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达势股份(01405) - 2025 - 中期财报
达势股份达势股份(HK:01405)2025-09-25 08:31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27.0%至25.93亿元人民币[1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利润同比增长504.4%至6592.4万元人民币[10] - 除所得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69.2%至1.10亿元人民币[10] -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79.6%至9142万元人民币[10] - 净利润从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0.9百万元增至2025年同期的65.9百万元[48] - 公司期内利润从2024年的人民币10,907千元增长至2025年的人民币65,924千元,增幅显著[57] - 公司净利润大幅增长至65.92百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10.91百万元人民币增长504.4%[127] - 公司期内利润为6592.4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1090.7万元人民币增长504%[135][139]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同比增长504.5%至人民币65.92百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从人民币0.08元提升至0.50元[180] - 每股基本盈利为0.50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0.08元人民币增长525.0%[129] 门店层面经营利润和EBITDA - 门店层面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8.0%至3.79亿元人民币[10] - 门店层面经营利润同比增长28.0%至人民币379.2百万元,利润率提升至14.6%[23] - 门店层面EBITDA利润率保持19.4%[10] - 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38.3%至3.23亿元人民币[10] - 经调整EBITDA从2024年的人民币233,387千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322,877千元,利润率从11.4%提升至12.4%[57] - 公司经调整EBITDA同比增长38.3%至人民币322.9百万元,利润率提升至12.4%[23] - 门店层面EBITDA同比增长27.7%至人民币502.8百万元,利润率提升至19.4%[23] - 门店层面EBITDA利润率从2024年的19.3%微增至2025年的19.4%,达到人民币502,818千元[58] 成本和费用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同比增长26.7%至人民币706.8百万元[33] - 员工薪酬开支同比增长23.2%至人民币877.4百万元,占总收入比例降至33.8%[35][36] - 租金开支增加57.5百万元至259.2百万元,同比增长28.5%,门店数量从914家扩张至1198家[38] - 厂房设备折旧增加25.3百万元至123.9百万元,同比增长25.6%[39] - 无形资产摊销增加1.8百万元至28.7百万元,同比增长6.7%,占收入百分比从1.3%降至1.1%[40] - 水电费增加15.5百万元至87.4百万元,同比增长21.6%,占收入百分比从3.5%降至3.4%[41] - 广告推广开支增加28.1百万元至137.4百万元,同比增长25.7%,占收入百分比从5.4%降至5.3%[43] - 门店经营维护开支增加30.5百万元至159.4百万元,同比增长23.7%[44] - 其他开支增加7.7百万元至74.6百万元,同比增长11.4%,占收入百分比从3.3%降至2.9%[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开支总额为74561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66935千元人民币增长11.4%[167] - 专业服务开支为1365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11382千元人民币增长20.0%[167] - 审计师酬金为3395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2899千元人民币增长17.1%[167] - 员工薪酬总开支同比增长23.2%至人民币877.38百万元,其中以薪金为基础的开支达人民币851.89百万元[169] - 门店层面薪酬开支同比增长28.6%至人民币718.43百万元,公司层级开支增长18.0%至人民币133.46百万元[170] - 股份基础薪酬开支同比下降36.3%至人民币25.50百万元[169] - 折旧及摊销开支同比增长25.7%至人民币340.91百万元,反映资产规模扩张[184] - 使用权资产折旧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45,686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88,301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3%[186] 财务成本和其他收益 - 财务成本净额增加6.7百万元至34.6百万元,同比增长23.9%[46] - 财务成本净额同比上升23.9%至人民币34.57百万元,主要受租赁负债利息支出增加16.0%至人民币38.66百万元影响[173] - 财务成本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33,315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8,659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0%[186] - 其他收益净额同比下降18.9%至人民币7.33百万元,主要因政府补贴减少27.9%至人民币4.95百万元[171] 所得税开支 - 所得税开支为44.17百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29.99百万元人民币增长47.3%[127] - 所得税开支同比增长47.3%至人民币44.17百万元,其中中国大陆企业所得税增长7.3%至人民币58.85百万元[174] - 