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中药(00570) - 2025 - 中期财报
中国中药中国中药(HK:00570)2025-09-29 08:57

营业额同比变化 - 报告期营业额约为人民币74,633.83百万元,同比减少11.0%[9] - 公司总营业额为人民币7,463,383,000元,同比下降11.0%[42] - 营业额为人民币74.633亿元,同比下降11.0%[9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额为7,463,383千元,同比下降11.0%[114] 各业务线营业额表现 - 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营业额约人民币29,907.5百万元,同比减少14.1%,占总营业额40.1%[9] - 中成药业务营业额约人民币23,088.09百万元,同比减少4.5%,占总营业额30.9%[9] - 中药饮片业务营业额约人民币15,961.28百万元,同比增长1.2%,占总营业额21.4%[9] - 中药材生产及经营业务营业额约人民币4,455.84百万元,同比减少40.9%,占总营业额6.0%[9] - 中医药大健康业务营业额约人民币1,221.12百万元,同比减少21.8%,占总营业额1.6%[9] - 中藥材生產及經營營業額為人民币445,584,000元,同比下降40.9%[42][43] - 中藥配方顆粒營業額為人民币2,990,750,000元,同比下降14.1%[42] - 中成藥營業額為人民币2,308,809,000元,同比下降4.5%[42] - 中醫藥大健康營業額為人民币122,112,000元,同比下降21.8%[42] - 中藥飲片營業額為人民币1,596,128,000元,同比微增1.2%[42] - 中药饮片业务营业额同比增长1.2%至159.6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提升2.5个百分点至23.6%[45] - 中药配方颗粒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14.1%至299.0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下降3.5个百分点至55.6%[46] - 中成药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4.5%至230.88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微升0.9个百分点至65.6%[48][49] - 中医药大健康业务营业额同比下降21.8%至12.21亿元人民币,毛利率提升4.3个百分点至30.8%[50] - 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收入2,990,750千元,同比下降14.0%[114] - 中成藥業務收入2,308,809千元,同比下降4.5%[114] - 中藥飲片業務收入1,596,128千元,同比增長1.2%[114]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整體銷售成本為人民币3,828,790,000元,同比下降11.5%[42] - 中藥飲片銷售成本為人民币1,219,630,000元,同比下降2.0%[42] - 销售成本为人民币38.287亿元,同比下降11.5%[90]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下降7.1%至25.56亿元人民币[54] - 财务费用下降至4720.3万元人民币,实际贷款利率为2.7%[57] - 公司已售存货成本为3,828,790千元,同比下降11.5%[124] - 財務費用總額47,203千元,同比下降44.0%[122] 毛利及毛利率变化 - 毛利约为人民币36,345.93百万元,同比下降10.5%[10] - 毛利率为48.7%,较去年同期增加0.3个百分点[10] - 毛利为人民币36.345亿元,同比下降10.5%[90] - 中藥材生產及經營毛利率為9.8%,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43][44] 利润及亏损 - 期间溢利转亏为-1.42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为-1.9%,主要受配方颗粒业务下滑和商誉减值影响[59] - 经营亏损人民币3.568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3.845亿元[90] - 期间亏损人民币14.176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2.141亿元[90]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10.791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2.109亿元[90]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人民币2.14分,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4.19分[90] - 公司期间亏损1.417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2.1414亿元人民币[95]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107,918千元,去年同期为溢利210,979千元[128][129]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9.248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5.6970亿元人民币增长62.4%[96]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0.868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6525亿元人民币改善47.4%[96]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4.8861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所得0.4707亿元人民币[96]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银行存款为441.6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402.07亿元增长9.8%[61] - 公司流动比率为2.0倍,较期初2.4倍下降[61] - 公司负债比率为17.0%,较期初18.5%下降1.5个百分点[61]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余额为23.0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6.97亿元下降14.5%[62] - 