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配 - 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总股本703,061,058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股利1.2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84,367,326.96元[1] 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2年营业收入1,121,203,548.49元,较2021年减少3.02%[32]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369,143.35元,较2021年减少4.27%[32] - 2022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56,705,092.25元,较2021年减少1.83%[32]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5,408,318.86元,较2021年增长106.64%[32] - 2022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4,605,403,996.79元,较2021年末增长92.21%[32] - 2022年末总资产5,262,599,175.73元,较2021年末增长82.98%[32] - 2022年基本每股收益0.266元/股,较2021年减少22.22%[32] - 2022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7%,较2021年减少3.44%[32] - 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1%,较2021年减少2.90%[32] - 2022年公司合并营业收入11.21亿元,较去年同期降低3.02%;利润总额1.92亿元,同比降低7.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5亿元,同比降低4.2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5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106.64%[92] - 营业收入1,121,203,548.49元,较上年同期 - 3.02%;营业成本626,611,318.40元,较上年同期0.03%[111] - 销售费用174,455,872.85元,较上年同期 - 5.93%;研发费用137,758,208.38元,较上年同期23.57%[11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85,408,318.86元,较上年同期106.64%;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024,964,932.16元,较上年同期3,276.48%[111] 分季度财务数据 - 2022年各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11亿元、2.46亿元、2.76亿元、3.89亿元[34] - 2022年各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463.23万元、3467.90万元、4381.37万元、7224.41万元[34] 研发人员情况 - 研发人员从期初170人增加到期末212人,期末占比达23%[38] - 2022年公司新增研发人员42名,研发费用1.38亿元,研发费用占比提高至12.29%[105] - 研发人员数量增加至212名,研发人员占比提高至23.30%[120][138] 金融资产情况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余额2.46亿元,期末余额1.00亿元,当期变动 - 1.46亿元,对当期利润影响 - 574.21万元[48]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初余额3.08亿元,期末余额3.10亿元,当期变动226.99万元,对当期利润影响226.99万元[48] - 货币资金本期期末数为3,241,421,962.85元,占总资产比例61.59%,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265.90%,变动主要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到账所致[140]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本期期末数为100,369,008.22元,占总资产比例1.91%,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 - 59.28%,变动主要为使用暂时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赎回所致[124][140] - 应收账款本期期末数为312,176,867.41元,占总资产比例5.93%,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55.66%,变动主要为销售业务增加所致[140][142] - 预付款项本期期末数为73,311,105.64元,占总资产比例1.39%,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59.31%,变动主要为部件采购增加所致[126][140] - 应付票据本期期末数为30,853,261.17元,占总资产比例0.59%,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 - 58.25%,变动主要为银行承兑汇票到期结算所致[126][140] - 合同负债本期期末数为66,743,339.28元,占总资产比例1.27%,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34.16%,变动主要为收到产品销售预收款增加所致[126][140] - 递延收益本期期末数为26,636,833.79元,占总资产比例0.51%,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116.85%,变动主要为收到政府研发项目补助款所致[126][140] - 资本公积本期期末数为2,775,136,525.55元,占总资产比例52.73%,较上期期末变动比例214.17%,变动主要为非公开发行股票完成所致[126][140]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期初数为554,041,890.70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 - 3,472,265.51元,本期购买金额为1,814,000,000.00元,本期出售/赎回金额为1,954,380,783.00元,期末数为410,188,842.19元[184] 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 2030年国内CT设备市场规模将达275亿元,MRI设备264亿元,DSA设备131亿元,超声设备240亿元[49] 行业政策目标 - 县级医院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份额2020年要达到50%,2025年达到70%,2025年国产核心部件国内市占率达到80%[50] - 到2025年全国至少1000家县医院要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十四五”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任务基本完成[57] - “十四五”期间医药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提高到5%左右[61] 