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17.06%[20] - 公司营业收入21324.25万元,同比上升17.06%[33] - 营业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17.06%[43]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2.13亿元,同比增长17.1%(2024年同期1.82亿元)[120]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15.65亿元,同比增长47.1%[12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7.51万元,同比增长147.04%[20] -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47.51万元,同比上升147.04%[3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247.51万元,同比增长147.0%(2024年同期909.78万元)[121] - 净利润2290.86万元,同比增长166.3%(2024年同期859.97万元)[121] - 净利润2.32亿元,同比增长568.3%[125]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226.11万元,同比增长160.26%[20] - 利润总额2836.88万元,同比增长155.19%[20] - 营业利润2.86亿元,较去年同期342.99万元大幅增长732.2%[125]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股,同比增长140%[21] - 基本每股收益0.12元,同比增长140.0%[12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9%,同比增加1.27个百分点[21]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为24,545,658.43元,同比增长88.72%[26] 成本和费用 - 研发费用1273.31万元,同比增长38.03%[44] - 研发费用1273.31万元,同比增长38.0%(2024年同期922.47万元)[121] - 研发费用907.20万元,同比增长30.7%[124]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895.57万元,同比由负转正[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95.57万元,上年同期为-3204.96万元[4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8.96亿元,同比由负转正[12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由负转正,从-32,049,585.02元改善至28,955,660.69元[128]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962.34万元(2024年同期-2806.15万元)[12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18.61亿元,同比增长28.6%[127]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大幅增长61.7%,从81,893,725.27元增至132,393,113.51元[130]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显著改善,从-8,345,130.69元转为正51,280,352.85元[130]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恶化,从-68,267,204.46元变为-31,150,491.70元[128]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改善,从-35,978,550.97元变为-32,778,338.37元[12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收窄,从-136,295,340.45元改善至-34,973,169.38元[128] - 母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减少58.1%,从61,398,000.00元降至25,751,500.00元[130] 资产和负债变动 - 货币资金1.16亿元,占总资产9.23%,同比下降22.73%[45]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1.5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16亿元,下降22.8%[112] - 货币资金1.05亿元,较年初1.14亿元减少7.8%[116] - 应收账款3.83亿元,占总资产30.42%,同比下降14.94%[45]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4.5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83亿元,下降14.9%[112] - 应收账款2.87亿元,较年初3.71亿元减少22.6%[116] - 存货1.98亿元,占总资产15.74%,同比增长7.02%[45] - 存货从2024年末的1.85亿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98亿元,增长7.0%[112] - 存货1.58亿元,较年初1.46亿元增长7.7%[116] - 应付账款1.18亿元,同比下降6.18%[45] - 应付账款从2024年末的1.2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18亿元,下降6.2%[113] - 应付账款1.19亿元,较年初1.30亿元减少8.2%[117] - 其他应付款3299.02万元,同比下降41.82%[45] - 其他应付款从2024年末的5670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299万元,下降41.8%[113] - 短期借款从2024年末的1301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001万元,下降23.1%[113] - 总资产12.58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16%[20] - 资产总额从2024年末的12.99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2.58亿元,下降3.2%[112] - 资产总额12.31亿元,较年初12.45亿元减少1.2%[1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0.15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0.34%[20]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末的3.75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70亿元,下降1.5%[11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2024年末的10.19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0.15亿元,下降0.3%[114] - 母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01,009,870.25元[13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18,746,580.95元[133] - 未分配利润减少至375,277,178.01元[133] - 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10.18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权益10.15亿元[137] - 期初未分配利润为3.53亿元[137] - 资本公积减少389.44万元[137] - 公司实收资本从1.445亿元增加至1.8785亿元,增幅30.0%[144][145] - 资本公积从4.2049亿元减少至4.161亿元,降幅1.0%[142][145] - 未分配利润从3.559亿元减少至3.509亿元,降幅1.4%[142][143] - 所有者权益总额从9.993亿元下降至9.966亿元,降幅0.3%[142][143] - 库存股从2767.5万元减少至2706万元,降幅2.2%[142][143] - 盈余公积保持628.03万元不变[142][143] 非经常性损益 - 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为331,120.17元[24]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为144,500.00元[24]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为-205,588.96元[25] - 非经常性损益所得税影响额为37,733.81元[25]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18,238.50元[25]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为214,058.91元[25] 业务线表现 - 高铁动车配套业务增加导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22] - 主要子公司长春必得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净利润为215.91万元[51] - 子公司江阴海斯瑞交通装备有限公司净亏损30.51万元[51] - 子公司北京京唐德信轨道设备有限公司净亏损24.05万元[51] - 子公司北京合圣凯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净利润为66.59万元[51] - 公司客户高度集中,中国中车下属企业占据国内100%市场份额[53]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4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30] - 2024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40.85亿人次,同比增长10.9%[30] - 动车组单日旅客发送量创历史新高达2,144.8万人次[30] - 全国城轨交通运营里程达12160.77公里,其中地铁占比76.53%(9306.09公里)[31] - 全国铁路动车组拥有量4806标准组(38448辆),货车拥有量101.9万辆[32] - 国铁集团2024年两次招标五级修动车组合计509组[32] - 全国城轨交通累计配属车辆12314列,较上年增长7.81%(增加892列)[32] - 