公司拥有未使用银行授信额度1039.61亿元人民币[64] - 公司总资产从2726.3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507.74亿元人民币,减少218.61亿元(8.0%)[9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386.69亿元人民币增加至430.91亿元人民币,增长44.22亿元(11.4%)[91] - 无抵押票据从12.24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120.29亿元人民币,增长108.05亿元(882.4%)[91][9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12.0378亿元人民币下降至207.0305亿元人民币,减少5.0073亿元(2.4%)[93][95] - 存货从47.831亿元人民币减少至46.676亿元人民币,下降1.155亿元(2.4%)[91] - 应收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从85.66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90.218亿元人民币,增长4.553亿元(5.3%)[91] - 公司资产总值为人民币34,526,790千元,负债总额为人民币11,134,510千元[108] - 公司總資產35,063,718千元,總負債11,130,684千元[1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37.98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1.48亿元人民币[144] - 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33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8.34亿元人民币[146] - 应付股息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35万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06亿元人民币[146] 减值及亏损项目 - 其他亏损大幅增至2.62亿元人民币,主要包含2.42亿元商誉减值和1752.3万元滞纳金[52] - 信用减值损失计提1.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2710.7万元[53] - 公司確認商譽減值虧損242,461千元[120] - 公司除税前亏损中商誉减值损失为242,461千元[124][134] - 天江分部确认商誉减值亏损人民币242,461千元[105] - 公司预期信贷亏损模式下的减值亏损净额為人民币185,875千元,其中一方分部89,558千元,天江分部62,264千元,同濟堂分部19,162千元,環球分部14,891千元[105] - 存货跌价准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04亿元人民币[137] - 应收账款信贷亏损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3亿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13亿元人民币[138] - 365日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4.64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8.80亿元人民币[140] 业务运营与市场拓展 - 累计共建中药材生产基地162个,涉及109个品种,基地面积超45.9万亩[13] - 累计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4个,面积2,347.5亩,涉及22个重点品种[13] - 中药饮片医疗终端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3%[14] - 完成代煎代配处方383万张,生产2848万剂,同比增长约15%[14] - 中药饮片集采中选13家子公司、45个品种、84个品规[15] - 中药配方颗粒集采覆盖22个省区市并全面执行[16] - 新开发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超1750家次[18] - 仙灵骨葆和金叶败毒颗粒等重点品种销售金额过亿元人民币[18] - 国医馆门诊累计接诊患者约7.4万人次[20] - 公司擁有省級及以上政府認定實驗室和技術平台52個[21] - 中药饮片炮制规范3项获国家药典委员会公示[22] - 公司完成研究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达211个,占累计发布369个品种的57%[23] - 國家藥監局發佈26個中藥配方顆粒標準,公司完成其中18個佔比69%[23] - 公司將推動產量向低成本、高毛利區域轉移以提升產能效率[39] - 中國內地市場收入7,407,775千元,佔總收入99.3%[114] 人力资源与研发 - 公司认证内训师达587人,较2024年末增长约8.1%[25] - 公司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较2024年末提升约19.4%[25] - 公司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3人及大国工匠2人[25] - 公司员工总数为15,583人,较去年同期17,716人减少12.0%[69] - 公司薪酬总额为11.13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11.74亿元下降5.2%[69] - 公司研发成本为256,123千元,同比下降4.4%[124] 安全生产与培训 - 公司开展专项安全培训784场次,参训30,428人次[26] - 公司对子公司开展27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26] - 公司开展节能环保内部培训96次[26] 政策与监管环境 - 国家医保局要求2025年全国80%统筹地区实现医保即时结算[28][29] - 医保结算回款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30天内[28] - 药品追溯码自2025年7月1日起销售环节需扫码方可医保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须全量采集上传[31] - 