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营业收入为2.1亿元,同比增长9.85%[22][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932.42万元,同比增长39.71%[23][24]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357.13万元,同比增长46.3%[23][24]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78.5万元,同比增长101.53%[2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49%,同比下降6.09个百分点[24] - 基本每股收益为0.72元/股,同比增长38.46%[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17%,同比增加1.16个百分点[24] - 总资产为17.81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2.16%[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6.22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36%[23]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1,045.34万元,同比增长9.85%[6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32.42万元,同比增长39.71%[6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357.13万元,同比增长46.30%[69] - 营业总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9.85%[123][12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932.42万元,同比增长39.71%[1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357.13万元,同比增长46.3%[12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478.5万元,同比增长101.53%[126] - 研发费用2048.34万元,同比下降28.71%[126] - 固定资产3.91亿元,同比增长345.63%,主要因研发经济园项目转固[128] - 在建工程3969.32万元,同比下降87.59%,主要因研发经济园项目转固[128]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总额26,288,573.61元,同比下降26.15%[109] - 费用化研发投入20,483,371.22元,同比下降28.71%[109] - 资本化研发投入5,805,202.39元,同比下降15.42%[10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22.08%,同比增加2.80个百分点[10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主要业务为康复医疗器械,涵盖电刺激、电生理、磁刺激及康复机器人等领域[12] - 公司产品应用于盆底及产后康复、精神康复等消除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12] - 公司耗材及配件包括阴道电极、直肠电极、盆底训练探头、盆底肌肉康复器、高频电极、治疗激光用石英光纤和一次性医用激光光纤[33] - 公司其他产品包括认知功能障碍治疗软件和伟思云,用于辅助治疗和提供设备互联、信息共享等功能[33] - 公司产品涵盖磁刺激类、电刺激类、电生理类、康复机器人、声波类和激光射频类等前沿领域[42] - 磁刺激技术应用覆盖精神康复、神经康复及盆底与产后康复三大核心板块[43] - 电刺激康复器械领域中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44] - 电生理类医疗器械行业进入成熟发展期,产品包括新生儿脑电分析及生物反馈仪等[46] - 康复机器人市场处于技术验证向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转型期,尚未出现绝对市场主导企业[47] - 国产冲击波治疗仪在高端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未来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49] - 钬激光设备在泌尿碎石手术中具备时间短、排净率高等明显优势[50] - 钬激光对周围组织热损伤极小,95%能量被水递质吸收[50] - 皮秒激光脉宽为1皮秒(一万亿分之一秒),术后恢复期仅3-7天[51] - 皮秒激光现阶段受限于成本较高,市场渗透率严重不足[51] - 射频设备通过42-45℃热效应促进胶原蛋白新生,提升盆底肌肉结缔组织厚度和弹性[52] - 射频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见效快等优点[52] - 公司产品在盆底及产后康复、精神心理康复、儿童康复细分市场占据国内厂商第一梯队[53] - 公司构建磁刺激、电刺激、电生理、康复机器人、射频及激光六大技术平台体系[53] - 中老年女性盆底疾病患病率达65.24%(基于2018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56] - 盆底康复服务网络正从单中心集聚向网格化分级诊疗转型[57] - 磁电联合技术可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效率并改善患者依从性[57] - 射频技术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特点预计在盆底领域加速普及[57] - 盆底中心通过整合轻医美构建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平台[58] - 经颅磁刺激TMS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抑郁症[60] - 神经调控技术对抑郁症焦虑症成瘾等精神疾病具有疗效[60] - TMS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可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记忆和认知功能[61] - 中国激光医疗设备产业面临高端领域进口依赖问题 眼科治疗设备基本被海外垄断[62] - 国产激光医疗设备以CO2/Nd:YAG/半导体激光器为主 覆盖皮肤外科/泌尿科/心血管疾病领域[62] - 国产设备在皮肤治疗(瘢痕修复/色素性疾病)和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激光消融)实现临床应用突破[62] - 政策推动医疗器械进口替代 国产医疗激光器械市场份额持续扩大[63] - 脑卒中是中国成年人残疾及运动功能障碍的首要因素[64] - 智能化康复设备可通过传感器和AI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66] - 智能化设备配备运动追踪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患者姿势并调整训练强度[66] - 康复设备具备云端数据管理功能 可上传分析患者康复数据[66] - 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渗透率与国家要求存在巨大差距[67] - 