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利控股集团(00117) - 2021 - 年度财报

收入和利润表现 - 2021年总收入为5.485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24.2%[18] - 2021年全年收入为人民币548.5百万元,同比增长24.2%[20] - 公司总营收为人民币548.5百万元,同比增长24.2%[81] - 毛利润为2.182亿元人民币,毛利率达39.8%[7] - 总毛利率为39.8%,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82] - 年度净利润为6881.9万元人民币,2020年为亏损576.7万元人民币[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人民币68.8百万元,去年亏损为人民币5.8百万元[20] - 每股基本盈利9.2仙,2020年为每股亏损0.8仙[7] MLCC业务表现 - MLCC业务收入为4.446亿元人民币,占总体收入81.1%[7] - MLCC业务毛利率从17.5%提升至25.7%[18] - MLCC业务毛利率从去年17.5%提升至25.7%[20] - MLCC业务2021年销售额为人民币4.446亿元,同比增长26.2%[42][44] - MLCC业务毛利率从2020年的17.5%提升至2021年的25.7%[42][44] - MLCC分部收入为人民币444.6百万元,同比增长26.2%[81] - MLCC分部毛利率从17.5%提升至25.7%[83] 投资与金融服务业务表现 - 投资与金融服务业务收入为1.039亿元人民币[7] - 投资与金融服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103.9百万元[81] - 公司管理的基金数量为11只,通过提供资产管理服务获得管理费收入[54][55] - 公司直接投资的基金数量为6只[54][55] - 公司投资的六项基金在2021年贡献净收益人民币5520万元,另产生资产管理费收入人民币4880万元[61][62]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收益净额达人民币55.2百万元,同比增长57.0%[81] 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为3.303亿元人民币[7]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为人民币21.9百万元,同比增长37.4%[89] - 销售及分销成本为人民币21.9百万元,同比增长37.4%[90] - 行政费用为人民币107.4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3.6百万元[91] - 研发成本为人民币45.1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4.6百万元[91] 产品研发与技术进展 - 公司推出008004超微型MLCC产品,尺寸为0.25mm0.125mm0.125mm[29] - 公司成功研发大尺寸高容及微波高Q MLCC产品[29] - 公司实现工业级、车规级产品的筹备及交付[29] - 公司成功研发008004超微型MLCC产品,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中国赛宝实验室检测鉴定的企业[47][49] - 公司推出了大尺寸高容及微波高Q MLCC产品,实现了工业级和车规级产品的交付[47][49] 产能扩张与基地建设 - 滁州新生产基地预计2022年下半年投产[30] - 东莞新基地被列为2022年东莞市重大项目[30] - 公司正在滁州和东莞建设新的MLCC生产基地,滁州新基地已完成主体工程封顶[53][55]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2021年上半年MLCC行业保持较高景气度,下半年因缺芯、成本上升等因素景气度回调[21] - MLCC业务上半年受益于5G基站、智能手机和远程办公需求增长,业绩显著[42][44] - 下半年因芯片短缺和供应链问题导致MLCC需求受抑制和市场价格下降[42][44] - 中国MLCC国产替代需求日趋明显,政府政策支持基础零部件发展[24] 投资组合与基金业务 - 基金总承诺资本(经交叉持股调整后)约为6.478亿美元,其中公司承诺资本约8990万美元,已投资资本为7550万美元[61][62] - 基金投资总额达4.894亿美元,分布在债权(1.135亿美元)、普通权益(3.331亿美元)和优先权益(4280万美元)[64] - 投资地域覆盖6个国家/地区:澳大利亚、香港、韩国、中国、英国和美国[64][65] - 天利私募债权基金投资组合包括澳洲优先权益1760万美元、韩国债权550万美元和英国债权1950万美元[64] - 天利中国机遇型基金一号投资中国普通权益1.077亿美元[64] - 天利英国机遇型基金投资组合包含普通权益1.434亿美元和优先权益2520万美元,总投资1.686亿美元[64] - 天利并购投资基金在香港债权投资5640万美元[64] - 对天利中国机遇型基金一号投资账面值达人民币1.54488亿元,占集团总资产9.7%[114] - 对天利机遇资本投资账面值达人民币1.87051亿元,占集团总资产11.8%[114] - 天利中国机遇型基金一号投资产生未变现收益人民币3149.7万元[116] - 天利机遇资本投资产生未变现收益人民币2652.8万元[117]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达15.895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5%[7] - 总负债为6.411亿元人民币,股东应占权益为9.392亿元人民币[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为人民币481.0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82.7百万元[9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账面值为人民币409.1百万元,同比增长10.7%[95][100] - 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人民币191.0百万元,同比增长3.1%[96][101] - 投资物业账面值为人民币20.9百万元,与上年的人民币21.6百万元相若[94][100] - 应付贸易款项及应付票据为人民币69.0百万元,同比减少人民币2.6百万元[99][104] - 递延收入、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01.3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8.9百万元[106][107] - 银行及其他贷款账面值增加至人民币3.91亿元,较2020年增加人民币1.709亿元[108] - 银行及其他贷款为人民币391.0百万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220.1百万元增长77.6%[127] - 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例从2020年的16%上升至2021年的25%[127]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0年的28.8%上升至2021年的36.0%[133] 