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芯能科技(603105) - 2022 Q4 - 年度财报
芯能科技芯能科技(SH:603105)2023-03-15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2年营业收入为6.5亿元,同比增长46.00%[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2亿元,同比增长74.10%[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87亿元,同比增长101.57%[21] - 营业收入6.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00%[3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4.10%[3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1.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57%[32] - 基本每股收益0.38元/股,同比增长72.73%[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37%,同比增加4.34个百分点[23] - 光伏发电业务收入较上年增加29.72%净利润增加74.10%净利率29.47%[39] - 公司营业收入649,876,022.88元同比增长46.00%[80]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合计645,851,163.20元,营业成本合计290,786,343.27元,毛利率54.98%,收入同比增长48.59%,成本同比增长52.91%,毛利率同比下降1.27个百分点[85]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约6.50亿元[20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92亿元[2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293,065,691.58元同比增长45.74%[80] - 研发费用17,571,921.86元同比增长53.67%[80] - 期间费用率为22.51%较上年降低9.32个百分点[39] - 研发投入总额31,627,048.51元,占营业收入比例4.87%[94] - 光伏发电业务成本182,023,986.79元,占总成本62.60%,同比增长12.28%[89] - 光伏产品业务成本81,857,523.38元,占总成本28.15%,同比增长387.85%[89] 光伏发电业务表现 - 光伏发电业务收入5.2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72%[33] - 光伏发电业务毛利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19%[33] - 光伏发电业务毛利率65.54%,同比提升5.32个百分点[33] - 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并网容量726MW,较期初增加121MW[32] - 光伏发电量约6.75亿度,同比增加1.10亿度[34] - 自持电站总装机容量约726MW预计年发电收入提高至约5.6亿元毛利率66%[38] - 光伏发电业务毛利率65.54%同比增加5.32个百分点[84] - 公司期末持有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726.49兆瓦,较期初605.03兆瓦增长20.1%[108] - 公司光伏电站2022年总发电量67,530.96万千瓦时,其中上网电量15,817.47万千瓦时,结算电量51,713.49万千瓦时[109] - 公司光伏电站2022年电费总收入52,847.58万元,补贴收入730.39万元[109] - 浙江区域光伏电站装机容量631.91兆瓦,发电量60,197.97万千瓦时,电费收入48,729.96万元[109] - 江苏区域光伏电站装机容量52.92兆瓦,发电量4,202.22万千瓦时,电费收入2,502.43万元[109] - 公司手持已核准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855.49兆瓦[108] - 自持电站规模持续扩大导致发电收入和应收账款规模增加[145] - 自持电站核心收益来源于电费收入 业主自用部分按工商业用电价格折扣结算[147] - 工商业用电价格上涨时公司综合度电收入提高[147] - 用电价格下降时分布式光伏电站收益率将下滑[147] 光伏产品业务表现 - 光伏组件销售收入8380.60万元同比增加472.26%[36] - 光伏产品销售收入83,806,025.76元同比增长472.26%[84] - 光伏组件销售量48,388,010瓦,同比增长260.04%[86] - 公司晶体硅电池组件产能利用率为57.17%,较上年同期16.23%上升40.99个百分点[114] - 晶体硅电池组件产量142.94兆瓦,设计产能250兆瓦[114] - 光伏组件境内销售收入4,582.68万元,毛利率2.12%;境外销售收入3,797.92万元,毛利率2.57%[116] - 香港地区光伏组件销售收入1,393.12万元,毛利率1.43%;德国地区销售收入2,404.80万元,毛利率3.23%[118] EPC及充电桩业务表现 - EPC业务收入2899.44万元同比增加194.56%毛利率达19.90%[37] - 充电桩业务收入433.80万元同比增加66.51%[37] - 充电桩平均每日有效充电小时数达2小时,投资回收期约3-4年[63] 地区业务表现 - 公司省外累计装机约95MW占总装机比例13.02%较上年提升近4个百分点[35] - 报告期内省外新增装机约39MW占新增装机比例32.23%[35] - 公司储备省外装机约58MW占储备装机比例33.72%[35] - 浙江地区收入543,823,472.20元,成本215,374,704.84元,毛利率60.40%,收入同比增长36.52%,成本同比增长29.78%,毛利率同比增加2.06个百分点[85] - 福建地区收入22,847,457.32元,同比增长504.35%[85] - 安徽地区收入4,464,471.41元,同比增长320.82%[85] - 公司自持电站中约87%集中在浙江省[137] - 公司已开拓江苏、广东、江西、安徽、湖北、天津等地的市场[13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发展战略聚焦自持分布式电站业务,同时拓展充电桩储能微网虚拟电厂等新应用领域[135] - 2023年经营计划包括推动电站在手项目建设并网并向高耗电经济发达地区扩张[136] - 2023年将布局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并构建工商业储能运营加户储产品研发制造双轮驱动格局[136] - 