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远大医药(00512) - 2025 - 中期财报
远大医药远大医药(HK:00512)2025-09-24 13: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收益为6,047,236千港元,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收益为6,107,323千港元,同比增长1.0%[30] - 二零二四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557,945千港元,二零二五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为1,169,019千港元,同比下降25.0%[30] - 二零二四年全年收益为11,644,892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的10,529,590千港元增长10.6%[30] - 二零二四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2,468,375千港元,较二零二三年的1,879,998千港元增长31.3%[3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6,107,320,000港元,同比增长1.0%[133] - 撇除第十批集采影响后人民币口径收益同比增长13.0%[13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1,169,020,000港元,同比下降25.0%[133] - 撇除Telix投资影响后正常化溢利为1,017,290,000港元,同比下滑5.9%[133] - 公司收益为61.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0.47亿港元增长1.0%[194] - 公司毛利为36.00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5.91亿港元增长0.2%[194] - 公司除税前溢利为13.4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32亿港元下降26.4%[194] - 公司期内溢利为11.7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88亿港元下降26.1%[194] - 公司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33.38港仙,较去年同期的44.41港仙下降24.8%[198]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业绩为579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882万港元增长207.9%[19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分销成本增加30.434亿港元至191.629亿港元[139] - 研发及项目投入总额达10.22亿港元[141] 各条业务线表现: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 - 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上半年营收实现翻倍增长[11] - 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国内营收翻倍增长[13] - 核药抗肿瘤诊疗及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产品收益577,740,000港元,同比增长70.2%[134] - 核药抗肿瘤板块收益421,780,000港元,同比增长105.5%[134] - 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全球员工超过900人,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46] - 核药抗肿瘤诊疗板块全球销售人员超过600人,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155] - 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于2022年1月上市,2025年5月获批开展II期临床试验[48] - 易甘泰®釔[90Y]微球注射液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万人次使用[50] - 易甘泰®在中国22个省市50余家医院展开正式手术并建立9个手术、治疗及培训中心[51] - 公司对70家医院超过1100名医生进行易甘泰®手术理论或技能培训[52] - 已有230名医师获得易甘泰®手术医师登记其中89名获独立手术资格100名具备助理手术资质[52] - 易甘泰®进入50多个惠民保和3个特药险覆盖超过24个省级行政区100余个城市[52] - 公司目前共有9款在研放射性药物产品[60] - 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全球创新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TLX591向中国药监局递交加入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批准[25] - 全球创新放射性产品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获FDA批准新增适应症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25] - 用于诊断前列腺癌的全球创新RDC药物TLX591-CDx在中国完成III期临床研究全部患者入组给药[25] - 全球创新放射性产品SIR-Spheres®钇[90Y]微球注射液获FDA批准新增不可切除肝细胞癌适应症[34] - 前列腺癌药物TLX591海外临床研究影像学无进展生存期中位数为8.8个月[61] - 诊断药物TLX250-CDx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诊断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6%和87%[63] - TLX250-CDx针对T1a期早期肾癌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85%和89%[63] - 前列腺癌诊断药物TLX591-CDx已在澳大利亚(2021年11月)、美国(2021年12月)、加拿大(2022年10月)等超过15个国家获批上市[61] - GEP-NETs治疗药物ITM-11的III期临床研究于2025年1月达到主要临床终点[64] - 