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科传(601858) - 2021 Q4 - 年度财报
中国科传中国科传(SH:601858)2022-04-27 16:0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4.33%[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4.53%[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50亿元,同比微降0.19%[15] - 基本每股收益0.62元/股,同比增长5.08%[16] - 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26.33亿元,同比增长4.33%[23]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86亿元,同比增长4.53%[23] - 2021年净利润4.93亿元,同比增长5%[23]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6.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3%[58] -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4.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3%[58] 成本和费用变化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4.88%至556.87万元人民币[59]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26%至1.44亿元人民币[59] - 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37%至182,530.55万元[6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4.88%至556.87万元[69]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26%至14,360.37万元[69] - 一般图书出版稿酬成本9,478.42万元,同比增长18.67%[79] - 一般图书出版印刷成本10,538.40万元,同比增长18.21%[79] - 出版物进出口业务营业成本为114,486.99万元,同比增长4.04%[86]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73亿元,同比增长0.84%[15] - 第四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最高达3.95亿元[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0.84%至4.73亿元人民币[5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73亿元,同比增长0.84%[72]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28.2亿元,同比增长2.99%[72]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38.71亿元,同比下降13.12%[72][73]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图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5%至116,364.11万元[62] - 期刊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57%至17,986.83万元[62] - 出版物进出口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8%至123,375.02万元[62] - 其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0.20%至1,514.88万元[62] - 自编教材教辅营业收入33,005.12万元,同比下降16.65%[78][80] - 一般图书营业收入83,358.99万元,同比增长14.53%[78][82] - 期刊业务营业收入17,986.83万元,同比增长5.57%[78][83] - 出版物进出口业务营业收入123,375.02万元,同比增长5.38%[78] - 出版物进出口业务营业收入为123,375.02万元,同比增长5.38%[86] 业务运营关键指标 - 公司出版科技期刊522种,其中英文期刊244种占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总数约三分之一[27] - SCI收录期刊97种超过中国SCI期刊总数三分之一,其中Q1区期刊32种约占中国Q1区期刊三分之一[27] - EI收录期刊80种约占中国EI期刊总数四分之一[27] - SciEngine平台展示期刊301种同比增加42%,托管论文27.7万篇(年新增12万篇)[31] - 数字教育平台K12注册用户超1150万人,同比增长300万人[30] - 安徽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累计注册学校1100多所,教师超1600名,学生用户近40万[30] - 中科云教育平台2021年新增教师200余名,学生3万余名,新建课程100余个[30] - 专业学科知识库2021年新增50家机构客户采购[30] - 公司输出图书版权177种,2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走出去"项目[34] - 与爱思唯尔合资公司17种期刊获影响因子,13种处于Q1区,9种居世界学科前五名[28] - 公司年出版期刊超过500种,形成集群效应[43] - 公司出版期刊收入来源包括作者版面费、文章处理费及纸刊销售、内容授权[43] - 公司出版物进出口业务与国外数百家出版公司、学会、协会建立直接贸易往来[44] - 公司知识服务业务已开发上线"科学文库""科学智库"等8个数字化平台[44] - 出版科技期刊522种,其中英文期刊244种占中国英文科技期刊总数三分之一[52] - SCI收录期刊97种占中国SCI期刊总数三分之一,Q1区期刊32种占中国Q1区期刊三分之一[52] - 累计出版图书品种超过5万种,2020年出版新书3,600多种[50] -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入选58个,SCI期刊影响因子持续提升[49][52] - 2021年专业学科知识库新增50家机构客户采购[87] - 输出图书版权177种[165] - 21个项目入选国家级"走出去"重点项目[165] - 93个项目入选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165] - 33个项目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165] - 8个项目获2021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165] - POD按需印刷业务年产值达到4.14亿元[163] 生产和销售数据 - 图书生产量同比下降8.63%至8170.13万册[64] - 图书销售量同比下降20.97%至7515.72万册[64] - 自编教材教辅销售量5,938.51万册,同比下降24.77%[78] - 自编教材教辅销售码洋166,115.84万元,同比下降18.88%[78][80] - 