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表现(同比)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人民币1,611.80百万元,同比增长22%[8][9] - 公司总收入由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3.21亿元增长22%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6.12亿元[39][4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6.1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153] - 公司总收入为1,611,79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184] MaaS业务收入表现(同比) - 模型即服务(MaaS)收入为人民币501.94百万元,同比增长19%[8] - 公司MaaS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至人民币5.0194亿元[20][21] - MaaS收入由人民币4.21亿元增长19%至人民币5.02亿元[39][40] - MaaS业务收入为501,94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1%[184] BaaS业务收入表现(同比) - 业务即服务(BaaS)收入为人民币1,109.86百万元,同比增长23%[8] 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表现(同比) - 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为人民币856.96百万元,同比增长45%[8] - 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为人民币8.5696亿元,同比增长45%[28][31] - 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由人民币5.89亿元大幅增长45%至人民币8.57亿元[39][40] - 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为856,95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4%[184] BaaS保险行业云收入表现(同比) - BaaS保险行业云收入为人民币252.90百万元,同比下降19%[8] - BaaS保险行业云收入同比下降19%至人民币2.529亿元[33][35] - BaaS保险行业云收入由人民币3.11亿元下降19%至人民币2.53亿元[39][41] - BaaS保险行业云收入为252,899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6%[184] 其他收入表现(同比) - 其他收入总额为83,747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7%[187] 利润表现(同比) - 期内溢利为人民币201.22百万元,同比增长41%[8] - 期内溢利由人民币1.43亿元增长至人民币2.01亿元[39][50] - 公司期内溢利从2024年的人民币142,833千元增长至2025年的人民币201,224千元,同比增长40.9%[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9%[153] - 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01,224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42,833千元人民币增长40.88%[166][168] - 除税前溢利为201,39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2%[192]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表现(同比)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为人民币254.45百万元,同比增长29%[8][9]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溢利从2024年的人民币197,479千元增长至2025年的人民币254,449千元,同比增长28.8%[52]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表现(同比)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为人民币282.54百万元,同比增长16%[8]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EBITDA从2024年的人民币243,481千元增长至2025年的人民币282,539千元,同比增长16.0%[54]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率表现(同比)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利润率达16%,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9] 经营溢利表现(同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溢利为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153] 毛利表现(同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1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3%[153] 毛利率表现 - 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在73%[43] 研发开支表现(同比) - 研发开支由人民币2.26亿元增加33%至人民币3.02亿元,占收入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至19%[39][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为3.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5%[153] - 研发投入项下2025年上半年动用182.05百万元人民币,未动用款项从252.32百万元人民币降至70.27百万元人民币[137] 销售及营销开支表现(同比) - 销售及营销开支由人民币5.07亿元增加20%至人民币6.06亿元[39][4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营销开支为6.