现金流与融资活动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62.9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2.6百万元[98][103]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人民币62.9百万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60.3百万元增长4.3%[127] - 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人民币6290万元[124] - 可用银行授信总额人民币9.766亿元,其中未动用额度人民币6.337亿元[125] - 资本支出人民币1.678亿元,主要用于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126] - 资本开支为人民币167.8百万元,较2020年的人民币138.9百万元增长20.8%[128] - 银行授信总额为人民币976.6百万元,其中未提取额度为人民币633.7百万元[127] - 2021年获得四项新银行授信总额人民币568.0百万元,已动用人民币132.4百万元[132][134] - 抵押资产包括租赁土地人民币34.8百万元、土地使用权人民币21.5百万元及机器人民币18.4百万元[138][140] - 2020年银行授信人民币20.0百万元,已动用人民币8.0百万元,该授信已于2021年支付[131][134]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益为人民币19.1百万元,同比下降26.5%[84] - 应收账款减值亏损拨回一次性收益人民币5.3百万元[84] - 权益投资公允价值降至人民币1240万元,主要因标的公司以人民币1950万元回购股份[68] - 股本投资公平值减少至人民币12.4百万元,主因股份回购[71] - 公司通过韩国持牌资产管理公司持有韩国私募股权基金29.98%权益,按权益法核算[69] - 资本承担总额为人民币2.568亿元,其中MLCC分部厂房建设承担人民币8700万元[108] 公司治理与董事会 - 周春华先生于2016年1月加入公司担任执行董事并于2018年1月获任董事会主席[147] - 潘彤先生于2019年4月获任公司行政总裁并不再担任首席风险官[147] - 朱健宏先生自2007年4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兼任审计委员会及提名委员会主席[149][150] - 朱健宏先生持有香港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为香港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149][150] - 蔡大维先生于2017年8月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兼任审计委员会成员[154] - 蔡大维先生持有澳门东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拥有多项会计师专业资格[154] - 徐学川先生自2015年7月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并兼任薪酬委员会主席[156] - 徐学川先生持有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及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56] - 朱健宏先生曾担任中国民控(股份代号:681)副主席兼执行董事至2020年9月止[150] - 朱健宏先生现任明发集团(846)等多家联交所上市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151][154] - 公司2021年全面遵守港交所《企业管治守则》除条款E.1.2(董事会主席需出席股东周年大会)外的所有规定[170][174] - 因COVID-19旅行限制,董事会主席周春华未能出席2021年6月22日股东周年大会,会议由行政总裁潘彤主持[171][174] - 董事会下设审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及薪酬委员会(徐学川任薪酬委员会主席),分别承担专项治理职责[159][179] - 董事会负责监督集团财务表现、内部控制及重大交易决策(包括收购/投资/关联交易等)[180] - 集团执行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获授权负责日常运营及业务战略实施[179] - 董事会由5名成员组成包括2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84][186] - 2021年董事会会议共举行15次周春华先生和潘彤先生均出席全部15次会议[188]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朱健宏先生已服务董事会超过9年[197][200] - 2021年审计委员会举行4次会议朱健宏先生徐学川先生和蔡大维先生均出席全部4次会议[188] - 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周春华先生和朱健宏先生出席该次会议[188] - 提名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周春华先生和朱健宏先生出席该次会议[188] - 2021年股东周年大会举行1次会议潘彤先生和朱健宏先生等出席该次会议[188] - 杜炜琳女士于2021年9月13日辞任其在任期间出席6次董事会会议(共14次)[188] - 周邦毅先生于2021年7月7日辞任其在任期间出席9次董事会会议(共9次)[188] - 董事会主席与行政总裁职责分离分别由周春华先生和潘彤先生担任[191][194] 管理层与关键人员 - 公司MLCC业务由廖杰先生负责战略规划与发展,其拥有华中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专业工程硕士学位[157][160] - 敬文平先生担任MLCC事业部常务副总裁,负责产品开发、质量、生产及计划管理,持有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MBA学位[158][160] - 庄益新先生负责华东基地MLCC产品管理(开发/品质/生产),持有华南理工大学电子陶瓷材料专业学士学位[163][166] - 唐迎春先生担任MLCC事业部副总裁并负责子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持有长春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与法学双学士学位[164][166] - 薛源女士任MLCC事业部副总裁兼营销中心总经理,负责产品销售与市场开拓,持有天津大学仪器专业学士及香港科技大学MBA学位[165][166]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子公司深圳市宇阳科技被认定为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7][49] - 员工总数从2020年的1,255人减少至2021年的1,199人,减少4.5%[13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