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总销售额为4.877亿港元,同比下降2.9%或1440.6万港元[27] - 二零二五年上半年总销售额为487,743,000港元,同比下降2.9%[31][3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4.87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021亿港元下降2.9%[61][62] - 收入从5.021亿港元下降至4.877亿港元,降幅2.9%[48]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502,149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87,743千港元,降幅为2.9%[6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毛利为1.371亿港元,与2024年同期的1.374亿港元基本持平[61][62] - 毛利率为28.1%,较去年同期的28.3%略有下降[15] - 毛利率为28.1%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31][32] - 纯利率为2.5%,较去年同期的3.0%下降0.5个百分点[15] - 净利润为12,183,000港元同比下降4.0%[31][37] - 经营溢利从2636万港元下降至2102万港元,降幅20.3%[4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20.5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37.8万港元下降7.3%[53]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为29,875,000港元同比下降18.8%[37] - 研发成本从3679万港元下降至2988万港元,降幅18.8%[48] - 财务费用为5,360,000港元同比下降38.9%[37] - 融资成本从8,777千港元下降至5,360千港元,降幅为38.9%[65] - 行政费用为91,251,000港元同比上升6.5%[35] - 售出存货成本从364,755千港元下降至350,604千港元,降幅为3.9%[6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从39,334千港元增至46,334千港元,增幅为17.8%[66] - 所得税支出从4,216千港元下降至2,832千港元,增幅为32.8%[68] - 其他收入及收益总额从28,779千港元下降至19,097千港元,降幅为33.6%[64]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液压设备零件业务销售额为2.543亿港元,同比增长1.0%或263.7万港元[28] - 汽车零件业务销售额为2.164亿港元,同比下降4.6%或1052.4万港元[28] - 电子设备零件业务销售额为1214.3万港元,基本维持去年水平[29] - 液压设备零件销售额为254,322,000港元同比增长1.0%,汽车零件销售额为216,366,000港元同比下降4.6%[31] - 汽车零件销售收入从226,890千港元下降至216,366千港元,降幅为4.6%[64] - 液压设备零件销售收入从251,685千港元微增至254,322千港元,增幅为1.0%[64]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销售额占比从去年同期55%上升至60%[46] - 欧洲地区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8650.3万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686.2万港元,下降22.7%[61][62] - 中国内地、澳门及香港地区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752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916亿港元,增长5.9%[61][62] - 泰国地区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56.2万港元大幅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40.5万港元,下降74.8%[61][62]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经营现金流净额为70,583,000港元同比增加204.6%[41] - 经营现金流净额从2317万港元增至7058万港元,增长204.6%[52] - 现金净额为233,493,000港元较年初增加10,097,000港元[42] - 现金净额对权益比率为0.12,较去年同期的0.11略有改善[15][21]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5.152亿港元下降至4.393亿港元,降幅14.7%[5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39,269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515,160千港元下降14.7%[77] - 银行贷款总额为205,776,000港元较年初减少85,988,000港元[38] - 银行贷款及其他贷款总额为205,776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291,764千港元下降29.5%[80] - 一年内到期的银行贷款为44,645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128,040千港元下降65.1%[81] - 杠杆比率为10.2%,较去年同期的15.0%下降4.8个百分点[15] - 应收账款周转平均日数为143天,较去年同期的112天增加31天[15] - 存货周转平均日数为168天,较去年同期的164天增加4天[15] - 应收贸易账款总额为404,617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370,268千港元增长9.3%[76] - 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贸易账款为2,842千港元,2024年末该金额为0[76] - 应付贸易账款总额为106,366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105,160千港元增长1.1%[78] - 存货总额从318,921千港元增至327,693千港元,增幅为2.8%[74] - 应收购贸易账款从3.703亿港元增至4.046亿港元,增长9.3%[50]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从8.474亿港元增至8.824亿港元,增长4.1%[50]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973,341千港元增至1,012,201千港元,增幅为4.0%[73] - 资产净值从19.479亿港元增至20.260亿港元,增长4.0%[51]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6月30日的194.13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6亿港元,增长4.4%[53] - 