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2.25万台,其中电力机车占比65.3%(1.47万台)[32] - 城轨交通年客运量突破300亿人次,运营里程净增长936.23公里[31] 研发和知识产权 - 公司母公司新增专利11项,子公司新增专利3项及软件著作权2项[34] - 公司为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 募集资金使用 - 公司累计投入募集资金3.28亿元[48] - 公司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3.92亿元[84] - 募集资金累计投入总额为人民币3.275亿元,投入进度83.55%[84] - 轨道交通车辆配套产品扩产项目结余募集资金5975.1万元[85] - 必得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结余募集资金1949.41万元[85]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392,000,000元,其中已使用327,526,600元,整体投入进度为83.55%[87][88] - 轨道交通车辆扩产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205,858,000元,期末累计投入157,334,200元,投入进度76.43%[87]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68,362,300元,期末累计投入52,412,700元,投入进度76.67%[87] - 补充营运资金项目募集资金总额117,779,700元,已全部投入完成,投入进度100%[88] - 截至报告期末募集资金节余总额为79,245,100元[88] - 会计师事务所确认公司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符合监管要求[90] - 保荐机构确认公司不存在违规使用募集资金的情形[91] 股权激励和股份变动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完成授予登记工作[60]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股票已解锁流通[60]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2,132,000股,变动后持股比例从2.84%降至1.70%[93]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份增加2,132,000股,变动后持股比例从97.16%升至98.30%[93] - 股份总数保持187,850,000股不变,无新增发行股份[93]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个解除限售期解锁上市流通2,132,000股[95] - 报告期初限售股数为5,330,000股,报告期末限售股数降至3,198,000股,减少2,132,000股[97] - 普通股股东总数9,675户[98] - 控股股东王坚群持股97,344,000股,占总股本51.82%[100] - 第二大股东刘英持股34,058,482股,占总股本18.13%[100] - 股东汤双喜报告期内减持365,331股,期末持股2,638,009股(其中限售股234,000股),占比1.40%[100] - 股东黄丰报告期内减持200,000股,期末持股615,823股,占比0.33%[101] - 股东丁兰芳报告期内增持600,300股,期末持股600,300股,占比0.32%[101] - 40名激励对象合计持有有限售条件股份3,198,000股[103] - 有限售条件股东新增可上市交易股份数量为2,132,000股[103] - 董事丁胜通过集中竞价减持公司股份9.75万股,占其持股量的25%[106] - 资本公积转增资本4335万元[144] - 公司总股本为1.8785亿股,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8785亿元[146]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700万股[146] 承诺和合规事项 - 报告期内未进行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59] - 报告期内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未发生变动[58] - 公司及子公司报告期内未受到环保部门行政处罚[62] - 公司实际控制人王坚群、刘英股份限售承诺履行中[65] - 夏帮华、何明、丁胜、张雪坚股份减持承诺履行中[65] - 实际控制人解决同业竞争承诺履行中[65] - 实际控制人解决关联交易承诺履行中[65] - 公司股权激励相关承诺履行中[65]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全体对象承诺履行中[65] - 王学利其他承诺事项履行中[65] - 天津合圣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其他承诺履行中[65] - 股份限售承诺包含上市后36个月不转让条款[66] - 北京合圣凯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业绩承诺期(2023-2025年度)累计扣非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2800万元[74] - 王学利承诺在120个工作日内使用1000万元在二级市场购买公司股票并锁定3年[73] - 报告期内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情况[75] - 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报告期内未发生重大诉讼仲裁事项[76] - 关联交易严格遵循市场公允原则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71][72] - 激励计划明确要求不符合授予条件时返还全部利益[72] 综合收益和所有者权益变动 - 综合收益总额2.29亿元,同比增长166.4%[122] - 综合收益总额为2280.86万元,其中其他综合收益为43.35万元[134] - 所有者投入资本净减少61.5万元,主要因普通股投入减少[134]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为163.71万元[134]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2817.75万元[135]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1083.23万元,其中少数股东损益173.45万元[138] - 股份支付计入权益金额440.64万元[138] - 对所有者分配利润1445万元[138] - 本期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金额163.71万元[142] - 对股东分配利润2817.75万元[142] - 综合收益总额2321.51万元[14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综合收益2.25亿元[122] - 信用减值损失转回319.95万元,同比改善52.4%[125] 会计政策和财务报告 - 公司营业周期为一年[152] - 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153] - 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151] - 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158] - 专项储备和一般风险准备在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后按母公司所有者份额恢复[162] - 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全额抵销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162] - 购买少数股权时支付对价与新增持股比例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163][164] - 分步实现同一控制合并时初始投资成本与账面价值之和差额调整资本公积[164] - 分步实现非同一控制合并时原持有股权按购买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165][166] - 处置子公司未丧失控制权时处置价款与对应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166] - 丧失控制权时剩余股权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处置对价与剩余股权之和计算投资收益[167] - 分步处置属于一揽子交易时前期处置价款与账面价值差额先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68][169] - 少数股东增资导致股权稀释时按增资前后母公司净资产份额差额调整资本公积[170] - 外币货币性项目资产负债表日按即期汇率折算产生汇兑差额计入当期损益[172]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目下的其他综合收益列示[173] - 处置境外经营并丧失控制权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全部或按比例转入处置当期损益[175]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三类[178]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17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确认在其他综合收益[17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所有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80] - 金融负债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负债、以摊余成本计量三类[181] - 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自身信用风险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181] - 贷款承诺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减值损失[181] - 财务担保合同负债按损失准备金额与初始确认金额扣除累计摊销额后的余额孰高进行后续计量[182] - 银行承兑汇票组合预期信用损失率为0%[188] - 商业承兑汇票组合按账龄计提预期信用损失[188] - 应收账款账龄组合1年以内坏账计提比例5.00%[193] - 应收账款1-2年坏账计提比例10.00%[193] - 应收账款2-3年坏账计提比例20
必得科技(605298)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