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9.3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4%[16] - 合并口径营业收入193,392.55万元,同比增长9.34%[18]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193,392.55万元同比增长9.34%完成全年目标50.89%[33]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9.3%至19.34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17.69亿元人民币)[10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5%[1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55.13万元,同比增长19.15%[18]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31%[16] - 利润总额45,915.47万元同比增长21.99%完成全年目标62.9%[33] - 净利润同比增长19.4%至3.84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3.22亿元人民币)[10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3.84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3.22亿元人民币)[104] - 基本每股收益0.28元/股,同比增长21.74%[17] - 稀释每股收益0.28元/股,同比增长21.74%[1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2601元/股,同比增长24.33%[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51%,同比增加0.90个百分点[1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04%,同比增加1.15个百分点[1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9%至12.96亿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12.23亿元人民币)[103] - 研发费用5064.4万元同比增长25.51%[4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5.5%至5064.4万元人民币(2020年同期:4035.1万元人民币)[103] - 研发投入5,793万元获授权专利14项[28][35] 各业务线表现 - 航空新材料业务营业收入188,065.52万元,同比增长9.30%[18] - 航空新材料业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985.09万元,同比增长26.70%[18] - 航空工业复材实现营业收入181,939万元同比增长7%利润总额50,363万元同比增长24%[34] - 机床装备业务营业收入5,565.43万元,同比增长17.55%[18] - 机床装备业务净亏损同比减少264.07万元至1,516.58万元[18] - 装备业务产量163台同比增长8.67%产值5,438.65万元同比增长27.36%[34] - 装备业务利润总额-1,516.58万元同比减亏264.07万元[34] - 优材百慕营业收入4,191.20万元同比增长330.68%利润总额595.11万元同比增加1,341.75万元[34] - 优材百慕民航业务收入2,712.11万元轨道交通业务收入1,211.75万元[34] - 京航生物营业收入718.86万元同比下降39.62%利润总额-396.93万元[34] - 复合材料业务强劲但装备与骨科业务持续亏损需转型发展[53] 关联交易与关联方关系 - 向航空工业集团旗下单位出售航空复合材料关联交易金额为14.1927亿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额比例98.78%[81] - 向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出售机床装备金额为802.66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额0.56%[81] - 向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出售商品金额为428.11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额0.30%[81] - 向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出售商品金额为245.27万元人民币,占同类交易额0.17%[81] - 公司在中航财司的存款期末余额为13.142亿元人民币,期内减少1.9701亿元人民币[85] - 公司在中航财司的存款利率范围为0.455%至3.9%[85] - 关联贷款期末余额合计3.4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中航财司贷款余额1亿元人民币[86] - 来自中航财司的贷款利率范围为3.5%至3.85%[86] - 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贷款利率范围为2.65%至4.15%[86] - 控股股东变更为航空工业集团持股比例42.86%[75]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97,081,381股,占总股本42.86%[90][91]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持股60,372,533股,占总股本4.33%[90]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持股46,723,848股,占总股本3.35%[90] - 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035,389股,占总股本3.30%[90] - 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承诺事项均正常履行[72][74]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309.22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57.14%[16]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7309.2万元同比改善57.14%(从-1.71亿元收窄)[40][4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309.22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7051.08万元改善57.13%[11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7.6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79亿元增长58.58%[109]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81.41万元,较上年同期的-5543.38万元实现扭亏[111]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3004.96万元,较上年同期的-908.53万元扩大230.65%[11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6.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73亿元下降62.16%[111] - 支付职工现金1.41亿元,与上年同期的1.41亿元基本持平[110] - 收到税费返还415.2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71.03万元下降11.84%[110] - 母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现金2834.27万元,较上年同期的163.04万元增长1638.45%[1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5722.07万元,同比恶化19.9%[113]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779.98万元,同比改善8.7%[11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3亿元,较期初下降37.8%[114] - 航空工业复材应收账款回款增加2.8亿元[41] - 母公司存款利息收入增加400万元[41] 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化 - 总资产74.0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3.55%[16] - 公司总资产为7,409,434,374.18元,较年初6,525,512,379.24元增长13.55%[97]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末的65.255亿元增长至2021年6月末的74.094亿元,增幅13.5%[99] - 货币资金为1,531,212,549.70元,较年初1,653,298,433.23元减少7.39%[97] - 货币资金从2020年末的11.912亿元降至2021年6月末的10.608亿元,下降11.0%[100] - 应收账款为1,630,528,346.28元,较年初791,696,322.47元增长106.00%[97] - 应收账款16.31亿元同比增长105.95%[43] - 存货为1,710,665,304.89元,较年初1,459,678,785.90元增长17.19%[97] - 短期借款为100,000,000元,较年初140,000,000元减少28.57%[97] - 应付账款为1,731,039,385.22元,较年初1,044,447,679.00元增长65.73%[97] - 应付账款17.31亿元同比增长65.74%[43] - 公司负债总额从2020年末的21.248亿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27.331亿元,增长28.6%[9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0年末的43.777亿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46.366亿元,增长5.9%[9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6.37亿元,较期初增长5.9%[120] - 未分配利润为10.27亿元,较期初增长24.4%[120] - 应付股利从2020年末的122.29万元大幅增至2021年6月末的1.308亿元,增长106倍[99] - 应付股利增至1.31亿元(主要因计提1.3亿元分红款)[43] - 其他应收款从2020年末的1.605亿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2.588亿元,增长61.2%[100]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2020年末的6.486亿元降至2021年6月末的4.833亿元,下降25.5%[102]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从2020年末的25.133亿元略降至2021年6月末的25.083亿元,下降0.2%[100] - 母公司其他应付款从2020年末的3213.56万元增至2021年6月末的1.532亿元,增长376.8%[101] - 母公司开发支出从2020年末的1836.45万元降至2021年6月末的0元,完全减少[100] - 公司2021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280,351,920.98元,较期初增长2.21%[122][126] - 公司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915,325,980.03元,较期初增长12.13%[122][126] -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出现负增长,减少12,207,231.37元[122] - 