一般图书销售码洋117,585.76万元,同比增长6.85%[78][82] 盈利能力指标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05%,同比减少0.22个百分点[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23%,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1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1.05%[23] - 期刊业务毛利率36.71%,同比增加4.13个百分点[78][83][85] 管理层讨论和战略指引 - 公司计划加快从传统出版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构建持续发展新动能[96] - 公司以提升数字业务收入占比为目标,推动数字产品集群建设[97] - 公司推动科学出版社、龙门书局等出版板块实体化,构建出版品牌群[98] - 公司加强EDP、东京公司等海外出版分支机构发展,发挥协同效应[99] - 公司贯彻高能力、高业绩、高薪酬的人才策略,提升队伍整体素养[100] - 公司2022年确保全年经营业绩实现稳健增长[101] - 公司调整出版分社业务布局,突出科技出版主责主业[105] - 公司落实总量控制要求,将资源集中在重大选题建设上[105] - 公司推动SciEngine平台应用推广,打造国家级学术研究交流平台[106] - 公司探索国际化资本运作,聚集海外优质期刊资源[106] - 2022年公司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数字业务发展[108] - 公司加快推动与中科院各院所的战略合作以加速科研数据资源集聚[108] - 公司探索投资或收购出版融合发展相关领域的技术型或知识服务型公司[108] - 公司筹建智能印刷仓储物流基地以优化后端流程支撑销售[109] - 公司完成ERP系统一期开发并加快财务信息化系统升级[109] - 公司积极利用法国EDP公司的海外平台实现多语种出版发行[111] - 国际化作为核心战略将通过海外资本运作加强合作[115] - 龙门书局K-12教辅业务2022年收入和利润预计继续下滑[112] - 疫情导致生产周期失控、市场需求收缩及成本增加[113] - 公司通过集中采购和扩大按需印刷(POD)规模控制纸张成本[11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65.35亿元,同比增长8.34%[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5.52亿元,同比增长7.08%[15] - 资产总额65.35亿元,同比增长8.34%[23] - 净资产总额45.52亿元,同比增长7.08%[23] - 资产总额同比增长8.34%至65.35亿元人民币[58] - 预付款项3.4亿元,同比增长33.34%[74] - 其他流动资产9.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6.84%[74] - 境外资产1.8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2.88%[75] - 货币资金受限356.97万元[76]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为2,109,164.58元,较期初减少10,832,974.83元[88]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为133,679,909.95元,较期初增加31,938,228.42元[88] - 公司预付款项期末金额为340,370,908.17元,期初金额为255,102,140.16元[171] - 公司使用权资产期末金额为35,340,306.87元,期初金额为12,472,543.89元[171] - 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金额为7,680,896.75元,期初金额为6,019,445.75元[171] - 公司租赁负债期末金额为25,525,846.72元,期初金额为6,534,011.10元[171] - 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采用新租赁准则,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171] 子公司表现 - 北京中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114,102.57万元,净利润5,158.47万元[90] - 科学出版社成都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20,885.22万元,净利润2,165.81万元[90] - 《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总资产18,195.25万元,净利润1,168.05万元[90]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54元,共计分配现金红利2.01亿元[4]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占比45.64%达83,303.88万元[69] - 公司拟派发现金股利200,787,000元,分红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2.54元[156] - 现金分红占2021年可供分配利润比例不低于10%[155]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2,771户[188]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2,765户[188] -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82,255,000股占比73.66%为第一大股东[190] - 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持股29,406,818股占比3.72%为第二大股东[190] - 电子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持股29,406,818股占比3.72%为第三大股东[190] - 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881,364股占比0.74%为第四大股东[190]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709,493股占比0.47%较报告期减少269,292股[190] - 招商信诺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红产品持股3,454,000股占比0.44%[190] - 皇甫翎持股3,775,875股占比0.48%较报告期增加3,775,875股[190] - 戚世旺持股2,630,000股占比0.33%较报告期减少46,500股[190] - 出版集团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不超过所持股份总数的15%[167] - 出版集团承诺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167] - 出版集团及国科控股均承诺避免与公司构成同业竞争[167][169] - 控股股东股份质押比例未达80%以上披露门槛[196] - 无持股10%以上法人股东情况[196] - 报告期内未实施股份回购[196] - 