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9.30%至6,451万元[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9.3%至6451.21万元人民币[10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1.0%至1127.8万元[10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增长2.7%至7644.9万元[105]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长19.5%至5668.2万元[105] - 支付给职工的现金大幅下降49.3%至843.1万元[105]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扩大至2559.83万元人民币[10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长119.2%至968.2万元[105]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扩大至6472.59万元人民币[104]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下降3.5%至2.87亿元[105][10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同比下降26.4%至9354.19万元人民币[10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大幅增长76.8%至4258.5万元[106]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为20.9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07%[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0.7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1.37%[17] - 总资产209318.85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07%[30] - 净资产107321.51万元较上年末减少1.37%[30] - 应收款项同比增长19.30%至4.751亿元[38]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15.89%至1.644亿元[38]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34.10%至498万元[38] - 货币资金从1.95亿元减少至1.64亿元,下降15.9%[87] - 应收账款从3.98亿元增长至4.75亿元,增加19.3%[87] - 存货从3.72亿元减少至3.24亿元,下降12.8%[87] - 短期借款从3.11亿元增长至3.37亿元,增加8.2%[88] - 应付票据从2.64亿元增长至2.84亿元,增加7.9%[88] - 应交税费从1011.92万元大幅增长至3700.52万元,增加265.6%[88]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从896.41万元激增至4618.53万元,增加415.2%[88] - 长期借款从4000万元减少至0元,下降100%[88] - 未分配利润从6.64亿元减少至6.48亿元,下降2.3%[89]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2211.67万元增长至4625.53万元,增加109.1%[91]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24.0%至1.32亿元,较期初1.06亿元增加2649.46万元[92] - 应付账款同比下降39.4%至3375.00万元,较期初5574.65万元减少2194.65万元[92] - 其他应付款同比增长48.5%至2.49亿元,较期初1.68亿元增加8138.13万元[92] - 应付票据同比增长135.7%至6152.25万元[9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下降1.4%至10.88亿元[108] - 未分配利润减少2.3%至6.64亿元[10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81,207,630.93元[10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为648,202,738.46元[10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盈余公积为63,497,057.66元[109] - 公司实收资本为185,651,200.00元[115][117] - 2021年上半年未分配利润减少62,255,384.00元[115] - 2021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76,761,574.25元[117] - 2021年上半年资本公积为173,352,015.26元[115][117] - 2021年上半年盈余公积为52,183,002.21元[115][117] 业务运营表现 - 2022年上半年家用空调产量8296.8万台同比下降4.11%[23] - 家用空调销量8492.31万台同比下降1.68%[23] - 中央空调行业2022年上半年同比下滑1.37%[24][29] - 新增专利授权46项累计有效专利507项[31] - 投资宁波聚嘉新材料2000万元持股比例1.37%[31] - 对外股权投资新增2,000万元同比增长51.52%[42] - 境外资产规模1,072万元占总资产0.51%[40] - 公司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工人人数[48] - 公司通过安装厂房屋顶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降低电能使用[59]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含17家子公司[120] 股东和股权结构 - 实施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4.00元,共计分配现金红利7426.05万元人民币[7]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无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54]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其直接和间接持有股份总数的25%[64] - 持股5%以上股东李逢泉承诺未来一个月内公开转让股份数量超过公司股份总数1%时仅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转让[66] - 实际控制人高炎康等承诺避免从事与公司主营业务构成竞争关系的业务活动[66] - 公司控股股东高炎康若未履行增持承诺,公司有权扣留其现金分红及薪酬[66]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9,887户[76] - 第一大股东高炎康期末持股数量为97,508,336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2.52%[78] - 高炎康报告期内减持3,713,024股,减持原因为个人资金需求[81] - 第二大股东李逢泉期末持股数量为12,040,920股,占总股本比例为6.49%[78] - 第三大股东干玲娟期末持股数量为2,399,040股,占总股本比例为1.29%[78] - 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总数及股本结构未发生变化[74] -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7426.0万元[108]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对所有者分配利润74,260,480.00元[11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母公司对股东分配利润74,260,480.00元[11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资本公积增加635,969.99元[109][113] - 2021年上半年对所有者分配利润74,260,480.00元[115] - 公司注册资本185,651,200.00元对应股份总数185,651,200股[118] 风险因素 - 公司存在空调风叶需求季节性变动导致存货余额较高的风险[47] - 公司客户集中度高对产品销售带来风险[47] - 原材料成本波动导致公司经营业绩波动风险[47] - 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存在坏账风险[47] - 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出现招工难情况[48] 公司治理和承诺 - 2021年年度股东大会于2022年5月17日召开[50][52] - 报告期内公司慈善捐赠金额为12.5万元[61] - 