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7%[153] BaaS相关保险经纪佣金及运营营销开支表现(同比) - BaaS相关保险经纪佣金及运营营销开支为704,60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5%[190] 员工成本表现(同比) - 薪酬成本总额从2024年的人民币421.78百万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495.39百万元,同比增长17.5%[67] - 员工成本总额为495,38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189] 所得税开支表现(同比) - 实际所得税开支为174千元人民币,同比下降98.4%[192] 核心客户指标 - 公司核心客户数量达167家,同比增长1%[20][21] - 核心客户平均收入为人民币228万元,同比增长14%[20][21] - 核心客户留存率达98%,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20][21] 客户覆盖 - 公司累计服务超过8,000家机构客户,包括大部分国有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超过1,000家地区性银行[12] - 公司累计服务超过8000家客户,形成业务护城河[19] 技术能力与知识产权 - 公司自建MaaS云平台日均处理查询请求超3亿次,稳定性达99.999%[19] - 公司已取得461项专利及软著,覆盖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领域[15] - AI VoiceGPT语义理解准确率大于99%[26] 保险业务表现 - 保险业务成交保费同比增长9%至人民币31.1879亿元[33] - 首年保费成交额同比增长5%至人民币20.0615亿元[33][35] - 续期保费成交额同比增长15%至人民币11.1264亿元[33][35] - 寿险保费继续率超90%[33] 绿色金融系统表现 - 绿色金融系统降低运营与管理成本约30%[29] - 绿色信贷筛查智能体回复精度达98%以上[29]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变化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739.23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833.52百万元[57]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12.8%[15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833,518千元人民币,较期初778,392千元人民币增长7.08%[175] 现金储备变化 - 公司现金储备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2,917.94百万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895.78百万元[57] 金融资产变化 - 公司2025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43.1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183.4%[158] 资产净值变化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资产净额为47.5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增长5.0%[160] 权益总额变化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526,650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750,716千元人民币,增幅为4.95%[163] 资产负债比率变化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0.21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0.15[62] 经营活动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净额由2024年上半年的-126,671千元人民币改善至2025年上半年的150,740千元人民币,实现正向流转[172] 投资活动现金流表现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为37,348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购入投资4,508,511千元人民币及出售投资所得款项3,571,849千元人民币[172] 融资活动现金流表现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53,885千元人民币,主要包含购回股份付款24,061千元人民币及租赁负债付款30,248千元人民币[175] 库存股变化 - 库存股金额从2024年末的-298,728千元人民币大幅减少至2025年中的-74,960千元人民币,降幅达74.91%[163][166] 保留溢利变化 - 保留溢利从2024年末的633,473千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中的823,737千元人民币,增幅为30.03%[166] 非控股权益变化 - 非控股权益由2024年末的9,571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13,877千元人民币,增长45.00%[163][166] 每股盈利表现(同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43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3%[153] - 公司2025年中期基本每股盈利0.43人民币较去年同期0.30增长43%[200] 加权平均股数变化 - 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从469905966股降至442648756股[200] 管理层战略与研发重点 - 公司将持续拥抱AI作为最高战略优先级,集中资源于生成式与决策式AI的迭代[37] - 公司研发侧重点提升语音机器人的多语言覆盖、情感识别及多Agent协作能力[37] 国家政策与行业趋势 - 国家设定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10%的目标[14] - 国家规划到2025年底算力规模超300EFLOPS[14] - 2024年以来中国大模型招投标项目数量与金额快速增长[14] 