公司不存在优先股相关情况[197]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总额为695.6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0.26%[70]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19.95%,金额138.8万元[70] - 研发人员数量120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8.53%[71] 公司治理和人员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3593.95万元[20] -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期末余额13.58亿元[21] - 公司自2007年以来在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获得各类荣誉29项[48] - 公司自2006年以来在"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评选中累计9种(套)图书获奖[48] - 公司自2006年以来在"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中累计入选图书15种[48] - 公司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编研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8] - 公司出版的12项图书及相关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48] - 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5项[164] - 累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37项(图书奖20项)[164] - 董事长林鹏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233.88万元[126] - 董事兼总经理彭斌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84.46万元[126] - 总编辑李锋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82.47万元[126] - 副总经理胡华强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80.27万元[126] - 财务总监石强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77.49万元[126] - 监事会主席王春福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60万元[126] - 副总经理张小凌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67.91万元[126] - 副总经理陈亮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20.72万元[126] - 副总经理闫向东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19.26万元[126] - 董事会秘书张凡2021年税前报酬总额为118.85万元[126] - 公司总资产为1837.56百万元[127] - 林鹏自2011年5月至2016年3月担任公司总经理[127] - 杨建华自2020年3月起担任公司党委书记兼董事长[127] - 张勇自2018年2月至2021年9月担任公司董事[127] - 杨红梅自2020年5月起担任公司董事兼党委副书记[128] - 彭斌自2011年5月起担任公司董事,2016年6月起任总经理[128] - 刘俊来2021年9月起担任公司副总编辑[128] - 陈宋生2018年2月至2022年1月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28] - 赵铭2018年2月起担任公司独立董事[128] - 徐劲科1997年5月至2001年4月任上海市光大律师事务所律师[128] - 独立董事陈宋生于2021年11月8日辞职[134] - 独立董事浦军于2022年1月14日当选并担任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134] - 独立董事徐劲科于2022年1月18日辞职[135] - 独立董事敖然于2022年2月24日当选并担任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135] - 副总经理张小凌于2022年3月19日去世[135]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2021年度实际报酬合计1837.56万元[139] - 独立董事年度津贴标准为10万元[139] - 非本公司领薪股东代表董事监事津贴分别为2.5万元年和1.5万元年[139] - 董事张勇因工作调动离任[140] - 独立董事陈宋生因涉及欢瑞世纪虚假记载案件被监管机构警告[141] - 副总经理张小凌因病去世离任[140] - 新任独立董事浦军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就任[140][141] - 股东代表董事张莉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就任[140] - 独立董事徐劲科因任期届满离任[140] - 独立董事敖然通过股东大会选举就任[140] - 2021年公司董事会共召开5次会议,其中4次为通讯方式召开,1次为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145] - 所有董事均无缺席会议情况,无连续两次未亲自出席会议情况[143][144] - 董事林鹏、杨建华、杨红梅、彭斌、刘俊来、陈宋生、赵铭、徐劲科全年应参会5次,实际参会5次[143] - 董事张勇应参会2次,实际参会2次;董事张莉应参会3次,实际参会3次[143] - 独立董事陈宋生于2022年1月离任,由浦军接任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147] - 独立董事徐劲科于2022年2月离任,由敖然接任独立董事及提名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147] - 2021年9月董事张勇离任,张莉接任非独立董事及战略委员会委员[146] - 审计委员会成员为浦军、敖然、杨红梅;提名委员会成员为敖然、杨建华、赵铭[146] -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为赵铭、浦军、刘俊来;战略委员会成员为林鹏、杨建华、张莉[146] - 编辑委员会成员为彭斌、林鹏、杨红梅[146] - 公司2021年员工总数1,406人,其中母公司员工521人,主要子公司员工885人[151] - 公司员工专业构成中编校人员占比最高,达737人,占总员工数52.4%[152] - 技术人员120人,占员工总数8.5%[152] - 硕士研究生学历员工589人,占员工总数41.9%[152] - 本科学历员工535人,占员工总数38.1%[152] - 博士研究生学历员工87人,占员工总数6.2%[152] - 销售人员264人,占员工总数18.8%[151] - 2021年举办培训讲座22场,总计68.5学时,人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