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3918.68万元,同比增长13.61%[2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918.68万元,同比增长13.61%[43][47][52]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3.6%至39.19亿元,营业收入同步增长至39.19亿元[10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852.63万元,同比减亏7.04%[2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亏损858.73万元,同比减亏24.33%[22] - 公司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852.63万元,同比减亏64.58万元[4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收窄7.0%至852.63万元,每股收益从-0.071元改善至-0.065元[110] - 基本每股收益-0.065元/股[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0.066元/股[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91%[24] - 报告期净利润为-8.616百万元人民币[142] - 报告期营业收入为39.1868百万元人民币[142] 成本和费用表现 - 营业成本3753.82万元,同比增长9.25%[52] - 营业总成本同比下降2.2%至45.95亿元,其中营业成本增长9.3%至37.54亿元[109] - 财务费用-41.27万元,同比下降109.24%,主要因上期计提2.2亿债务利息[52][53] - 财务费用大幅改善,从支出446.83万元转为收入41.27万元,主要因利息费用下降96.6%至16.31万元[109] - 销售费用13.59万元,同比下降43.30%,因销售考核模式改变[52] - 资产减值损失扩大至304.37万元,同比增幅达1786.5%[109] - 研发费用未列支,两年同期均无研发投入[109][113] - 信用减值损失改善显著,母公司层面从-426.24万元收窄至-180.41万元[113]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流出4540.90万元,同比下降635.22%[22][2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540.90万元,同比下降635.22%,主要因支付债务豁免所得税[52][53] - 经营活动现金流未提供数据,但财务费用转正暗示现金流改善[109]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加65.2%至8010.6万元[116]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4541万元,同比转负(上年同期净流入848.4万元)[116] - 支付的各项税费激增2469%至5000.4万元[116]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46.5万元,较上年同期338万元流出有所收窄[117] - 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5127万元,主要来自借款248万元及其他筹资5000万元[117]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127.02万元,主要因收到股东方借款[5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2880万元,较期初2331万元增长23.5%[1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548.7万元,略高于上年同期508.4万元[117]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5057万元,与合并层面趋势一致[120]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1835万元,主要来自资产处置[120] - 母公司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5000万元,与合并层面保持一致[12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5.409百万元人民币[142]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70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4.55%[22] - 总资产2.95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5.30%[22] - 应收款项大幅减少至20,647,651.01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6.99%,同比下降56.56%[56] - 在建工程新增4,654,000.00元,占总资产1.58%,增幅100%[56] - 使用权资产增至6,532,974.99元,占总资产2.21%,同比增长162.60%[56] - 租赁负债激增至5,159,231.13元,占总资产1.75%,同比上升447.73%[56] - 预付款项增至1,378,451.56元,占总资产0.47%,同比增长220.55%[56] - 应付账款减少至12,235,435.21元,占总资产4.14%,同比下降54.74%[56] - 应交税费大幅降至1,681,760.87元,占总资产0.57%,同比下降96.67%[56]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激增至50,698,495.92元,占总资产17.16%,同比上升3,993.10%[56]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2880.12万元,较期初增加23.5%[100]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2064.77万元,较期初下降56.5%[100] - 存货期末余额为1.88亿元,较期初下降1.9%[100]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2205.29万元,较期初下降5.6%[100] - 在建工程新增465.4万元[100] - 公司总资产从期初311.96亿元下降至期末295.42亿元,减少5.3%[101][102] - 非流动资产由期初45.24亿元增至期末52.48亿元,上升16.0%[101] - 应付账款从期初2703.50万元降至期末1223.54万元,下降54.7%[101] - 合同负债由期初2474.32万元增至期末2614.32万元,增长5.7%[101] - 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从期初123.86万元激增至期末5069.85万元,增长3992%[101] - 租赁负债从期初94.19万元增至期末515.92万元,增长448%[10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由期初1.776亿元降至期末1.695亿元,减少4.6%[102] - 母公司货币资金由期初200.94万元降至期末145.82万元,减少27.4%[104] - 母公司存货保持稳定,期末1.47亿元较期初1.47亿元基本持平[104]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亏损由期初3.996亿元扩大至期末4.031亿元[105] - 公司资产总额为295.4164百万元人民币[14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69.5091百万元人民币[142] 业务线表现 - 林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011.26万元,同比增长216.90%[45] - 松香产量1095.16吨,松节油产量219.03吨[45] - 歧化松香技改项目总投资500万元,2022年7月进入试生产阶段[45] - 公司主营林板产品及林化产品[136] - 公司主要从事林板业务、林化业务及营林造林业务[137] 行业和市场背景 - 2020年中国人造板产量达3.11亿立方米创历史新高 胶合板类生产能力2.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8%[29] - 2020年中国人造板消费量2.96亿立方米 胶合板消费占比62.7%[29] - 林产化工全行业营业收入从2010年350亿元增长至2019年1051亿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17%[33] - 2019年中国松香类产品产量143.9万吨 同比增长1.27%[33] - 2016年中国松香产量达峰值183.9万吨[33] - 松节油产量从2012年18.7万吨增长至2019年23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1.73%[35] 资源和资产基础 - 公司所在地普洱市森林覆盖率74.59% 森林蓄积量3亿立方米[38] - 景谷县森林覆盖率80.69% 活立木蓄积量6054万立方米[38] - 公司拥有27万亩思茅松天然林核心基地及5万余亩合作造林[38] - 普洱市思茅松面积超2000万亩[38] 风险因素 - 公司连续三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值,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8]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波动风险,人造板业务受房地产调控及疫情影响需求放缓[59] - 林化业务主要应用于胶粘剂、涂料等行业,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可能导致需求下降[60] 环境和社会责任 - 子公司永恒木业因未开展竣工环保验收被罚款人民币25万元[71] - 永恒木业已缴纳全部25万元罚金并完成项目环保验收[71] - 公司排污总量控制在许可范围内且三废排放达标[72] - 公司挂包的11户脱贫户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75] - 公司挂包的11户脱贫户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100%[75] - 符合养老参保条件的建档立卡户群众养老保险参保率100%[75] - 公司不属于环保部门监管的重点排污单位[72] - 子公司永恒木业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72] - 