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洲特材(300963) - 2025 Q2 - 季度财报
中洲特材中洲特材(SZ:300963)2025-08-27 11:05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营业收入为4.528亿元,同比下降16.96%[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266万元,同比下降31.04%[2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7元/股,同比下降30.00%[2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06%,同比下降1.63个百分点[23]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6.96%至4.53亿元,营业成本同比下降17.06%至3.62亿元[53]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0%至4.528亿元(对比5.453亿元)[134] -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37.9%至3,488万元(对比5,618万元)[134] - 净利润同比下降31.0%至3,266万元(对比4,737万元)[135] - 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7.2%至2.871亿元(对比3.469亿元)[137] - 母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19.2%至2,359万元(对比2,921万元)[13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财务费用同比激增741.85%至256.63万元,主因融资规模扩大及汇兑收益减少[53] - 研发费用同比小幅增长2.8%至2,432万元(对比2,366万元)[134] - 财务费用同比大幅增长742.3%至257万元(对比30万元)[134] - 信用减值损失改善72.9%至-159万元(对比-588万元)[134]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62.3%至327万元(对比867万元)[135] - 江苏新中洲因新厂房设备投产导致折旧费用增加,人力资源成本上升[7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同比)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60万元,同比改善37.52%[2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改善37.52%至-2959.94万元,因销售商品收款增加[5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改善64.15%至-3170.12万元,因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减少[5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大幅增长101.4%,从2.87亿元增至5.78亿元[14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亏损收窄,从-4737万元改善至-2960万元[14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减少64.2%,从8846万元降至3170万元[141]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支付的现金减少64.2%,从8846万元降至3170万元[141]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增长18.7%,从7258万元增至8617万元[140]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激增732.6%,从273万元增至2276万元[141]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同比下降28.3%,从2.13亿元降至1.53亿元[141] - 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为82.64万元[141]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激增,主要因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2.81亿元[143]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850万元,较期初下降38.8%[14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同比或环比) - 总资产为17.584亿元,同比下降5.37%[23] - 货币资金减少2.34个百分点至7195.90万元,主因支付工程项目资金[59] - 存货占比上升2.86个百分点至4.06亿元,固定资产占比上升5.98个百分点至4.80亿元[59] - 应收款项融资减少29.44万元至5909.28万元,因银行承兑汇票支付工程款增加[62] - 货币资金减少39.8%,从1.19亿元降至7196万元[125] - 应收票据大幅减少57.7%,从1.85亿元降至7846万元[125] - 存货增加8.0%,从3.76亿元增至4.06亿元[125] - 固定资产增长21.1%,从3.97亿元增至4.80亿元[126] - 在建工程减少18.5%,从3.01亿元降至2.45亿元[126] - 短期借款保持稳定,为1.60亿元[126] - 应付账款减少19.7%,从2.24亿元降至1.80亿元[126] - 长期借款增加11.8%,从1.36亿元增至1.52亿元[127] - 母公司预付款项大幅减少54.0%,从4.42亿元降至2.04亿元[130] - 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激增129.7%,从2.17亿元增至4.97亿元[130] 业务线表现:产品与技术 - 公司主营特种合金材料,包括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镍基合金、钴基合金等[14] - 公司具备母合金精炼能力,生产连铸焊丝、气雾化粉末等特种焊材[14] - 公司采用等离子弧堆焊(PAW)及全自动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等表面堆焊技术[14] - 公司机加工产品包括高温耐蚀合金的泵体、叶轮、阀体、阀杆、轴承等[14][15] - 公司通过电渣锭工艺进行金属二次精炼与定向凝固[15] - 公司铸造高温耐蚀合金产品包括镍基、钴基、铁基、铜基四大系列,产品牌号近300种[32] - 公司镍基高温合金泵零部件使多晶硅冷氢化泵寿命提升6倍[32] - 公司泵及阀门类铸件口径从1/2英寸到48英寸不等,压力等级从150LB到2500LB不等[32] - 公司变形高温耐蚀合金产品形式包括自由锻件、模锻件、棒材、丝材、弹簧、管板等[35] - 公司特种合金焊材按制造工艺分为连铸焊丝、气雾化粉末、电焊条、变形合金焊丝[38] - 公司表面堆焊方法包含等离子转移弧堆焊(PTA)和全自动钨极气体保护焊(GTAW)[40] - 公司拥有5轴加工中心、大型数控加工中心等各类机械加工设备和三坐标测量机等检测装备[41][43] - 