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收入约为5737.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4.55亿港元大幅下降约87.4%[30] - 公司营业额为5737.7万港元,同比下降87.4%[35] - 营业额大幅下降至5,737.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5.5016亿港元下降87.4%[10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5737.7万港元,全部来自物业开发及投资分部[168] - 总营业额为4.55亿港元,其中大宗商品交易贡献最大,为3.12亿港元,占总营业额的68.5%[170]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毛损约为716.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毛损约1.15亿港元下降约93.8%[31] - 公司毛损为716.9万港元,同比减少93.8%,毛损率为12.5%[35] - 毛损为716.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毛损1.14777亿港元收窄93.8%[104] - 2025年上半年毛损率约为12.5%,而去年同期毛损率约为25.2%[31] - 公司净亏损为24177万港元,去年同期净亏损为156991.8万港元[40] - 本期间亏损为2.417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5.69918亿港元收窄84.6%[10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亏损为1.674亿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12.146亿港元亏损大幅收窄86.2%[113][116] - 公司本期间亏损为1.67387亿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14647亿港元亏损大幅收窄[194] - 经营亏损为1.0378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4.86516亿港元收窄93.0%[104] - 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408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6.01762亿港元收窄85.0%[10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408亿港元,主要受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5641.3万港元及融资成本1.370亿港元影响[168] - 公司报告除所得税前亏损为16.02亿港元,主要受物业开发及投资分部亏损13.04亿港元的影响[170]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53.28港仙,较去年同期1,112.29港仙收窄86.2%[106]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53.28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112.29港仙显著改善[19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分部业绩总计亏损7378.3万港元,其中物业开发及投资分部亏损7257.5万港元[168]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约为223.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428.8万港元减少约47.9%[32] - 2025年上半年行政费用约为34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2775万港元大幅减少约87.7%[32] - 融资成本为13702.4万港元,同比增加[38] - 融资成本为1.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5亿港元增长18.9%[17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利息为1.232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22.8万港元大幅增加166.7%[117] - 银行借款利息为7654.8万港元,是融资成本的最大组成部分[178] - 所得税开支为96.2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所得税抵免3184.4万港元[180] 业务线表现 - 物业发展表现远逊于去年同期水平,整体去化压力较大[20][23] - 公司经营分部包括物业开发及投资、大宗交易、建造及其他(买卖家居用品和建筑材料)[162][165] - 物业开发及投资分部资产为70.60亿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的97.1%[172] - 未分配资产中的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为1.24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10亿港元增长12.4%[172][174]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5641.3万港元[3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投资物业确认公平值亏损约为5641.3万港元(2024年同期:约1.97亿港元)[33]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为5,641.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96779亿港元收窄71.3%[104] - 投资物业产生公平值亏损约5641.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约1.96779亿港元亏损大幅减少[197] - 投资物业出现公平值亏损1.97亿港元,显著影响当期业绩[170] - 预付款项及其他按金为95069.7万港元,期内确认减值亏损6539.2万港元[37] - 再开发项目预付款项减值亏损为6,539.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11.7471亿港元收窄94.4%[104] - 再开发项目预付款项减值为6539.2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1.7471亿港元[190] - 存货撇减为3236.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6839亿港元有所下降[190] - 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为1387万港元,已抵押及受限制银行存款为1528.4万港元[4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银行及现金结余仅为1387万港元[13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期初的326.6万港元增至期末的1387万港元,净增加1128.1万港元[121] - 公司总借款为383437.4万港元,其中港元借款9614.7万港元,人民币借款373822.7万港元[4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借款约为38.34374亿港元,其中流动借款约为35.35932亿港元[133] - 公司净流动负债为74441.8万港元,资产负债比率为-11.3[47] - 流动负债净额为7.44418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5.30926亿港元恶化40.2%[107]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净负债为3.35937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9,576.4万港元恶化250.9%[11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总权益为负3.35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正6.523亿港元权益状况显著恶化[113][11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09,202,495股[8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72.71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72.47亿港元略有增长[172][174] - 公司总负债为76.07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73.43亿港元有所增加[172][1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账面值约1.0658亿港元的投资物业被抵押作为银行借款的担保[19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账面值约38.87亿港元的物业、厂房及设备被抵押,较2024年末的39.19亿港元下降0.8%[5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账面值约26.58亿港元的存货被抵押,较2024年末的25.92亿港元增长2.6%[5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累计亏损扩大至46.108亿港元,较期初的44.434亿港元增加3.8%[1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因汇率变动产生的汇兑储备减少255.6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增加695万港元[113][11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的非控制性权益为1.3926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709.9万港元增长107.6%[113][116] - 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实现公平值收益1286.