公司规划三类户储产品:离网储能逆变器、便携式移动电源、并离网储能逆变器[139] - 并离网储能逆变器预计2023年末取得欧盟认证,2024年实现批量生产[139] - 公司稳步推进工商业储能运营业务,争取本年度促成一定规模的储能项目落地[138] - 公司稳步增加充电桩规模和数量,依托现有分布式客户资源[141] - 公司积极承接EPC项目,保证项目内部收益率及资金回款速度[140] - 公司通过DBT(整体转让)方式出售与业务策略不匹配的电站项目[140][141] - 公司实时跟踪工商业电价变动并同步测算拟建项目收益率[148]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3亿元,同比增长51.44%[2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72,878,819.97元同比增长51.44%[8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7,984,124.43元同比增加27.46%[80] 资产和负债变化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7.65亿元,同比增长9.73%[22] - 2022年末总资产为35.09亿元,同比增长11.78%[22] - 货币资金253,342,039.16元,较上期增长123.83%,占总资产比例7.22%[101] - 交易性金融资产降至0元,较上期减少100%[101] - 应收款项融资11,640,162.47元,较上期增长1,064.02%[101] - 存货14,836,398.49元,较上期减少58.17%[101] - 在建工程227,573,398.96元,较上期增长86.95%[101] - 短期借款30,031,625.00元,较上期减少67.49%[101] - 应付票据226,967,819.60元,较上期增长55.29%[101] 研发和技术能力 - 公司拥有专利132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112项[78] - 研发人员数量45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15%[95] - 研发人员学历结构: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2人,本科17人,专科17人,高中及以下8人[95]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30岁以下7人,30-40岁29人,40-50岁5人,50-60岁3人,60岁及以上1人[96] - 通过智能监测运维平台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和大数据分析优化[72] - 具备无边框双玻组件微型逆变器等多类产品应用的技术实践能力[73] - 智能运维平台可远程操控自动清洗机器人提高发电效率[72] - 并网支持能力可缩短并网时间解决高难度技术问题[73]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92,792,100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5.05%[92]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272,693,400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5.85%[92] - 已形成辐射海内外知名企业的客户群包括娃哈哈中国巨石等951家企业[67] - 公司拥有近千家工商业客户年总用电量近100亿度涉及的工商业厂房面积超1200万㎡[76] 公司资源和项目储备 - 自持分布式光伏电站及开发服务总规模超1.2吉瓦[5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获取屋顶资源超1200万㎡涉及工业企业951家年发电能力最高可超12亿度[67] - 公司拥有GW级以上优质分布式客户资源为后续业务扩展提供有利条件[68] - 屋顶资源开发优先选择高耗电高购电的上市公司及知名企业[65] - 公司具备GW级以上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施经验投资成本低于行业平均[74] - 公司自持电站投资的组件成本占比超过50%[75] 子公司和投资活动 - 公司2022年新设立5家全资子公司,总注册资本达4500万元人民币,专注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120] - 公司对6家全资子公司进行增资,总增资金额达8100万元人民币,其中台州芯能和九江芯能增资后注册资本均达3000万元[121] - 公司收购栋阳新能源100%股权,支付收购对价105万元人民币,获得湖北地区屋顶光伏资源[122] - 公司注销2家未开展业务的项目公司,掲阳芯能(注册资本1500万元)和台州科联(注册资本2000万元)[123] - 主要控股子公司桐乡科联期末资产总额3.43亿元,净利润2857万元[128] - 主要控股子公司海宁茂隆期末资产总额3.55亿元,净利润2782万元[128] - 能发电子子公司报告期末净利润为-256.74万元,出现经营性亏损[128] -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077.12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38.40万元[125] - 股票投资中林洋能源(601222)本期出售金额306.54万元,产生投资损失86.84万元[125][126] - 上海医药(601607)股票投资期末账面价值318.33万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42.24万元[126]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2年全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其中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26.9GW,占比31%[43] - 全国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接近3亿吨,交易金额突破百亿元[49] - 欧洲碳排放配额期货(EUS)成交价逼近100欧元/吨,ETS全年成交金额达7514.59亿欧元[49] - 大工业用电峰谷价差拉大,江苏、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多次调整电价政策[44] - 锂电池价格持续上涨后近期出现回落,推动工商业储能商业化[46] - 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政策释放闲置屋顶资源,提升开发效率[47] - 