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为83.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41%[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3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26%[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2.41%[18] - 基本每股收益为5.26元/股,同比增长49.43%[18] - 稀释每股收益为5.26元/股,同比增长49.43%[18]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5.34%,同比上升2.13个百分点[18]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37,167.23万元,同比增长26.41%[2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83,009.89万元,同比增长49.26%[28]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41%至83.72亿元[45] - 合并营业总收入从6,622,460,233.64元增至8,371,672,279.31元,增幅26.4%[173]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4%,从66.22亿元增至83.72亿元[174]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0.3%,从14.06亿元增至21.14亿元[174] - 净利润同比增长49.2%,从12.27亿元增至18.31亿元[175] - 基本每股收益从3.52元上升至5.26元,增幅49.4%[175]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3%,从42.14亿元增至64.20亿元[177]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127.3%,从6.44亿元增至14.65亿元[178]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7.87%至58.90亿元[45] - 研发投入同比下降4.47%至2.78亿元[45] - 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5%,从2.91亿元降至2.78亿元[174] - 财务费用由负转正,从-7135万元改善至-5903万元[174] - 信用减值损失扩大35.7%,从-1.45亿元增至-1.97亿元[174] 经营活动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7.7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6.77%[1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96.77%至-7.76亿元[4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2024年上半年的1.96亿元净流入变为2025年上半年的-7.76亿元净流出[180]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5.4%,从39.82亿元降至29.71亿元[180] - 收到的税费返还大幅减少54.1%,从2.06亿元降至9480万元[180]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55亿元,较去年同期1.47亿元大幅恶化[182] 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大幅增长73.9%,从76.85亿元增至133.63亿元[181] - 投资支付的现金增长49.6%,从88.27亿元增至132.01亿元[18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增长28.8%,从4.74亿元增至6.10亿元[18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下降17.9%,从33.28亿元降至27.32亿元[181] - 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从-8.28亿元转为正1.71亿元[183] - 母公司期末现金余额下降9.8%,从23.45亿元降至21.16亿元[183]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为293.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64%[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5.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80%[18] - 货币资金占总资产比例下降1.23个百分点至10.87%[50] - 存货占总资产比例下降9.97个百分点至31.68%[50]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6.05个百分点至32.92%[50] - 应收账款占总资产比例上升5.21个百分点至15.86%[50]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31.95亿元,较期初40.69亿元减少21.4%[165]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59.19亿元,较期初62.11亿元减少4.7%[165]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46.6亿元,较期初35.81亿元增长30.1%[165] - 存货期末余额为93.07亿元,较期初140.07亿元减少33.6%[165] - 合并资产总额从29,377,839,322.51元增长至33,630,089,485.68元,增幅14.5%[166][167] - 合同负债从9,672,647,224.10元增至13,106,772,305.71元,增幅35.5%[166] - 应付账款从6,098,295,015.55元增至7,774,785,964.59元,增幅27.5%[166] - 母公司存货从11,573,769,622.92元降至7,785,364,869.99元,降幅32.7%[170]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3,121,597,009.83元降至2,539,840,856.59元,降幅18.6%[169]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2,423,975,261.47元增至3,492,263,979.78元,增幅44.1%[170] - 合并未分配利润从8,341,975,173.27元降至6,928,124,498.51元,降幅17.0%[167] - 母公司合同负债从10,251,926,122.21元降至7,683,100,280.10元,降幅25.1%[171] - 合并应交税费从190,483,580.94元增至444,785,850.73元,增幅133.5%[166]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债务重组损益为61,182,628.32元[22] -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损益为82,083,123.90元[22] - 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27,168,455.73元[22] - 政府补助收益(非持续性)为1,791,613.36元[22]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失为-1,118,234.44元[22] - 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为6,233,853.44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26,755,474.60元[22] - 非经常性损益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90,493.22元[22] - 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5,918,538,832.08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59,843,368.85元[53] - 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期末余额49,300,001.00元,本期新增投资10,000,000.00元[53]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219,914,551.79元,本期新增252,325,337.18元[53] - 投资收益大幅增长336%,从1866万元增至8137万元[174] 业务线表现 - 工艺设备收入同比增长28.68%至69.77亿元[47] - 公司主营产品销售收入、利税连续八年位列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前十名[38] - 公司子公司创微微电子12英寸无篮槽式湿法设备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5%[37] - 公司全面布局TOPCon、HJT、XBC、钙钛矿及钙钛矿叠层等光伏电池技术路线[97] - 公司自建钙钛矿中试线获SNEC PV+ 2025兆瓦级翡翠奖[97] - 公司客户主要为下游大型光伏电池片厂商[91] - 公司主营业务为太阳能电池片生产设备研发制造销售[198] 地区表现 - 境外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占比24.54%[92] - 公司境外资产中日本S.C.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资产规模为1,425,923.16元,收益216,694.20元,占净资产比重0.01%[51] - 日本创微开发株式会社资产规模3,489,918.67元,收益82,447.39元,占净资产比重0.03%[51] - 马来西亚SC NEW ENERGY MALAYSIA SDN.BHD.资产规模38,328,448.32元,亏损2,323,611.30元,占净资产比重0.30%[51] - 香港子公司资产规模94,662,531.41元,收益1,414,682.68元,占净资产比重0.01%[51] - 新加坡子公司资产规模1,721,582.49元,亏损1,452,763.63元,占净资产比重0.01%[51] 行业和市场趋势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531-583GW上调至570-630GW[3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量212.21GW,同比增长107%[31] - 中国累计光伏装机突破1000GW,占全球光伏装机总规模近一半[31] - 光伏发电装机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30%[31] - 2025年上半年电池片、组件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多晶硅、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31] - 光伏组件出口额实现同比增长的国家或地区达115个,其中对51个国家出口额增长率超过100%[31]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将202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215-255GW上调至270-300GW[32] -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27年太阳能光伏将占全球电力需求增长的约一半[31]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4] - 