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本和股东结构 - 公司总股本从666,582,095股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增加至933,214,933股,每10股转增4股[1]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1,467户[4] - 控股股东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旭晟控股有限公司期末持股数量为254,766,935股,占总股本比例27.30%[4] - 第二大股东香港旭日实业有限公司期末持股数量为191,773,686股,占总股本比例20.55%[4] - 实际控制人徐旭东直接持股数量为115,846,450股,占总股本比例12.41%[4] -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易方达供给改革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30,017,788股,占比3.22%[4] - 中国工商银行-广发策略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14,626,920股,占比1.57%[4]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2,366,656股,占比1.33%[4] - 全国社保基金六零一组合持股11,664,200股,占比1.25%[4] - 董事长、总经理徐旭东报告期内持股增加27,116,026股,总持股达115,846,450股[10] - 总股本达933,214,933股[80] 资产变化 - 公司总资产从2022年末的962.3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1027.81亿元人民币,增幅约6.8%[18][20] - 货币资金从23.27亿元人民币增至23.93亿元人民币,增长约2.8%[1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6098.38万元人民币大幅增至4.05亿元人民币,增长约563.5%[16] - 应收账款从12.68亿元人民币增至14.48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4.2%[16] - 存货从13.44亿元人民币降至10.98亿元人民币,减少约18.3%[16] - 在建工程从10.62亿元人民币增至12.18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4.7%[16] - 公司总资产为10,049,750,344.17元,较期初9,475,403,720.93元增长6.07%[27] - 固定资产为2,978,357,682.43元,较期初2,907,623,975.15元增长2.43%[27] - 在建工程为1,151,718,427.59元,较期初1,041,545,148.31元增长10.58%[27] 负债和借款变化 - 长期借款从7亿元人民币大幅增至14.5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07.1%[18] - 应付账款从9.40亿元人民币降至6.58亿元人民币,减少约30.0%[18] - 短期借款为50,067,500.00元,较期初100,028,750.00元下降49.95%[27] - 长期借款为1,450,000,000.00元,较期初700,000,000.00元增长107.14%[27] 所有者权益变化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56.13亿元人民币增至59.31亿元人民币,增长约5.7%[20] - 未分配利润从17.06亿元人民币增至20.19亿元人民币,增长约18.4%[20] - 未分配利润为2,036,147,459.51元,较期初1,709,563,748.74元增长19.10%[2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增加3186万元至59.311亿元[51][56]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18.4%至20.194亿元[51][56] - 实收资本通过资本公积转增增加2.666亿元至9.332亿元[51][54] - 综合收益总额同比增长至3.928亿元[51] - 实收资本(或股本)从447,038,482.00元增加至625,858,041.00元,增幅为178,819,559.00元[67][70] - 资本公积从1,809,107,287.52元减少至1,630,427,647.12元,减少额为178,679,640.40元[67][70] - 专项储备从26,127,004.02元增加至30,537,935.09元,增加额为4,410,931.07元[67][70] - 未分配利润从1,126,866,669.58元增加至1,347,928,841.14元,增加额为221,062,171.56元[67][7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小计从3,653,228,520.85元增加至3,878,789,473.50元,增加额为225,560,952.65元[67][70] - 少数股东权益从3,471,456.17元减少至3,019,378.90元,减少额为452,077.27元[67][70] - 实收资本从6.67亿元增加至9.33亿元,增长39.99%[72][74] - 资本公积从29.59亿元减少至26.93亿元,下降9.00%[72][74] - 未分配利润从17.10亿元增长至20.36亿元,增幅19.10%[72][74]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56.15亿元增至59.46亿元,增长5.90%[72][74] - 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4.07亿元[74] - 提取盈余公积7998.99万元[74] - 专项储备增加464.30万元[72][74] - 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资本2.67亿元[72][74] - 2022年同期综合收益总额为2.79亿元[74] - 综合收益总额为-45,063.60元,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74,706,789.40元[58] - 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总额为132,913.62元,其中其他权益工具持有者投入资本为132,913.62元[58] - 利润分配中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53,644,617.84元[58] - 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中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为178,815,393.00元[58]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为2,360,336,114.38元,同比增长18.41%[29] - 营业成本为1,769,899,374.13元,同比增长13.05%[29] - 公司净利润为3.92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2%[3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3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4%[32] - 营业利润为4.54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6%[32] - 母公司营业收入为23.58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4%[37] - 母公司营业利润为4.6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7%[3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2元/股,同比增长35.5%[35] - 综合收益总额为4.065亿元,同比增长45.6%[40] 费用和成本变化 - 研发费用为87,284,638.59元,同比增长12.88%[29] - 财务费用为-36,874,353.20元,同比减少773.49%[29] - 研发费用为8546.63万元,同比增长13.1%[37] - 财务费用为-4489.85万元,同比改善2853.3%[37] - 支付给职工现金3.192亿元,同比增长32.0%[44]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4.884亿元,同比增长7.7%[4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22.955亿元,同比增长8.0%[40] - 收到的税费返还3686万元,同比下降78.5%[4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021亿元,同比增长159.5%[4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520亿元,同比改善28.7%[4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85亿元,同比增长19.6%[44] - 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现金5.678亿元,同比增长0.6%[4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0.171亿元,较期初下降2.1%[4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9.8%至1.366亿元[48]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8.1%至22.978亿元[4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至13.749亿元,同比降幅38.1%[48] - 投资支付的现金同比减少48.1%至8.583亿元[4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9.8%至6.509亿元[4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839亿元,较期初下降6.0%[48] 其他收益和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872,753.55元,同比下降93.4%[32][37] - 信用减值损失为-1149.53万元,同比扩大43,746.8%[32] 会计政策和合并报表范围 - 