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60.6万港元[190] 现金流状况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043.9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6401亿港元大幅下降93.6%[1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耗现金净额为749.5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0175亿港元现金流出有显著改善[1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833.7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421.5万港元下降41.4%[1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借款所得款项为2.6071亿港元,偿还借款为1.4383亿港元,净借款流入1.1688亿港元[11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2024年同期为净减少2352.5万港元,2025年同期转为净增加[121] - 资本开支为868.7万港元,用于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投资物业[48] - 投资物业资本支出约为807.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8.5万港元有显著增加[19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资本支出约为6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14.6万港元大幅减少[195] - 公司资本开支承约为7.88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8.222亿港元下降4.1%[67][72] - 公司资本开支承约主要用于在建物业、在建投资物业及收购物业、厂房和设备[67][72] 管理层讨论与战略 - 公司面临融资渠道收紧和融资成本上升的资金压力[13] - 公司正积极与贷款银行和债权人沟通以解决债务问题[14] - 公司核心任务之一是确保现有土地开发项目按时交付[17] - 公司在上半年调整策略并积极销售以应对市场[18] - 集团将“保交楼”作为运营战略核心,汕头潮阳项目四期住宅于2025年3月竣备[24][27] - 集团采取严格流动性管制及成本节约措施,包括寻求融资展期和加快销售现金回收[26][28] - 公司承认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对其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虑[134] - 公司计划通过加快物业项目预售和处置资产等措施来改善流动性[136] - 公司董事基于现金流量预测,认为未来15个月有足够财务资源维持运营[137] - 若改善措施未能实现,公司资产可能需减值,非流动资产及负债可能被重分类[138] - 公司董事认为集团有足够财务资源在未来十五个月内为其营运提供资金并履行财务责任[141] 行业与市场环境 - 中国2025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12] - 房地产行业2025年销售面积降幅预计将收窄[12] - 中国房地产行业在2025年上半年未出现显著改善[19] - 众多房地产企业因流动性压力和销售率下降导致业绩锐减[19] - 行业融资渠道持续紧张且债务违约问题未实质性解决[19]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Hunt先生通过其全资拥有的Da Ming Prime Limited持有29,737,837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7.23%[88][93] - 股东王建先生通过其控制的公司合计持有20,807,954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9.05%[93][99] - 股东Massive Thriving Limited实益拥有18,507,3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6.95%[93] - 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及其附属公司被视为拥有6,004,653股权益,占已发行股份约5.50%[93][99] - 公司一项购股权计划已于2024年3月25日届满,此后未提议任何新计划[95]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支付任何中期股息[100] - 公司未建议支付本期间中期股息,与去年同期情况一致[192] - 公司审计委员会已审阅并批准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80][85] - 公司董事会及管理层认为其已妥善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且无任何偏离[69][74] - 公司已采纳董事证券交易行为守则,全体董事确认在本期间内已遵守相关标准[71][76]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本期间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8][83] 法律与诉讼事项 - 公司作为担保人,涉及深圳吉通一笔未偿还本金为11.97亿元人民币的逾期贷款融资诉讼[55] - 公司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湖南美联涉及一笔未偿还本金为5890万元人民币的逾期贷款融资诉讼[55] - 湖南美联因对一笔逾期本金为435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承担连带责任而面临诉讼[58] 会计政策与公平值计量 - 公司已采纳自2025年1月1日起生效的所有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对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39][142] - 公司的公平值计量政策将输入数据分为三级,并确认导致转拨的事件发生日为等级转换日[145][146][147][148] - 对于第三级公平值计量,公司通常聘请具有专业资格和经验的外部估值专家执行估值[15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及投资物业总额为8.216亿港元,其中第三级资产占8.215亿港元[1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市股本证券(第一级)的公平值为9.7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0.2万港元下降51.98%[1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非上市股本证券(第三级)的公平值为1.241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95亿港元增长13.32%[15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投资物业(第三级)的公平值为6.974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362亿港元下降5.27%[150] - 2025年上半年,投资物业产生公平值亏损5641.3万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产生公平值收益1286.4万港元[153] - 2025年上半年,第三级资产因汇兑差额产生收益1125万港元[1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第三级投资物业公平值为6.974亿港元,使用直接比较法估值,关键输入为每平方米价格范围约8,677至27,045港元[15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公平值为1.241亿港元,其公平值对关键输入(非上市股本证券公平值)上升1%的敏感度为增加[15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第三级投资物业公平值为7.362亿港元,估值输入为每平方米价格范围约8,673至28,119港元[16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之金融资产公平值为1.095亿港元,其公平值对关键输入(资产净值)上升1%的敏感度为增加[160] 其他重要内容 - 集团在中国大陆城市拥有五个地产开发项目,分布于深圳、长沙、汕头及云浮[20][2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全职员工人数为53名,较2024年末的46名增长15.2%[60] - 公司大部分收入和支出以人民币计价,但未对汇率风险进行对冲[61] - 公司绝大部分营业额及开支以人民币计值,且未将外汇风险视作重大,故未进行对冲[6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重大或有负债[62] - 公司确认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66]
宝新置地(00299)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