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财报关键点,我已严格按照要求,按单一主题进行分组,并保留了原文关键点及对应的文档ID引用。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为4.303亿元,同比增长7.92%[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22.27万元,同比下降152.90%[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291.56万元,同比下降198.09%[19] - 利润总额为-3197.24万元,同比下降200.40%[19]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146.43%至-0.13元/股[20][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190.00%至-0.18元/股[20][21] - 净利润同比下降152.90%因产品毛利率降低[20] - 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00.40%[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43033.26万元,同比增长7.92%[69] - 净利润为-1722.27万元,同比下降152.90%[71]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92%至4.303亿元[160] - 公司营业收入4.30亿元,同比上升7.92%[15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722.27万元,同比下降152.90%[158]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21.33%至2.985亿元[160]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增加6.18个百分点至21.85%[20] - 研发投入9401.82万元,同比增长50.50%,占营业收入比重21.85%[72] - 研发费用同比大幅增长50.50%至9402万元[160] - 研发投入总额为9401.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1.85%[124]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0.50%,主要因研发人员薪酬及新项目业务费增加[124][125] 财务表现: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158.04万元[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4.15%因采购支出及薪酬增加[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158万元,同比流出扩大[16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至-2393万元,主要因收回结构性存款[161] 财务表现:其他财务数据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166.23万元[23]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38.85万元[24] - 非经常性损益净影响为569.30万元[2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2.75个百分点至-0.98%[20] - 货币资金同比下降36.62%至1.84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降至7.93%[163] - 短期借款同比大幅增长84.56%至1.173亿元[163] - 在建工程同比增长73.34%至3.649亿元,主要因新总部基地建设[16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4.8566亿元,较期初减少1.106亿元(降幅18.55%)[173] -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59.46万元[173] - 本期购买金融资产4.85亿元,出售/赎回5.95亿元[173] - 应收款项融资期末余额2788.54万元,较期初增加418.38万元(增幅17.65%)[173]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为0%[124][125] - 对外股权投资额同比减少100%至0元[171] - 受限资产总额1.824亿元,包括货币资金1443万元及应收票据4493万元[166][167] 业务与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 - 公司精密测试电源产品线功率范围从1kW以下至单机750kW[41] - 新增交直流1.5MW单机产品及直流2500V系列产品可构建10MW以上大型测试系统[40] - PRO20系列升级为SiC解决方案单机最大功率达750kW[41] - 电能质量控制设备涵盖轨道交通数据中心石油煤矿建筑楼宇工业制造等领域[33] - 特种电源应用于半导体加速器可控核聚变等高端装备领域[47] - 自动化测试系统覆盖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电动汽车OBC等测试场景[44] - 通用电能质量控制设备包含谐波治理无功补偿和电压暂降解决方案[54][55] - 机载滤波补偿设备已为某型号飞机装机使用[69] - 有源电力滤波补偿模块已定型并批量配套装备[69] - 发布PRO20系列双向可编程电源等新品,关键指标全面升级[72] - 产品输出精度及动态响应指标达国际一线品牌水平[88] - 是光伏储能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头部测试电源供应商[88] - 公司SP系列电能质量产品响应时间比同类型产品缩短约5毫秒[101] - 公司宽范围交直流电子负载技术获2023年中国电源学会优秀产品创新奖[106] - 公司射频发生系统频率范围为400kHz至60MHz,用于半导体刻蚀等关键工艺环节[108] 业务与技术:研发与创新 - 公司取得专利198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91项[36] - 公司参与国家和行业等标准制定33项[36] - 公司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35] - 公司特种电源项目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6] - 