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核心业务收益为40.0亿港元,同比增长5.5%[16] - 权益持有人应占除税后核心溢利为5.973亿港元,同比下降18.8%[16] - 每股核心溢利为0.80港元,去年同期为0.98港元[16] - 法定会计准则收益为54.193亿港元,同比增长2.4%[16] - 权益持有人应占法定亏损为10.565亿港元,同比扩大7.2%[16] - 核心业务总收益同比增长5.5%至40亿港元,其中物业销售收益增长17.8%至9.062亿港元[21] - 核心业务除税后溢利同比下降17.2%至6.081亿港元,权益持有人应占核心溢利下降18.8%至5.973亿港元[21] - 综合总收益(法定口径)增长2.4%至54.193亿港元,但法定除税后亏损扩大至15.571亿港元[24]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核心溢利为597.3百万港元,同比下降18.8%[26] - 公司收益同比增长2.4%至54.19亿港元[163] - 期内公司股东应占亏损扩大至10.56亿港元[163] - 公司股东应占期内亏损为10.56453亿港元[17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5,419,34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293,488千港元增长2.4%[178][182] - 公司总收益从上年同期5,293,488千港元增长至5,419,349千港元,增幅2.4%[183] - 期内综合亏损为13.44亿港元,主要受投资物业贬值影响[187] - 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9.86亿港元[18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财务成本下降13.2%至226.2百万港元[29] - 利息收入录得5.2%跌幅至82.4百万港元[29] - 综合财务成本净额为605百万港元,其中37百万港元资本化至物业发展项目[92] - 财务成本净额568,569千港元,反映融资成本压力[186] - 财务成本净额达6.33亿港元,对盈利能力造成压力[187] - 利息收入从1.18亿港元下降至1.01亿港元,降幅14.4%[189] - 财务成本总额为669,76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751,020千港元下降10.8%[190] - 银行及其他借贷利息支出为592,32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765,543千港元下降22.6%[190] - 除税前亏损中雇员费用(包括董事酬金)为1,560,813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513,953千港元增长3.1%[191] - 所得税开支为147,712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74,867千港元下降15.5%[192] - 香港利得税开支为111,655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45,125千港元下降23.1%[192] 各条业务线表现:酒店业务 - 酒店分部EBITDA增长4.0%至4.086亿港元,收益增长2.9%至23.903亿港元[21] - 酒店分部EBITDA录得4.0%升幅至408.6百万港元[27][30] - 酒店分部总收益同比增长2.9%至23.903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23.221亿港元)[38][39] - 酒店分部EBITDA同比增长4.0%至4.08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3.928亿港元)[38][40] - 酒店收入达3,099,403千港元同比增长1.1%其中客房收益增长4.1%至1,957,606千港元[178][182] - 餐饮收益922,075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61,070千港元下降4.1%[182] - 酒店业务分部收益3,126,528千港元,为集团最大收益来源(占比57.7%)[186] - 酒店业务分部业绩为3.93亿港元[187]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投资 - 投资物业租金净收入增加6.6%至58.0百万港元[28][30] - 投资物业租金净收入总体增长6.6%至5.80亿港元,其中鹰君中心增长14.9%[67]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1,096,844千港元同比下降8.1%较2024年同期的1,193,764千港元减少96,920千港元[178][181] - 物业投资分部业绩为5436万港元[187] 各条业务线表现:物业发展 - 物业销售的收入为225.2百万港元,同比下降37.7%[30] - 物业出售收入906,196千港元同比增长17.8%较2024年同期的769,286千港元增加136,910千港元[178][181] - 物业发展分部收益906,196千港元,显示物业销售业务显著贡献[186] - 物业发展分部业绩表现强劲,达到3.61亿港元[187] 各条业务线表现:冠君产业信托 - 冠君产业信托分派收入下降11.6%至3.017亿港元,管理费收入下降9.1%至1.426亿港元[21] - 冠君产业信托分派收入下降11.6%至301.7百万港元[28] - 来自冠君产业信托的总收入同比下降10.8%至4.443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4.982亿港元)[51] - 冠君产业信托贡献收益1,163,503千港元其中租金收入1,029,437千港元[180] - 