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亏损与收益 - 公司期内亏损为381.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37万港元改善73.4%[3][4] - 每股基本亏损为2.25港仙,较去年同期10.16港仙改善77.9%[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基本亏损为0.022港元,基于期内亏损约381.7万港元及加权平均股数169,707,187股计算[15] - 公司中期营运亏损为380万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1440万港元减少73.6%[29] -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收益净额为215.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826.5万港元[3] -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收益净额为220万港元,而前期为亏损830万港元[30]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净额约230万港元,截至财报批准日实现[20] - 投资组合公允价值收益净额约220万港元,主要来自上市股本投资[26] - 报告期后金融资产收益净额增加至230万港元[4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与现金流 - 营运所得款项总额为346.5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605.4万港元下降78.4%[3][10] - 出售投资所得款项及投资收入降至33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590万港元下降79.2%[27] - 股息收入减少至14.7万港元,同比下降10.9%[28] - 银行及现金结余下降至30.4万港元,较期初426.8万港元减少92.9%[6] - 银行及现金结余为3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30万港元减少93.0%[37] - 配售所得款项净额412万港元已全部动用[39][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与费用 - 行政开支为553.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98.7万港元下降7.5%[3] - 行政开支为550万港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600万港元减少8.3%[33] - 雇员福利开支为428.8万港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2]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与负债 - 资产总值下降至2877万港元,较期初3309.8万港元减少13.1%[6] - 每股资产净值为0.17港元,较期初0.19港元下降10.5%[6] - 每股资产净值为0.17港元,较2024年末0.19港元下降10.5%,总资产净值减少至2804.5万港元[19][22] - 流动资产净值为125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580万港元减少20.9%[37] - 资本负债比率约为0%,较2024年12月31日的0.2%下降[38] - 物业、厂房及设备价值为75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80万港元减少3.8%[41] - 银行贷款未偿还金额为30万港元,以账面值780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作担保[47] 投资组合明细 - 按公允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额为2023.3万港元,其中非流动部分806.4万港元[6] - 金融资产总值2023万港元,其中流动部分1216.9万港元,非流动部分806.4万港元[17][23] - 向中国际控股投资账面值806.4万港元,未实现亏损463.6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28.03%[24] - 小米集团投资账面值359.7万港元,未实现收益240.2万港元,占集团总资产12.5%[24] - 汇丰控股投资账面值190万港元,已收股息7.1万港元,股息率4.91%[24] 公司治理结构 - 主席由林文燦博士担任,与行政总裁角色区分,未由一人兼任[50] - 公司执行董事为李国樑,非执行董事为林文灿,独立非执行董事为吴志扬、谭旭生、罗素芬[60]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谭旭生、吴志扬及罗素芬组成[52]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谭旭生、吴志扬及罗素芬组成[53] - 提名委员会由一名执行董事李国樑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吴志扬、谭旭生、罗素芬组成[54] 合规与报告 - 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完全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55]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56] - 中期业绩公告已发布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涵盖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57]
中国铸晨81(00810)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