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639亿元,同比增长34.24%[23]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33.96万元[23] - 公司2021年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2.475亿元,同比增长30.40%[23] - 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81.73万元[23] - 公司近三年(2019-2021)净利润持续为负值[23] - 2021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02元,较2020年-0.07元有所改善[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67%,较2020年-12.80%提升9.13个百分点[24] - 第四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8.92万元,当季亏损最严重[26] - 全年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234.61万元[28]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达6574.09万元,为全年单季最高[26] - 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为2.639亿元,同比增长34.24%[39][4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亏损933.96万元[39] - 公司营业收入为2.639亿元,同比增长34.24%[47] - 净亏损从2020年度的3548.3万元收窄至2021年度的933.96万元,改善73.7%[160][16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9%至2.03亿元人民币(2020年:1.50亿元人民币)[164] - 净亏损收窄63.6%至1217.2万元人民币(2020年:3341.6万元人民币)[164] - 公司2021年综合收益总额为9,339,636.30元[174] - 公司2021年综合收益总额为-12,172,468.18元[180] - 公司2020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5,482,770.90元[177] - 公司2020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3,415,828.71元[18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为1.977亿元,同比增长21.60%[40] - 研发费用为3485.36万元,同比增长11.03%[40] - 研发投入总额为3485.3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3.21%[48] - 税金及附加支出331.44万元,同比增长61.41%[47] - 研发费用从2020年度的3139.2万元增加至2021年度的3485.4万元,增长11.0%[160]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31.3%至1.79亿元人民币(2020年:1.36亿元人民币)[164]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30.0%至1402.9万元人民币(2020年:2004.2万元人民币)[164] - 支付给职工现金同比下降4.2%至5732.0万元人民币(2020年:5981.8万元人民币)[16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智能制造类产品营业收入1.569亿元,同比增长32.37%[43] - 商用智能终端类产品营业收入8340.40万元,同比增长22.20%[43] - 软件与信息服务类产品营业收入720.31万元,同比增长138.29%[43] - 智能制造类产品生产量42.92万台,同比增长35.53%[44] - 商用智能终端类产品生产量16.31万台,同比增长63.51%[44] - 智能制造类直接材料成本1.060亿元,占总成本比例54.88%[45] - 商用智能终端类直接材料成本6608.05万元,占总成本比例34.22%[45] - 2021年软件与信息服务类产品实施学校数量明显增加[31] - 身份核验类商用终端产品销售收入较上一报告期提升[31] - 智能制造业务通过技术革新将供应链中间环节减少50%以上[36] - 公司教育业务针对"双减"等政策推出解决方案并存在巨大商业机会[59] -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推动智能化产品销售占比提升[63] 各地区表现 - 上海鲍麦克斯子公司净利润621.79万元,对公司净利润贡献率达66.58%[57] - 武汉普利商用机器公司亏损609.37万元,对公司净利润负面影响65.25%[57] - 参股公司武汉精伦电气实现净利润438.37万元,贡献公司净利润20.72%[5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2022年数控系统产品将推出步进平包绷单轴系列、套结钉扣多轴数控系列、智能家用缝绣机系列数控产品[60] - 公司2022年将完成工业互联网产品全系列自主开发并形成缝纫设备数据采集等完整产品体系[60] - 公司智能身份核验设备实现硬件方案全国产化及与统信UOS系统兼容互认证[61] - 公司人脸识别算法在智能终端产品中持续具备技术竞争优势[61] - 公司2022年教育业务将加大运营服务投入以推动学校常态化应用[62] -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面临原材料和供应链成本持续上升风险[65] - 公司商用终端业务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供应链管理[65] - 公司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务受国家教育政策调整带来不确定性[66] 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 - 公司治理结构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及管理层权责明确运作规范[68] - 控股股东为自然人且仅在上市公司及子公司任职,未发生关联交易或资金占用行为[69] - 公司董事会及监事会人数和人员构成符合法规要求,董事勤勉履职并参加业务培训[69] - 公司建立了董事、监事及高管的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70] - 指定四家证券报为信息披露渠道,确保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信息[70] - 报告期内完善内控制度并通过自我评价和中介机构审计提升治理水平[70] - 严格执行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管理,防止内幕交易违法行为[71] - 2020年度股东大会通过利润分配及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等9项议案[72] - 