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航高科(600862) - 2020 Q2 - 季度财报
中航高科中航高科(SH:600862)2020-08-27 16: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26%[15]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6,869.79万元,同比增长22.26%[34] - 营业总收入增至17.69亿元,同比增长22.25%[95] - 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7,639.99万元,同比增长9.03%[34] - 营业利润为3.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0%[9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93%[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21%[1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7223万元[16] - 公司净利润为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3%[9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9%[96]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同比增长27.78%[1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0.2092元/股同比增长29.21%[16]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7.61%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16] - 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6.89%同比增加1.15个百分点[1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增至12.23亿元,同比增长29.33%[95] - 研发费用略降至4035.06万元,同比下降1.00%[95] - 研发费用为83.97万元人民币[98] - 财务费用为-888.92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利息收入913万元[9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新材料业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3856万元同比增长77.98%[16] - 上年同期新材料业务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9022万元[16] - 航空工业复材实现营业收入169,415.75万元,同比增长50.55%[35] - 航空工业复材实现利润总额40,652.76万元,同比增长76.61%[35] - 优材百慕实现营业收入973.15万元,同比增长2.45%,利润总额-746.64万元,亏损同比增加255万元[36] - 京航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191万元,同比下降47.35%,利润总额-377.68万元,亏损同比增加215万元[36] - 机床装备业务产量150台,同比增长50%,营业收入4,734.63万元,同比减少3.75%[37] - 江苏致豪上年同期归母净利润9458万元[16] 各地区表现 - (注:原文未提供明确按地区划分的业绩数据)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新冠疫情导致全球机队停飞,民航刹车产品需求面临大幅减少风险[57] - 国防预算减少可能使航空装备订货量下降,影响公司业绩[59] - 机床业务持续亏损,装备业务转型存在不及预期风险[63] - 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列为国家关键战略材料并重点支持[23] - 航空制动系统产业与民航运输业强联动性且需求持续扩大[24] - 骨科植入物行业进口替代加速且行业集中度提升[26] - 机床工具行业加速进口替代进程并提升产业附加值[27] - 波音B787复合材料用量高达50%和空客A350飞机复合材料用量高达52%[23] - 德国克诺尔公司垄断全球80%以上高铁刹车片市场[25] 其他财务数据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71亿元人民币[1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1.705亿元,较去年同期负3,295万元大幅扩大[102]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5,234万元,较去年同期负363万元显著扩大[10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4.7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6.4%[101]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1.408亿元,较去年同期1.526亿元减少7.7%[102]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8,078万元,较去年同期2.27亿元大幅减少64.4%[102]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为1.4亿元,较去年同期5.5亿元减少74.5%[103]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为3,308万元,较去年同期6,484万元减少49.0%[102] - 收到税费返还471万元,较去年同期161万元增长193.0%[10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6.734亿元,较期初19.084亿元减少12.3%[103]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4,764万元,较去年同期负3,662万元进一步恶化[104]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685,351,807.75元,同比增长95.52%[43]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16.8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2.2%[196] -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为16.73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减少12.3%[196] - 货币资金减少至13.31亿元,同比下降6.85%[92] - 货币资金增加因母公司收到江苏致豪股权转让款[44] - 应收账款从6.47亿元大幅增至18.56亿元,增长187%[89] - 应收账款增至2761.31万元,同比增长5.26%[92] - 存货从14.89亿元降至12.73亿元,减少14.5%[89] - 存货期末余额1,272,646,145.15元,同比下降58.39%[43] - 