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总额为588,203千港元,同比增长54.5%[5] - 公司收入588.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4.5%[11] - 总营收同比增长54.5%至588.2百万港元(去年同期:380.7百万港元)[21] - 公司总收入从2021年同期的380.66百万港元增长至588.20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54.5%[81][87] - 收入同比增长54.5%至588,203千港元[56] - 毛利为128,385千港元,同比增长112.7%[5] - 毛利润同比增长112.7%至128.4百万港元,毛利率提升5.9个百分点至21.8%[22] - 毛利同比大幅增长112.7%至128,385千港元[56]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2,472千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0,972千港元,同比扭亏为盈增长304.8%[5] - 公司净溢利22.8百万港元扭亏为盈去年同期亏损10.2百万港元[11] - 股东应占溢利扭亏为盈,录得22.5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1.0百万港元)[24] - 公司整体从去年同期亏损10.198百万港元转为盈利22.795百万港元[81] - 期内溢利从去年同期的亏损10,198千港元转为盈利22,795千港元[56]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2,472千港元,同比扭亏为盈(2021年同期亏损10,972千港元)[93] - 经营溢利从去年同期的亏损5,339千港元转为盈利36,344千港元[56] - 电商分部利润为14.07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81.7%[81] - 分销分部从去年同期亏损15.011百万港元转为盈利34.594百万港元[81] - EBITDA为42,353千港元,同比增长5,322.9%[5][6] - 每股基本盈利为3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1港仙[57] - 每股基本盈利为3港仙,同比改善(2021年同期每股亏损1港仙)[9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为21.8%,去年同期为15.9%[5] - EBITDA利润率为7.2%,去年同期为0.2%[5] - 售出存货成本为457,570千港元,同比增长48.0%[89] - 存货撇减为2,248千港元,同比下降79.8%[89][90] - 雇员福利开支为27,841千港元,同比增长8.7%[89] - 公司员工总数174名,员工开支总额27.8百万港元[34] - 已支付予一名关连方的服务开支为10,315千港元,同比增长274.4%[89] - 向关联方健满满支付服务开支10,315,000港元同比增长274.4%[11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开支为2,980千港元,同比增长31.0%[89][97] - 期内所得税总开支为6,642千港元,同比大幅增长1995.3%[92] - 公司所得税开支为6.64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317百万港元大幅增加[81] - 已付利息405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2761千港元增加47%[63] - 以股份为基础付款费用确认2,094,000港元同比增加41.6%[11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商收入为296,331千港元,同比增长28.2%[5] - 分销收入为291,872千港元,同比增长98.4%[5] - 电商业务收入296.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2%[12] - 分销业务收入291.9百万港元同比增长100%[13] - 电商分部收入为296.331百万港元,同比增长28.2%[81] - 分销分部收入为291.872百万港元,同比增长98.5%[81] - 其他分部收入为2.468百万港元[81]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入同比增长30.6%至300.9百万港元[21] - 香港市场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26.6%至223.0百万港元[21] - 澳门市场收入同比增长5.8%至54.2百万港元[21] - 其他市场收入同比激增1,745.6%至10.1百万港元[2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撇除投资亏损后净溢利为27.4百万港元[11] - 对健倍苗苗投资录得公平值亏损4.6百万港元[1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产生亏损4.6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9.401百万港元[81][87] - 公司与华润医药修订股东协议,将盈利保证期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目标溢利维持274.0百万港元[32] - 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无重大资本承担、无重大投资计划[30][32] - 公司未就回顾期派发中期股息[35]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未区分 由王嘉俊一人兼任[40] - 澳门政府加推100亿澳门元预算用于抗疫防疫[18] - 公司新增法国及韩国采购中心扩展国际化布局[17] - 合资公司利用华润医药超130,000个下游客户网络拓展分销[15] - 华润医药在中国内地拥有超过800家自家零售药房[15] 现金流和融资活动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96.6百万港元(2021年末:71.6百万港元)[2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34.8%至96,573千港元[58]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负227千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正11497千港元[6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8398千港元,主要由于添置非流动资产8159千港元[63] -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35635千港元,主要来自银行借款158219千港元[6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96573千港元,较期初增加27010千港元[6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汇率变动影响减少2062千港元[63] - 收购附属公司非控股权益支付1000千港元[63] - 向非控股权益派付股息1942千港元[63] - 租赁付款本金部分5335千港元,较去年同期5065千港元增加5.3%[63] - 银行借款净增加47969千港元(借款158219千港元减去偿还110250千港元)[63] - 公司IPO所得款项净额224.5百万港元,已使用216.4百万港元,剩余8.1百万港元[35][37] - IPO所得款项用途:供应链及零售管理66.6百万港元(30%),品牌管理33.8百万港元(15%),偿还贷款101.6百万港元(45%),营运资金22.5百万港元(10%)[37] 资产、债务和借款 - 总资产为922,709千港元,较2021年末增长4.7%[5] - 总负债为650,686千港元,较2021年末增长4.9%[5] - 总资产增长4.7%至922,709千港元[58] - 