冠君产业信托分部收益达1,163,503千港元,占集团总收益21.5%[186] 各条业务线表现:朗廷酒店投资 - 朗廷酒店投资收入220,930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29,037千港元下降3.5%[180][181] 各地区表现:酒店业务 - 北美地区酒店收益同比增长5.6%至13.373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12.661亿港元)[38] - 欧洲地区酒店收益同比下降5.1%至3.40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3.59亿港元)[38] - 中国内地酒店收益同比下降0.2%至2.04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2.044亿港元)[38] - 纽约第五大道朗廷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18.6%至637当地货币单位(2024年上半年:537)[37] - 帕萨迪纳朗廷亨廷顿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增长25.0%至240当地货币单位(2024年上半年:192)[37] - 多伦多Chelsea酒店入住率同比增长5.1个百分点至65.8%(2024年上半年:60.7%)[37] - 香港朗廷酒店可出租客房平均收入下跌2.2%至每晚1669港元,总收入减少5.3%[62] - 香港康得思酒店入住率减少3.1个百分点,可出租客房平均收入下跌3.3%至每晚1424港元[63] - 香港逸东酒店可出租客房平均收入增长3.7%至每晚1003港元,但总收入仍下跌1.4%[64] 各地区表现:综合收益 - 香港地区收益达2,044,160千港元,同比增长9.5%(上年同期:1,866,203千港元)[183] - 美国地区收益增长6.1%至1,074,640千港元(上年同期:1,013,203千港元)[183] 各地区表现:投资物业 - 花園道三號写字楼出租率为80.7%(2024年12月31日:82.6%)[53] - 写字楼现收租金跌至每平方呎82.7港元,较2024年底87.0港元下降4.9%[54] - 花园道三号物业收益净额下跌7.6%至4.68亿港元(2024年:5.07亿港元)[54] - 朗豪坊办公楼租金收益减少9.1%至1.51亿港元,现收租金跌至每平方呎42.9港元[55] - 朗豪坊商场租金收益跌至3.38亿港元,其中分成租金收入跌至8900万港元(2024年:1.07亿港元)[57] - 鹰君中心写字楼出租率大幅提升13.1个百分点至76.5%,但平均现收呎租下降2.6%[68] - 鹰君中心零售出租率下降8.0个百分点至84.6%,平均现收呎租微升1.7%至97.1港元[68] - 鹰君中心写字楼出租率增至76.5%,平均现收呎租下跌2.6%至每平方呎49.3港元[69] - 鹰君中心整体租金总收入同比增长7.6%至39.7百万港元,租金净收入增长14.9%至35.5百万港元[69] - 服务式住寓平均净现收呎租下降8.0%至每平方呎25.2港元[70] - 服务式住寓整体租金收入下降3.2%至27.0百万港元[7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41港仙,去年同期为37港仙[12][16] - 2024财政年度核心业务除税后溢利约为15.53亿港元[6] - 净杠杆比率(核心口径)从9.3%改善至8.0%,法定口径下从36.1%微降至35.5%[18] - 每股账面值(核心口径)为83.1港元,法定口径下为71.2港元[18]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扩大24.2%至21.613亿港元,显著影响法定业绩[24] - 集团资产净值(按分部计)为621.47亿港元,较2024年末630.26亿港元略有下降[22][23] - 集团资产比率(负债/资产)为26.2%,若按酒店市值计算可降至20.5%[20] - 核心业务营运收入下跌12.5%至1194.5百万港元[27] - 朗涛项目住宅单位平均售价为每平方呎19592港元[33] - 朗贤峯项目确认销售收益436.2百万港元但录得亏损8.5百万港元[34] - 启德NKIL 6590地皮地价总额为5,350百万港元,按可用总楼面面积计约每平方呎5,392港元[74] - 盛德街╱马头涌道KIL 11290地皮地价总额为1,934百万港元,按可用总楼面面积计约每平方呎4,661港元[7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综合借贷净额为24,596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501百万港元[84] - 股东应占权益为53,231百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858百万港元[8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的杠杆比率为35.5%[85] - 公司净杠杆比率为35.5%(综合账目基准)和8.0%(核心资产负债基准)[86] - 计入市值34百万港元债券及票据和905百万港元投资证券后,综合借贷净额降至17,935百万港元,净杠杆比率降至33.7%[87] - 总借贷(包括中期票据)为31,263百万港元,其中68.7%为浮息借贷,31.3%为定息借贷[89] - 未偿还总借贷中16.1%于1年内到期,27.6%于1-2年内到期,56.3%于2-5年内到期[90] - 公司现金、银行存款及未动用信贷总额为14,255百万港元[91] - 整体利息覆盖比例为2.7倍[92] - 账面总值约23,161百万港元物业已抵押用于获取信贷额度[93] - 已签约资本性开支承担为1,002百万港元[94] - 核心资产负债表的未偿还总借贷为10,596百万港元,其中29.9%将于1年内到期[89]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1.41港元[163] - 投资物业价值减少至629.23亿港元[165] - 