预付款项大幅增至698.48万元,同比增长2879.47%[92] - 其他应收款增至1.28亿元,同比增长42.52%[92] - 应收票据期末余额20,084,184.26元,同比下降90.19%[43] - 开发支出减少至3664万元,同比下降43.58%[44] - 递延所得税资产减少至845万元,同比下降88.22%[44] - 预收款项减少至4722万元,同比下降94.81%[44] - 应付股利增加至2.24亿元,同比上升594.58%[44] - 长期应付款增加至8100万元,同比上升14391.54%[44] - 长期借款减少至2.6亿元,同比下降43.48%[44][46] - 其他应付款大幅增至2.37亿元,同比增长501.41%[92] - 应付账款从12.61亿元增至16.79亿元,增长33.2%[90] - 合同负债新增5191.84万元(新会计准则调整)[90] - 未分配利润从8.16亿元增至9.15亿元,增长12.1%[90] - 短期借款维持2.3亿元不变[89] - 长期股权投资从1.11亿元增至1.19亿元,增长7.7%[89] - 长期股权投资增至25.25亿元,同比增长0.34%[92] - 固定资产从12.15亿元降至11.65亿元,减少4.1%[89] - 资产总额从65.41亿元增至72.83亿元,增长11.2%[89][91] - 流动资产总额从43.38亿元增至51.69亿元,增长19.1%[8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2.7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2.22%[15] - 总资产72.8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1.35%[15] - 公司未分配利润增加9.99亿元,增幅达32.19%[108] - 公司对所有者分配利润2.23亿元[109] - 公司专项储备本期提取705.89万元[111] - 公司专项储备本期使用110.93万元[111]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增加2.93亿元[113] - 公司资本公积增加397.05万元[113] - 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增加831.65万元[113] - 公司专项储备增加301.43万元[116] - 公司期末未分配利润达7.87亿元[117] - 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年初4,163,908,804.96元下降至期末3,927,542,632.47元,减少236,366,172.49元[118][119] - 未分配利润从年初783,665,180.42元下降至期末559,506,239.30元,减少224,158,941.12元[118][119] - 其他综合收益从年初15,337,650.87元下降至期末3,130,419.50元,减少12,207,231.37元[118][119] - 公司进行利润分配222,887,857.12元,导致未分配利润减少[119] - 综合收益总额为负13,478,315.37元,对所有者权益产生负面影响[118] - 资本公积保持稳定,从年初1,829,662,553.42元到期末1,829,662,553.42元[118][119] - 实收资本(股本)保持稳定,为1,393,049,107.00元[118][119] - 盈余公积保持稳定,为142,194,313.25元[118][119] - 2019年半年度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216,593,434.01元,2020年同期为3,734,897,931.24元,增长518,304,497.23元[120][121] - 2020年半年度未分配利润从年初-75,840,969.06元增长至期末399,054,762.27元,增加474,895,731.33元[120][12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1.809亿元,其中未分配利润为8.163亿元[107] - 公司综合收益总额减少1220.72万元[108] - 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为-1220.72万元人民币,同比转负[96] - 净利润下降至5.60亿元,同比减少28.61%(基于未分配利润变化推算)[92] - 母公司净利润亏损127.11万元人民币,同比转亏[98] 关联交易 - 关联交易金额总计14.84亿元人民币,其中航空复合材料销售占主要部分为14.72亿元[75][76] - 航空复合材料销售金额占同类交易金额比例达99.13%[75] - 机床装备销售给北京赛福斯特技术有限公司金额为283.4万元,占同类交易0.19%[75] - 机床装备销售给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金额为412.1万元,占同类交易0.28%[75] - 机床装备销售给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金额为23.9万元,占同类交易0.02%[75] - 机床装备销售给中航国际成套设备有限公司金额为479.5万元,占同类交易0.32%[75][76] - 飞机刹车产品销售给航空工业集团旗下单位金额为41.2万元,占同类交易0.03%[76] - 提供劳务给航空工业集团旗下单位金额为48.9万元,占同类交易0.03%[76] - 所有关联交易均按市场价格定价并通过转账结算[75][76] 子公司和投资表现 - 中航复合材料净利润为3.499亿元,占合并报表净利润主要贡献[55] - 成都亚商新兴创投净利润达4896.57万元,投资回报率81.6%(基于注册资本6000万元)[55] - 南通航智装备净亏损1520.31万元,亏损率达注册资本30.4%[55] - 北京优材京航净亏损377.68万元,亏损率达注册资本6.2%[55] - 北京优材百慕净亏损755.41万元,亏损率达注册资本10.8%[55] - 南通万通航空新材料实现净利润1.65万元,收益率1.65%(基于注册资本100万元)[55] - 航空复合材料资产总额达49.17亿元,占控股公司总资产83.7%[55] - 公司投资北京航为总额4500万元人民币,持股比例为18%[79] - 公司完成对北京航为首轮出资2250万元人民币[79] - 公司完成对北京航为剩余认缴投资款项2250万元人民币[79] - 北京航为投资完成剩余2250万元出资到位[48][49]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9,264户[83] - 第一大股东中航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股597,081,381股,占比42.86%[84] - 北京京国发股权投资基金报告期内减持10,036,890股,期末持股79,672,900股,占比5.72%[84] - 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报告期内减持27,015,338股,期末持股74,072,458股,占比5.32%[84] - 南通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3,844,253股,占比5.30%[84] - 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报告期内增持2,500,005股,期末持股19,000,000股,占比1.36%[84] - 公司控股股东为中航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8]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8] 公司治理和基本信息 - 