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知声(09678) - 2025 - 中期财报
云知声云知声(HK:09678)2025-09-29 14:34

收入和利润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404,96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98,330千元人民币,同比扩大16.6%[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亏损净额为122,448千元人民币,同比扩大5.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130,84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0%[9]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337,048千元增长20.2%至2025年上半年的404,967千元[30] - 公司期内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255,758千元增加16.6%至2025年上半年的298,330千元[40] - 公司经调整期内净亏损为人民币122,448千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16,433千元扩大5.2%[41] - 公司期内亏损为人民币298,330千元,加回赎回负债利息支出人民币139,264千元及上市开支人民币36,618千元后得到经调整净亏损[41] - 2025年上半年收益为404,967千元,同比增长20.2%[103] - 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130,842千元,同比增长13.0%[103] - 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98,330千元,同比扩大16.6%[103]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37,048千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04,967千元,增幅约20.2%[144] - 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97,118千元[110] - 公司净亏损为2.99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969亿元亏损收窄57.1%[153] - 每股基本亏损为4.28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68元亏损扩大16.3%[159]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4.28元[105] - 累计亏损扩大至27.82361亿元人民币,期内净亏损为2971.18万元人民币[185] 成本和费用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与服务成本为274,12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9%[9] - 研发费用为168,128千元,占总收入的41.5%[29] - 销售及服务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221,216千元增加23.9%至2025年上半年的274,125千元[31] - 行政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30,972千元增加86.4%至2025年上半年的57,743千元,主要因上市开支增加[36] - 上市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10,518千元增加248.1%至2025年上半年的36,618千元[36] - 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168,128千元,同比增长2.4%[103] - 2025年上半年行政开支为57,743千元,同比增长86.4%[103] - 2025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及合同资产减值亏损净额为29,406千元,同比增长136.1%[103] - 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净额为142,084千元,同比增长9.2%[103] - 总开支为5.316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4909亿元增长18.4%[154] - 硬件成本为1.9441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0876亿元增长60.8%[154] - 融资成本净额为1.4208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30137亿元增长9.2%[155] - 赎回负债利息开支为1.3926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8807亿元增长8.1%[155]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开支为7655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801万元增长32.0%[154][160] - 使用权资产折旧计提为4604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092万元减少24.4%[162] - 无形资产摊销开支为2419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99万元增长202.8%[154][163] - 上市开支从26,806千元大幅增至52,457千元,增长95.7%[195] - 技术服务费用从23,764千元增至37,170千元,增长56.4%[195] 毛利率 - 公司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34.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3%[32]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724千元减少54.2%至2025年上半年的2,620千元[33] - 其他亏损从2024年上半年的6,969千元减少57.1%至2025年上半年的2,993千元[34] - 其他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724千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620千元,其中政府补助从5,021千元降至2,349千元[152] - 投资非上市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亏损为290.3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52.9%(从去年同期的617.6万元人民币亏损)[178] 现金流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人民币156,476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241,693千元,增长54.5%[43] - 公司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41,360千元,较去年同期人民币175,103千元改善76.4%[44] - 公司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31,091千元,主要来自公开发行股票[46]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41,360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75,103千元有所改善[114] - 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31,091千元,主要来自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116,731千元及银行借款[11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56,476千元增至241,693千元,增长54.5%[16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至2.4169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54.5%(从1.56476亿元人民币)[180] - 受限制现金增至2129.1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大幅增加501.2%(从354.1万元人民币)[180][181]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银行借款为人民币169,700千元,无抵押贷款实际年利率介于2.52%至5.60%之间[47] - 公司资产负债率从2024年末的354.9%大幅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8.1%[49] - 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79,976千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274,822千元,增幅为18.0%[106] - 公司总权益/(亏绌)由2024年12月31日的负2,752,908千元转为2025年6月30日的正662,191千元,主要由于首次公开发售及终止赎回负债[106][110] - 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0,292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83,019千元,降幅为40.8%[106] - 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32,884千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12,631千元,主要因赎回负债从3,303,051千元降至0[108][110]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559,242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521,177千元[106]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89,530千元显著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72,166千元[106] - 