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总收益为5105.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7884.6万港元下降35.2%[2] - 总收益同比增长337.2%至9.1737亿港元(2024年同期:2.099亿港元),主要受金融资产/负债收益净额增长427.8%至8.385亿港元驱动[17][1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收益约为7884.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105.3万港元增长约54%[50] - 公司总收益为7884.6万港元,同比增长54%[51] - 期间溢利为7.423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058.5万港元[3] - 期间溢利为742,331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0,585千港元实现大幅扭亏为盈[5] - 公司录得溢利约7.4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058.5万港元[51]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7.42891亿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的亏损2078.1万港元大幅改善[30][31] - 每股基本盈利为39.96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1.24港仙[3] - 每股基本盈利为0.399港元(基于7.42891亿港元溢利及18.59098亿股加权平均股数计算)[3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员工成本及相关支出为2433.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158亿港元下降79.0%[3] - 员工成本及相关支出同比下降79.0%至2433.7万港元(2024年同期:1.1585亿港元)[17][19] - 员工成本总额约2433.7万港元,同比减少79%[60] - 预期信贷损失为742.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436.8万港元下降86.3%[3] - 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同比下降86.3%至742.4万港元(2024年同期:5436.8万港元)[17][19] - 金融资产减值拨备减少至7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5440万港元[51] - 所得税支出为1.301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049.4万港元[3] - 所得税支出130,144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0,494千港元激增1140.6%[25] - 总成本为4707.1万港元,同比下降69%[57] - 财务成本总额从2024年的62.8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21.7万港元[2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资产管理分部税前溢利457万港元,证券分部税前亏损355.4万港元,投资控股分部税前溢利8.9035亿港元[17] - 投资控股分部收益为9.02亿港元,分部业绩为8.90亿港元[52][56] - 资产管理分部收益为650万港元,溢利为460万港元[53] - 证券分部收益为420万港元,亏损为360万港元[54] - 投资控股分部金融资产收益净额同比增长428.0%至8.385亿港元(2024年同期:1.588亿港元)[17][19] - 证券分部预期信贷损失拨备大幅改善至539.2万港元(2024年同期:4813万港元)[17][19]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占比达99.9%(9.1779亿港元),中国大陆地区收益占比0.9%(827.8万港元),日本地区亏损868.8万港元[20] - 香港非流动资产从39,914千港元降至35,571千港元,减少10.9%[21] - 中国非流动资产从52,668千港元增至58,846千港元,增长11.7%[21] - 公司已决策退出表现欠佳的加拿大市场,进一步聚焦亚太地区[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2025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中国出口表现超预期[45] - 香港新股市场融资额达到14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95%[46] - 恒生指数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涨超过20%[46] - 上证指数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涨2.76%[46] - 深证成指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涨0.48%[46] - 创业板指2025年上半年累计上涨0.53%[46] - 公司通过前瞻性数字经济布局驱动投资收益大幅增长[46] - 公司建立资产动态评估与退出机制,推动资源向高价值环节聚集[46] - 公司显著扩容优质高流动性资产配置规模[46] - 2025年中期无股息派发,与2024年同期一致[29] - 未派发中期股息(去年同期:零港元)[59] 其他财务数据:资产和负债变化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非流动)从2,850,203千港元降至1,804,642千港元,下降36.7%[7]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流动)从664,944千港元增至2,678,501千港元,大幅增长302.8%[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419,733千港元降至388,346千港元,减少7.5%[7] - 资产总值从4,729,696千港元增至5,585,441千港元,增长18.1%[7]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非流动)从254,580千港元降至228,338千港元,下降10.3%[7] - 流动资产总值从1,390,057千港元增至3,332,869千港元,大幅增长139.8%[7] - 非流动资产总值从3,339,639千港元降至2,252,572千港元,下降32.5%[7] - 于联营公司之投资从68,731千港元增至72,619千港元,增长5.7%[7] - 公司权益总额从4,385,038千港元增至5,138,161千港元,增长17.2%[8] - 保留盈利从累计亏损120,995千港元转为盈利138,836千港元,改善259,831千港元[8] - 其他储备从负82,939千港元转为正410,362千港元,改善493,301千港元[8] - 流动负债总额从335,702千港元增至439,439千港元,增长30.9%[8] - 即期税项负债从185,544千港元增至302,575千港元,增长63.1%[8] - 流动资产净值从1,054,355千港元增至2,893,430千港元,增长174.5%[8] - 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从4,393,994千港元增至5,146,002千港元,增长17.