光伏组件技术革新推动成本下降:TOPCon提升转换效率,HJT规模化降低单瓦成本[43] - 颗粒硅生产工艺突破,单吨硅耗和能耗持续下降[43] - 碳市场未来收紧排放总量,长期趋势推动碳交易价格上涨[49] -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因分时电价政策提高分布式光伏收益率[44] - 公司所在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行业受益于双碳目标和整县推进政策,市场认可度提高且投资主体多元化[129] - 行业竞争集中在屋顶资源获取,需专业团队和丰富成功案例以建立信任,未来竞争将更激烈[130] - 具备开发建设材料供应运营一体化能力的竞争者可通过协同配合降低电站投资成本[130] - 分布式光伏分散布局特点导致运维成本高,专业运维团队和监控设备将形成服务优势[131] - 2030年风光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为1200GW,预计实际需求将远超该数值[133] -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将提高企业碳排放成本,激活工商业屋顶资源带来巨大市场空间[133] - 电价市场化改革后工商业交易电价整体处于上行趋势[148] - 代理购电电价较此前目录电价有所上涨[148]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拟以总股本5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2元(含税),共派发现金股利6000万元[5] - 2021年度股东大会于2022年5月16日召开,决议公告于2022年5月17日披露[154] - 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于2022年8月31日召开,决议公告于2022年9月1日披露[154] - 2021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56] - 2022年度财务预算报告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56] - 2022年度对外担保计划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156] - 董事长张利忠持股49,28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216.55万元[157] - 董事兼总经理张震豪持股28,560,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33.35万元[157] -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张健持股336,000股,年度税前报酬总额103.89万元[157] - 财务总监金炫丽(期内新任)年度税前报酬总额26.56万元[157] - 独立董事年度税前报酬总额均为12万元[157]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额为100,801,400元[160] - 张利忠自2008年8月起担任公司董事长至今[160] - 张震豪自2021年5月起担任公司总经理[160] - 金炫刚自2022年8月起担任公司财务总监[162] - 张利忠在股东单位海宁市正达经编有限公司担任董事[162] - 张震豪在股东单位海宁市乾潮投资有限公司担任监事[162] - 张利忠在9家关联企业担任执行董事及经理职务[163] - 罗小洋因连续任职满6年于2023年1月离任独立董事职务[162] - 医院(人名)于2022年1月因个人原因离职[162] - 公司董事在股东单位任职不领取薪酬[162] - 公司关联企业数量众多,2022年报告期内至少新增30家以上新能源相关子公司,主要由张利忠、张利思、钱鹏飞等人担任执行董事或经理职务[164][166] - 公司核心管理层张利忠在2017至2020年间直接管理至少15家新能源子公司,包括义乌芯能、台州科联、诸暨芯能等[164] - 钱鹏飞在2020-2021年间密集参与子公司设立,担任21家新能源公司监事或董事职务,包括宜兴芯能、天津芯能、广州芯能等[166] - 公司子公司设立时间集中分布在2017-2021年,其中2020年设立频次最高,当年新增海宁智博、海宁日力等至少8家子公司[164][166] - 公司存在境外架构布局,通过XIYUNGUO IIITUAN LIMITED等境外实体进行国际业务拓展[165] - 公司独立董事刘桓于2022年8月卸任北京中数智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职务[165] - 公司法律顾问屈三才于2022年12月结束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政府的法律顾问任期[165] - 赵雪媛教授于2022年5月结束在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独立董事任期[165] - 公司采用"芯能"、"智睿"、"科洁"等统一命名体系,体现品牌化运营策略[164][166] - 公司业务布局覆盖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等全国多个省份,形成跨区域经营网络[166]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报酬总额为874.42万元[168] - 钱鹏飞在7家子公司担任监事职务(苏州/惠州/桐乡/武汉/合肥/金华/南通芯能)[167] - 2022年召开3次董事会会议(第四届第4-6次会议)全部采用现场结合通讯方式[171][173] - 全体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报酬均按月足额发放[168] - 职工代表监事陈晓于2022年1月因个人原因离任[169] - 潘程强补选为第四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169] - 金炫丽被聘任为公司财务总监[169] - 独立董事罗小洋因任职满6年于2023年1月辞职[170] - 审计委员会由赵雪媛、罗小洋、戴建康组成[176] - 战略委员会由张利忠、王国盛、刘桓组成[176] - 审计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5次会议[177] - 战略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2次会议[179] - 提名、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在报告期内召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