公司可为客户提供钴基镍基铁基铜基4个系列300多个牌号的合金产品[48] - 公司6种铸件材料10种锻件材料(12种工艺)通过DNV和AKER SOLUTIONS认证[51] - 公司拥有高温合金精铸件定向快速凝固技术等12项核心技术[48] 业务线表现:销售与市场 - 公司产品畅销Emerson全球16家工厂、Flowserve全球11家工厂、Baker Hughes全球11家工厂[45] - 公司客户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总数超3000家[49] - 直接或间接配套全球500强企业11家、大型跨国公司央企上市公司等30多家[49] - 核电新能源海工领域销售占比23.56%,较2024年度提升4.48%[47] - 预计十四五期间高温合金市场规模年化增速9.4%,2026年达342亿元[30] 业务线表现:经营模式 -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与订单驱动式的经营模式,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43] - 公司采购模式分为集中采购、准时化采购、电子商务采购等模式[44] - 公司生产模式主要有自主生产和外协生产两种方式,包括订单驱动式生产和标准产品备货式生产[44] 地区表现:子公司江苏新中洲 - 江苏新中洲子公司营业收入2.89亿元,同比下降15.66%[74] - 江苏新中洲子公司净利润906.5万元,同比下降49.72%[74] - 江苏新中洲二期募投项目已投产,三期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75] - 江苏新中洲因新厂房设备投产导致折旧费用增加,人力资源成本上升[74] - 公司主要子公司江苏新中洲特种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被纳入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8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原材料钴镍价格波动对毛利率构成风险,公司采取成本加成报价等控制措施[75] - 高温耐蚀合金锻件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通过新品研发和产能优化应对[75] - 公司于2025年5月13日接待中信证券、东吴证券资产管理等机构实地调研,讨论公司基本情况、2024年度经营成果和未来业务发展规划[76] - 公司于2025年5月13日通过网络平台举行2024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与投资者交流年度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规划[76] - 公司未制定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77] - 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77]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法定代表人冯明明同时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14][17] - 公司总股本由3.276亿股增加至4.586亿股,注册资本增至4.586亿元[22] - 公司以总股本327,600,000股为基数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共转增131,040,000股[107][111] - 转增后总股本增至458,640,000股[110][111] - 有限售条件股份期末数量为169,227,320股占总股本36.90%[110] - 无限售条件股份期末数量为289,412,680股占总股本63.10%[110] - 董监高持股锁定变动涉及6,191,350股[111][113]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6,972股[115] - 实际控制人冯明明持股比例为35.54%,持股数量为162,997,128股[115] - 股东韩明持股比例为7.58%,持股数量为34,742,522股[115] - 上海盾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7.13%,持股数量为32,683,462股[115] - 股东徐亮持股比例为5.08%,持股数量为23,310,378股[115] - 前10名无限售条件股东中冯明明持有40,749,282股人民币普通股[116] - 上海盾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32,683,462股人民币普通股[116] - 上海阿杏迎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持有9,172,800股人民币普通股[116] - 董事徐亮报告期内减持3,276,000股,期末持股23,310,378股[117] - 公司报告期实际控制人及控股股东均未发生变更[118] - 公司注册资本为45,864万元[156] - 公司于2021年首次公开发行3,000万股A股,每股面值1.00元[156] 利润分配与激励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5] - 公司半年度不进行利润分配,包括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80] - 公司报告期无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或其他员工激励措施[81] - 公司本期利润分配总额为人民币-18,017,991.17元[145]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总额为人民币-18,018,000.00元[148] - 公司向所有者分配利润18,018,000.00元[154] 非经常性损益与政府补助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356万元,其中政府补助61万元[27] - 政府补助及其他收益合计422.43万元,占利润总额11.75%[58] 投资与资产受限 - 报告期投资额4354.6万元,较上年同期1.52亿元下降71.34%[64] - 重大非股权投资项目中自建项目累计投入2.65亿元[66][67] - 受限资产总额为1.64亿元,其中货币资金受限4110.5万元(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应收票据受限1417.4万元(质押),应收款项融资受限3147.3万元(质押)[63] - 固定资产受限5532.2万元(银行借款抵押),无形资产受限2236.2万元(银行借款抵押)[63] 担保与授信 - 公司为子公司江苏新中洲提供担保,实际担保金额为29,500万元人民币[104] - 公司为子公司江苏新中洲新批准担保额度30,000万元人民币[104] - 报告期内审批对子公司担保额度合计30,000万元[105] - 报告期末已审批的对子公司担保额度合计59,500万元[105] - 报告期末实际担保余额合计29,500万元[105] - 实际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为27.28%[105] - 公司及子公司向银行申请综合授信额度不超过90,000万元[107] 诉讼与其他风险 - 公司报告期存在其他诉讼事项,涉案总金额为469.88万元人民币[91] 会计政策与合并报表 - 