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同比) - 收入同比增长26.6%至2,604,674千元人民币[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人民币2604.7百万元,同比增长26.6%[13] - 公司收入总额为人民币2604.7百万元,同比增长26.6%[3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人民币547.8百万元[35] - 公司总收入为人民币2,604,674千元,同比增长27.2%,其中综合灵活用工收入占比99.2%[36][38] - 收入同比增长26.6%至人民币2,604,674千元[164] 利润指标(同比) - 毛利同比增长11.1%至191,903千元人民币[7] - 经营溢利同比大幅增长70.9%至58,496千元人民币[7]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59.6%至32,553千元人民币[7]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大幅增长87.9%至41,071千元人民币[7]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溢利同比增长58.9%至49,502千元人民币[7] - 期内经调整溢利(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为人民币46,156千元[26] - 经营溢利增至人民币58.5百万元,同比增长71.1%(2024年同期:人民币34.2百万元)[54] - 除所得税前溢利增至人民币49.3百万元,同比增长53.1%(2024年同期:人民币32.2百万元)[59] - 期内溢利增至人民币32.6百万元,同比增长59.6%(2024年同期:人民币20.4百万元)[61]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增至人民币41.1百万元,同比增长87.9%(2024年同期:人民币21.9百万元)[62] - 经调整期内溢利为人民币46.16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34.64百万元)[63]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溢利为人民币49.50百万元(2024年同期:人民币31.15百万元)[63] - 毛利同比增长11.1%至人民币191,903千元[164] - 经营溢利同比增长70.9%至人民币58,496千元[164] - 持续经营溢利同比增长86.5%至人民币44,539千元[164]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59.6%至人民币32,553千元[164]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同比增长87.9%至人民币41,071千元[164]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同比增长60.0%至人民币33,378千元[166] - 公司期内溢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21,853千元增长至2025年上半年的41,071千元,增幅达88.0%[170][172] 业务线收入表现 - 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人民币1689.0百万元,同比增长22.7%[13]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747.8百万元,同比增长43.0%[13] - 数字化运营及客服收入为人民币147.4百万元,同比增长11.4%[13] - 数字化运营及客服收入达人民币147.4百万元,同比增长11.4%[18] - 专业招聘业务收入为人民币5.1百万元,同比下降人民币8.7百万元[19] - 通用服务外包收入为人民币1,688,955千元,同比增长22.7%,在岗人数26,566人增长9.7%[38][41]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收入为人民币747,780千元,同比增长43.0%,在岗人数8,212人增长44.1%[38][41] - 专业招聘收入为人民币20,574千元,同比下降20.7%,平均服务单价4,300元/人[42] 业务线毛利表现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毛利为人民币82.7百万元,同比增长15.5%[15] - 通用服务外包毛利为人民币80.5百万元,同比增长10.1%[16]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毛利占比达公司整体毛利的43.1%[15] - 数字化运营及客服毛利率为10.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18] 成本和费用(同比) - 公司总成本为人民币2,412,800千元,同比增长28.1%,主要因员工福利开支增加[43] - 销售及营销开支减少至76.9百万元,同比下降7.5%[48] - 研发开支减少至4.7百万元,同比下降15.0%[49] - 行政开支减少至52.6百万元,同比下降6.5%[50] - 其他收入增加至16.6百万元,同比上升85.7%[51] - 政府补助增加至11.2百万元,同比增加4.0百万元[51] - 税收减免增加至5.4百万元,同比增加4.1百万元[51] - 其他亏损净额减少至0.7百万元,同比下降0.9百万元[52]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拨备增至人民币15.2百万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4.2百万元或1420%[53] - 融资成本增至人民币5.3百万元,同比增加66.1%,主要因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增至人民币4.7百万元(增幅76.9%)[57] - 分占联营公司亏损净额增至人民币5.6百万元,主要因万码优才投资亏损增至人民币5.5百万元[58] - 其他收入同比增长85.7%至人民币16,649千元[164]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拨备大幅增加至人民币15,217千元[164] 利润率和效率指标 - 毛利率为7.4%,较去年同期的8.4%下降1.0个百分点[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经调整净利润率为1.9%,较去年同期的1.5%上升0.4个百分点[7][9] - 期内人均经调整利润为人民币44.8千元/人,同比增长34.5%[26] - 整体毛利率下降至7.4%,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44] - 综合灵活用工业务毛利率下降至6.9%,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44] - 专业招聘及其他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毛利率上升至61.7%,同比提升13.9个百分点[44] - 持续经营业务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27元[164] 灵活用工和人员相关指标 - 综合灵活用工人数从2024年6月30日的33766人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8868人,增幅15.1%[13] - 中后台运营等职位灵活用工人数从3844人增至5903人,增幅53.6%[16] - 数字化运营及客服综合灵活用工人数达4,090人,同比增长237人[18] - 公司为客户招聘员工总数17,976人,其中综合灵活用工员工16,471人[19] - 国际业务综合灵活用工人数达1,460人,另有858人由全球合作伙伴共同管理[22] - 内部员工平均人数为1,031人,同比下降9人[26] - 综合灵活用工收入为人民币2,584,100千元,同比增长27.2%,主要由于在岗人数增长15.1%至38,868人[38] - 综合灵活用工月度流失率6.6%,较去年同期6.7%有所下降[39] - 综合灵活用工员工月平均人工成本为人民币10,689元/人[43] - 内部员工成本人民币98.3百万元,同比增长4.0%[98]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资产总值从2,651,049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80,934千元人民币[8] - 经调整流动比率从1.9倍改善至2.3倍[9]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2,651,049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080,934千元,降幅达21.5%[167] - 无形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245,121千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50,860千元,降幅高达79.2%[16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397,698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76,275千元,降幅为5.4%[167] - 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455,616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32,751千元,降幅达48.9%[169]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1,533千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0,232千元,降幅高达95.4%[169] - 累计亏损从2024年12月31日的825,273千元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784,202千元,减少41,071千元[169][170]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701,134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47,803千元,降幅为21.9%[169] - 