塑形磁产品于2023年3月获FDA认证,2023年11月获国内医疗注册证,2024年初完成上市[75] - 高频电灼仪产品于2023年完成取证上市,提升盆底修复精准度[76] - Nd:YAG倍频超皮秒激光治疗仪于2024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证[77] - 科瑞达钬激光治疗机通过技术突破实现市场占有率与知名度双提升[78] - 公司通过收购科瑞达激光提升泌尿科室拓展及激光技术自研能力[79] - 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以磁刺激、电刺激为主要抓手,纵向拓展射频等新产品[80] - 二代经颅磁刺激仪(精康专用)治疗效果和精准性较上一代显著提升[81] - 经颅磁导航机器人MagNeuro ONE系列2分钟完成运动阈值测量,3分钟完成MRI影像处理[82] - 2024年11月取证的多功能生物刺激反馈仪采用模块化设计[82] - 2022年11月完成对科瑞达激光收购,拓展泌尿科尿控市场及电磁产品应用领域[83] - 公司布局塑形磁、皮秒激光和射频能量源设备产品矩阵,覆盖妇产科、皮肤科及医疗美容场景[84] - 公司拥有磁刺激、电刺激、电生理、机器人、激光、射频六大技术平台及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89] - 公司拥有经颅磁刺激仪MagNeuro、盆底磁刺激仪MagBelle等核心产品品牌[89] - 磁刺激产品满足连续150Hz高脉冲频率和6Tesla高磁场强度输出要求[97] - 磁刺激产品满足24小时不停歇使用需求[97] - 无线双通道MEP技术实现低于100μs触发延时[97] - 全新MRI导航经颅磁机器人产品已上市,已申请专利12项(2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98] - 电生理领域支持超过20个患者同时进行治疗的团体生物反馈技术[100] - 公司皮秒激光产品已申请11项专利,其中2项外观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已授权,5项发明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101] - 公司康复机器人领域总授权受理40余项发明专利并获得多项红点设计大奖[103] - 康复机器人项目投入150万元,实现收入213.67万元,毛利770.58万元[114] - 其他类项目投入854万元,实现收入146.25万元,毛利2125.77万元[115] - IPL产品已完成样机送检[114] - 二代钬激光治疗机已完成功能样机[114] - 钬激光治疗机通过技术升级可提高治疗效率30%以上[114] - 认知功能障碍评估与训练软件儿童版已于2024年6月上市[115] 研发与技术进展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49%,同比下降6.09个百分点[24]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628.8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2.49%[69] - 公司研发人员139人,占总人数比例21.99%[69] - 新增授权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6项、国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其他国际注册认证3项[7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拥有授权专利217项(发明专利60项、实用新型101项、外观设计56项)[70] - 拥有软件著作权114项、国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7项、第三类注册证4项[70] - 获得FDA认证2项及其他国际注册证9项[70] - 公司建立了以磁刺激、电刺激、电生理、机器人、激光、射频六大技术平台为核心的研发中心[96]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3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但同期有41项专利终止(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外观设计专利10项)[104] - 报告期内新增国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项,其他国际注册证3项[104][106] - 磁刺激类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120万元,本期投入924.15万元,累计投入达4,893.00万元[112] - 电刺激类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52万元,本期投入323.05万元,累计投入894.30万元[113] - 电生理类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24万元,本期投入167.71万元,累计投入592.96万元[113] - 射频类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636.44万元,本期投入854.03万元,累计投入5,946.72万元[113] - 磁刺激类项目已完成海外部分国家盆底磁产品注册并启动多国注册及试产[112] - 电刺激类VisheeNEO生物刺激反馈仪产品已完成取证[113] - 电生理类儿童版产品开发项目已完成40%进度并在多家医院试用[113] - 射频类皮秒激光治疗仪已于2024年9月取得三类注册证并上市[113] - 磁刺激类产品实现自动重复定位机器人技术及运动阈值自动检测算法等同行业首创技术突破[112] - 电刺激类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多种物理治疗模块自由组合达到国内领先水准[113]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139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1.99%[11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1942.63万元,平均薪酬为13.34万元[117] - 公司研发人员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2人,占比37%[117] - 30-40岁研发人员数量为101人,占比72.66%[117] - 公司建立跨部门敏捷开发体系实现需求洞察-技术预研-产品迭代[90] - 公司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中的应用以提升产品智能化[87]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未经审计[4] - 公司报告期内无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5] - 公司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占用资金情况[6] - 公司不存在违反规定决策程序对外提供担保的情况[7] - 公司全体董事均保证半年度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8] - 报告期定义为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12] - 公司全资子公司包括好乐医疗、好翼电子、伟思研创、中科伟思及科瑞达[12] - 