非控股权益从2024年6月30日的1.437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674亿港元,增长16.5%[53] - 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从亏损2289万港元转为收益7769万港元[4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全面收益总额为6377.1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3546万港元[53] - 汇兑差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亏损3783.8万港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收益6156.6万港元[53] - 资本承担总额为10,690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18,620千港元下降42.6%[82] - 向主要管理人员支付之酬金总额为5,674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6,521千港元下降13.0%[83]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由曾广胜一人兼任违反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137] - 两名董事(非执行董事陈匡国与独立非执行董事杨如生)缺席2025年5月16日股东周年大会违反企业管治守则第C.1.5条[13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杨如生/张振宇/朱剑彪)[139] - 自2025年6月30日起非执行董事曾静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成员[140] - 董事曾广胜直接持有公司100,000,00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9.50%[86] - 董事曾广胜通过购股权计划总计控制155,000,000股相关股份,占已发行股本14.73%[87] - 宝安科技有限公司直接持有公司577,721,250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54.9%[91] - 中国宝安集团通过受控法团间接持有577,721,250股,占已发行股本54.9%[91] - Tottenhill Limited直接持有59,231,975股普通股,占已发行股本5.63%[91] - 崔少安先生通过受控法团及配偶合计持有73,815,725股,占已发行股本7.01%[91] - 梁咏仪女士通过配偶及直接持有合计73,815,725股,占已发行股本7.01%[91] 购股权计划 - 2011年购股权计划已于2021年5月17日届满,未再发行新购股权[101][105] - 购股权计划接纳入需支付1港元代价,接纳期限为要约日期后28天内[108] - 购股权行使期限最长为要约日期起10年,无最短持有期限要求[106] - 任何12个月内向单个参与者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本1%[104] - 2022年新购股权计划已采纳,受上市规则第17章规管[95] - 2011年购股权计划已于报告日期届满,有效期为2011年5月17日至2021年5月17日[110] - 2022年购股权计划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53,225,413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的50.6%[115] - 吴凯平获授10,0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0.900港元,授予日前股价0.730港元[111] - 曾静获授5,0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0.900港元,授予日前股价0.730港元[111] - 陈匡国获授5,0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0.900港元,授予日前股价0.730港元[111] - 曾广胜获授20,0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0.900港元,授予日前股价0.730港元[111] - 其他雇员参与人第1批获授10,200,000股,失效1,000,000股,期末持有9,200,000股[111] - 其他雇员参与人第2批获授1,700,000股,行使价0.900港元,授予日前股价0.700港元[111] - 其他服务提供商获授2,000,000股购股权,行使价0.900港元[111] - 购股权计划下任何12个月期间内向每位参与者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116] - 二零二二年購股權計劃剩餘年限約為六年零三個月[125] - 購股權接納要約時須支付1港元代價[122] - 董事曾廣勝先生獲授第1批購股權35,000,000股,行使價0.900港元[126] - 董事吳凱平先生獲授第1批購股權5,000,000股,行使價0.900港元[126] - 董事曾靜女士獲授第1批購股權5,000,000股,行使價0.900港元[126] - 其他僱員獲授第1批購股權4,200,000股,行使價0.900港元[126] - 其他僱員獲授第2批購股權1,000,000股,行使價0.900港元[126] - 二零二三年授出購股權公平值約為141,720港元[127] - 二零二二年購股權計劃於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可授出購股權數目為53,225,413股[129] 公司业务和子公司 - 公司主要從事精密金屬零件製造及銷售業務,用於汽車零件、液壓設備、電子設備零件及其他儀器[8] - 公司客戶為資訊科技、液壓動力、汽車及電器行業之頂級跨國企業[8] - 公司已建立工程師隊伍為全球各地夥伴提供解決方案[8]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拥有多家全资或控股子公司,包括江蘇科達精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100%)、東莞科達五金製品有限公司(100%)、廣州市新豪精密科技有限公司(100%)及Integrated Precision Engineering (Thailand) Company Limited(100%)[12] - 公司於2024年有多家子公司獲認可為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包括常熟科裕格蘭、廣州匯通、東莞科達及上海裕泰[9] 公司历史 - 公司于1990年在新加坡開展精密零件業務[8] - 公司于2002年7月10日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為獲豁免有限公司[8] - 公司于2004年11月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9] - 公司于2011年在中國江蘇省成立江蘇科達並買入166,631平方米土地[9] - 公司于2014年完成江蘇常熟地皮第一期建造工程,提供40,000平方米生產面積[9] 股息政策 - 公司不建議派付截至二零二五年六月三十日止六個月的中期股息[132]
国际精密(00929)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