公司重要会计政策中重要性标准设定为单项金额超过资产总额0.5%[164] - 企业合并成本按购买日公允价值计量包括付出资产承担负债和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166] - 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166] - 合并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66] - 购买日之前持有股权按购买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167] - 投资性主体需满足以投资管理服务为目的通过资本增值或投资收益让投资者获得回报[171] - 投资性主体按公允价值对几乎所有投资业绩进行考量和评价[171] - 合并报表编制时内部交易未实现损益全额抵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72] - 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列示[173] - 处置子公司股权丧失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丧失控制权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75] - 分步处置股权交易属于一揽子交易时需整体作为丧失控制权交易处理[176] - 合营安排分为共同经营和合营企业两类[177] - 合营方向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时仅确认损益中归属于其他参与方的部分[177] - 合营方自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时仅确认损益中归属于其他参与方的部分[177] - 现金等价物定义为期限短(三个月内到期)、流动性强、价值变动风险小的投资[178] - 外币业务按业务发生日即期汇率折算人民币入账[180] - 资产负债表日外币货币性项目采用即期汇率折算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80] - 金融资产分类包括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82][183][184] - 金融负债主要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除外包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185] - 金融工具初始计量按公允价值处理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或初始确认金额[187] - 金融资产重分类自重分类日起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186] - 金融资产按摊余成本、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或当期损益进行后续计量[188] - 金融负债按摊余成本、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或其他适当方法计量[188] - 摊余成本调整包括扣除已偿还本金、累计摊销额及累计计提损失准备(仅金融资产)[188] - 利息收入按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188] -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适用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租赁应收款、贷款承诺和财务担保合同[189] - 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时按未来12个月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89] - 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按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90]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193] - 应收票据组合1(银行承兑汇票)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计量预期信用损失[194]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1年以内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1-2年为20%,2-3年为50%[194] - 银行承兑汇票因兑付风险极小不计提坏账准备[195] - 其他应收款账龄1年以内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195] - 其他应收款账龄1至2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20%[195] - 其他应收款账龄2至3年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195] - 其他应收款账龄3年以上预期信用损失率为100%[195]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自身信用风险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98] - 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终止确认时累计利得损失转入留存收益[198] - 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利息收入计入当期损益[199] -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列示[200] -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权益投资在"其他权益工具投资"科目列示[200] 所有者权益与综合收益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人民币32,664,445.42元[145] - 公司所有者权益期末余额为人民币1,081,573,474.47元[146] - 公司股本期初余额为人民币234,000,000.00元[147] - 公司资本公积期初余额为人民币290,578,506.66元[147] - 公司未分配利润期初余额为人民币413,973,384.18元[147] - 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同比增长至人民币47,365,352.87元[148] - 公司股本为327,600,000.00元[151][152][153] - 资本公积为194,304,958.34元[151][152][153] - 盈余公积为57,247,744.16元[151][152][153] - 未分配利润为388,067,986.05元[152][153] - 所有者权益合计为967,220,688.55元[152][153]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23,594,269.22元[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