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94,417千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92,622千港元增长1.9%[21] - 公司总资产约55.85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18%[58]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3.88亿港元,较2024年末减少7.5%[61] - 流动比率大幅提升至758.4%(2024年末:414.1%)[61]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总额从3,515.147百万港元增至4,483.143百万港元,增长27.6%[33] - 非上市股本投资从2,382.416百万港元降至1,435.149百万港元,下降39.8%[33] - 非上市基金投资从450.460百万港元降至358.852百万港元,下降20.3%[33] - 上市股本投资从650.816百万港元大幅增至2,589.473百万港元,增长297.8%[33] - 按公平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金融资产总额从343.454百万港元降至304.887百万港元,下降11.2%[34] - 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从553.764百万港元降至551.676百万港元,减少2.088百万港元[35] - 应收保证金及其他应收账款总额从12.774百万港元降至5.926百万港元,下降53.6%[36] - 应收保证金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100.921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增加3.334百万港元[37] - 其他应收账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保持稳定为2.8百万港元[38] - 其他应收账款总额从13.707百万港元减少至8.726百万港元,降幅36%[39] - 应收贷款及利息总额为384.007百万港元,其中逾期12个月以上占比97%[40] - 应收贷款年利率维持在10%至15%区间[40] - 应收贷款预期信贷损失拨备为268.617百万港元,较2024年底增加5.073百万港元[41] - 公司维持零计息借款及零抵押资产[61][64][68] - 资本承担总额约1087万港元(2024年末:1229万港元)[72] 其他财务数据:现金流和经营数据 - 换算海外业务之汇兑差额收益19,989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8,037千港元显著改善[5]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约4449.4万港元(去年同期:净流出9778.4万港元)[58]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约97.2万港元,同比增长28%[58] - 雇员人数减少至46名(去年同期:65名),降幅29%[60]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金融资产/负债收益净额大幅增至8.38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588亿港元增长427.8%[3] - 投资收入为964.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3944.2万港元下降75.5%[2] - 利息收入为3066.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853.1万港元增长7.5%[2] - 佣金及收费收入为1074.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087.3万港元下降1.2%[2]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7.0%至2853.1万港元(2024年同期:3066.2万港元)[17][19] - 佣金及收费收入同比增长1.2%至1087.3万港元(2024年同期:1074.8万港元)[17][19] - 投资收入同比增长308.7%至3944.2万港元(2024年同期:964.3万港元)[17][19] - 利息收入总额28,53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30,662千港元下降7.0%[22] - 来自借贷业务利息收入3,659千港元,较去年同期5,595千港元下降34.6%[22] - 分红收入39,44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9,643千港元激增309.0%[22] - 佣金及收费收入10,873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0,748千港元增长1.2%[22] - 香港利得税期内支出116,621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5,642千港元增长645.6%[25] - 实际利率法计算总利息收入12,672千港元,较去年同期13,758千港元下降7.9%[26] - 预期信贷损失中,按公允价值计入全面收益之债务投资为拨回208.8万港元[27] - 应收及款项利息收入确认的预期信贷损失为拨回507.3万港元[27] - 证金应收保险的预期信贷损失确认为拨回333.4万港元[27] - 按摊余成本计量金融资产的预期信贷损失确认为39.1万港元[27] - 其他收利息的预期信贷损失为拨回714万港元[27] - 每股摊薄盈利与每股基本盈利相同,因无潜在摊薄普通股[32] - 集团涉及法律诉讼被索赔约17.09百万美元[43] - 管理层未对诉讼相关申索作出任何拨备[43] - 监管机构尚未采取任何纪律行动[44] - 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投资控股公司,业务含资产管理及证券服务[10] - 2024年度综合财务报表已提交公司注册处且核数师出具保留意见报告[11][12] - 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编制并于2025年8月27日批准刊发[13] - 公司已采纳并遵守上市规则附录C1第二部《企业管治守则》的企业管治常规[75][76]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资料[77] - 独立核数师富睿玛泽会计师事务所已审阅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财务资料[77] - 全体董事确认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规定[78] - 公司员工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须遵守内幕消息交易标准守则[78] - 公司章程细则未规定须向现有股东提供新股份优先购买权[79] - 回顾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0] - 中期业绩公告已刊发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官网www.chinavered.com[8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报告将适时寄交股东并刊发于联交所及公司网站[81] - 董事会成员包括2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及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共8人[84]
中薇金融(00245)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