金融资产总额从756,360千元增至994,237千元,增长31.4%[165] - 贸易应收款项从559,242千元降至521,177千元,减少6.8%[165][169] - 其他应收款项从6,120千元大幅增至182,942千元,主要因上市后发行股份所得款项175,094千元[165][168]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从241,250千元增至269,045千元,拨备率从30.1%升至34.0%[169][173][174] - 账龄超过2年的贸易应收款项拨备率为100%,金额为129,435千元[173] - 存货从140,292千元降至83,019千元,减少40.8%,主要因合约履行成本减少[175] - 非上市股权投资从24,347千元降至21,444千元,减少11.9%[177] - 金融负债总额从3,688,988千元大幅降至462,621千元,主要因赎回负债结清[166]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2,895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70,718千元,增长16.2%[195] - 贸易应付款项中,1年以内的部分从109,792千元增至117,831千元,增长7.3%[196] - 应付税项从12,954千元显著减少至2,202千元,下降83.0%[195] - 贸易应付款项的账龄分析显示,2年以上部分从33,394千元增至37,861千元,增长13.4%[196] - 递延所得税资产净值从295千元增至463千元,增长56.9%[198] - 递延所得税资产中,12个月内收回部分从1,514千元增至1,827千元,增长20.7%[198] - 递延所得税负债中被资产抵销的部分从6,735千元变为6,352千元[198] - 递延所得税资产因计入损益变动而增加168千元[2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非上市股权投资为2144.4万元人民币[13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非上市股权投资为2434.7万元人民币[13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负债(反摊薄权)为237万元人民币[133]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非上市股权投资(第三级)公允价值从2024年底的24,347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1,444千元,主要因公允价值变动损失2,903千元[139][140] - 非上市股权投资的关键估值参数缺乏市场流通性折现率从2024年底的20.0%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6.0%[140] - 授予投资者的反摊薄权金融负债于2025年上半年因公允价值变动2,370千元而结清,期末余额为零[139] - 赎回负债因成功上市而终止确认,期末余额为0元(期初为33.03051亿元人民币)[186][191][192] - 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反摊薄权衍生品)因成功上市而终止确认,期末余额为0元(期初为237万元人民币)[193][194] - 储备总额增至33.93931亿元人民币,主要因赎回负债终止确认增加8.78678亿元人民币[184] 业务线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4.05亿元人民币,其中日常生活解决方案贡献69.8%,医疗解决方案贡献17.3%[18]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向开发者和客户销售1650万颗AI芯片,较2024年同期增加0.7%,累计销售近1亿颗AI芯片[19] - 2025年上半年日常生活客户数量为309名,每名客户收入为108.4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增加20.1%[20] - 2025年上半年来自解决方案的收入为2.8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增长22.6%[21] - 2025年上半年AI芯片和模组收入为4888.1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增加5.8%;API订阅费收入为324.3万元人民币,同比增加45.6%[22] - 2025年上半年医疗领域每名客户收入为101.3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6.9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16.2%[23] - 医疗相关理赔审核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67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1386.8%至2025年上半年的996.3万元人民币[24] - 山海大模型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771.8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457.4%至2025年上半年的9876万元人民币[25] - 日常生活业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279,881千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35,065千元,医疗业务收益从57,166千元增至69,900千元[144] - 收益主要于某时间点确认,2025年上半年为396,226千元,占比97.8%[144] - 合约负债总额从2024年底的86,265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99,828千元,其中医疗业务合约负债从5,381千元大幅增至42,135千元[146] - 2025年上半年确认与期初合约负债相关的收益为44,165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8,614千元增长137.2%[150] - 合约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4,969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440千元,合约资产减值拨备从778千元增至1,622千元[145] 技术和研发 - 公司的山海大模型在2025年5月的MedBench医疗综合评测中获得第一名[16] - 公司的山海大模型参数规模已扩大到千亿以上[16] - Atlas AI智算集群计算能力超过184 PFLOPS,存储容量超过10 PB,可动态调度数千个GPU进行并行计算[17] - 研发团队由312名雇员组成,约占雇员总数的68.7%[29] - 公司基于Atlas架构构建四大技术优势:通用大模型、专家级大模型和智能体、行业知识与数据飞轮、端侧大模型及芯片优化[60] - 在医疗场景,基于自研山海大模型和兽牙智能体平台开发的病历生成与质控产品已在多家机构落地,提升门诊病历录入效率[61] - 在智慧座舱领域,基于兽牙智能体平台开发的端侧大模型数字助理已在国内车企成功交付,缩短响应速度并保护车主隐私[61] - 公司开发了用于企业内部的企业级智能体数字专家,旨在从辅助业务逐步演进至通用智能[62] 行业背景 -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2024年突破7,000亿元人民币,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率[11] 上市和融资活动 - 公司H股于2025年6月3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9678[3] - 公司全球发售H股合计募集资金总额368.00百万港元,所得款项净额约为236.94百万港元[56] - 上市募集资金净额总计236.94百万港元,其中45.6%(108.05百万港元)用于提高研发能力,47.0%(111.36百万港元)用于投资新兴商业机会,7.4%(17.53百万港元)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57]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完成首次公开发售,发行156.098万股,每股发售价205.0港元[182][183] - 首次公开发售净收款约1.164亿元人民币于2025年6月30日收取,余下约1.538亿元人民币于2025年7月4日收取[183] - 超额配股权悉数行使,涉及234,140股H股,约占全球发售股份总数的15.00%,每股作价205.00港元[66] - 公司计划在2030年6月30日或之前将全部尚未动用的上市募集资金净额236.94百万港元按既定用途使用完毕[57]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16] 公司基本信息 - 报告期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4] - 公司最初于2012年6月29日在中国成立,并于2019年6月24日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3] - 公司主要业务为人工智能产品及AI解决方案的销售[117] - 中期财务资料以人民币呈列[118] - 中期财务资料已于2025年8月28日经董事会批准刊发[119] 人力资源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454名全职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68.7%(312人),销售及营销人员占比17.6%(80人),行政人员占比13.7%(62人)[6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员工薪酬福利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5,896千元[65] - 公司已采纳两项雇员激励计划,以吸引和挽留人才[65] - 2016年雇员激励计划下已授出奖励股份总计4,271,915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6.02%[96] - 2023年雇员激励计划下授予7名雇员60,555股奖励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0.09%[97]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 董事黄伟博士通过受控法团及共同持有,在H股中权益约占已发行总股本的8.18%和9.96%,在境内非上市股中权益约占19.09%和23.23%[74][75] - 董事梁家恩博士实益持有及共同持有H股,权益分别约占已发行总股本的1.11%和9.96%[74] - 董事康恒博士实益持有及共同持有H股,权益分别约占已发行总股本的0.67%和9.96%[74] - 非执行董事李志超先生通过受控法团在H股中权益约占已发行总股本的0.2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