存货增长8.1%至327,914千港元[58]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5.8%至193,061千港元[58]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93,061千港元,较期初下降5.8%[101] - 90日内贸易应收款项为125,401千港元,较期初下降27.3%[102]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1年底的306637千港元下降至2022年中的285330千港元,降幅6.9%[103] - 120日以上账龄的贸易应付款项从45445千港元增至61287千港元,增长34.9%[104] - 计息银行借款总额达226.9百万港元,其中184.4百万港元于一年内到期[27] - 银行借款增长26.8%至226,946千港元[59] - 银行借款总额从178960千港元增加至226946千港元,增长26.8%[105] - 新增无抵押发票融资贷款44650千港元[105] - 有抵押银行借款从98097千港元减少至87648千港元,下降10.7%[105] - 资产负债率升至41.6%(2021年末:39.4%)[25] - 公司抵押租赁土地及楼宇账面净值约54.6百万港元[29] - 公司未对冲外汇风险,主要风险来自人民币计值交易[28] 金融工具和投资 - 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为18,565千港元,其中上市证券(第1级)占16,000千港元,应收或然代价(第3级)占2,565千港元[73] - 第3级金融工具中应收或然代价的估值使用蒙地卡罗模拟,关键输入参数包括股权成本27%、预期波动率29%及股权价值46,904千港元[77] - 截至2022年6月30日,第3级金融工具中的认沽期权已终止,余额从468千港元减至0千港元[75] - 与2021年12月31日相比,金融资产总额从23,633千港元下降至18,565千港元,主要因未上市证券减少[73][74] - 应收或然代价的最高未折现金额为15,000千港元,触发条件为附属公司年度溢利低于14,000千港元[75] - 认沽期权终止后,公司以9,360千港元收购附属公司剩余20%股权,其中1,000千港元已支付,8,360千港元延期至2023年底[76]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如贸易应收款、现金等)公平值与账面值相近,因均属短期或按市场利率折现[78][79] - 金融负债合约未贴现现金流量自2021年末以来无重大变动[71] - 风险管理政策自2021年12月31日起未发生重大变化[71] - 第3级金融工具估值由财务团队执行,直接向财务总监汇报,必要时聘请外部估值师[76] - 非流动资产添置从去年同期的3.84百万港元增加至16.892百万港元,增长340%[85] - 公司收购杰飞澳门有限公司剩余20%股权,使其成为全资附属公司[31] 关联方交易 - 向华润医药集团采购产品金额145,180,000港元同比增长79.2%[115] - 向华润医药集团销售产品金额2,742,000港元同比下降68.5%[115] - 应收华润医药集团贸易款项从2021年末的692.9万港元降至2022年6月30日的179.8万港元,降幅达74%[117] - 应收杏林堂贸易款项从2021年末的765万港元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861.6万港元,增长13%[117] - 应收合营企业款项从2021年末的424.8万港元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716.3万港元,增长69%[117] - 应付华润医药集团贸易款项从2021年末的1.85055亿港元降至2022年6月30日的1.35975亿港元,降幅达27%[117] - 应付杏林堂贸易款项从2021年末的584万港元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893.7万港元,增长53%[117] - 关联方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1年末的1457.9万港元降至2022年6月30日的1041.4万港元,降幅29%[117] - 关联方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1年末的456.1万港元增至2022年6月30日的752.3万港元,增长65%[117] - 关联方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1年末的1.90895亿港元降至2022年6月30日的1.44912亿港元,降幅24%[117] - 应付关联方款项从2021年底的190895千港元减少至2022年中的144912千港元,下降24.1%[103] - 华润医药集团相关结余为无抵押、免息且信贷期为30至120日[117] - 杏林堂及合营企业相关结余为无抵押、免息且须按要求偿还[118]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 王嘉俊通过Tycoon Empire持有公司股份448,096,326股 占比56.01%[44] - 王嘉俊通过Tycoon Empire持有淡仓200,000,000股 占比25.00%[44] - 华润医药零售直接持有公司股份151,895,000股 占比18.99%[48] - 华润医药零售通过担保权益持有200,000,000股 占比25.00%[48] - 华润医药集团相关实体合计持股351,895,000股 占比43.99%[48] - Jacobson Group Treasury Limited持股56,590,000股 占比7.07%[48] - 雅各臣科研制药相关实体持股56,590,000股 占比7.07%[48] - 公司控股股东抵押200,000,000股普通股作为履约担保[33] - Tycoon Empire为华润医药零售受益人押记200,000,000股股份[49] - 王嘉俊全资拥有公司Tycoon Empire登记448,096,326股股份及200,000,000股淡仓[49] - 华润医药零售直接持有151,895,000股股份并通过押记间接关联200,000,000股股份[49] - 华润医药集团通过多层控股结构持有华润医药约53.04%股权[49] - Jacobson Group Treasury持股关联雅各臣科研制药43.98%已发行股本由Kingshill Development Limited拥有[50] - 报告期内无购买、出售或赎回上市证券[41] - 姚青琪辞任非执行董事 曹伟勇获委任非执行董事[42] 股份计划 - 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80,0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10%[52] - 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股份不超过已发行股本的30%[108] - 任何12个月期间内向单个参与者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的1%[108] - 报告期间未有购股权授予、行使或注销[109] - 股份奖励计划总授出限额40,000,000股占采纳日期已发行股本5%[53] - 股份奖励计划可授出股份总数上限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本的5%即40,000,000股[110] - 2020年通过股份奖励计划以每股1.19港元均价购买20,000,000股总代价23,824,000港元[111] - 2021年已授出10,348,000股奖励股份2022年未授出新股份[111]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发行在外股份奖励数量为7,784,000股较年初减少1,580,000股[112] - 2022年上半年股份奖励加权平均公平值为1.58港元与授出日收市价相同[112] - 2022年上半年1,090,000股奖励股份完成归属[112] - 单次授予个人上限为采纳日期已发行股份0.50%累计授予个人上限1%[53] - 奖励股份归属期介于2022年4月1日至2026年4月1日[53]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实际授出10,348,000股奖励股份其中1,474,000股已失效[53] - 公司法定股本为100亿股普通股,已发行8亿股[106]
满贯集团(03390) - 2022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