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董事会换届选举及未弥补亏损达股本三分之一公告等4项议案[72] - 公司不存在治理结构与法规的重大差异情况[72] - 公司完成治理专项自查发现的三个问题整改[101] -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为标准的无保留意见[101] - 公司未弥补亏损达实收股本总额三分之一时未及时召开股东大会[101] 现金流量 - 公司2021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1.29万元[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第四季度为-961.18万元,连续两季度为负[2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21.29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4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85.49%,从-4280.94万元升至-621.29万元[5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恶化315.06%,从-77.61万元降至-322.11万元[5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85.5%至-621.3万元人民币(2020年:-4280.9万元人民币)[16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下降44.3%至2748.0万元人民币(2020年:4930.2万元人民币)[16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同比增长21.4%至3.31亿元人民币(2020年:2.72亿元人民币)[168]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17.6%至4200.0万元人民币(2020年:5100.0万元人民币)[169] - 购建固定资产支付现金同比增长315.0%至322.1万元人民币(2020年:77.6万元人民币)[168] - 货币资金从2020年12月31日的1390.7万元大幅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的3326.1万元,增长139.1%[157] 资产和负债 - 公司2021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02亿元,同比下降3.60%[23] - 公司2021年末总资产为4.161亿元,同比下降5.92%[23] - 公司2021年可供分配利润为-4.345亿元[7]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56.96%至1841.64万元,占总资产比例4.43%[54] - 预付款项同比增加56.11%至1760.74万元,主要因预付供应商货款增加[54] - 应付票据同比激增148.18%至5917.98万元,反映采购物料增加[54] - 应付账款同比下降54.60%至3353.36万元,因原材料供应链紧张[54] - 其他应收款同比下降75.45%至21.39万元,因业务保证金减少[54]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减少46.32%至116.58万元[54] - 其他应付款下降36.82%至362.53万元,因结清关联方往来款[54]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1.181亿元,占年度销售总额44.74%[46]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000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45.95%[47] - 应收账款大幅下降至1.84亿元,同比减少57.0%[152] - 应收款项融资增至4.22亿元,同比上升28.1%[152] - 预付款项增至1.76亿元,同比上升56.1%[152] - 存货下降至9.49亿元,同比减少9.2%[152] - 短期借款减少至4.20亿元,同比下降17.6%[153] - 应付票据大幅增至5.92亿元,同比上升148.3%[153] - 应付账款下降至3.35亿元,同比减少54.6%[153] - 资产总计下降至41.61亿元,同比减少5.9%[153] - 未分配利润亏损扩大至-4.35亿元,同比增加亏损2.2%[154] - 公司总资产从2020年12月31日的4.488亿元增长至2021年12月31日的4.685亿元,增长4.4%[157] - 应收账款从2020年12月31日的2300.2万元下降至2021年12月31日的731.2万元,下降68.2%[157] - 应收款项融资从2020年12月31日的300万元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的1696万元,增长465.3%[157] - 预付款项从2020年12月31日的1701.4万元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的2656.8万元,增长56.1%[157] - 合同负债从2020年12月31日的2757.8万元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的5801.1万元,增长110.3%[158] - 应付票据从2020年12月31日的1184.5万元增加至2021年12月31日的4875.6万元,增长311.6%[158] - 公司2021年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50,227,503.14元[176] - 公司2021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49,041,470.65元[176] - 公司2021年期初未分配利润为425,181,335.08元[174] - 公司2021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434,520,971.38元[176] - 公司实收资本保持稳定为492,089,200.00元[174][176][177] - 公司资本公积保持稳定为151,261,859.89元[174][176][177] - 公司盈余公积从2020年的41,397,414.63元增长至2021年的41,397,414.63元[174][176][177] - 公司少数股东权益保持稳定为1,186,032.49元[174][176][177] - 公司实收资本(或股本)为492,089,200.00元[180][181][182] - 公司资本公积为148,152,096.02元[180][181][182] - 公司盈余公积为41,397,414.63元[180][181][182] - 公司2021年末未分配利润为-430,997,866.73元[181] - 公司2021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50,640,843.92元[181] - 公司2020年末未分配利润为-418,825,398.55元[180][182] - 