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远洋服务(06677) - 2025 - 中期财报
远洋服务远洋服务(HK:06677)2025-09-19 10:41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公司收入下降3%至13.86亿元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14.36亿元人民币[25][2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3.858亿元,同比下降约3%[49]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1,385.8百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436.0百万元下降3%[78] - 公司收入为13.8578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5%[149]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436,013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385,781千元人民币,降幅为3.5%[163] - 期内亏损3.1亿元人民币,净亏损率为22%,对比上年同期盈利6000万元人民币[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310.1百万元(2024年同期溢利59.3百万元),因应收款项及存货减值增加[92] - 经营亏损3.20153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8825.3万元人民币[149] - 期内亏损3.09826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6021.6万元人民币[149]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310,106千元,与去年同期利润人民币59,340千元相比由盈转亏[15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人民币310,106千元,而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59,340千元[169] - 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人民币0.26元,去年同期为盈利人民币0.05元[169]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26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盈利0.05元人民币[149]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毛利率下降11个百分点至12%,毛利下降50%至1.63亿元人民币[25] - 整体毛利下降50%至162.6百万元,毛利率由23%降至12%[82] - 毛利为1.6263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0.3%[149] - 销售及服务成本从2024年上半年的1,108,593千元人民币上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1,223,147千元人民币,增幅为10.3%[163] - 社区增值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43,798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48,525千元人民币,增幅为1.9%,但其成本大幅上升81.9%至272,559千元人民币[163]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440,509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47,213千元人民币,增幅为1.5%[164] - 2025年上半年雇员福利开支为人民币4.472亿元,同比增长1.5%[110] - 存货撇减至可变现净值的损失从2024年上半年的3,702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上半年的91,263千元人民币[164] - 存货减值损失大幅增至91.3百万元(2024年同期:3.7百万元),因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导致待售物业价值下降[81]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增75%至217.3百万元,因增加贸易应收款项拨备[87]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净额2.1733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24487亿元人民币[149] - 商誉减值亏损净额达156.2百万元(2024年同期:9.2百万元),因附属公司缩减业务规模[88] - 商誉减值亏损1.56244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921.2万元人民币[149] - 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24,772千元人民币变为2025年上半年的所得税抵免11,511千元人民币,主要由于递延所得税抵免72,639千元人民币[167] - 已付所得税为人民币69,865千元,较去年同期的人民币48,025千元增加45.4%[153] 业务规模:物业管理 - 总合约建筑面积达121.6百万平方米[11][12] - 总在管建筑面积达93.5百万平方米[11][12] - 在管物业项目总数达511个[12] - 合约建筑面积下降9%至1.215亿平方米,对比上年同期1.336亿平方米[27] - 在管建筑面积下降7%至9350万平方米,对比上年同期1.001亿平方米[28] - 合约建筑面积121.6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在管建筑面积93.5百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6%[52] - 第三方开发物业在合约建筑面积中占比53%,在管建筑面积中占比46%[53] - 2025年上半年新增合约建筑面积3.9百万平方米,其中96%来自第三方[53] - 住宅及其他非商业物业管理在管建筑面积达87.9百万平方米,较2024年底增长约1%[61] - 住宅及其他非商业物业合约建筑面积为112.7百万平方米,项目数量490个,较2024年底下降约2%[61] 业务规模:项目分布 - 住宅社区在管项目数量为339个[12][13] - 商写物业在管项目数量为65个[12][13] - 其他物业在管项目数量为107个[12][13] - 业务覆盖中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87个城市[12] - 北京在管物业数量超过69个[15][20] - 合约项目数量分布:<1百万平方米区域有4个项目,≥1至<5百万平方米区域有51个项目,≥5至<10百万平方米区域有72个项目,≥10百万平方米区域有46个项目[17][19] - 按区域划分,京津冀区域在管建筑面积占比30%,收入占比32%[54][58] - 一二线城市在管建筑面积占比83%,其中一线城市19%,新一线城市29%,二线城市35%[59] - 