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目星(688559) - 2025 Q2 - 季度财报
海目星海目星(SH:688559)2025-08-27 11:25

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16.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50%[17] - 营业收入为16.64亿元,同比下降30.50%[20] - 公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6.64亿元,同比下降30.50%[57]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0.50%至16.64亿元[103] - 营业收入从23.9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16.64亿元人民币,降幅30.5%[19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4%至14.42亿元(2024年半年度:19.58亿元)[19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08亿元人民币,同比由盈转亏[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8亿元,同比下降565.65%[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08亿元,同比下降565.65%[57] - 利润总额亏损7.13亿元人民币,同比由正转负[17]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亏损7.18亿元人民币[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18亿元,同比下降660.97%[20] - 净利润从1.44亿元人民币盈利转为7.14亿元人民币亏损[195] - 净利润由盈转亏至-4.95亿元(2024年半年度:盈利0.96亿元)[199] - 营业利润转亏至-4.94亿元(2024年半年度:盈利1.01亿元)[199] - 基本每股收益-2.91元/股,同比大幅下降[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4.65%,同比下降30.93个百分点[19]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的净利润为-7.15亿元[24]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21.44%至14.11亿元[103] - 营业成本从17.97亿元人民币降至14.11亿元人民币,降幅21.5%[194]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7.7%至13.40亿元(2024年半年度:16.27亿元)[198] - 管理费用同比上升35.14%至1.95亿元[103] - 研发费用保持稳定为2.48亿元人民币[19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9%至1.32亿元(2024年半年度:1.24亿元)[198]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215%至1022万元(2024年半年度:324万元)[198]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48亿元人民币,同比改善135.95%[1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2.48亿元(上年同期为-6.90亿元)[103]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43亿元(上年同期为-2.83亿元)[103]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84万元(上年同期为11.73亿元)[103]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125.1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8.83%[18] - 总资产为125.15亿元,较期初增长8.83%[20] - 公司总资产从932.45亿元人民币增长至993.99亿元人民币,增幅6.6%[191]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48.81%至1.077亿元,主要因结构性存款到期赎回[107] - 货币资金为16.5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基本持平[18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08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10亿元下降48.8%[186] - 应收账款为18.75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8.28亿元增长2.5%[186] - 存货为46.31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9.56亿元增长17.1%[186] - 短期借款减少35.05%至19.072亿元,因贴现借款到期还款[108] - 短期借款为19.07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9.36亿元下降35.1%[187] - 短期借款新增2.96亿元人民币[191] - 长期借款增长77.01%至14.593亿元,因经营需要借入[108] - 长期借款为14.59亿元人民币,较期初8.24亿元增长77.1%[187] - 长期借款从4.69亿元人民币增至10.02亿元人民币,增长113.7%[191] - 应付账款增长60.61%至23.909亿元,因订单增加导致采购应付款上升[108] - 合同负债增长38.00%至30.756亿元,因订单增加预收货款[108] - 合同负债为30.76亿元人民币,较期初22.27亿元增长38.1%[18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4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下降21.29%[1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5.40亿元,较期初减少21.29%[2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25.4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32.26亿元下降21.3%[188] - 未分配利润为1.80亿元人民币,较期初8.88亿元下降79.7%[188] - 长期股权投资从13.03亿元人民币增至18.36亿元人民币,增长40.9%[191] - 在建工程激增250.81%至1.755亿元,因深圳及成都基地持续投入[107] - 在建工程从2996.11万元人民币大幅增至1.07亿元人民币,增长257.4%[191] - 应收票据大幅增长221.05%至2.338亿元,因票据回款增加[107] - 