公司于2022年11月收购合肥大族科瑞达激光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全资子公司[12] - 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双路19号9栋[16] - 公司办公地址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双路19号9栋,邮政编码210012[16] - 公司法定代表人王志愚[16] - 公司网址www.vishee.com,电子信箱ir@vishee.com[16] - 公司董事会秘书童奕虹,证券事务代表沈亚鹏,联系电话025-69670036,传真025-69670037[17] - 公司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为《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18] - 公司半年度报告备置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18] - 公司股票简称伟思医疗,股票代码68858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19] - 公司外文名称为Nanjing Vishe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外文名称缩写Vishee[16] - 公司证券事务部为半年度报告备置地点[18] - 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中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分类代码C358)[39] -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市场集中度很低,较全球水平仍有显著差距[40] - 中国康复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呈现高度分散竞争格局[53] - 公司累计推出四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以激励核心岗位人员[86] - 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0] - 公司通过参与阿拉伯国际医疗设备展览会等国际展会加速海外市场拓展[84] - 公司增加销售人员编制并推进营销属地化管理以提升终端覆盖密度[87] - 公司每年召开多场省级学术会议并与国内外学术组织合作推广新技术[92] - 产品终端销售覆盖国内31个省份、直辖市及自治区,覆盖终端医疗及专业机构过万家[93] - 收购的科瑞达激光在全国拥有超过1500家机构客户[93] - 上市后推出覆盖核心骨干的三期股权激励计划[96] - 通过CRM平台、销售订单管理平台和电子数据监控系统实现全周期流程管控[94] - 公司报告期末资产总额178,100.70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2,163.59万元[69] - 公司报告期末资产总额17.8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6.22亿元[123] - 好翼电子净利润亏损150.12万元,营业亏损203.88万元,营业收入816.67万元[132] - 好乐医疗净利润61.67万元,营业利润80.23万元,营业收入634.53万元[132] - 中科伟思净利润亏损45.47万元,营业亏损92.89万元,营业收入50万元[132] - 伟思研创净利润58.31万元,营业利润77.75万元,营业收入229.36万元[132] - 科瑞达激光设备净利润146.28万元,营业利润149.44万元,营业收入1434.88万元[132] - 公司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向71名激励对象授予87.2万股,授予价格22元/股[139] - 副总经理钟益群因退休于2025年5月16日离任[134] - 公司2025年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136] - 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认定标准包括研发体系作用、职务重要性、技术研发主导经历及专业背景匹配[138] - 所有股东股份限售承诺均按期履行,无违约情况[143]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志愚股份限售期限自2019年12月10日起至约定届满日[144]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志达投资股份限售期限自2019年12月10日起至约定届满日[144] - 公司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股份限售期限自2019年12月10日起至约定届满日[144] - 控股股东王志愚额外锁定期为限售届满后24个月[144]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志达投资额外锁定期为限售届满后24个月[145] - 持有5%以上股份股东胡平额外锁定期为限售届满后24个月[145] - 股东阳和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额外锁定期为极速届满后24个月[145] - 公司上市后三年内控股股东及董监高人员股份锁定承诺[145][146] - 长期有效的股份锁定及关联交易解决承诺涉及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147][148][149]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长期锁定承诺自2019年12月10日起生效[149]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志愚于2019年极速12月10日承诺长期解决同业竞争问题[150]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志愚于2019年12月10日承诺长期解决土地等产权瑕疵问题[150] - 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王志愚于2020年3月18日承诺长期解决土地等产权瑕疵问题[150] - 公司于2021年1月26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承诺长期股份限售[150] - 公司于2022年6月28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承诺极速长期股份限售[151] - 极速公司于2023年4月26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承诺长期股份限售[151] - 公司于2025年4月26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承诺长期股份限售[151] - 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东、监事胡平承诺上市后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53] - 公司股东、监事石玉岭(已离任)和韩卓(已离任)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首次公开发行前股份[155] - 公司股东、核心
伟思医疗(688580)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