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粤海置地(00124) - 2025 - 中期财报
粤海置地粤海置地(HK:00124)2025-09-23 02:0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57.52亿港元,同比增长105.1%[5][9] - 收入同比增长105.2%至57.52亿港元[68] - 毛利20.63亿港元,同比增长1679.5%[5] - 毛利大幅增长1,679.5%至20.63亿港元[68] - 归属于公司持有者溢利2.82亿港元,去年同期亏损2.17亿港元[5][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持有者溢利为2.82亿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2.17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2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82亿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2.17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73] - 经营溢利实现扭亏为盈达9.87亿港元[68] - 本期溢利实现扭亏为盈达2.61亿港元[68] - 基本每股盈利16.48港仙[68] - 公司除税前利润为7.90亿港元,去年同期为除税前亏损2.82亿港元[86] - 物业发展分部业绩为11.2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6913万港元[8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及市场推广费用为1.08亿港元,同比下降15.0%[2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管理费用为0.71亿港元,同比下降33.0%[2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成本为3.48亿港元,其中1.38亿港元已资本化[27] - 融资成本列支合计2.10亿港元,同比增长5.6%[86][89] - 雇员成本列支合计3420万港元,同比下降54.6%[90] - 中国企业所得税支出3.6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退税8100万港元[9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利息3.2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8.08亿港元大幅减少59.4%[7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付中国税项3.7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40亿港元减少13.9%[76] - 向同系附属公司支付利息支出为7679.6万港元(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同期的2.43亿港元下降68.4%[108] - 向最终控股公司支付利息支出为6738.4万港元(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同期的5559.7万港元增长21.2%[108] - 关键管理人员报酬总额为160.7万港元(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同期的194.8万港元下降17.5%[110] 物业发展业务表现 - 物业销售溢利因广州粤海云港城项目较高毛利率而同比增加[11] - 计提存货减值拨备约7.68亿港元(去年同期:无)[11] - 本回顾期内物业已签约总楼面面积约122,000平方米(去年同期:152,000平方米)[13] - 本回顾期内物业已交付总楼面面积约180,000平方米(去年同期:143,000平方米)[13] - 物业发展分部收入大幅增长至57.26亿港元,同比增长106%[86][88] - 已售存货账面值为36.78亿港元,同比增长38.3%[90] 投资物业表现 - 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1.32亿港元,去年同期收益19.3万港元[5] - 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扣除递延税项)约9881万港元(去年同期:收益约14万港元)[11] - 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1.32亿港元[68] - 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1.3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19万港元[94] 各地区市场表现 - 大湾区部分城市房价同比下降,惠州市降幅约29%[7] - 珠海市商品住宅均价同比增幅约10%[7] - 广州粤海云港城项目公寓2025年上半年成交金额位列广州市第一[16] - 中山粤海城项目2025年一季度网签销售金额在中山市马鞍岛排名第一[21] - 惠州粤海壹桂府项目2025年一季度网签销售金额在惠州市澳头板块排名第一[25] 项目运营和出租率 - 深圳粤海城项目北地块商场出租率约96.0%[14] - 深圳粤海城项目南地块商场出租率约92.3%[14] - 广州粤海拾桂府项目商业裙楼出租率达87.2%[17] 项目签约和竣工进度 - 广州粤海云港城项目累计已签约面积占比31.1%(151,478平方米/486,428平方米)[13] - 佛山粤海壹桂府项目累计已签约面积占比44.1%(51,915平方米/117,692平方米)[13] - 中山粤海城项目累计已签约面积占比48.3%(114,413平方米/236,728平方米)[13] - 江门粤海城项目6号土地总楼面面积约41,597平方米[23] - 广州粤海云港城项目11号土地2024年11月完成竣工备案[16] - 广州粤海云港城项目9号土地2025年2月完成竣工备案[16] - 佛山粤海壹桂府项目预计2026年完成竣工备案[19] - 珠海粤海拾桂府项目预计2025年完成竣工备案[20] - 江门粤海城项目预计2027年完成竣工备案[2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负债比率344.5%,同比下降58.4个百分点[5] - 总资产值362.81亿港元,同比下降10.5%[5] - 每股资产净值2.28港元,同比增长9.6%[5] - 公司2025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46.53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43.46亿港元增长7.1%[26]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待售物业总额为224.27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259.96亿港元下降13.7%[2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合约负债为66.22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93.86亿港元下降29.4%[28]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31.74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34.12亿港元减少7.0%[30] - 公司2025年6月30日带息贷款总额为188.46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204.51亿港元减少7.9%[31] - 总资产从405.60亿港元减少至362.81亿港元,下降10.5%[87] - 已竣工及发展中持售物业账面值减少至224.70亿港元,下降13.8%[95] - 预付款项、土地和其他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为627,261,000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31.6%[97] - 