贸易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及应收票据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30,939千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396,348千元,降幅为19.3%[167] - 非流动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0,341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266千元,降幅为39.8%[169] - 公司流动净资产为人民币1053.9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加6.8百万元(增幅0.7%)[65] - 贸易应收款项、合同资产及应收票据为人民币1396.3百万元,较2024年末减少334.6百万元(降幅19.3%)[66] - 减值拨备增至人民币29.8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加4.6百万元(增幅18.5%)[67] - 经调整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96天降至86天[68]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少至人民币36.2百万元,较2024年末下降6.8百万元(降幅15.9%)[71]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降至人民币4.1百万元,较2024年末减少13.3百万元(降幅76.2%)[72] - 流动资产中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微增至人民币27.3百万元(增幅0.9%)[73] - 受限制现金增加至人民币23.2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长19.8%[74]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减少至人民币547.8百万元,较2024年底下降21.9%[75] - 借款减少至人民币232.8百万元,较2024年底下降48.9%[7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值减少至人民币36.9百万元,较2024年底下降20.2%[78] - 无形资产账面值减少至人民币50.9百万元,较2024年底下降79.3%[80] - 使用权法入账联营公司投资增加至人民币24.3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长146.9%[82] - 其他非流动资产增加至人民币45.9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长10.7%[83] -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至人民币11.4百万元,较2024年底增长44.2%[84] - 未偿还借款减少人民币222.8百万元至232.8百万元,降幅48.9%[89] - 租赁负债减少人民币5.2百万元至29.4百万元,降幅15.0%[9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人民币21.4百万元至376.3百万元,降幅5.4%[92] - 抵押贸易应收款项增加人民币19.2百万元至117.3百万元[97]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增至人民币252.4百万元,同比增长47.6%[85]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人民币284.3百万元,同比增长约1235%[86]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人民币54.7百万元,同比减少约146%[87] - 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52.4百万元,较去年同期170.9百万元增加47.6%[173]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人民币284.3百万元,主要因出售附属公司获得302.5百万元现金流入[173]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54.7百万元,去年同期为所得119.7百万元[17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376.3百万元,较期初397.7百万元减少5.4%[173] - 银行借款所得款项为人民币349.0百万元,偿还银行借款384.2百万元[173]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投资收益为人民币0.9百万元,同比下降35.2%[173] - 已付所得税为人民币11.5百万元,较去年同期10.2百万元增长12.5%[173]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人民币1.1百万元,较去年同期5.3百万元下降79.0%[173]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正向影响人民币1.4百万元[173] - 资本开支人民币1.1百万元[94] - 汇兑净亏损人民币1.4百万元[96] 客户和行业集中度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35.1%,其中最大客户占比13.3%,前十大客户平均合作年限7.9年[37] - 按行业划分收入占比:互联网62.0%、高科技及高端制造14.2%、金融9.4%、零售6.5%[37] 管理层讨论和业务指引 - 公司计划在2025年底前实现国际业务综合灵活用工人数2000人[27] - 公司已在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27] - 公司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启动第二和第三个数字化运营及客服中心选址[27] - 公司计划提供超过2万小时技术课程和20项技术能力认证课程[29] - 公司计划重点拓展日本、欧洲和美洲业务并派遣国家经理[27] - 公司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收入迅猛增长[35] - 公司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简历解析和就业推荐模块[29] - 公司构建"咨询+技术+综合灵活用"一体化用工解决方案[28]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灵活用工在岗人数需达约11,000人可实现经营现金流收支平衡[85] - 数字技术与云服务业务推动贸易应收款项增加人民币205.7百万元[66][67] - 出售上海思芮导致贸易应收款项减少人民币540.3百万元[66] 重大交易和事件 - 公司出售上海思芮46%股权获得最终代价人民币320698200元[12] - 公司出售上海思芮46.0%股权,总代价约为人民币3.207亿元[130] - 出售附属公司上海思芮46%股权获得最终代价人民币320.7百万元[182] - 成立合资企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0百万元,公司持股70.0%[131] - 合资企业于2025年5月14日成立,财务业绩将纳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131] 股权和购股权计划 - 研发投入费用为人民币4.7百万元[23] - 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未行使购股权17,674,100股,占已发行股份总额11.3%[9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下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17,674,100份[10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19年购股权计划下尚未行使的购股权可认购9,982,900股股份,相当于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约6.4%[10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6个月期间,2019年购股权计划下有2,531,300份购股权失效[106] - 执行董事张峰先生持有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下的455,800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0.1111美元[101] - 执行董事张健梅女士持有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下的928,800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介于0.1111美元至0.88美元[101] - 其他管理层成员及雇员持有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下的13,694,600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介于0.1111美元至2.80美元[101] - 其他参与者(前雇员及顾问)持有首次公开发售前购股权计划下的2,594,900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介于0.1111美元至0.88美元[101][102] - 2019年购股权计划已于2024年12月9日终止,不再授出新购股权[105] - 张峰先生持有2019年购股权计划下于2023年5月2日授出的180,000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4.28港元[108] - 张健梅女士持有2019年购股权计划下于2023年5月2日授出的240,000份未行使购股权,行使价为4.28港元[10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总数为9,982,900份[111] - 2024年3月28日授予的购股权中,有1,920,000份(占该批次78.0%)已失效,剩余540,000份尚未行使[111] - 2023年5月2日授予的购股权中,有120,300份(占该批次3.3%)已失效,剩余3,518,300份尚未行使[111] -
人瑞人才(06919)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