企业管治结构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由张先生一人兼任,偏离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71]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周浩任主席[77]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及未经审核业绩[77] - 企业管治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陈志武教授任主席[80] - 企业管治委员会确认不同投票权受益人于报告期间持续为董事会成员[83] - 企业管治委员会确认报告期间未发生上市规则第8A.17条涉及事件[83] - 企业管治委员会建议继续委聘当前合规顾问[84] 投票权与控制权 - 不同投票权受益人张先生通过A类股份控制公司约65.06%的投票权[69] - A类股份可转换为B类股份,转换后将占已发行B类股份总数的约18.62%[69] - A类股份在特定条件下需转换为B类股份[73] - 不同投票权受益人已遵守上市规则第8A.14/8A.15/8A.18/8A.24条[83]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 张先生通过信托及实益拥有方式持有73,234,312股A类股份(占A类股份100%)和38,226,303股B类股份(占B类股份9.72%)[86][88] - 王青女士实益持有3,500股B类股份(占B类股份0.001%)[86] - 覃璇女士实益持有141,250股B类股份(含108,250股奖励股份,占B类股份0.04%)[86] - HH BR-I Holdings Limited及其关联方持有37,631,065股B类股份(占B类股份9.57%)[88] - CRF Summit Investment Limited及其关联方持有28,170,780股B类股份(占B类股份7.16%)[88] - 新疆国新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关联方持有44,571,580股B类股份(占B类股份11.33%)[88] - Wu Capital Limited及其关联方持有24,314,910股B类股份(占B类股份6.18%)[90] - TMF (Cayman) Ltd.作为受托人持有27,622,635股B类股份(占B类股份7.02%)[90] - 洪婧通过关联方间接持有35,559,711股B类股份(占B类股份9.04%)[90] - Tsing Young Holding Limited间接持有20,109,000股B类股份(占B类股份5.11%)[91] 股份回购情况 - 公司于2025年4月至6月期间回购3,274,500股B类股份,总代价25.78百万港元[129] - 2025年4月回购526,500股B类股份,每股最高价7.76港元,最低价7.39港元,总代价3.99百万港元[129] - 2025年5月回购2,137,000股B类股份,每股最高价8.27港元,最低价7.54港元,总代价16.84百万港元[129] - 2025年6月回购611,000股B类股份,每股最高价8.20港元,最低价7.66港元,总代价4.95百万港元[129] - 2024年3月至11月期间回购的25,313,000股B类股份已于2025年2月28日注销[129] - 公司于2025年上半年购回普通股支出23,769千元人民币并注销股份3,003千元人民币[166]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使用情况 - 公司未动用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于2025年1月1日为436.63百万元人民币,2025年6月30日降至182.04百万元人民币[137] - 公司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为3,170.39百万元人民币,其中45%用于业务扩张,30%用于研发投入[137] - 公司预计于2026年12月31日前悉数动用未动用的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137] - 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项下2025年上半年动用72.54百万元人民币,未动用款项从184.31百万元人民币降至111.77百万元人民币[137] 税务优惠情况 - 研发加计扣除税务影响为10,401千元人民币[192] - 北京百融享有15%优惠所得税率有效期至2025年12月1日[195] - 百融至信享有15%优惠所得税率有效期至2026年11月29日[195] - 众联享有15%优惠所得税率有效期至2026年10月25日[195] - 北京百融2023至2024年盈利适用12.5%优惠税率至2025年6月30日[196] - 百融睿博2024年盈利申请0%优惠税率至2025年6月30日[196] - 香港附属公司首200万港元利润按8.25%税率超额部分按16.5%税率[197] - 集团2025年6月30日止无香港应税利润故未计提利得税拨备[197] 员工与研发团队 - 公司员工总数1,481人,其中研发人员843人占比57%[67] 2019年雇员持股计划情况 - 2019年雇员持股计划下未行使购股权总计4,501,188股,其中雇员参与者持有2,904,763股,服务供应商持有1,596,425股[98] - 2019年计划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人民币0.2元,归属期为4年,紧接行使日期前B类股份加权平均收市价为9.53港元[98] 2021年雇员持股计划情况 - 2021年雇员持股计划已于2024年6月21日终止,不再授出新奖励[99][100] - 2021年计划下张韶峰持有未行使购股权20,948,400股,行使价分别为9.602港元和13.8港元[101] - 2021年计划下郑威持有未行使购股权1,278,000股,韩奎芳持有337,500股,两人均于2025年6月26日辞任执行董事[101][104] - 2021年计划下雇员参与者未行使购股权总计15,662,500股,报告期间行使37,500股,失效243,500股[101] - 2021年计划购股权归属分期进行,例如2021年12月29日授出的分50%/25%/25%于2023-2025年归属[103] - 购股权公允价值采用二项模型计算,2021年授出批次公允价值区间为3.26-4.51港元[101][104] - 所有购股权计划合计发行股份上限不超过已发行股份30%[99] 2021年股份奖励计划情况 - 2021年股份奖励计划已于2024年6月21日终止,最高奖励上限为24,764,500股B类股份[106][107] 2024年股份计划情况 - 2024年股份计划授权限额为49,102,996股,占公司2024年6月21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116] - 服务供应商分项限额为4,910,299股,占公司2024年6月21日已发行股本的1%[116] - 报告期内未根据2024年股份计划授出任何奖励[118] - 报告期内根据2024年股份计划向1名雇员参与者授出1,168,500份购股权,行使价11.276港元[119] - 2024年股份计划下可供授出的奖励股份总数:计划授权限额47,934,496份,
百融云(06608)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