预付款项增长31.20%至1.998亿元,反映采购额增长[107]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增长69.09%至9300万元,因增加战略性投资[107]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5.00%,同比增加4.47个百分点[19] - 研发投入总额2.5亿元,同比下降0.98%[81] - 费用化研发投入2.48亿元,同比下降0.47%[80] - 资本化研发投入160.57万元,同比下降44.77%[8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15.00%,同比增加4.47个百分点[81]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0.64%,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81] - 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102件,授权软件著作权413件[67]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188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3件[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102件,授权软件著作权413件[78]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188件,授权软件著作权13件[78] - 报告期内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数165件,累计获得941件[78] - 研发人员共2,06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3.77%[69] - 30-40岁中层研发人员占比达48.91%[69]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2069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34.23%[96] - 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58亿元,平均薪酬9.67万元[96] - 形成从纳秒到皮秒再到飞秒的全技术覆盖在激光光学及控制技术领域保持领先[74] - 开发深度学习路径优化效率及芯片高利用率算法技术配套高端激光加工设备[74] - AI视觉图像辨识及控制软件系统推动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发展[74] - 深度学习路径优化算法满足千万数量级芯片数据高速运算要求,国内领先[77] 订单和业务表现 - 报告期内新增订单约44.21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117.5%[5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手订单约为100.85亿元(含税),同比增长约46%[57] - 海外新签订单金额为18.88亿元,同比增长192.5%[58] - 公司在手订单约100.85亿元(含税)[98] - 钣金业务订单较去年同期增长174.7%[63] - 前五名客户营业收入占比43.84%[99] 技术和产品创新 - BC大光斑激光开膜设备提升光电转换效率0.3%[61] - 高速激光切割机效率较市场均值提升30%以上[63] - 激光干燥技术缩短设备烘箱长度30%[75] - 轧辊清洗技术满足120米每分钟高速在线清洗能力[75] - 顶盖高速封口焊接技术将焊接速度提升至500毫米每秒[75] - 自主研发背面Poly激光图形化技术提高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并降低设备成本[73] - 极耳无预焊技术简化生产工艺流程显著降低设备成本处于行业领先地位[75] - 超宽料带激光切焊一体技术为行业首创提升零部件加工效率和精度[73] - 清洗效率高达15000mm²/s,剥离力<10N/25mm,壳体背部温度<50℃,表面粗糙度控制在1μm以内[76] - 超宽料带激光切焊一体机支持宽度100-500mm、厚度0.1-1mm材料,焊接良率>99.5%,生产效率提升1倍以上[76] - 智能料带激光切焊一体机定位和拼焊精度至0.02mm,拼焊夹角<0.1°,焊接良率>99.5%[76] - TOPCon电池背面Poly激光图形化技术提升电池片光电转换效率,设备UPH高于8000[76] - 高功率皮秒激光器功率波动控制在2%以内(长期运行)[76] - 高速机平面激光切割技术切割速度较传统设备提升50%,生产效率提升50%-100%,能耗降低30%以上[76] - 高功率宽带可调谐长波红外飞秒激光系统实现5-11μm自由调谐,转换效率提升一个数量级,峰值功率达MW级[76] - BC电池大光斑激光AOI检测技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检测位置精度偏差并具备剔片功能[76] - 高速热铆技术效率提升20%[76] - 公司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布局"锂金属负极+氧化物电解质"与"硅碳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双技术路线[51] - 公司是首家开发动力电池激光极耳焊接设备及最早量产激光极耳切割设备的企业[51] - 公司在高速激光切割机细分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2024年推出高速激光切割机系列产品[55] 市场与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收入达897亿元同比下降1.4%预计2025年提升至904亿元[40] - 2025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达504.4GWh同比增长37.3%[42] - 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全球市占率达68.9%同比提升4.5个百分点[42] - 中国锂电池设备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回升至850亿元2025-2027年复合增长率超20%[42]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10万辆同比增长28%[43] - 中国动力电池出口同比增长26.5%至81.6GWh[43] - 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超10GWh2030年将超600GWh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43]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94.91GW较2024年底增长约29%[44]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212.21GW同比增长107%[46] - 2025年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889亿部预计全年达12.2亿部同比增长0.1%[48] - 2025年中国智能化激光切割设备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2%[49] - 智能化激光切割市场中金属切割领域占比65%,非金属切割和超精密加工领域增速分别达45%和60%[49] 