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报告期收益313.2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6%[3][5] - 诊断服务收入从379,943千元降至313,217千元,减少66,726千元(17.6%)[24] - 诊断检测服务收益313.2百万元,同比下降17.6%[50] - 报告期内集团收益313.2百万元,同比减少17.6%[60] - 毛利106.4百万元,同比减少17.0%[67] - 净亏损55.4百万元人民币,同比收窄56.1%[3][6]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收窄至5534万元人民币,同比改善56.1%[33] - 净亏损55.4百万元,同比减少56.1%[50] - 除所得税前亏损由人民币131.8百万元减少至55.4百万元,降幅58%,受益于成本减少及准备金转回[7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33.96%,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计算自106,369/313,217)[3][8] - 销售费用53.1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1.0%[8] - 管理费用78.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5%[8] - 财务成本净额15.1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7.6%[8]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8.4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4.1%[8] - 集团毛利率约34.0%,较2024年整体毛利率提升约4.4%[50] - 毛利率34.0%,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67] - 收益成本206.8百万元,同比减少17.8%[66] - 其他收入由人民币1.0百万元减少至0.3百万元,降幅70%,主要因政府补助减少[68] - 其他收益净额由人民币6.6百万元增加至31.8百万元,增幅382%,因法律纠纷准备金转回31.5百万元[69] - 销售开支由人民币89.9百万元减少41.0%至53.1百万元,因成本管控强化[70] - 行政开支由人民币99.7百万元减少21.5%至78.3百万元,因股份奖励开支减少9.7百万元[71]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由人民币52.4百万元减少至8.4百万元,降幅84%,因贸易应收款项拨备减少44.0百万元[72] - 财务成本净额由人民币24.3百万元减少至15.1百万元,因债务结构优化[74] - 财务成本净额改善至-1514.6万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7.6%[28] - 所得税抵免仅为5万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99.1%[29] - 毛利率由2024年同期的33.7%提升至2025年的34.0%[8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诊断外包服务收益118.5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4.0%[3][5] - 医联体诊断检测服务收益180.3百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3][6] - 医联体业务收益占比57.6%,同比提升9.6个百分点[6] - 医联体诊断检测服务收益180.3百万元,占总收益57.6%(同比提升9.6%)[50][51] - 诊断外包服务收益118.5百万元,同比减少34.0%[64] - 为非医疗机构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14.4百万元,同比减少20.3%[65] - 为医联体提供的诊断检测服务收益180.3百万元,同比基本持平,占总收益57.6%[63] - 医联体诊断服务收益占比同比提升约9.6%[63] - 诊断外包服务收益下降主要受集采政策和市场竞争影响[64] - 医联体共建业务自2023年起持续为集团第一大业务板块[50][51]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所有收益均来自中国,无单一客户贡献超过总收益10%[22][2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已服务近450家医联体客户并提供多场景解决方案[51] - 创新产品累计服务客户近300家[52] - 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发布多项感染性疾病检测新panel产品[53] - 形成《tNGS临床规范化应用专家共识》并于顶级期刊发布[53] - 集团与润达医疗合作开发医疗大模型"智云",基于DeepSeek等技术打造[58] - 公司宣布不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38] - 董事会宣布不派发2025年中期股息[108] - 公司存在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由张勇一人兼任的治理例外情况[105] - 全体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06] - 公司已采纳内幕消息政策履行法定义务[106] - 审核委员会对会计处理方式无异议[109]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28,336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060,414千元,减少167,922千元[11][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1,321,355千元减少至1,186,124千元,下降135,231千元(10.2%)[11] - 贸易应收款项从628,456千元降至597,112千元,减少31,344千元(5.0%)[1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412,989千元增至505,150千元,增加92,161千元(22.3%)[11] - 借款总额从1,053,914千元降至1,003,558千元,减少50,356千元(4.8%)[11][12] - 流动负债从1,916,435千元降至1,712,571千元,减少203,864千元(10.6%)[11] - 累计亏损从42,012千元扩大至97,352千元,增加55,340千元(131.7%)[12] - 每股基本亏损从0.21元人民币改善至0.09元人民币[33]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增至87312.4万元人民币[35] - 账龄超过2年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达70.1%(10249.76万元人民币/14615.5万元人民币)[35] - 已质押贸易应收款项账面价值为20042万元人民币[35] - 应收票据大幅增加至8868.6万元人民币,其中非流动部分8858.1万元人民币[36] - 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保持稳定为11489.9万元人民币[36]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906.537百万人民币,其中关联方应付款占主要部分达644.133百万人民币[37]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结构显著变化:3年以上账期金额从86.565百万人民币激增至318.924百万人民币,增幅达268%[37] - 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130.943百万人民币下降至74.699百万人民币,主要因应计费用从53.791百万人民币缩减至9.744百万人民币[37] - 公司转回法律纠纷准备金31.5百万人民币计入其他收益[37] - 应付员工成本从48.551百万人民币降至41.523百万人民币,减少14.5%[37]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由人民币475.4百万元增加至567.6百万元,增幅19.4%,因私募基金投资增加[78] - 贸易应收款项由人民币628.5百万元减少至597.1百万元,降幅5.0%,因部分款项收回及计提拨备[80] - 期后收回贸易应收款项人民币86.3百万元,占2025年6月30日余额的5.9%[8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3.214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861亿元,减少人民币1.353亿元[85]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9.702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9.065亿元,减少人民币6370万元[83]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4.1299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0515亿元,增加人民币9216万元[86] - 借款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0.539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0356亿元,减少人民币5036万元[98] - 流动资产净值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430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7.775亿元,增加人民币3452万元[86] - 流动比率由2024年12月31日的1.39提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1.45[88] - 资产负债比率(按计息借款及租赁负债计算)由2024年12月31日的93.3%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2.2%[98] - 受限制现金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563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597亿元,减少人民币9660万元[86] - 资产质押借款由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5.151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313亿元,减少人民币8380万元[9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总数为1,146名,较2024年同期1,459名减少21.5%[103] - 2025年上半年总薪酬成本为人民币1.246亿元,较2024年同期1.562亿元下降20.2%[103] - 限制性奖励股份相关开支为人民币800万元,较2024年同期1,770万元下降54.8%[103] - 公司未购买、赎回或出售任何上市证券[10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持有任何库存股[107]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于2022年5月18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4] - 其他收益净额大幅增至3182.2万元人民币,主要因法律纠纷准备金转回3150万元人民币[27] - 集团确认无重大或然负债及期后事项[39][40] - 国家规划到2030年投入600亿人民币构建精准医学体系[45] - 全国已建成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2188个县推进医共体建设[42] - 基层医疗市场预计形成千亿级增量空间,特别在分子诊断领域[43] - 湖北省要求2027年智能临床辅助诊疗覆盖50%三级医院和30%二级医院[47]
云康集团(02325)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