肝细胞癌诊断产品GPN02006在2025年4月取得突破性临床进展,显示优异安全性且30分钟即可实现高质量显像[67] - 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产品TLX101已获FDA孤儿药认定,目前处于海外I/II期临床研究阶段[65] - 恶性骨转移治疗产品ITM-41目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66] - 前列腺癌诊断药物TLX591-CDx在中国III期临床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计划2025年内递交上市申请[61] - 创新RDC药物ITM-11在中国完成用于治疗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的III期临床研究首例患者入组给药[26] - 创新放射性核素偶联药物ITM-11在中国完成COMPOSE研究首例患者入组给药[33] 各条业务线表现: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板块 - 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板块收益155,960,000港元[134] - 心腦血管精準介入診療板塊已佈局超過30款產品,其中通路管理方向22款產品在中國獲批上市,結構性心臟病方向1款產品在中國獲批上市[69] - 多極腎動脈射頻消融系統鉑睿時IberisTM於2025年2月獲得中國藥監局批准上市[69] - 經導管二尖瓣夾系統NeoNova®和冠脈衝擊波系統DEEPQUAKE-CTM分別於2025年2月和2025年6月獲得中國藥監局批准上市[69] - 該板塊員工超過340人,研發團隊近70人,其中碩士和博士佔比超過65%[70] - 冠脈藥塗球囊RESTORE DEB®是中國首款具有原發冠脈血管病變和支架內再狹窄雙重適應症的藥塗球囊[71] - 透析通路藥塗球囊APERTO® OTW為首款針對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狹窄適應症的藥塗球囊[72] - 血管內雙模成像設備NOVASIGHT是首款獲得美國FDA批准的血管內超聲光學雙模成像系統[73] - 多極腎動脈射頻消融系統鉑睿時IberisTM是全球範圍內唯一獲得歐盟CE認證且具備橈動脈與股動脈雙入路設計的RDN產品[76] - 國產冠脈衝擊波系統DEEPQUAKE-CTM用於治療支架植入術前、冠脈狹窄程度≥50%的成人冠脈鈣化病變[77] - 國產經導管二尖瓣夾系統NeoNova®通過介入方式對二尖瓣反流患者進行緣對緣二尖瓣修復[78] - aXess关键性临床研究美国首例患者入组完成于2024年11月[79] - aXess关键性临床研究欧洲全部患者入组完成于2025年1月[79] - Saturn经股静脉入路临床研究欧洲首例患者入组完成于2024年5月[80] 各条业务线表现:呼吸及危重症板块 - 呼吸及危重症板块收益104.735亿港元同比增长9.9%[135] - 恩卓润®比斯海乐®24周中度急性发作风险年化发生率降低43%[88] - 恩明润®比斯海乐®重度急性发作风险降低约26%[88] - 恩明润®比斯海乐®中重度急性发作风险降低约22%[88] - 恩明润®比斯海乐®所有急性发作类别风险降低约19%[88] - 切诺®于2017年进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87] - 切诺®于2018年进入中国国家基药目录[87] -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为国内首仿产品将改变外资企业独占的市场竞争格局[91] -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为国内首仿产品将改变外资企业独占的市场竞争格局[92] - 两款哮喘治疗产品已正式纳入中国国家医保目录乙类药品管理范围[90] - 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获得中国药监局颁发药品注册证书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6] 各条业务线表现:五官科板块 - 五官科板块收益149.471亿港元同比增长22.6%[135] - 公司五官科板块覆盖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多科室疾病[97] - 五官科核心产品包含和血明目片金嗓系列脉血康瑞珠诺通等[98] - 和血明目片为全国独家品种和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上市30余年并被纳入多个临床指南[99] - 金嗓散结胶囊和金嗓开音胶囊为国家医保目录产品,金嗓开音和清音为双跨品种[101] - 多普泰(脉血康)为国内唯一标注抗凝血酶活性的中成药,每粒/片相当于14个抗凝血酶活性单位[102] - 瑞珠(聚乙烯醇滴眼液)2016至2024年连续九年获得西普金奖[103] - 诺通鼻用喷雾剂为国产独家剂型,在同通用名产品中处于领跑地位[104] - 丹珍头痛胶囊为全国独家品种,国家医保目录和基本药物目录收载品种[105] - 用于治疗干眼症的全球首创产品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OC-01在中国大陆完成首批商业化处方落地[25] - 用于治疗翼状胬肉的创新改良型新药CBT-001(GPN00153)在中国完成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全部患者入组给药[25] - 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全球创新眼科药物GPN01768(TP-03)获得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批准上市[25] - 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OC-01)2024年11月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2025年7月在中国大陆实现首批商业化处方[107] - 激素纳米混悬滴眼液GPN00833于2024年3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2024年11月完成中国III期临床研究并达到临床终点[108] - 治疗翼状胬肉新药GPN00153(CBT-001)于2025年6月完成全部患者入组[109] - 儿童近视进展新药GPN00884于2025年3月完成I期临床研究[110] - 蠕形螨睑缘炎新药GPN01768(TP-03)2023年7月获FDA批准上市[110] - 蠕形螨睑缘炎新药GPN01768(TP-03)2025年5月获中国澳门药监局批准上市[110] - 