公司2020年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62,813,312.10元[180][182] - 报告期末对子公司担保余额合计为人民币600万元[117] - 公司担保总额(包括对子公司担保)为人民币600万元[117] - 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为2.40%[117] 股东和股权结构 - 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学阳持股6000万股年内无变动[75]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年度税前报酬总额为222.48万元[75][79] - 财务负责人李学军年度报酬33.58万元位列高管第二[75] - 副总经理顾新宏年度报酬48.2万元为高管中最高[75] - 独立董事年度报酬区间为1-6万元其中郭月梅获6万元最高[75] - 监事会成员报酬区间为13.44-30.56万元王维民获30.56万元最高[75] - 董事会秘书张万宏年度报酬19.13万元[75] - 董事怀念及独立董事彭迅年度报酬均为1万元[75] - 两名独立董事郑春美方力因六年任期期满离任[80] - 高管报酬决策依据2012年员工奖励办法及2019年薪酬标准议案[79] - 公司2021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也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7] - 公司2021年报告期内亏损未进行现金分红[97] - 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减持公司股份154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0.31%[98] - 员工持股计划减持后持有443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0.9%[98] - 报告期内公司股份总数及股本结构未发生变化[121] - 截至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38,034户[122] - 年度报告披露日前上一月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40,855户[122] - 第一大股东张学阳持股数量60,000,000股,占比12.19%[124][125] - 第二大股东罗剑峰持股数量18,850,000股,占比3.83%,报告期内减持50,000股[124][125] - 第三大股东蔡远宏持股数量6,003,874股,占比1.22%[125] - 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数量5,346,700股,占比1.09%,报告期内减持953,300股[125] - 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数量2,918,299股,占比0.59%,报告期内增持2,918,299股[125] - 股东夏雨持股数量1,820,000股,占比0.37%,报告期内增持1,820,000股[125] - 股东潘飞持股数量1,806,700股,占比0.37%,报告期内增持1,806,700股[125] - 股东张谊闻持股数量1,700,200股,占比0.35%,报告期内减持341,700股[125] -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学阳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持股12.19%[126][128] - 实际控制人张学阳持股比例为12.19%[186] - 公司1994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为300万元[184] - 1998年以未分配利润4700万元转增资本,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元[184] - 2000年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为9202.23万元[184] - 2002年公开发行A股3100万股,总股本增至12302.23万元[184] - 2003年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2302.23万元,总股本增至24604.46万元[184] - 2015年实施每10股转增10股,总股本由24604.46万股增至49208.92万股[18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注册资本为49208.92万元[185] 研发和人力资源 - 公司累计获得专利219项,其中发明专利37项[35] - 公司研发人员13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56人,本科60人[50] - 母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103人[93] - 主要子公司在职员工数量为258人[93] - 公司在职员工总数361人[93] - 生产人员123人占员工总数34.1%[93] - 技术人员134人占员工总数37.1%[93] - 销售人员62人占员工总数17.2%[93] -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59人占员工总数16.3%[93] - 本科学历员工127人占员工总数35.2%[93] - 大专学历员工87人占员工总数24.1%[93] 审计和合规 - 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审计报酬为45万元[111] - 内部控制审计报酬为25万元[111] - 境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年限为23年[111] - 公司续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为2021年度审计机构[112] - 审计机构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49] - 审计报告签署日期为2022年3月29日[149] - 管理层负责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144] - 治理层负责监督公司财务报告过程[144] - 审计工作包括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会计估计的合理性[146] - 审计涉及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评估和相关重大不确定性的判断[147] -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为持续经营假设[188][189] 其他重要事项 - 上海精伦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2日被法院宣告破产并终结破产程序[119]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精伦电子(600355) - 2021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