国家医保局发布第一批智能监管规则和知识点共11,290条明细,涵盖药品及医疗服务项目区分性别使用等5类[35] -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目标到2027年取得重要进展,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33] - 失信等级由四档简化为三档并从严制定标准,对行贿或集采围标串标企业顶格处置实施涉案产品全国禁售[35] - 新增审计报告等案源信息完善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不再保留慈善公益捐赠的纠错方式[35] - 发展中药材现代种业和生态种植养殖,加强中药材流通和储备体系建设并完善价格监管机制[32] -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并强化质量评估监管,稳步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31] - 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突破珍稀中药资源繁育、仿生、替代技术并推进统计监测[32] - 深化特殊食品注册备案制度改革,完善保健食品审评评价机制[33] - 建立全审核闭环管理机制并对血液透析等重点场景实行监控全覆盖[34]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收入同比增长14.4%至9105.2万元人民币,主要因政府补贴收入增至6835万元[51] - 政府補貼收入68,350千元,同比增長14.3%[118] - 公司折舊及攤銷费用总计人民币577,233千元,其中一方分部245,861千元,天江分部185,623千元,同濟堂分部55,523千元,環球分部90,226千元[105] - 公司折旧及摊销总额为577,233千元,同比增长2.8%[124] - 公司期内税项支出总额为58,821千元,同比下降31.0%[126] - 公司资本性支出为1.8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09亿元,同比下降13.8%[65] - 公司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54,707千元,同比增长11.8%[130] - 公司购买在建工程99,699千元,同比下降37.8%[130] - 公司确认使用权资产41,011千元,同比下降2.7%[131] - 公司商誉账面价值从3,026,077千元减少至2,783,616千元[133] - 现金产生单位江阴天江五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8.32%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65%[136] - 现金产生单位江阴天江税前贴现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09%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75%[136] - 公司存貨撇減總計人民币28,817千元,其中一方分部776千元,天江分部17,907千元,同濟堂分部7,369千元,環球分部2,765千元[105] - 公司分佔聯營公司業績亏损人民币47千元[105] - 公司利息收入人民币17,900千元,财务费用人民币47,203千元[105] 公司股权与治理 - 公司主要股东国药香港持股16.35亿股,占比32.46%[73] - 国药香港持有1,634,705,642股股份,由国药集团间接全资拥有[80] - 平安人寿持有604,296,222股股份,平安集团被视为拥有其权益[80] - 审核委员会对集团采纳的会计原则、处理及常规无意见不一[82] 分部业绩 - 公司合并营业额为人民币7,463,383千元,其中一方分部贡献2,450,040千元,天江分部贡献1,598,484千元,同濟堂分部贡献1,081,458千元,環球分部贡献2,333,401千元[105] - 公司期间亏损为人民币141,760千元,其中一方分部亏损38,194千元,天江分部亏损325,352千元,同濟堂分部盈利116,043千元,環球分部盈利112,128千元[105] - 分部業績合計217,370千元,其中天江分部虧損200,054千元[109] - 公司分部资产合计人民币40,690,064千元,其中一方分部14,473,704千元,天江分部10,280,678千元,同濟堂分部6,130,725千元,環球分部9,804,957千元[108] 金融工具与关联交易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中应收票据公允价值为864,330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469,238千元下降41.2%[161] - 第三级公允价值计量中债务工具期末余额为864,330千元人民币,期内因出售减少1,460,584千元[162] - 无抵押票据账面价值1,202,896千元人民币,第二级公允价值为1,204,654千元,较2024年末1,221,741千元下降1.4%[163] - 第三级公允价值计量采用贴现现金流量估值技术,关键输入参数为报告期末发行人现行贴现率[161] - 公司存放银行结余于其他国营实体并开展多项交易,但未披露具体金额[159] - 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层级间本期及过往期间均未发生转移[161] - 第二级金融负债公允价值采用贴现现金流模型确定,关键输入为反映公司信贷风险的贴现利率[163] - 第三级债务工具期内添置854,952千元人民币,在其他全面收益确认收益724千元[162] - 关联方交易中向国药集团附属公司销售制成品647,203千元[155] - 应收国药集团附属公司款项682,035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7.45%[157]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总额6,604千元,同比增长63.76%(2024年同期:4,034千元)[158] 借贷与抵押 - 公司新增银行及其他借贷813,277千元,同比减少74.58%(2024年同期:3,199,149千元)[148] - 偿还银行及其他借贷1,188,972千元,同比减少46.35%(2024年同期:2,216,596千元)[148] - 贷款利率区间为1.95%至4.75%,期限1个月至6年[148] - 已抵押资产总额1,007,551千元,较2024年末增长14.28%[152]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投资物业抵押价值679,839千元,占抵押资产总额67.48%[152] - 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总额为2,549,083千元,较2024年末的2,236,893千元增长13.95%[147] - 0至90天账龄的应付账款占比最高,达87.28%(2,224,591千元)[147] 融资活动 -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