公司2020年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4] - 公司注册及办公地址为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永和路1号[11] - 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及破产重整相关事项[72][73] - 公司注册资本为1,393,049,107元人民币[122] - 1994年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000万股[122] - 2000年增发人民币普通股5,000万股使注册资本增至19,870.40万元[122] - 201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8,051.948万股使注册资本增至31,896.42万元[122] - 2012年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增加注册资本318,964,244元[122] - 2015年发行566,340,463股股份购买资产后注册资本达1,204,268,951元[122] - 2015年向三家法人发行188,780,156股募集配套资金后注册资本达1,393,049,107元[122] - 报告期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包含7家子公司[124] -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航空新材料、高端智能装备技术开发及医疗器械生产销售[123] - 公司最终母公司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123] - 公司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130] 研发和项目投资 - 公司建成13.5万平方米复合材料科研生产园区[31] - 优材百慕完成32个机型刹车盘副国产化并拥有20余项国家专利[29] - 轨道交通制动闸片领域获2项CRCC铁路产品认证证书[25] - 京航生物多孔层烧结技术和羟基磷灰石制备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29] - 南通大尺寸蜂窝生产线二期项目投资4235万元[50] - 炭/炭复合材料刹车盘中试生产线投资5250万元[51] 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编制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被合并方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日净资产[130]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量合并成本及可辨认净资产[130] - 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30] - 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30] - 购买日后12个月内可调整或有对价并相应调整商誉[13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短期流动性投资[134] -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132]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调整财务报表[132] - 丧失子公司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32]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按交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135] - 外币兑换业务按实际采用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135]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即期汇率折算产生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35] - 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项目汇兑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35] - 以公允价值计量外币非货币性项目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综合收益[135] - 金融资产分为三类:摊余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公允价值计量变动入当期损益[136] - 以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136] - 以公允价值计量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和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137]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入其他综合收益[137] - 金融负债分类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入当期损益和其他金融负债[137] - 应收票据损失准备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139] - 银行承兑汇票以信用风险较小银行作为承兑人组合依据[139] - 商业承兑汇票信用风险划分与应收账款组合标准相同[139] - 单项金额重大应收款项指前5名或单笔超1000万元款项[140] - 单项金额重大应收款项单独进行减值测试[140] - 账龄组合按账龄段划分并采用实际损失率计提坏账[140] - 其他应收款按未来12个月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减值[140] - 不含重大融资成分应收账款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39] - 包含重大融资成分应收账款按信用风险变化选择12个月或存续期计量[139]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时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38] - 单项金额重大应收款项标准为前5名或期末单项金额达到1000万元及以上[145] - 应收账款组合按账龄段划分并基于实际损失率计提坏账准备[145] - 应收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以信用风险较小银行为承兑人[143] - 商业承兑汇票信用风险划分标准与应收账款组合相同[143] - 应收款项融资包含被背书或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146] - 存货跌价准备按单个项目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差额计提[148] - 合同资产信用损失处理方法参照金融工具减值政策[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