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股东诚信状况良好,无重大失信情况[67]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诉讼及仲裁事项[67]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7] - 报告期内无违规担保情况[67] - 报告期内无重大关联交易事项[68][69] - 所有承诺事项均按期履行且严格执行[64][66] - 报告期内对子公司担保发生额合计为3.9亿元人民币[75]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为2.7亿元人民币[75] - 公司担保总额为2.7亿元人民币,占净资产比例为25.18%[75] - 公司无逾期担保情况发生[75] 会计政策和计量 - 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127] - 外币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32]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外币非货币性项目采用公允价值确定日即期汇率折算[134]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35] - 金融负债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金融资产转移形成、财务担保合同及贷款承诺、以摊余成本计量四类[135]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13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投资,利息/减值/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13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工具投资,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4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自身信用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42]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量权利终止或转移满足会计准则规定[145][146]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为现时义务已经解除[146] - 公司对以摊余成本计值的金融资产等工具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确认损失准备[151] - 公司对不含重大融资成分的应收款项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152] - 公司对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的金融工具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损失准备[152] - 应收账款1年以内账龄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2%[153] - 应收账款1-2年账龄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153] - 应收账款2-3年账龄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153] - 应收账款3-4年账龄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20%[153] - 应收账款4-5年账龄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30%[153] - 应收账款5年以上账龄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153] - 应收商业承兑汇票各账龄段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与应收账款相同[153] - 持有待售资产初始计量时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净额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70] - 持有待售处置组资产减值损失先抵减商誉账面价值再按比例抵减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170] - 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持有待售处置组负债利息继续确认[170] - 后续持有待售资产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净额增加时以前减记金额在划分为持有待售后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内转回计入损益[171] - 持有待售处置组减值损失转回时按除商誉外各项非流动资产账面价值比重按比例增加账面价值[171] - 不再满足持有待售条件的资产按划分前账面价值调整后金额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172] - 终止确认持有待售资产时未确认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73]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以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账面价值份额作为初始投资成本[176]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以购买日支付合并对价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176] - 丧失子公司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处置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应享有子公司净资产份额差额计入投资收益[181] -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房屋及建筑物年折旧率4.75%,通用/专用设备及运输工具年折旧率9.5%-20%[184] -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按实际成本转入固定资产,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先按估计价值入账[185] - 借款费用资本化中断标准:非正常中断连续超过3个月时暂停资本化[188] - 使用权资产按成本初始计量,包含租赁负债初始金额及租赁激励调整等费用[190] - 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土地使用权40-50年、软件5年、商标使用权及专利权10年[192] - 长期资产减值测试要求: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无形资产每年必须进行减值测试[193] - 长期待摊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入账,在受益期内分期平均摊销[194] - 合同负债按已收或应收客户对价中未履行履约义务的部分列示[196] - 短期职工薪酬在实际发生时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资产成本[197] - 辞退福利在公司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时确认负债[200] 其他财务数据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改善47.4%至-189.03万元,较上年同期-359.48万元减少170.45万元[96] - 资产减值损失同比改善44.9%至-69.99万元,较上年同期-126.94万元减少56.95万元[96] - 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2.6%至910.20万元人民币[99] -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88,953,345.44元[110]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减少64,333,163.33元[113] - 公司2022年上半年母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9,291,346.68元[113] - 2021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2,005,096.00元[115]
朗迪集团(603726)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