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全球创新眼科药物GPN01768获澳门药监局批准上市[34] - 新型复方鼻喷剂Ryaltris(GSP 301 NS)新药上市申请于2024年2月获药监局受理[94] 各条业务线表现:心脑血管急救板块 - 心脑血管急救板块收益90.441亿港元同比下降21.8%(剔除集采影响后增长64.3%)[135] - 心脑血管急救板块拥有超过30个品种[112] - 心脑血管急救板块14个品种纳入国家急抢救药品目录[112] - 心脑血管急救板块16个品种纳入短缺药品目录[112] - 心脑血管急救板块在研产品超过20款[112] - 合心爽/合贝爽被纳入202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等权威临床指南[114] - 能气朗(辅酶Q10片)被纳入2025年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治专家建议等权威指南[115] - 依普利酮片于2023年8月获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填补国内二代选择性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药物空白[118] - 依普利酮片于2024年11月被正式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4年版)[118] - Jext®预充式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已在全球21个国家或地区获批上市[119] - 润漠德霖®曲前列尼尔注射液于2023年1月被纳入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2022年版)[120] 各条业务线表现:生物科技和氨基酸业务 - 生物科技产品收益168.439亿港元同比下降11.9%[136] - 氨基酸板块收益134.662亿港元同比下降9.5%[136] - 公司原料药业务围绕心脑血管抗感染解热镇痛消化系统及抗肿瘤五大领域布局[121] - mRNA平台ARC01疫苗于2024年1月获批开展I期临床研究成为中国首款针对HPV阳性肿瘤的mRNA治疗性疫苗[123] - 生物科技板块拥有研发人员超过90人[124] - 生物科技板块已拥有发明专利超200项[124] - 生物科技板块主导及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团体标准60余项其中已发布标准近50项[124] - 氨基酸业务深耕20余年承担中国国家工业强基项目和产业基础再造项目[125] - 公司拥有近50种氨基酸及其衍生品,26个氨基酸原料药注册文号[130] 各地区表现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约40%,覆盖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131] - 液体栓塞剂LavaTM海外快速上量并打通海外销售渠道[13] 研发创新与产品管线 - 公司五年间营收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1%[9] - 创新和壁垒产品营收占总营收约51.0%同比提升14.9个百分点[9] - 创新和壁垒产品收益占比达51.0%,同比提升14.9个百分点[133] - 公司研发项目总数133个[20] - 研发投入约10.2亿港元[20] - 创新项目数量42个占总研发项目32%[20] - 核药抗肿瘤诊疗领域创新项目17个占创新项目总数40%[22] - 心脑血管精准介入诊疗创新项目8个占创新项目总数40%[22] - 五官科创新项目7个占创新项目总数17%[22] - 呼吸及危重症创新项目6个占创新项目总数14%[22] - 心脑急救创新项目2个占创新项目总数5%[22] - 公司拥有8个研发中心[20] - 公司拥有5个研发平台[20] - 公司共有38项重大里程碑进展,包括创新产品16项、仿制产品13项、原料药产品3项[32] - 13款仿制产品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36] - 3款原料药产品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上市[37] - 研发注册阶段储备15款创新产品,涵盖5种放射性核素和7个癌种[47] - 早期研发阶段储备12款RDC药物[47] - 全球范围内五款RDC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其中四款处于III期临床阶段[48] - 130款产品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60款产品入选国家医保目录[44] - 泌尿系统肿瘤早检产品优爱®在中国大陆实现首张商业化处方落地[26] - 尿路上皮癌早检产品优爱®敏感性达92.5%特异性达95.8%基于超1000例注册临床研究[55] - 液体栓塞剂LavaTM制备过程仅需2分钟(同类产品约20分钟)[53] - 温度敏感性栓塞剂GPN00289于2024年12月完成注册性临床研究首例患者入组[57] - 液体栓塞剂KonaTM已向FDA递交上市前审批(PMA)申请[58] - 实体瘤消融治疗技术AuroLase®已向FDA递交PMA申请[59] - 公司创新研发管线布局季节性过敏性鼻炎脓毒症ARDS等多款全球创新药物[93] - 用于治疗脓毒症的全球创新药物STC3141在中国II期临床研究成功到达临床终点[25] - STC3141已完成海外Ⅱ期和中国Ⅱ期临床研究[12] - STC3141在2025年5月中国脓毒症II期临床研究中达到主要临床终点[96] - STC3141高剂量组第7天SOFA评分降幅明显大于安慰剂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96] - STC3141已在三大洲五个国家获批七个临床批件覆盖四种重症适应症[96] - 研发人员总数超过620人,其中硕士及博士高学历人才近430名占比约69%[150] - 新增专利申请30项,新增专利授权2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项占比68%[153] - 累计有效专利数756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468项,创新领域专利持有量236项[153] - 抗感染及mRNA等创新领域新增专利申请11项,占集团新增申请总量36.7%[153] 产能与基础设施 - 全球首个核药全产业链闭环平台上半年落地投产[13] - 公司掌握药用级锗-68/镓-68发生器在中国独家代理权[13] - 放射性药物研发生产基地于2025年4月竣工,6月底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