商写物业管理在管建筑面积5.7百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占比达99%[62] 业务表现:物业管理服务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下降5%至10.31亿元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10.53亿元人民币[30]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312亿元,占总收入74%,其中住宅及非商业服务占62%,商写服务占12%[49]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31.2百万元,占总收入74%,较2024年同期下降2%[78] - 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052,689千元人民币微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31,172千元人民币,降幅为2.0%[163] - 物业管理服务毛利率由20%降至16%,因服务成本增加[82][84] - 商写物业管理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66.7百万元,同比下降约10%[62] 业务表现:社区增值服务 - 社区增值服务收入增长2%至2.49亿元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2.44亿元人民币[31] - 社区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485亿元,同比增长1.9%,占总收入18%[49] - 社区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48.5百万元,占总收入18%,较2024年同期增长2%[78] - 社区增值服务收入上升2%至248.5百万元,主要因物业经纪服务收入增长[79] - 社区增值服务毛损率达10%(2024年同期毛利率39%),主要受存货减值损失影响[82][84] - 社区资产增值服务收入人民币175.362百万元,占社区增值服务收入71%[65] - 社区生活服务收入人民币47.676百万元,占社区增值服务收入19%[65] - 物业经纪服务收入人民币25.487百万元,占社区增值服务收入10%[65] 业务表现:非业主增值服务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下降24%至1.06亿元人民币,对比上年同期1.4亿元人民币[33]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61亿元,同比下降24%,占总收入8%[49]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06.1百万元,占总收入8%,较2024年同期下降24%[78]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下降24%至106.1百万元,因交付前服务收入降37%及物业工程服务收入降22%[79] - 非业主增值服务中交付前服务收入为人民币31.7百万元,占总收入30%,较2024年同期下降37%[68] - 非业主增值服务中咨询服务收入为人民币25.3百万元,占总收入24%,较2024年同期下降2%[68] - 非业主增值服务中物业工程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9.1百万元,占总收入46%,较2024年同期下降22%[68] - 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39,526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6,084千元人民币,降幅为24.0%[163] 资产与负债状况 - 总资产下降7%至37.62亿元人民币,权益总额下降15%至18.26亿元人民币[26] - 现金资源下降3%至7.58亿元人民币,包括受限制银行存款[26] - 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4,023,075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的人民币3,761,511千元,降幅为6.5%[15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保留盈利)从人民币811,212千元大幅减少至人民币501,106千元,降幅达38.2%[150][15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761,144千元减少至人民币731,754千元,降幅为3.9%[150][153]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人民币10.841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4%[97]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从2024年末的1,746,337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1,945,634千元,增幅11.4%[181] - 贸易应收款项第三方部分同比增长20.5%,从1,058,713千元增至1,275,617千元[181] - 3年以上账龄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增长81.0%,从196,386千元增至355,501千元[181]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增加21.7%,从708,096千元增至861,554千元[181]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为人民币4.753亿元,较2024年底减少9%[98]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下降9.1%,从522,631千元减至475,283千元[182]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2.852亿元,与2024年底基本持平[99]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下降3.7%,从815,098千元减至785,322千元[183] - 3年以上账龄贸易应付款项增长20.3%,从62,937千元增至75,707千元[184] - 合约负债为人民币5.677亿元,较2024年底增加15%[100] - 合约负债从人民币494,117千元增加至人民币567,722千元,增幅为14.9%[151] - 存货余额降至490.6百万元(2024年末:614.2百万元),主要因减值损失增加[96] - 存货从人民币614,169千元减少至人民币490,556千元,降幅为20.1%[150] - 无形资产从人民币668,853千元减少至人民币492,066千元,降幅达26.4%[150] - 商誉总额从年初的人民币446,545千元减少至人民币290,301千元,主要因天津熙合及浙江远瓯计提减值[172] - 使用权资产增加至人民币8,570千元,租赁负债增加至人民币8,832千元[178] - 流动比率为1.5倍,较2024年底的1.6倍略有下降[103] - 公司无借款,资本负债比率为零[103][104] - 经营所得现金净额为净流出人民币16,151千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人民币41,279千元[153] 