公司专项储备增加5,949,547.13元,增幅51.78%[122][125]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为309,694,149.50元[122] - 公司利润分配222,887,857.12元[123]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减少129,553,566.95元[129]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166,526,124.82元[127] - 母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减少1,250,249.38元[127] - 母公司专项储备本期提取7,058,868.50元[125] - 少数股东权益为3972.15万元,较期初增长73.3%[120] 子公司及投资表现 -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净利润为4.28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为53亿元人民币[51] - 北京优材京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净亏损397万元人民币,资产总额为6157万元人民币[51] - 北京优材百慕航空器材有限公司净利润为515万元人民币,资产总额为2.59亿元人民币[51] - 南通航智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净亏损1601万元人民币,资产总额为1.18亿元人民币[51] - 成都亚商新兴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净利润为31.8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20.83%[51] - 南通红土创新资本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净利润为387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33.33%[51] - 北京航为高科连接技术有限公司净利润为311万元人民币,资产总额为4.47亿元人民币[52] - 截至2021年6月30日本集团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共7户[134] 非经常性损益与政府补助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16,028,530.51元[19]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21,252,925.39元[20]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1年1-4月民航旅客运输量15,304.6万人次,同比增长68.5%[24] - 2021年1-5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111,934万人次,同比增长71.7%[25] - 金属加工机床行业1-5月新增订单同比增长52.9%产量同比增长41.0%[27] 风险因素 - 复合材料产品采用政府定价存在价格调整风险[58] - 公司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存在效益不达预期风险[60]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每10股派息0元且无转增[67] - 报告期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76] - 报告期无违规担保情况[76] - 报告期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78] - 半年报未经审计[77] - 公司及子公司未发生环保处罚事件[68] - 全资子公司航空工业复材废有机溶剂产生量同比减少42%[69] - 航空工业复材累计参与扶贫1,650余人次[70] 资本运作与公司信息 - 公司向中航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三家法人发行188,780,156股股份募集配套资金[133] - 变更后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93,049,107元[133] - 公司于2016年5月16日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并更名为中航航空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3]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航空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技术开发及医疗器械等领域[133] - 公司最终母公司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33] - 公司注册资本为1,393,049,107元人民币[132] - 公司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62,629户[88] 会计政策与报表编制 - 本集团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新租赁准则[138] - 公司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140] - 本集团以12个月作为营业周期及流动性划分标准[140] - 本集团及境内子公司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141] - 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审计法律等中介费用计入当期损益[143] - 购买日后12个月内调整或有对价可相应调整合并商誉[143] - 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43] - 购买日后12个月内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冲减商誉[143] - 现金等价物包括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低风险投资[146] - 外币货币性项目按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折算[147] - 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按交易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148] - 丧失子公司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45] - 处置子公司价款与净资产份额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45] - 合并报表编制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144] - 金融资产按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4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摊销或减值损益计入当期损益[14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其减值损失、汇兑损益和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49]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股利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50] - 为消除会计错配,部分金融资产被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50]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150] -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其自身信用风险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50]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包括:合同权利终止、几乎全部风险和报酬转移、或放弃控制权[152] -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时,账面价值与对价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52]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具有法定抵销权且计划净额结算时以净额列示资产负债表[153] - 应收票据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坏账准备 银行承兑汇票以信用风险较小银行为组合依据 商业承兑汇票按承兑人信用风险划分[156][161][162] - 应收账款不含重大融资成分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坏账准备[157][163] - 应收账款含重大融资成分按未来12个月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坏账准备[157][163] - 其他应收款按未来12个月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减值损失[159] - 金融资产减值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区分未来12个月和整个存续期计量标准[154] - 账龄组合应收账款按账龄段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实际损失率计提坏账准备[158] - 单项金额重大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158] -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判断标准为违约概率显著高于初始确认时[154] - 金融资产减值差额处理 预计损失大于账面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小于则确认为减值利得[156][162] - 以组合为基础评估信用风险 对信用风险显著不同金融资产进行单项评价[155]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按账龄组合和单项计提方法确定 账龄组合基于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实际损失率结合现时情况分析计提[164]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确认标准为预计信用损失大于当前减值准备账面金额时确认差额[164][168] - 应收款项融资分类标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 到期期限一年内列示[166] - 其他应收款减值采用未来12个月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167] - 存货跌价准备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单个存货项目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时计提[169] - 存货发出计价采用加权平均法[169] - 合同资产列示标准为客户未支付对价但公司已履行履约义务且非无条件收款权[171] -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确定 同一控制下按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份额计量[176]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长期股权投资按合并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176] - 非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实际支付现金
中航高科(600862) - 2021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