公司已付所得税为7923.3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4225.8万元人民币增长88%[141] 门店扩张和网络发展 - 门店数量从2024年6月30日的914家增至1198家[12] - 进驻城市数量从2024年6月30日的33个增至48个[12] - 公司净新增门店190家,报告期末门店总数达1198家,覆盖中国48个城市[18] - 新进驻的15个市场共58家门店日均销售额为人民币47,102元,平均现金投资回收期为11个月[20] 同店销售表现 - 同店销售增长(SSSG)为-1.0%[13] - 公司同店销售增长为-1%,主要受新市场高基数门店影响[21] - 单店日均销售额同比下降4.4%至人民币12,915元[32] 地区市场收入表现 - 一线城市收入为人民币10.847亿元,同比增长7.2%,占总收入41.8%[16] - 新增长市场收入为人民币15.087亿元,同比增长46.6%,占总收入比例从50.4%提升至58.2%[17] - 一线城市市场收入同比增长7.2%至人民币1,084.7百万元[28] - 非一线城市市场收入同比增长46.6%至人民币1,508.7百万元,收入贡献占比提升至58.2%[30] - 一线城市门店达515家,占门店总数43%[16][18] 会员和客户增长 - 公司总会员人数达3010万,较2024年6月30日的1940万增长55.2%[14][22] - 会员贡献收入占比从63.6%提升至66.0%[22] - 过去12个月新增1320万首次下单客户[22]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公司经营所得现金净额从2024年的人民币376.8百万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361.1百万元[62] - 公司经营所得现金净额为3.611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3.768亿元人民币下降4%[141]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0.166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10.891亿元人民币下降7%[141]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069.3百万元减少4.9%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1,016.8百万元[6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底的1,069,102千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中的1,016,636千元人民币,减少4.9%[190] - 公司购买厂房及设备支出为1.74059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1.26574亿元人民币增长38%[141] - 公司借款所得款项为2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0元[141] - 公司持有未动用银行信贷额度人民币300.0百万元[63] - 公司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约4787.2万元人民币,但经营现金流充足,董事认为有足够资金持续经营[14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从4,876.13百万元人民币增长至5,233.40百万元人民币,增幅7.3%[132] - 总权益从2,243.23百万元人民币增至2,336.08百万元人民币,增长4.1%[131] - 公司总权益从期初的22.432亿元人民币增至期末的23.361亿元人民币,增长4%[135] - 使用权资产为1,548.44百万元人民币,较期初1,305.38百万元人民币增长18.6%[130] - 非流动借款为199.60百万元人民币,期初为0[132] - 流动借款大幅减少至0.40百万元人民币,期初为200.00百万元人民币[132] - 流动比率从2024年底的0.9改善至2025年6月的0.97[62]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底的8.9%下降0.3个百分点至2025年6月的8.6%[65]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保持稳定,2025年6月30日和2024年12月31日均为9%[158] - 公司累计亏损从期初的10.67054亿元人民币改善至期末的10.0113亿元人民币,减少6.59亿元人民币[135] - 公司银行借款总额保持人民币200百万元,但结构变化:流动负债部分从人民币200百万元降至人民币0.4百万元,非流动负债部分从0增至人民币199.6百万元[197]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为240507千元人民币,全部在1年内到期[154] - 公司总流动负债为2787589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2661192千元人民币增长4.7%[154] - 公司合同负债为56756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63010千元人民币下降9.9%[164]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248.645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240.507百万元,减少人民币8.138百万元或3.3%[198] - 公司3个月内到期的贸易应付款项占总额的99.98%,为人民币240.463百万元[198] - 公司应计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人民币712.99百万元增至人民币768.541百万元,增加人民币55.551百万元或7.8%[199] - 工资及福利应付款项从人民币241.025百万元降至人民币204.068百万元,减少人民币36.957百万元或15.3%[199] - 厂房设备及无形资产应付款项从人民币126.163百万元增至人民币201.829百万元,增加人民币75.666百万元或60.0%[199] - 应计开支从人民币264.066百万元增至人民币273.192百万元,增加人民币9.126百万元或3.5%[199] - 