战略举措与运营优化 - 公司四个商业项目(远洋国际中心、远洋大厦、远洋光华国际、远洋沁山水)实现全绿电采购,达成成本优化与节能减排双重效益[39] - 公司通过系统性节能改造(包括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空调变频改造)满足ESG需求,将绿色服务转化为资产增值动能[39] - 公司构建“一刻钟生活圈”服务体系,覆盖社区生活服务、租售服务、美居服务、空间资源四大主力业务领域[40] - 公司实施管理层级压缩与决策流程优化,提高组织灵活性与市场响应速度[41] - 公司强化业绩导向考核,突出市场拓展、增值业务、对客端评价等关键业绩指标牵引作用[41] - 公司持续优化标准化服务体系,重点关注应收账款与现金流管控,优化成本结构[43] - 公司推动组织效能升级,优化人才培养与选拔机制,提升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43] - 公司深挖业主生活痛点,完善增值服务产品矩阵,持续开拓创新业务增长空间[43] - 公司重点开拓公共建筑、教育医疗等优质非住业态,构建非住市场差异化竞争力[71][75] - 公司推进组织扁平化变革,精简管理层级提升决策效率[70][76] - 公司以管家为服务枢纽,升级社区环境养护标准,提升居住环境舒适度[69][77] - 北京远洋大厦制冷机组改造后能耗降低19.42%[125] - 公司每年收集并落地80%以上的客户建议[124] - 公司为产业园提供光伏+储能+智慧安防一体化服务以降低能耗成本[125] - 公司通过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和空调变频改造实现系统性节能[125] - 公司获得2025中国物业低碳运营领先企业等三项ESG相关荣誉[121] - 光华国际中心荣获物业五星级大厦认证,并获取能源管理、信息安全体系双项标准认证[38] - 公司通过能源监控平台有效降低能耗,提供从会议室预订到商务接待的全链条服务[39]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构建权责清晰的治理架构,设审核、薪酬及提名三个专业委员会[122] - 公司已制定《员工多元化政策》并修订多项委员会职权范围[122] - 远洋集团持有公司股份777,882,500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65.70%[134] - 耀胜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755,600,000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65.70%[134] - 耀胜间接持有公司股份22,282,500股,占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88%[134][135] - 耀胜质押股份605,6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约51.15%[135] -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1,184,000,000股[135] - 董事杨德勇持有远洋集团118,777股普通股,占其已发行股本0.001%[131] - 董事朱葛颖持有远洋集团38,531股普通股,占其已发行股本0.000%[131] - 董事崔洪杰持有远洋集团369,571股普通股,占其已发行股本0.003%[131] - 远洋集团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数为11,084,626,745股[13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最高股价0.70港元,最低股价0.455港元[1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发行股份1,184,000,000股,收盘价0.54港元[120] - 公司市值约为6.3936亿港元(639.36百万港元)[120]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142] - 公司2025年未派发任何股息,而2024年同期派发股息总额31,850千元[186]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39] - 核数师对中期简明综合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审阅结论[147] 关联方交易 - 来自关联方(远洋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的收入占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10%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163] - 关联方交易收入下降34.0%,从138,521千元减至91,431千元[187] - 关联方贸易应收款项账面总值下降2.5%,从687,410千元减至670,017千元[189] - 关联方预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3.3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50.6万元人民币,增长13%[190] - 关联方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22.5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567.2万元人民币,增长8.2%[190] - 合营企业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61.7万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902.9万元人民币,下降16.1%[190] - 最终控股公司控制实体的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567.3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41.7万元人民币,增长101.2%[190] - 最终控股公司拥有重大影响力实体的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2.8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14万元人民币,增长236.4%[190] - 关联方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54.4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787.9万元人民币,增长15%[191] - 关联方合约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92.3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516.1万元人民币,增长17.3%[191] - 关联方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5.1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24.8万元人民币,增长113.9%[191] - 主要管理人员薪酬从2024年上半年的443.9万元人民币微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