现金及银行存款减少至64.15亿港元[165] - 一年内到期借贷增至45.62亿港元[165] - 流动负债增至157.35亿港元[165] - 海外营运折算产生汇兑收益5.21亿港元[164] - 公司总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664.18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45.64亿港元,减少了18.54亿港元(降幅2.8%)[167] - 公司股东应占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540.89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532.31亿港元,下降了8.58亿港元(降幅1.6%)[167] - 非控股权益(亏损)从2024年12月31日的-6.06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6月30日的-9.08亿港元,亏损增加了3.02亿港元[167] - 冠君产业信托之非控权基金单位持有人应占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9.35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22.40亿港元,下降了6.95亿港元(降幅5.4%)[167] - 期内公司股东应占亏损为9.86亿港元[168] - 按公平值列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股权工具录得公平值亏损1.40亿港元[168] - 现金流转对冲变动产生亏损1102万港元[168] - 海外营运折算产生汇兑亏损2.82亿港元[168] - 公司已付股息3.74亿港元[168] - 与冠君产业信托之非控权基金单位持有人之分派为1.48亿港元[168] - 经营业务所得现金净额为23.14779亿港元,同比增长58.2%[171] - 已付股东股息为3.73862亿港元[170][173] - 支付冠君产业信托非控权基金单位持有人分派1.10898亿港元[173] - 支付非控股权益分派5.85336亿港元[17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64.15467亿港元[173] - 物业重估储备变动导致权益增加5.0918亿港元[170] - 新借银行贷款45.6996亿港元[173] - 偿还银行贷款48.53996亿港元[173] - 赎回中期票据7.75亿港元[173] - 股息收入14,418千港元同比下降25.5%较2024年同期的19,367千港元减少4,949千港元[178][181] - 来自客户合约的收益4,308,087千港元同比增长5.6%其中按时点确认的收益增长7.5%[182]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导致亏损2,161,308千港元,对整体业绩产生重大影响[186] - 分部业绩总额1,812,916千港元,但受折旧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后转为亏损[186]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造成重大损失,总额达17.40亿港元[187] - 衍生金融工具公平值变动造成1.80亿港元损失[187] - 总资产净值从250.89亿港元增至259.68亿港元,增长3.5%[188] - 拟派中期股息为每股41港仙,总额306,567千港元,上年同期为每股37港仙,总额276,658千港元[194]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41港元,上年同期为1.32港元[195] - 投资物业公平值为62,922,572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64,944,730千港元下降3.1%[197] - 收购香港投资物业代价连同交易成本共153,475千港元[196] - 合营公司权益为1,202,078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1,139,827千港元增长5.5%[200] 公司治理和董事会信息 - 罗嘉瑞医生担任主席及董事总经理,78岁,1980年加入董事会,为主要股东[98] - 罗杜莉君女士担任非执行董事,105岁,1963年加入董事会,为集团创始人之一[99] - 王于渐教授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3岁,1995年加入董事会,为提名委员会主席[100] - 李王佩玲女士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6岁,2002年加入董事会,为薪酬委员会主席[101] - 朱琦先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65岁,2022年加入董事会,为审核委员会主席[102] - 何述勤先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77岁,2022年加入董事会,拥有40年物业运营经验[103] - 施颖茵女士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56岁,2023年加入董事会,现任恒生银行行政总裁[104] - 罗孔瑞先生担任执行董事,83岁,1967年加入董事会,经营物业发展数十年[105] - 罗慧端女士担任执行董事,88岁,1963年加入董事会,参与香港物业发展数十年[106] - 罗康瑞先生77岁自1970年起出任集团董事并自2008年起担任非执行董事[107] - 罗鹰瑞医生73岁自1993年起出任集团董事并自2008年起担任非执行董事[108] - 罗俊谦先生40岁于2010年加入集团并于2015年获任执行董事[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