子公司和投资表现 - 子公司海目星(江门)总资产为51.3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8.39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7.73亿元人民币,营业亏损为7,093万元人民币,净亏损为7,108万元人民币[118] - 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江苏)总资产为33.80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7.83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5.65亿元人民币,营业亏损为8,703万元人民币,净亏损为8,703万元人民币[118] - 公司注册资本:海目星(江门)为800万元人民币,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江苏)为2,100万元人民币[118] - 报告期内公司注销深圳市海目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及深圳市玖瑞懋业商贸有限公司,对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118] - 报告期内公司设立HymsonNovolasAG及成都市智晶元界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对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118] - 公司持股峰智基金比例为45.43%[64] - 报告期投资额同比激增2537.58%至5.886亿元[114] - 公司全资子公司星能懋业注册资本由2010万元人民币增加至3130.8411万元人民币[137] - 公司持有星能懋业股权比例由100%下降至64.20%[137] 公司治理和股权变动 - 公司副总经理梁辰因个人原因离任,不再担任任何职务[121] - 公司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123] - 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条件已成就,部分已授予未归属股票作废[124] - 限制性股票归属人数为488名,实际归属股票数量1,154,444股[64] - 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完成115.44万股股份归属[180] - 公司实际控制人及相关方承诺严格履行与再融资及股权激励相关的承诺事项[128]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承诺约束职务消费、不损害公司利益并与填补回报措施挂钩[129][130] - 所有激励对象承诺若因信息披露问题将返还全部利益[132] - 控股股东承诺不侵占公司利益及承担相应法律责任[131] - 公司明确不为激励对象提供任何形式财务资助或担保[134]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4,000万股,每股发行价格25.49元[157] -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10.11亿元[157] - 募集资金到账日期为2024年8月19日[157] - 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4,000万股股份于2025年3月3日上市流通[168] - 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完成归属1,154,444股并于2025年6月23日上市流通[168] - 报告期内限售股解禁总量为40,000,000股,占期初限售股数的100%[170][171] - 普通股股东总数15,852户,无优先股及特别表决权股东[172] - 第一大股东南京盛世海康持股39,095,550股,占总股本15.78%[174] - 第二大股东盐城海合恒辉一号持股14,291,250股,占总股本5.77%[174] - 第三大股东盐城海合恒辉二号持股12,234,000股,占总股本4.94%[174] - 股东詹珊玉合计持股5,562,737股(含信用账户1,160,552股),占总股本2.25%[173][174] - 华夏中证机器人ETF持仓4,414,982股,较期初增加3,324,816股[174] - 萍乡国源二期持股5,884,660股全部解禁,占总股本2.38%[170][174] - 凯博(湖北)私募基金持股3,923,107股,占总股本1.58%[174] - 前十名股东均无质押、冻结及限售股份[174] - 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盛宇通过股权激励归属增加持股35,991股,期末持股达2,636,441股[177] - 董事Guofu Zhou(周国富)通过股权激励归属获得21,600股,期末持股21,600股[177] - 董事兼副总经理周宇超通过股权激励归属增加持股21,600股,期末持股699,208股[177] - 副总经理兼财务负责人曾长进通过股权激励归属增加持股21,600股,期末持股92,600股[177] - 核心技术人员林国栋通过股权激励归属增加持股14,399股,期末持股323,399股[177] - 核心技术人员彭信翰因股权激励净增持199股(归属7,199股,减持7,000股),期末持股22,199股[177] - 核心技术人员温燕修通过股权激励归属获得9,823股,期末持股9,823股[177] - 南京盛世海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无限售流通股39,095,550股,为公司第一大无限售股东[175] - 盐城海合恒辉一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无限售流通股14,291,250股[175] - 盐城海合恒辉二号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持有无限售流通股12,234,000股[175] 担保和融资活动 - 公司对全资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提供担保金额1500万元人民币[142] - 公司对同一子公司另提供担保金额500万元人民币[142] - 公司对同一子公司再提供担保金额2000万元人民币[142] - 报告期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合计为零(不包括对子公司担保)[142]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140万元人民币[143]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2018万元人民币[143]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18万元人民币[143]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425万元人民币[143]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提供连带责任担保,金额为320万元人民币[143]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海目星激光智能装备(成都)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