应付账款及其他款项及应计负债流动部分为3,888,602,000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5.7%[14] - 已抵押存款金额降至零,较2024年末减少100%[99] - 物业预售资金为575,126,000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28.4%[99] - 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为10,917,127,000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7.1%[102] - 加权平均有效年利率为3.15%,较2024年末下降77个基点[104] - 来自同系附属公司及最终控股公司的贷款总额为79.29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87.05亿港元下降8.9%[112] - 相关人士贷款中一年内到期部分为47.97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39.14亿港元增长22.5%[112] - 来自同系附属公司的短期及长期贷款流动部分为26.04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17.54亿港元增长48.5%[112] - 来自最终控股公司的短期及长期贷款流动部分为21.93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21.60亿港元增长1.5%[112] 现金流表现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113.6%至28.29亿港元[7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务产生净现金24.66亿港元,略低于2024年同期的25.18亿港元[7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入净额为17.7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92亿港元增长37.2%[76]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29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2.57亿港元下降33.5%[7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2.9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0.86亿港元流出改善73.0%[76] - 公司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138.9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18.9万港元流出减少56.4%[76] - 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2,829,238,000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113.5%[99] 抵押和担保情况 - 已竣工持作销售物业抵押金额为792,793,000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33.2%[96] - 发展中持作销售物业抵押金额降至零,较2024年末减少100%[96] - 已竣工持作销售物业撇减576,023,000港元,发展中持作销售物业撇减192,214,000港元[96] - 物业开发支出资本性承约为60.49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62.68亿港元下降3.5%[106] - 为买家提供的楼宇按揭担保金额为38.87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47.09亿港元下降17.4%[107] 融资活动 - 公司于2025年2月24日获得第一家银行提供的2.5亿港元非承诺性循环定期贷款融资[51] - 公司于2025年2月24日获得第二家银行提供的5亿港元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56] - 公司于2024年2月29日获得第一家银行提供的4亿港元非承诺性循环定期贷款融资[49] - 公司于2024年2月29日获得第二家银行提供的5亿港元非承诺性循环贷款融资[5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2025年第一笔贷款融资本金为2.38亿港元[5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2025年第二笔贷款融资本金为4亿港元[60] 股权结构和股东信息 - 董事李君豪持有2,0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份的0.117%[40]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1,711,536,850股[40][42] - 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736,958,043股,持股比例43.06%[42] - 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附属公司持有相同数量的736,958,043股[42][43] - 香港粤海通过非全资附属公司粤海投资有限公司持有1,775,200股股份[43] - 主要股东持股结构显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超过43%[42] - 实物分派后香港粤海持有公司约43.06%股权成为直接股东[50][55] - 粤海投资通过实物分派减持公司股份至已发行股本约0.1%[50]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除披露外无其他股份权益[41] 雇员情况 - 雇员人数307人,同比下降18.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人数为307名,较2024年12月31日的376名减少18.4%[36] - 雇员人数从2024年底至2025年中减少69名[36] 其他全面收益和金融工具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他全面收益为6095.3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亏损3988.2万港元明显改善[7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支付非控股权益股息2713.8万港元[73][76] - 指定为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股本投资公允价值为4.12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115] - 指定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采用基于市场的估值方法,使用不可观察价格或利率假设[116] - 估值方法通过确定可比上市公司并计算价格倍数(如市销率)进行公允值估算[116] - 可比公司的企业价值除以收入指标计算价格倍数[116] - 根据非流动性和规模差异等因素对交易倍数进行折算[116] - 第3级金融工具的公允值计量基于不可观察输入值对整体公允值的重要性[116] - 同業平均市銷率為1.89(2024年12月31日:1.92)[118] - 市场倍数越高,公允值越高[118] - 非上市权益证券的收益或亏损在其他全面收益项内的公允值储备中确认[118] - 处置权益证券后其他全面收益累计金额直接转入保留溢利[118] - 按成本或摊余成本入账的金融工具账面值与公允值差异不大[118] 公司战略和项目组合 - 公司在大湾区拥有10个核心房地产项目[38] 关联方交易 - 公司及附属公司在回顾期内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48] 高管薪酬 - 两名高管年薪总额调整为人民币75万元同时新增12万元退休保障合同[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