公司为6项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提供加速器电源或电源总包[66] - 公司电能质量项目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8] - 公司是低压有源电力滤波器和静止无功发生器行业标准主起草单位[68] - 公司在低压有源电能质量控制设备领域装机量和累计运行台数较多[68] - 累计获得专利198项,其中发明专利61项,软件著作权91项[72][78] - 研发人员452名,占员工总数42.01%[73] - 研发人员452名,占员工总数42.01%[81] - 核心技术人员9名[81] - 研发实验室面积4000平方米[82] - 试验能力涵盖兆瓦级大功率交流及直流电源测试[82] - 交流试验电压覆盖低压220V690V、中压6/10kV[82] - 直流试验电压覆盖100V2000V[82] - 环境可靠性试验室配备步入式高低温湿热试验箱等设备[82] - 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领域近30年,构建了高密度功率变换技术、高精度智能控制技术和产品化支撑技术三大技术平台[89] - 公司拥有9项核心技术,全部为自主研发,对应精密测试电源、特种电源和电能质量控制设备等产品[89][90] - 核心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超过20项,包括基于FPGA的多路移相PWM波生成电路(ZL201310582674.2)等[89][90] - 高精度高带宽数字控制系统技术已应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精密测试电源和特种电源[89] - 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低纹波DC变换器拓扑及控制技术已获得4项发明专利授权[89] - 基于矩阵式高速数字通信网络的高带宽集群控制方法已授权2项发明专利,另有1项在实质审查中[89][90] - 模块化可重构电力电子主电路拓扑架构技术已授权发明专利(ZL201410419065.X)[90] - 多场景特性模拟的宽范围高性能测试电源控制技术已授权2项能量回馈相关发明专利[90] - 高功率密度高过载变换器拓扑结构及控制技术有2项发明专利在实质审查中,并拥有2项技术秘密[90] - 宽范围自适应与多模态协同的交直流电子负载技术专利正在受理中[90] - 国产化FPGA于2023年完成验证并开始小批量应用,大幅降低成本并解决进口FPGA供应周期过长问题[93] - 2024年第二季度起大多数销售产品全面采用国产FPGA,性能指标与进口产品相当[93] - 高精度数字控制系统技术经2022年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PRD系列双向可编程直流电源动态指标达500µs和0.02%F.S.[93] - 高效率DC变换器技术经2022年鉴定达国际先进,满足3倍额定电压脉冲需求并实现电弧预测功能[95] - 矩阵式高速通信网络支持至多200个模块并联,实现Gbps级通信速率并降低硬件成本[96][97] - 模块化可重构拓扑架构直流输出达5kV,交流输出达1kV,为光伏储能系统奠定基础[98] - 通用测试电源产品支持超过100台模块串并联并保留单机全部功能[97] - 技术相关奖项包括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多项技术共用)[94][95][98] - 公司测试电源控制技术经中国电源学会鉴定为国际先进,并实现源载一体化功能[99] - 公司采用多电平电路拓扑使并网型变流器功率密度比同类产品提高15%以上[103] - 公司优化三电平空间电压矢量开关顺序可减少0.3%损耗,采用新磁性材料可减少0.1%损耗[103] - 公司基于PCB板装的直流电源变换器模块过载能力达3倍额定值,具3倍短路截流能力[104] - 10kW级机架式模块功率密度优于竞争对手[104] - 射频功率测量精度与稳定度提高20%以上[109] - 等离子体电源功率密度提高20%以上且效率提升2%[110] - 弧保护时间小于1微秒且弧能量小于1毫焦每千瓦[110] - 小电流工况下电流畸变率不超过5%且基波电流5A时各次谐波补偿至50毫安以下[112] - 电源稳定性指标提升一个数量级达到十万分之一水平[114] - 输出脉冲最窄控制精度达1微秒且瞬时功率可达兆瓦级[113] - 脉冲上升下降斜率超过100安培每微秒[113] - 采用动态增益补偿算法解决射频超调过大及功率不足问题[109] - 通过智能校准算法实现多工况下射频功率精确测量[109] - 采用磁集成和软开关技术提升电源功率密度与效率[110] - 公司累计获授权专利198项,软件著作权91项[122]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13项(实用新型11项、外观设计2项),新增软件著作权9项[122] - 发明专利累计申请158项,授权61项;实用新型专利累计授权95项[123] - 产品精度达百PPM级,动态响应时间达微秒级[121] - 采用第七代大功率IGBT及第三代半导体SiC-MOSFET等新型元器件[119] - 201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大功率特种电源控制技术)[122] - 201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谐波有源抑制技术)[122] 业务与技术:研发项目与投入 - 自动化测试系统项目Action2020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670万元,本期投入466.99万元,累计投入1556.6万元[128] - P系列双向可编程电源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500万元,本期投入477.66万元,累计投入3869.56万元[128] - A系列大功率双向测试电源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6100万元,本期投入861.36万元,累计投入4692.09万元[128] - 机架式双向可编程交直流电源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400万元,本期投入910.43万元,累计投入3349万元[130] - Mix系列可编程电源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4000万元,本期投入723.03万元,累计投入2210.53万元[130] - 高动态直流电子负载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800万元,本期投入183.96万元,累计投入185.02万元[130] - V系列电能质量综合治理产品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002万元,本期投入851.83万元,累计投入2954.28万元[130] - A系列大功率双向测试电源重构容量可达6MW以上,重构电压等级可达4kV以上[128] - 