公司未发生过环境污染事件[72] - 公司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挂包农户未发生返贫情况[74]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公司向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有限公司申请无息借款额度为5000万元人民币[85] - 无息借款期限为1年无需公司提供抵押或担保[85]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83]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82] - 报告期内公司无违规担保情况[82]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关联交易资产收购或股权收购出售[83] - 报告期内公司无共同对外投资的重大关联交易[83] - 公司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承诺避免与公司构成同业竞争关系[80] - 公司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承诺规范关联交易按市场化原则进行[81] - 公司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承诺不非法占用公司资金资产[81] - 普通股股东总数4651户[91] - 控股股东周大福投资持股7138.99万股(占比55%)[93] - 第二大股东杭州磁晅沛曈持股1207.82万股(占比9.31%),其中质押323.88万股[93] - 关联交易授权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86] - 前十名股东中8名为自然人股东,合计持股约6.5%[93][94] - 公司总股本为129.8百万股,全部为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总股本100%[135] - 集团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及孙公司共14户[139] 资本和权益结构 - 公司实收资本为1.298亿元人民币[123][124][125] - 资本公积从年初的2.852亿元增加至4.654亿元,增幅达63.2%[123][125] - 未分配利润亏损从年初的4.046亿元扩大至4.408亿元,亏损增加8.9%[123][125]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年初的2420万元增至1.695亿元,增幅达600.4%[123][125] - 少数股东权益从年初的-370万元减少至-500万元,降幅35.1%[123][125]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年初的2050万元增至1.645亿元,增幅702.3%[123][125]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846万元,较去年同期-917万元改善7.7%[123][125] - 专项储备本期增加38.39万元,其中提取397.21万元,使用13.29万元[124] - 其他综合收益从年初的-337元改善至6.32万元[123][124] - 其他权益工具投入资本为3474.57万元[125] - 资本公积从年初的4.654亿元减少至期末的4.654亿元[129] - 未分配利润从年初的-3.996亿元减少至期末的-4.031亿元[129] - 2022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352.77万元[129] - 所有者权益合计从年初的2.094亿元减少至期末的2.059亿元[129] - 2021年上半年资本公积增加3,474.57万元[131] - 2021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738.11万元[131] - 2021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3.93亿元[133] - 公司2000年IPO募集资金1.959亿元[134] -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后总股本增至1.298亿元[134] 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基础 - 财务报表编制基础为企业会计准则及权责发生制[14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包括库存现金、可随时支付存款及持有期限短(通常为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的流动性强投资[160] - 外币交易初始确认时按交易日当期平均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161]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采用即期汇率折算 汇兑差额一般计入当期损益[162] - 境外经营资产负债表折算时资产和负债项目采用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 股东权益除未分配利润外采用发生时日即期汇率[163] - 利润表折算采用交易发生日当期平均汇率 年初未分配利润为上一年折算后年末未分配利润[163] - 金融资产根据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66] - 金融资产初始确认以公允价值计量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类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168]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后续计量 摊销或减值利得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6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其减值损失、汇兑损益和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68] - 处置境外经营丧失控制权时 相关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全部或按比例转入处置当期损益[164]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169] -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累计利得或损失从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不计入当期损益[16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72] -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账面价值与对价及原其他综合收益累计额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73] -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时按相对公允价值分摊账面价值[174] - 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时账面价值与支付对价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75]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在具有法定抵销权且计划净额结算时以抵销后净额列示[176]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优先采用活跃市场报价确定[177] - 权益工具发行回购出售或注销作为权益变动处理交易费用从权益中扣减[179] - 金融资产减值适用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务工具[180] - 应收账款减值准备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金额计量[185][188] - 其他应收款减值损失按未来12个月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86][189]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跌价准备按单个或类别计提[193] -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准备[181] - 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时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准备[181] - 低信用风险金融工具默认按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181] - 存货可变现净值基于估计售价减完工成本及销售费用[192] - 应收款项组合评估以账龄作为信用风险特征[186][188][189] - 持有待售资产账面价值高于公允价值减出售费用时需减记[196] - 存货发出计价采用加权平均法或先进先出法[191] - 持有待售资产减记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197] - 处置组资产减值损失优先抵减商誉账面价值再按比例抵减非流动资产[197] - 后续持有待售处置组公允价值净额增加时允许转回部分资产减值损失[197] - 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不计提折旧或摊销[197] - 持有待售处置组中负债利息继续确认[197] - 不再满足持有待售条件时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198] - 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于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投资[199] - 无控制权长期股权投资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99] - 非交易性无控制权投资可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200] - 共同控制需经所有参与方一致同意才能决策[200]
ST景谷(600265) - 2022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