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1年营业收入为4.88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调整后的2.73亿元增长78.81%[20]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4.8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81%[32] -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488.43百万元,同比增长78.81%[70][7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274.72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调整后的5655.49万元增长10.95%[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985.87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调整后的5492.54万元增长8.98%[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274.7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95%[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2.7472百万元,同比增长10.95%[70] - 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较上年同期增长13.04%[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35%,较上年同期增加0.94个百分点[2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356.586百万元,同比增长119.21%,主要因销量增加及原材料价格上涨[71][72] - 研发费用18.7821百万元,同比增长31.46%[71][72] - 研发费用增长31.46%至1878.2万元,占营业收入3.85%[84][86] - 销售费用增长41.47%至991万元[84] - 财务费用变动-88.91%,主要因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增加[84] - 工业总成本同比增长118.8%,从1.62亿元增至3.55亿元[81] - 材料成本占工业总成本比例从67.96%升至78.96%,金额增长154.3%至2.8亿元[81] - 扣件系统用尼龙件总成本下降12.5%,从8094.8万元降至7082.7万元[81] - 胶塞产品总成本增长66.2%,从2310.6万元增至3840.6万元[82] - 盖板产品总成本暴增367%,从794.6万元增至3712.2万元[82] - 房屋建筑物折旧增加527.55万元,使轨道扣件总成本上升2.67%[7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轨道扣件业务收入2.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35%[32] - 轨道扣件业务收入285.289百万元,同比增长33.35%[70] - 电子元器件配件业务收入1.1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8.59%[32] - 电子元器件配件业务收入113.4283百万元,同比增长98.59%[70] - 高分子改性材料业务收入8348.47万元[32] - 高分子改性材料业务收入83.4847百万元[70] - 公司工业业务营业收入为4.884亿元,营业成本为3.566亿元,毛利率为26.99%[74] - 扣件系统用尼龙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2.73%至1.235亿元,毛利率下降6.70个百分点至42.66%[74] - 扣件系统用塑料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9.57%至1723万元,毛利率下降16.49个百分点至48.67%[74] - 盖板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16.63%至4035万元,毛利率上升9.74个百分点至8.01%[74] - 橡胶塞生产量同比增长84.25%至7.25亿只,销售量同比增长70.65%至6.39亿只[77] - 公司轨道扣件业务涵盖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52] - 公司电子元器件配件业务包括铝电解电容器用橡胶密封塞、盖板及底座等关键部件[54] - 公司高分子改性材料业务通过控股子公司祥丰新材料开展,产品应用于汽车及轨道交通等领域[55] 各地区表现 - 国内销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3.85%至4.52亿元,毛利率下降13.73个百分点至26.01%[75] - 国外销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6.66%至3645万元,毛利率下降11.68个百分点至39.21%[75] - 境外资产规模4442.51万元,占总资产4.11%[95] - 富适扣报告期内营收大幅增长并有效克服疫情影响,海外订单目标达成[3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电子业务规模在2021年实现快速增长,电容器行业回暖向好[33] - 公司橡胶密封塞产品成功研发耐550V以上特高压和耐150℃长寿命型号[33] - 公司电子业务收入比重将提高,实现"同心多元"战略目标[115] - 轨道交通业务重点拓展高铁扣件维修更换及城市轨道市场[115][118] - 电子元器件业务以"3+N"产品定位提升老客户胃纳率并拓展新市场[116] - 新材料领域重点开发高分子改性材料应用于电力、新能源及汽车市场[117] - 2022年经营计划重点实施电容器用盖板及V-CHIP底座产品增量行动[118] - 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涉及改性尼龙、橡胶、EVA等,可能降低毛利率[121] - 轨道扣件业务受铁路建设进度及政府投资规模影响,存在收入波动风险[120] - 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技术壁垒突破及毛利率下降风险[122] 现金流和投融资活动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733.67万元人民币,较2020年调整后的1.01亿元下降63.07%[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3367百万元,同比下降63.07%[7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63.07%至3733.67万元[89][90]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05.92万元[2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8.9608百万元,同比下降514.86%[7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514.86%至-4896.08万元[90][9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3267百万元,同比上升114.15%[7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改善114.15%至1432.67万元[90][91] - 应收账款融资同比增长52.92%至1437.06万元[93] - 短期借款新增3459.90万元[94] - 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额为30,000,000元[182] - 公司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发生额为70,000,000元[182] - 期末自有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未到期余额为15,000,000元[182] - 公司使用自有闲置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其中一笔金额为2000万元人民币,年化收益率1.5%-4.9%,实际收益193,168.08元[184] - 