机架式双向可编程交直流电源功率密度较竞品有优势,可减少用户安装空间并降低承重要求[130] - 模块化架构实现百千瓦级功率等级产品,功率密度较竞品有较大优势[130] - 参数自适应电机模拟器项目总投资额170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743万元人民币,申请发明专利1项[132] - 高功率密度机载电源变换器项目总投资额6855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5175.5万元人民币,申请发明专利2项及实用新型专利1项[132] - 机架式高密度液冷直流电源模块项目总投资额2935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2083.18万元人民币,功率密度达15kW/1U和35kW/2U[134] - 机架式液冷电源模块高压产品效率高达96%以上,低压产品效率达94%以上,输入功率因数PF≥0.99且THD≤5%[134] - MW级大功率脉冲电流抑制直流电源项目总投资额1910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495.66万元人民币,申请发明专利1项及实用新型专利2项[134] - 电机模拟器最高转速支持15000rpm,电池模拟器电压最高支持1200V,小电流工况下补偿后畸变率不超过5%[132] - 机载电源变换器产品技术指标优于行业标准,包括整机效率、体积、重量及动态指标[132] - 公司申请各类知识产权共计: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4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132][134] - 模块化飞机地面静变电源项目预算2310万元,累计投入1509.42万元,完成进度65.34%[135] - 自主可控高密度板装极速快三模块电源项目预算1155万元,累计投入1049.01万元,完成进度90.82%[135] - 越野型航空地面电源车项目预算850万元,累计投入570.41万元,完成极速快三进度67.11%[135] - 大功率系列新型交直流电源车项目预算757万元,累计投入567.61万元,完成进度74.98%[138] - 电源空调一体化航空保障设备项目预算418.5万元,累计投入387.26万元,完成进度92.56%[138] - 飞机地面直线加电电源系统项目预算918万元,累计投入882.31万元,完成进度96.11%[138] - 超高稳定度高动态加速器电源项目预算1540万元,累计投入1078.63万元,完成进度70.04%[138] - 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项目预算150极速快三0万元,累计投入1370.22万元,完成进度91.35%[138] - 超高稳定度高动态加速器电源实现网侧电流谐波<5%和功率因数>95%[138] - 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单模块额定参数为100V/100A,最多支持8通道并联[138] - 电池模组充放电测试电源精度达到正负0.05%F.S,回馈效率高达85%[140] - 全数字化主动式负载模拟器项目投入预算500万元,累计投入283.23万元[140] - 全国产化大功率交流静变电源项目投入预算750万元,累计投入431.48万元[140] - 半导体装备用射频电源项目投入预算1,900万元,累计投入1,201.07万元[140] - 新能源变流器项目投入预算900万元,累计投入859.85万元[142] - 磁控溅射直流脉冲电源项目投入预算500万元,累计投入441.59万元[142] - 通用高压隔离ACDC模块项目投入预算450万元,累计投入409.82万元[142] - 等离子体溅射电源项目投入预算1,800万元,累计投入315.26万元[142] - 公司研发项目总预算58,120.5万元,累计总投入38,671.61万元[143] 人力资源与研发团队 - 高级管理人员平均任职时间超过20年[87] - 研发人员情况以人民币万元为单位报告[144]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452人,较上年同期增加66人[146]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7013.56万元,平均薪酬15.52万元,同比增长23.57%[145] - 研发人员占比42.01%,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3.14%[145] - 30岁以下研发人员占比46.24%,30-40岁研发人员占比40.93%[145] 客户与市场地位 - 公司关键原材料合格供应方不少于2家[61] - 公司外协加工费占采购总额比重低[62]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逆变器出货量前十的全部六家中国企业[65] - 公司客户包括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整车生产商B公司[65]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2024年度分红每股派现0.16513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1872.92万元[7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回购股份590.05万股,占总股本5.11%,支付金额16096.04万元[75] - 员工持股计划购入393.59万股,过户价格13.55元/股,总金额5333.14万元[181] - 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完成非交易过户3,935,900股,过户价格为13.55元/股[184] - 员工持股计划持股数量占公司当前总股本比例为3.41%[184]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航共创出资1000万元,出资比例10%[176] - 子公司苏州爱科净利润亏损1017.54万元,营业收入1.11亿元[176] - 子公司北京蓝军净利润亏损4.92万元,营业收入2410.89万元[176] - 参股公司四川富肯斯净利润亏损435.49万元,营业收入530.5万元[177] - 参股公司中集爱科净利润25.4万元,营业收入651.15万元[177] 风险因素 - 公司存在核心技术泄密风险,需保护研发成果和工艺技术[151] - 面临毛利率波动风险,受产品结构和成本变化影响[157] - 需管理规模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包括战略规划和内部控制[154]
爱科赛博(688719) - 2025 Q2 - 季度财报