公司2023年半年度合并财务报表范围适用详见九、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82] - 公司财务报表编制期间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89] - 公司营业周期为12个月作为资产和负债流动性划分标准[90] - 公司及境内子公司采用人民币记账境外子公司分别采用日元欧元美元墨西哥比索等本位币[91] - 公司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被合并方账面价值计量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92][95] - 公司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差额确认为商誉[95] - 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以整个集团为会计主体按统一会计政策反映整体状况[99]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初始确认后按公允价值计量损益计入当期[100] - 公司持续经营假设无重大疑虑事项适用报告期末起12个月内[84] - 公司重要会计政策包括应收账款减值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收入确认等[87] - 公司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金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除非造成或扩大损益会计错配[103] - 金融负债的其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03] - 终止确认时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留存收益[103] - 财务担保合同按损失准备金额或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额后较高者后续计量[103]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购买日后12个月内可对暂时确定价值进行追溯调整[105] - 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需判断是否属于一揽子交易[106] - 合并财务报表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包括全部子公司[108]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增加子公司不调整合并资产负债表期初数[109] - 购买少数股权或部分处置子公司股权产生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中股本溢价[112] - 丧失控制权时处置对价与剩余股权公允价值之和减去应享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112] - 应收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组合预期信用损失率为0%[130] - 处置子公司股权丧失控制权前处置价款与对应净资产份额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26][140] - 丧失控制权时其他综合收益一次性转入当期损益[126][140] - 非一揽子交易处置股权差额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26]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38] - 联营企业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按持股比例确认投资收益[138]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按公允价值计量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初始金额[143] - 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144][145] - 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利息收入计入损益[147]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累计其他综合收益转入当期损益[147]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可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4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全部计入当期损益[148] - 衍生工具(远期外汇合约/利率互换等)初始及后续均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49]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收取现金流量权利终止或风险报酬转移[150]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账面价值与对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非交易性权益工具差额计入留存收益)[151][153]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时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54] - 金融工具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区分整个存续期和12个月内预期损失[154][155] - 已发生信用减值金融资产仅确认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累计变动[155] - 应收款项/合同资产/租赁应收款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准备[155] - 其他金融工具按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情况选择整个存续期或12个月预期损失计量[155] - 应收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组合的预期信用损失率为0%[157] - 公司采用简化计量方法确定应收票据预期信用损失[160] - 公司采用简化计量方法确定应收账款预期信用损失[183] - 公司采用一般方法确定应收款项融资预期信用损失[185]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1年以内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0%[18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1-2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18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2-3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30.00%[18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3-4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00%[18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4-5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80.00%[18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5年以上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0%[184] - 其他应收款账龄组合1年以内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0%[189] - 其他应收款账龄组合1-2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189] - 其他应收款账龄组合2-3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30.00%[190] - 其他应收款账龄组合3-4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00%[190] - 其他应收款账龄组合4-5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80.00%[190] - 其他应收款账龄组合5年以上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00%[190] - 其他应收款关联方余额组合预期信用损失率为0%[189] - 存货发出成本计量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193] - 存货期末计量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193] - 存货跌价准备按单个项目或类别计提[194] -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成本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量含或有对价[199] - 企业合并中介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不资本化[199] - 权益性证券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199] - 多次交易分步实现合并区分一揽子交易处理[199] - 非一揽子交易按账面价值加新增投资成本核算[199] - 原权益法核算股权暂不处理其他综合收益[199]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差额转入留存收益[199] - 现金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价款计量[200] - 发行权益证券取得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200] - 权益证券直接相关费用按准则处理[200]
旭升集团(603305) - 2023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