另一笔委托理财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年化收益率1.4%-3.3%,实际收益12,916.67元[184] - 一笔3000万元人民币自有闲置资金委托理财,年化收益率1.3%-3.54%,实际收益98,301.37元[184] - 最大单笔委托理财金额达1.5亿元人民币,年化收益率1.30%-3.30%[184] 其他财务数据 - 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76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末调整后的8.49亿元增长3.13%[20] - 2021年末总资产为10.85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末调整后的9.63亿元增长12.65%[20] - 存货同比增长42.31%至1.13亿元[93] - 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41.60%至2.89亿元[94] - 在建工程同比下降93.12%至872.48万元[94] - 受限货币资金1191.10万元[96]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5.29万元[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4,050,000元,较期初增加11,000,000元(增幅33.3%)[101] - 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为29,050,000元,较期初增加16,000,000元(增幅122.6%)[101] - 结构性存款期末余额为15,000,000元,较期初减少5,000,000元(降幅25%)[101]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14,370,611.38元,较期初增加4,973,377.91元(增幅52.9%)[101]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董事长汤友钱持股从6040.2062万股增至7927.5832万股,增加1887.377万股(31.2%)[133] - 董事兼总经理汤啸持股从1539.6604万股增至2155.5246万股,增加615.8642万股(40%)[133] - 董事兼常务副总经理汤文鸣持股从1539.6604万股增至2155.5246万股,增加615.8642万股(40%)[133] - 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汤娇持股从1539.6603万股增至2155.5244万股,增加615.8641万股(40%)[133] - 公司董事及高管薪酬合计为638.85万元[135] - 报告期末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际获得报酬合计为人民币638.85万元[142] - 控股股东汤友钱持有79,275,832股,占总股本32.29%[192] - 股东汤文鸣持股21,555,246股,占比8.78%[192] - 股东汤啸持股21,555,246股,占比8.78%[192] - 汤友钱家族合计控制公司68.75%的股份[198]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3,528,060股,占总股本1.44%[193] - 报告期末公司股份总数由176,400,000股增加至245,548,776股,增幅39.2%[187] - 股份增加源于2020年度利润分配及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实施[188]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768户[190] - 已完成股份回购3,528,060股,占计划比例100%[200] 利润分配和股东回报 - 公司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30元(含税)[6] - 2020年度利润分配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00元(含税),每10股转增4股[160] - 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账户持有3,528,060股不参与利润分配[160] 行业和市场环境 -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截至2021年底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4万公里[37] - 预计"十四五"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与"十三五"总体相当[37] - 预计2025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16.5万公里,高速铁路5万公里[39] - 长三角轨道交通规划总投资达1.36万亿元,2022年省际铁路投资约3500亿元[44] - 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168公里,较去年增长约15%[46] - 截至2021年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8708公里,车站5216座[46] - 2021年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37.1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978亿人次公里[46] -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新增5000公里,年均新增1000公里,总运营里程将达到13000公里[48] - 长江三角洲地区轨道交通规划包含30条市域铁路,总长度1367公里,直接工程费3934亿元[48]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规划包含8条市域铁路,总长度478公里,直接工程费1162亿元[48] - 电子元器件销售额预计从2019年1.86万亿元提升至2023年2.1万亿元[50] - 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2025年销售总额目标为24628亿元,2020-2025年年均增长5.5%[51] - "十四五"期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与"十三五"持平[108] - 长三角轨道交通规划新增里程超8,000公里,总投资规模达3,934亿元[109][110] - 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销售额预计从2019年1.86万亿元提升至2023年2.1万亿元[114] - 电子元器件行业2025年销售总额目标达24628亿元,2020-2025年年均增长5.5%[114] 研发和创新 - 公司研发人员63人,占总员工人数10.68%[87] - 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269.14万元[27] 生产和采购模式 - 公司采用以销定采为主、适量储备为辅的采购模式,要求每种采购品备选供应商不少于3个[58] - 公司生产模式为接单生产为主、适量备货为辅,设五条生产线并接受集成供应商驻厂监造[59] - 尼龙PA66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66.28%,导致尼龙件和塑料件毛利率分别下降6.7%和16.49%[76] - 天然橡胶采购价格上涨24.03%,导致橡胶件毛利率下降7.84%[76] 子公司和投资情况 - 公司持有祥和电子70.06%股份,投资金额1,170万元[104] - 公司持有祥丰新材料51%股份,投资金额1,020万元[105] - 公司持有湖南祥和80%股份,认缴出资2,400万元[105] - 公司持有银信小贷10%股份,其注册资本13,000万元[106]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占比45.87%,总额2.24亿元[84] 非经常性损益 - 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损益269.14万元[27] -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5.29万元[27]
祥和实业(603500)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