非经常性损益情况 - 2022年增值税即征即退金额为3303.84万元[45] - 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分别为1866.41万元、2355.90万元、 - 483.40万元[36] - 2021年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为 - 191.69万元和 - 25.03万元,2020年为34.60万元[43] 各产品市场份额情况 - 2022年常规DR销售数量榜单TOP10中,国产医疗器械品牌上榜8家,占据70.44%市场份额;CT销售数量榜单TOP10中,国产上榜7家,占据47.57%市场份额[52] - 2022年进口品牌占据国内CT市场50%份额,公司16排、32排CT销量合计近百台,在64排以下细分市场占比1.8%[63] - 公司超导MRI系列产品1.5T、1.48T产品共计6个型号,销售位于国产品牌前三[63] - 公司CT销量进入国内销量前十,且与美的研究院同步进行32排64层、64排、128排、256排超高端CT研发布局[63] - 2022年进口品牌占国内超导MRI市场70%份额,公司在1.5T超导MRI细分市场有业务[69] - 2022年进口品牌占国内DSA市场超90%份额,公司DSA销量占比3.36%,位于第二梯队前列[72] - 国内市场常规DR销量排行榜TOP10中,国产品牌占70.44%份额,公司常规DR销量占比19.6%,排名第一[73] - DR公立医院市场占有率超20%,保持销量业界第一[74] - 数字胃肠机行业每年新增装机量约800台套,2022年公司销售近200台套,预测国内市场占比约20% [75] - 2022年国内数字乳腺机销量排行榜TOP10中,国产品牌占超60%份额,公司占比2.63% [75] - 2022年国内市场移动DR销量排行榜TOP10中,国产品牌上榜7家,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公司移动DR销量占比10.76%,位于全行业第三[81] - 国产品牌占据移动DR国内市场80%以上份额,公司占10.76%左右市场份额[163] - 国产品牌占据DR国内市场70%以上份额,公司占19.6%市场份额[188] - 国产品牌占据CT国内市场50%左右份额,占据64排及以下70%左右份额,公司占64排及以下1.8%左右份额[190] 各产品销售及生产数据变化 - 2022年公司DR产品销量同比减少30%,CT产品销量同比增加300%,永磁MRI销量同比减少,超导MRI订单同比大幅增加,DSA产品订单快速增长[55] - 从2020年到2022年,DR产品销量连续大幅下滑,公司凭借优势继续领跑[64] - 2022年公司国内销售营收占比89%,DR销量同比大幅下降,CT销量同比高速增长[68] - DR生产量976套,销售量1024套,库存量66套,生产量比上年减少34%,销售量比上年减少30%,库存量比上年减少42%[95] - 核磁生产量93套,销售量96套,库存量12套,生产量比上年增加1%,销售量比上年减少23%,库存量比上年减少20%[95] - DSA生产量46套,销售量60套,库存量12套,生产量比上年减少26%,销售量比上年减少5%,库存量比上年减少54%[95] - CT生产量109套,销售量93套,库存量25套,生产量比上年增加336%,销售量比上年增加304%,库存量比上年增加178%[95] - 2022年公司实现近180台移动DR销售,处于国内市场第三[107] - 2022年公司MRI销售位于第二梯队前列,已上市1.5T及以下超导MRI[108] - 2022年公司CT销售超市场平均增速,上市产品主要为16排、32排CT[110] 分业务线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医疗器械制造分行业营业收入10.67亿元,营业成本6.17亿元,毛利率42.21%,营业收入比上年减少3.18%,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0.11%,毛利率减少1.89个百分点[94] - 劳务及服务营业收入8046.23万元,营业成本5374.75万元,毛利率33.20%,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26.05%,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27.41%,毛利率减少0.71个百分点[95] - 华北地区营业收入1.83亿元,营业成本1.04亿元,毛利率43.34%,营业收入比上年增加36.09%,营业成本比上年增加37.47%,毛利率减少0.57个百分点[95] 客户与供应商情况 - 前五名客户销售额20,019.99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18.76%;关联方销售额6,303.91万元,占年度销售总额5.91%[98] - 前五名供应商采购额15,438.31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31.44%;关联方采购额0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0%[117] 研发投入情况 - 本期费用化研发投入137,758,208.38元,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29%[120] 行业标准与政策法规 - 2022年5月18日国家药监局发布55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及2项修改单,部分标准涉及公司产品或部件[149][150] - 对实施一级监管的企业,原则上每年随机抽取本行政区域25%以上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154] - 《YY/T 0740 - 2022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专用技术条件》与GB9706.1 - 2020同步实施[150] - 《YY/T 0933 - 2022医用普通摄影数字化X射线影像探测器》等多项标准于2023年6月1日实施[150] - 行业标准《YY/T 0316 - 2016医疗器械 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升级为国家标准《GB/T 42062 - 2022》,2023年11月1日实施[157] - 2022年11月1日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国产第三类、进口第二、三类医疗器械发电子注册证[158] - 《企业落实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2023年3月1日起施行[158] - 《北京市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优化核查指导原则(试行)》等通知2022年12月29日发布施行[158] 产品研发与上市计划 - 2022年32排CT成功取证上市,64排CT预计2023年上市[63] - 公司引领推出全球首台1.5T无液氦超导MRI,并在高级别医院装机应用[63] - 公司取得8项专利技术(1项发明,5项实用新型,2项外观),1.5T超导MRI高级临床应用有突破性进展[78] - 国内90%以上的DSA市场被进口品牌垄断,公司已上市DSA产品仅有一款,处于竞争劣势,正研制经济型和复合杂交型DSA产品[89] - 公司正在研制多款新型移动DR,有望增加销量提高市场占有率[163] - 公司高端全幅DR已取证上市,正在研制CBCT - DR[189] - 公司正在研制64排CT,预计2023年下半年取证上市[190] - 公司对胃肠机产品进行多维度升级优化,计划2023年完成注册实现国际化标准竞争[192] - 公司拟开发CBCT - DR、带断层DRF、新结构移动DR、带断层数字乳腺机等新产品[193] - 公司拟研制64排及以下CT,加快64排以上CT研发[194] - 公司拟研制系列无液氦超导MRI和3.0T超导MRI[194] - 公司拟全面布局AI研发项目,涵盖多种设备临床AI需求[196] -
万东医疗(600055) - 2022 Q4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