2018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1.328亿元,净额为10.476亿元[61] - 2021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24.999999亿元,净额为24.812亿元[6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18年IPO募集资金余额为1.244307亿元[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1年定增募集资金余额为7.877962亿元(含闲置募集资金转出暂时补充流动资金6亿元)[62] - 2018年IPO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8.476345亿元,使用比例80.91%[60] - 2021年定增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为16.263395亿元,使用比例65.55%[60] - 公司募集资金总额合计36.327999亿元,净额合计35.28804亿元[60] - 公司累计使用募集资金总额24.73974亿元,总体使用比例70.11%[60] - 公司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11.206657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比例31.76%[60] - 公司尚未使用募集资金总额9.122269亿元,其中闲置两年以上资金金额9.122269亿元[60] -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设备(新型半导体掺杂沉积工艺光伏设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9,247.21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8,883.9万元,投资进度96.07%[65] - 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片设备(新型半导体掺杂沉积工艺光伏设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效益21,053.0万元,达到预计效益的81.67%[65] - 智能全自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设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9,726.99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8,079.74万元,投资进度83.07%[65] - 智能全自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设备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本报告期实现效益25,598.2万元,达到预计效益的94.97%[65] -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33,057.0万元,项目已终止[65] - 研发检测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15,015.52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6,763.41万元,投资进度45.04%[65] - 国内营销与服务运营管理项目承诺投资总额为4,332.0万元,项目已终止[65]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总额27,895.36万元,实际投入28,311.94万元,投资进度101.49%[66] - 湿法工艺光伏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5,537.91万元,实际投入5,396.91万元,投资进度97.45%[66] - 高效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湿法设备及配套智能制造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10,000.00万元,实际投入9,676.78万元,极速96.77%[66] -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大尺寸多腔室扩散炉及PECVD设备生产线承诺投资总额28,672.95万元,实际投入17,613.28万元,投资进度61.46%[66] -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大尺寸多腔室扩散炉及PECVD设备生产线实现效益16,472.50万元[66] -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承诺投资总额99,877.18万元,实际投入84,434.40万元,投资进度84.54%[66] -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实现效益109,166.50万元[极速66] - 高效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湿法设备及配套智能制造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实现效益131,031.80万元[66] - 湿法工艺光伏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实现极速效益90,119.00万元[66] - 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2021年04月27日生产建设投资额33.4百万[67] - 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化项目2021年04月27日生产建设极速投资额38.3百万[67] - 超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湿法设备项目2021年04月27日生产建设投资额4百万[67] - 透明导电膜设备(PAR)产业化项目2021年04月27日生产建设投资额1.00百万[67] - 先进半导体装备(半导体清洗设备及炉)研发项目2021年04月27日投资额64.6百万[67] - 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2025年预计产能利用率66.7%[67] - 泛半导体装备产业化项目2025年预计产能利用率28.3%[67] - 超高效率太阳能电池湿法设备项目2025年预计产能利用率7%[67] - 透明导电膜设备(PAR)产业化项目2025年预计产能利用率6%[67] - 先进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2021年04月27日研发投入占比08.6%[67] -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68] - 研发检测中心建设项目终止并将剩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68]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累计投入金额为352.48万元[68] - 超募资金投向金额为352.48万元[68] -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极速片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产业化项目终止[68] - 国内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终止[68] - 高效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湿法设备及配套智能制造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使用变更资金10,000.00万元[68] -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通过租赁厂地方式建设并将达到可使用状态日期延长至2024年12月31日[68]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本年度投入金额为493.5万元[68]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入金额为50.15万元[68] -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产业化项目部分募集资金10,000.00万元变更为新项目高效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湿法设备及配套智能制造设备生产线建设[69] -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智能制造车间系统产业化项目及国内营销与服务网络建设项目终止并将剩余募集资金28,672.95万元调整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大尺寸多腔室扩散炉及PECVD设备生产线建设[69] -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二合一透明导电膜设备产业化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69] - 先进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名称变更为第三代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并调整建设内容[69] - 先进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调整至2025年12月31极速日[69] - 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大尺寸多腔室扩散炉及PECVD设备生产线建设变更实施地点为租赁厂房[69]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变更用途将1亿元人民币用于高效新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湿法设备及配套智能制造设备生产线建设项目[70] - 终止原项目并将募集资金余额286.7295百万元调整用于超高效太阳能电池装备产业化项目[70]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将项目名称变更为第三代半导体装备研发项目并调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至2025年12月31日[70]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112.5491百万元并于2018年10月10日完成置换[70]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4260.15万元并于2021年9月27日完成置换[70] - 2019年使用不超过4.5亿元人民币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70]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实际使用3.3亿元人民币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70] - 2020年4月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额度为人民币5亿元[71] - 2020年12月31日实际补流金额为人民币1.2亿元[71] - 2021年4月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额度提高至人民币8亿元[71] - 2021年12月31日实际补流金额为人民币6.3亿元极速[71] - 极速2022年4月使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额度增至人民币9亿元[71] - 2022年12月31日循环使用补流
捷佳伟创(300724)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