恢复成本拨备从人民币36.939百万元增至人民币49.167百万元,增加人民币12.228百万元或33.1%[199]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4年底的12,962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16,382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187] - 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底的246,567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294,03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3%[189] - 租赁按金(非流动部分)从2024年底的74,822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90,098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189] - 可收回增值税从2024年底的139,736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179,07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1%[189] - 股份溢价从2024年底的2,278,503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中的2,299,165千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191] 融资和资金用途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499.9百万港元,其中263.8百万港元已动用,236.1百万港元未动用[88] - 扩大门店网络分配所得款项净额90%即450.0百万港元,报告期间动用107.6百万港元,剩余230.0百万港元[89] - 一般企业用途分配所得款项净额10%即49.9百万港元,报告期间未动用,剩余6.1百万港元[89] - 未动用所得款项净额236.1百万港元存入香港持牌银行或金融机构[89] - 所得款项净额用途时间表由2025年底延长至2026年底[88] - 公司新提取两笔各人民币100百万元的三年期贷款,利率分别为LPR减0.5%和LPR减0.4%,实际年利率为2.60%[197] 员工和薪酬 - 全职雇员人数从2024年底的9,160位增加至2025年6月的9,235位,兼职雇员从19,640位增至23,715位[72] - 总员工成本从2024年的人民币711.9百万元增至2025年的人民币877.4百万元[73] - 公司现金薪酬开支占收入百分比从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5%降至2025年同期的5.1%[37] - 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雇员薪酬开支为2208.1万元人民币,相比去年同期的3436.3万元人民币下降36%[135][139] - 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储备从2025年初的人民币145.701百万元增至6月30日的人民币150.465百万元,增加人民币4.764百万元或3.3%[195] 股份和股东结构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30,936,013股[91][94][98]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持股中,James Leslie Marshall通过控股公司权益持有43,126,365股,占股32.94%[91] - 主要股东Good Taste Limited持有43,126,365股,占股32.94%[94] - The Capital Group Companies, Inc.持有9,965,586股,占股7.61%[94] - JPMorgan Chase & Co.合计持有好仓7,833,995股(含借出代理权益7,476,795股+实益权益349,600股+投资经纪7,000股+抵押权益1,600股),占股5.98%,另持有淡仓310,400股,占股0.24%[94] - 非执行董事Marshall配偶Michele Li Ming Marshall通过权益关联持有43,154,747股,占股32.96%[94] - 董事王怡通过实益持有2,034,006股(占股1.55%)及家族信托控制1,249,710股(占股0.95%)[91] - 2025年上半年因行使购股权发行77,356股普通股,收取现金约3,366千元人民币[194] - 2025年上半年因受限制股份单位发行227,036股股份,股本金额约1,628千元人民币,股份溢价约7,990千元人民币[194] 股份激励计划 - 股份激励计划将发行317,440股新股,占加权平均已发行股本(不含库存股份)的0.24%[97] - 2021年计划剩余年限约5年4个月,计划授权上限为1,035,236股(占上市后股本0.80%)[100][10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根据2021年计划可供发行新股份17,442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0.01%[101] - 2022年首次公開發售前計劃可供發行新股上限為6,658,375股,佔上市後已發行股本5.17%[10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2年首次公開發售前計劃下尚未行使購股權對應5,913,672股,佔已發行股份4.52%[106][108] - 報告期間根據2022年首次公開發售前計劃發行70,156股股份,註銷12股,失效194,426股[106][108] - 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王怡持有2,034,006股尚未行使購股權,行使價46.0港元[108] - 其他僱員持有3,879,666股尚未行使購股權,行使價46.0港元,緊接授出前加權平均收市價98.56港元[108] - 2022年第一次股份激勵計劃總授權限額為12,000,000股,佔上市日期已發行股份約9.33%[1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2年第一次股份激勵計劃可供授出股份數目為9,012,041股,佔已發行股份6.88%[113] - 報告期間授出215,366項購股權獎勵及102,074項股份獎勵,另有35,894項購股權失效[113] - 其他僱員受限制股份單位於報告期間歸屬227,036股,剩餘17,442股尚未行使,授予價格為零[103] - 2022年首次公開發售前計劃剩餘年限約7年,2022年第一次股份激勵計劃剩餘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